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小组的运转如同上紧发条的精密器械,在高度保密和严格分工下,持续产出着改进后的颗粒火药和震天雷壳体。然而,产量的提升和技术的改进,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稳定且充足的材料供应。
硝石、硫磺、木炭、铁料、皮革、麻布、油脂…每一样都需要从外界输入。以往小打小闹时,尚可通过戍垒本身的配额、战场缴获以及老秦头私下里找相熟的小商贩零星购买来维持。但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江辰计划小批量试制新式鳞甲和更多火器,原有的渠道立刻显得捉襟见肘,且极不安全。
频繁的、大量的、种类集中的采购,必然会引起注意。军械司那边本就已有微词,孙昊更是像嗅到血腥味的猎犬,时刻盯着任何异常的物资流动。直接从官方渠道大量申请这些敏感物资,无异于自曝其短,将把柄直接送到敌人手上。
必须开辟一条独立、隐蔽、可靠的商业渠道。
这一日,江辰并未前往仓库或操场,而是换了一身半旧的便服,带着同样作寻常护卫打扮的李铁,悄然离开了黑山墩戍垒,来到了距戍垒三十余里外的一处边陲小镇——集安镇。
这里是大胤与草原部落进行民间贸易的合法榷场之一,虽规模不大,却鱼龙混杂,南来北往的商队、牧民、手艺人汇聚于此,交换着各自所需的商品。喧嚣的市集上,充斥着牛羊的嘶鸣、商贩的吆喝、以及各种语言混杂的讨价还价声。
江辰此行的目标,是一家名为“隆昌号”的杂货铺。铺面不大,位置也相对偏僻,但货物却堆得满满当当,从针头线脑到皮货药材,种类繁杂。店主是个姓马的中年胖子,笑眯眯一副和气生财的模样,但一双小眼睛里却透着商贾特有的精明。
据老秦头多次私下考察和暗中打听,这“隆昌号”的马掌柜背景相对干净,主要做边军和附近屯堡的小生意,信誉尚可,且据说有些门路能从内地搞来一些紧俏货,口风也紧。这是江辰目前能找到的最合适的人选。
“掌柜的,打听个事。”江辰走进铺子,语气随意,“听说你们这儿能订到一批上好的陈年老炭?要耐烧无烟的。”
马掌柜抬起眼皮,打量了一下江辰和李铁,虽然穿着便服,但那挺直的腰板和锐利的眼神,绝非普通百姓。他脸上笑容不变:“客官您可问对地方了!小号确实能弄到些伏龙岭的老青冈炭,都是窖藏三年的好货色,保证耐烧烟少!不知客官要多少?作何用处?”
“开了个小铁匠铺,打些农具,用量不小,长期要。”江辰淡淡道,“除了炭,还要些杂七杂八的,量都比较大,不知掌柜的吃不吃得下?”
马掌柜小眼睛一亮,知道大主顾上门了,但依旧谨慎:“瞧您说的,开门做生意,哪有把客人往外推的道理?只要不是杀头的买卖,价钱合适,小号都能想想办法。您都要些什么?”
江辰报出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清单,内容经过精心设计:以大量的木炭、常见的铁矿粉(用于“修补农具”)、普通皮革、麻布、油脂为主,夹杂着少量不那么起眼但军工急需的物资,如纯度尚可的粗硝(借口“鞣制皮革”、“制冰”)、硫磺块(借口“驱虫”、“药浴”)、以及一些特定规格的铁钉、铜片等。
清单上的物品单独看都算正常,但组合在一起,尤其是硝和磺,量虽不大,却足以引起有心人的怀疑。
马掌柜听着听着,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变得凝重起来。他仔细看了看江辰,又瞥了一眼门口如门神般的李铁,压低了声音:“客官,您这单买卖…怕不只是打农具吧?恕小的直言,这硝和磺…”
“掌柜的只管备货,银钱不会短了你。”江辰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来源、用途,不是你该问的。你只需知道,这笔生意做得,你隆昌号往后财源广进。做不得,我另寻他家。至于风险…”江辰目光微冷,“做什么生意没风险?走路还可能摔死。关键是,利润够不够大, partner 够不够可靠。”
说着,李铁将一个小布袋放在柜台上,发出沉甸甸的金属碰撞声。袋口微微敞开,露出里面雪亮的银锭,足有百两之多。
马掌柜的呼吸瞬间急促了一下,目光在银锭和江辰脸上来回扫视。他是个精明的商人,自然看得出这单生意的不同寻常,但也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他从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绝非普通商贾或铁匠所有的、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他咽了口唾沫,脑中飞速权衡。边军…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位是边军的人,而且身份绝不低。和边军做买卖,尤其是这种敏感买卖,风险极大,但回报也极高,一旦搭上线,就是长期的财路。
“客官…爷,”马掌柜改了称呼,声音更低了,“货源…小号确实有些门路。但这硝、磺之物,官面上查得紧,这价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