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点头,“这几年海上风浪大,外来人多,咱们岛上也不太平了。”
宋仁泽沉声道:“我先去村口找支书,了解具体情况。”
走到村口,宋仁泽遇上了支书老李,一位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的老者。
“仁泽,听说你回来了,这正是时候。”老李拍拍他的肩膀,“这几年岛上渔获少,村民怨声载道,再加上那些海盗的骚扰,大家都有点急。”
“支书,能带我去看看吗?我想先了解情况,制定个对策。”
“走,带你去村头。”
一路上,宋仁泽仔细听着老李讲述岛上情况:“前几天,几个年轻人在海边设下了捕蟹夹,却被人偷偷拆毁。还有渔网多次被割断。大家都怀疑是那些海盗搞的鬼。”
“这事严重,我们得做些防护措施。”宋仁泽眉头紧皱,“有没有人组织起来反击?”
“村里有个‘护渔队’,但人数不多,也没什么武器装备,靠的是几个老猎人的经验。”
宋仁泽点点头,“我回来就是要加入护渔队,先帮大家把渔具修好,再制定巡逻计划。”
老李笑了笑,“好啊,这孩子,总算回来给咱们添了把劲。”
回到村庄,宋仁泽召集了几个老猎人和年轻渔民,开始商量防范措施。
“这海盗来势汹汹,咱们得早做准备。”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老猎人开口,“有几个年轻人已经想自发巡海,可没啥兵器。”
宋仁泽看着围坐的人们,“我带回来了一些铁夹、弓箭,还有几张渔网,可以先用起来。”
“有你带路,咱们也能更安心。”年轻渔夫激动地说。
阿霞也凑过来,“哥,我帮忙做鱼饵,晚上咱们去海边试试新网子。”
宋仁泽笑着摸摸她的头,“好孩子,有你们支持,我更有信心了。”
夜晚,海风吹拂着村庄,宋仁泽和几个村民挑着火把,沿着海岸线开始巡逻。海面上偶尔闪过渔火,远处传来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仁泽哥,小心那边!”一个青年指着不远处的暗影。
宋仁泽警觉地举起火把,目光锐利,“大家靠近点,别慌。”
他们缓缓靠近,发现几只海盗小艇正停靠在一处隐蔽的礁石旁。
“有他们踪迹了,明天咱们要想办法把他们赶走!”宋仁泽低声吩咐。
回到村里,大家纷纷议论起对策,有人提议在海岸布置陷阱,有人想组织夜间巡逻。
宋仁泽点头,“接下来几天,我会和大家一起准备,争取把这帮海盗一网打尽。”
阿霞兴奋地喊道:“哥,我们一定能守护好家园!”
宋仁泽眼神坚定,“是的,这一次,我一定要守护好这片海,这个家。”
“阿贵,这些东西我都先掏了,渔网、鱼钩、铁皮桶,还有锄头、铲子,咱得把家里那些工具也带上去。”他一边整理,一边对身边的伙计阿贵说道。
阿贵挠了挠头,半是担忧半是好奇:“仁泽哥,你确定余晖岛能待得惯?我听说那岛上风大浪急,还老有大风浪。”
宋仁泽点点头,眼神坚定:“这我知道,但咱们不能光靠别人口头说,得亲自去看看。再说了,靠着咱这批渔具和这些农具,自己动手,日子总能过下去。”
他一边说,一边带着李二虎往高处的树根踩去。浪声越来越响,远处海面上翻起一层白沫,像一群猛兽扑来。
李二虎心跳如擂鼓,紧紧拽着背篓:“老大,要不咱扔了这些,先逃命吧!”
宋仁泽冷哼一声:“有命就得有收获,空手回去算啥本事?别慌,我认得路!”
他脚下步子稳健,借着树根间的高势,带着李二虎硬是往外突。泥巴里时不时冒出气泡,树根间藏着螃蟹爬动的声响,可两人顾不上多捞,只想着快点出去。
终于,远远看见一块高地,月光下露出半截石头。宋仁泽眼睛一亮:“那就是出口!快!”
两人拼了命地冲过去,浪花几次几乎要扑倒他们,好在宋仁泽始终死死抓着李二虎。终于,双脚踩到坚实的石地,才算松了口气。
李二虎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气:“妈的,差点真没命了!”
宋仁泽也擦了把脸上的水,咧嘴一笑:“活着出来才叫赶海。怕死的人,永远也捞不着大蟹。”
李二虎抬头看着背篓,篓子里那只硕大的青蟹还在拼命挥舞钳子,叮当作响。他咧嘴笑了:“老大,值了!这趟真值了!”
宋仁泽望着逐渐被浪花淹没的红树林,目光深沉:“值不值,要看咱能不能安安稳稳把它们带回去。走吧,别在这歇,趁还没全涨透,赶紧回村。”
李二虎噗嗤一声把脚拔出来,泥浆“啵”地响了一下:“我看着都沉,个头也不小。你说这要是到收购站,能不能让掌秤的眼睛放亮点?”
“人家眼睛什么时候都亮。”宋仁泽把竹篾绳从腰间解下来,递过去一团草绳,“先把手擦干。等会儿抓到了,先捆钳。别学那些急性子,一兴奋就往篓里一丢,回头让它们互相咬,肉都散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