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东北那些灵异事 > 第36章 打赌粘豆包

东北那些灵异事 第36章 打赌粘豆包

作者:镇之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2:46

那时候过年,真是好。不过完正月十五,这年就不算过完。

大年初三晚上,又是一桌子丰盛的饭菜。虽不如年夜饭那般隆重,却也比平日吃食好上太多。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末期,副食品供应依旧紧俏。家家户户攒了一年的好东西,都紧在这几天消耗。

开饭时,老爷子让三子去烫点酒。大孙子女婿回来了,有人陪他喝两盅,老爷子脸上透着高兴。

酒烫好了,大力女婿给爷爷满上,自己也斟了一杯。他举杯说道:“爷,我敬您,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您喝一口,我干了,先干为敬。”说罢,便将那能装半两的杯子一仰而尽。

老爷子抿了一口,他虽爱喝,但酒量也就二两上下,且从不喝急酒。

大力女婿却又将酒杯续满,接着开口:“爹,那天我在外边转悠了半宿,差点没冻死。多亏大家都出去找我,这大冷天的……现在想想还后怕。我心里是真感激大伙。”

他顿了顿,又说:“那天听三子说,那扎枪似乎有些来历,您还提过一句,说用它扎过小日本子?我特别好奇,您给我们讲讲呗?”

一听大姐夫提起这个,孩子们顿时都来了劲,纷纷央求:

“爷,说说呗!”

“爷,您就讲讲嘛!”

老爷子呷了一口酒,满面红光。他平日话不多,但女婿这番话,显然勾起了他的兴致。于是他放下酒杯,缓缓讲起了那段关于扎枪的往事。

那是在1939年,老爷子一家五口从辽宁一路肩挑背扛、拖家带口地走到了黑龙江。起初到了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境,可那是当时黑龙江最穷的县城。

很多从关外逃荒来的人,都想找地主家扛活,却早已人满为患。就算不要工钱、只图管饭,都找不到东家,更别提开荒种地了。

一家人愁云惨淡。在辽宁挨饿,变卖了家产房子,本以为到黑龙江能有条活路,谁知还是挨饿。来拜泉不过半年,卖房卖地的那点钱就快见底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三子的两个姑姑,一个三岁、一个六岁,连饿带病,加上从辽宁折腾过来的辛苦,都没能撑住,相继夭折。

三子的爷爷奶奶伤心欲绝,可那个年代,饿死人是常事,没工夫多顾死人,得想办法让活人活下去。

三子爷爷是三代单传,到了三子爸这辈,本来还有两个妹妹,结果也没保住。说什么也得保住这根独苗。

当时有同路逃荒的人劝:“这地方不行,就往东北再走走吧,过了克山到德都县,那边地广人稀,去碰碰运气?”

树挪死,人挪活。听人劝,吃饱饭。这话放在哪个年代都管用。就为了全家能吃饱饭,三子爷一家三口朝着东北方向继续走。

从辽宁来时还是五个人,如今只剩三个。那时三子的父亲才十来岁,三口人一路走,心里一路淌着泪,满目苍凉。

走走停停,一百多里地竟走了四五天,终于到了一个屯子。一打听,名叫靠山屯。当时靠山屯附近地多人少,有山有水,三子爷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虽说那是解放前,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逃荒来的穷人只能给地主扛活,但并不是所有地主都是恶霸。

靠山屯的地主姓王,为人挺善,从不克扣长工,有时还会给干活的人吃细粮,比如白面馒头。

真正卖力气干活的时候,都能吃上白面馍,逢年过节还给蒸粘豆包。对逃荒来的,他也不区别对待,能帮就帮一把。

三子爷到了靠山屯,就给老王地主当长工。三子奶奶干些浆洗缝补的零活。三子爸那时十岁,就给地主家放牛。

一家三口都有活干,还住在地主家不远的两间土房里——那也是老王地主家的。这下不但能吃饱,到了秋天还能有点余钱。

后来放电影,总说地主老财多坏多狠,三子爷爷却常念叨:“那可不见得都是那样。我看老王地主,比现在有些干部都好,对我们真没那么坏。”

转眼间,三子爷他们在靠山屯住了三年。那天是农历六月,三子爷和几个长工从地里回来,正赶上铲完地挂锄的闲时,老地主就没让大家走,留在地主家吃饭,还能喝点酒。

那天做的是酸菜汤,蒸的粘豆包。三子爷爷那时特别能吃,一米八的大个,虎背熊腰。除了过年,平时哪吃得上豆包?他连汤都顾不上喝,一个劲儿吃豆包。

大家看他这般吃相,便起哄。长工老李就说:“老张,你要能吃完这一扁担的豆包,王老爷保准再赏你半袋黄米面!”

三子爷爷听了,抬眼望望王老爷。老地主笑眯眯地点了头。

三子爷爷便说:“妥,那你们就摆吧!”

大家真就往扁担上摆豆包,一直摆满。这一扁担起码能放四十多个。他刚才已经吃了十来个,还能吃得下吗?

三子爷爷心里也没底,但话已出口,只能硬着头皮上。他开始吃,大伙在一旁数。吃到还剩十来个的时候,实在有些勉强。

三子爷爷说:“在这之前我都吃十来个了,要不一点问题没有。”

老李一听,以为他不行了,又起哄:“不行了吧?甭吹牛了,吃不了就说吃不了!”

三子爷脾气倔,一辈子最听不得别人说他“不行”,从来不肯认怂。于是又坚持往下吃。眼看只剩三个,他是真塞不进去了,便就了块芥菜疙瘩咸菜,顺了顺,继续吃。

吃完就能打赢赌,还能得半袋黄米面。看他吃得这么费劲,老地主发话了:“得得,别吃了,面也给你,别撑坏了!没进过城的玩意儿,撑坏了我上哪找这么好的把头去?算了算了!”

大家见好就收,可三子爷爷觉得,若吃不完,哪有脸要那半袋面?

他一咬牙,愣是把最后三个豆包塞了进去。

一数,整整四五十个。三子爷爷感觉这辈子都不想再看见豆包了。后来日子过好了,每年过节吃豆包,他看都不看,瞧一眼都反酸水。

但老地主真没食言,果真又给了他半袋黄米面。

靠山屯许多人都说,老地主是好人,给他家扛活就像后来上班似的,他从不欺负老百姓。

人要是好,就会有好报。后来大革命斗地主,老地主一家没遭什么罪,老百姓都替他们说话,暗中保护他们。

再说回当时,大家起哄完了,还没吃饭,便坐下来继续吃。正一边吃一边笑三子爷“要面子不要命”时,忽听院门“哐当”一声被人踹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