“得选个安静、离村子近点的地方,方便管理,还得有水源,野鸡和野兔都喜欢这样的环境。”
他自言自语:“养殖不仅能补充家用,还能长期发展,未来说不定能带动整个村子。”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谁呀?”
“是我,张大嫂。”
门打开,张大嫂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粥,笑着说:“听说你想搞养殖,这夜里熬粥给你暖暖身子,别累着了。”
宋建国接过粥,感激地说:“谢谢,张嫂。今儿心里正发愁呢,幸亏有你们。”
张大嫂拍拍他的肩膀:“有困难大家一起扛,咱们村的日子终究会好起来。”
两人坐下来,聊起了养殖的细节,张大嫂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养鸡的经验,还有如何防范野兽侵扰。
宋建国听得入神,边记边问:“那防狼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张大嫂笑着说:“放几只家狗,晚上点上篝火,再准备些干草,狼就不敢靠近了。”
宋建国点点头,心中已有了初步的打算。
翌日一早,宋建国便带着几个村民,提着工具,直奔山林。
“这里,空气清新,有溪水流过,正是好地方。”
村民们一边帮忙搭起简易的围栏,一边讨论着如何放养野兔和野鸡。
“小李,你负责守水源,我和老张来布置围栏。”
“好,建国哥,这次一定要成功,咱得开辟条新路子。”
宋建国挥挥手,指挥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忙活了一整天,天色渐晚,几只野鸡和野兔苗种也被安置好。
宋建国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满意地说:“第一步算是踏出了。”
村民们欢呼,气氛热烈。
夜晚,篝火旁,宋建国望着星空,心想:“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坚持,村子的未来一定会不一样。”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狼嚎,打破了宁静。
老张头握紧了手中的猎刀:“别怕,咱们守着,有我在。”
宋建国点点头,取出火把,缓缓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火光映照下,几只灰影在林间闪动。
“这只是开始,得防着狼群,不能让它们伤了咱的‘新生’。”
宋建国深吸一口气,眼神坚毅。
次日清晨,村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宋建国这小子有心,敢闯这条路。”
“可养殖得花钱,还要人力,咱们村能支持吗?”
“咱们不能光等天吃饭,得自己动手。”
就在这时,村支书走了进来,声音严肃:“我听说了宋建国的计划,村里已经开会,决定支持他的养殖项目,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办。”
宋建国上前抱拳:“谢谢支书!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支书点头:“这次村里会拨出些种苗和饲料,养殖期间由村委会监管,不能有任何闪失。”
宋建国郑重承诺:“明白,我会做到最好。”
几天后,山里的养殖场渐渐成型。
宋建国和村民们齐心协力,白天布置围栏,晚上巡逻防范。
他们观察野兔和野鸡的习性,尝试改进饲养方法。
王队长把收条对着窗户看了看,纸纤维里透着水光。他没说话,只是把收条放回桌上,又把那本调剂账本翻到后面。指尖停在一处空白:“桂香,这一页少了两行,咋回事?”
桂香眼镜往下滑了滑,急忙推回去:“那天…那天有人来调两方,我忘记记了,后来补。”
“补在谁名下?”王队长问。
“砖瓦窑。”
“砖瓦窑的指标不是十方?”王队长合上本子,“你们补到了十二方。”
屋里静得可怕。只有海风卷着沙尘,从门口钻进来,打在本子上沙沙作响。
“胡先锋。”王队长把声音压得更低,“你解释。”
胡先锋嗓子滚了滚:“那是临时需求,砖瓦窑说急用。我…我就先给了,打算改天再从别的调回来。”
“从谁那儿调?”王队长看向宋仁泽,“从民房指标里?”
“我们也不是闹事。”宋仁泽平平地说,“村里人娶媳妇盖间屋,老娘骨头寒,想住个不漏风的房。钱都是一分一分攒的。我们拿着条子来,你一张嘴就一百块,这叫啥?”
“我没说一百!”胡先锋猛地一拍桌子,“我说的是…是帮你们把手续跑快点,让你们省几天功夫。”
“省几天功夫?”李二虎冷笑,“那是拿钱当油?一百块一瓶润滑油,涂你嘴上?”
屋外有人笑出声,又立马捂住嘴。王队长没笑,他把桌边的半壶冷茶拎起来,晃了晃,茶叶在玻璃里打转:“桂香,把最近三个月的入库单、出库单、收条全拿来。小赵,把场子里那两堆沙叫人用杆子插一插,量一量大概方数。老栓,你去外头盯着,不许任何一车动。”
一连串吩咐像沉石落水,水面上的涟漪飞快扩散。桂香抱着本子进里屋,小赵哒哒跑了出去,老栓拄着竹竿,嗯了一声,回身往院子里一站,像一堵老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