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沙壤覆种农机改 编织增收课堂忙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南瓜粥的甜香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勺子把煮得粉糯的南瓜压成泥,拌进乳白的玉米粥里——南瓜是自家种的,甜得不用加糖,玉米粉则是农数科技新磨的细粉,熬出来绵密无渣,既能给苏晚晴补营养,又能给双胞胎当辅食。“晴晴,快把宝宝的学步鞋穿上,你看这俩小家伙,都想往院子外跑了。”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爬爬垫上,哥哥扶着墙已经能小跑两步了,小脚丫踩得地面哒哒响,妹妹则跟在后面,小手抓着哥哥的衣角,跌跌撞撞地跟着,嘴里还脆生生地喊着“玉米”!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给双胞胎穿上浅黄的学步鞋:“这俩孩子真是黏人,哥哥去哪妹妹就跟去哪,还总喊着玉米,跟玉米亲得很。”她舀了一勺温凉的南瓜玉米粥,喂给妹妹,小家伙张嘴就含,小嘴巴动得飞快,还不忘抬眼看看正在跑的哥哥,生怕他跑远。哥哥跑了一圈,见妹妹在吃东西,又掉头扑回苏晚晴怀里,“咿呀”叫着要吃,小脑袋蹭得她胳膊发痒。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书包从房间跑出来,手里攥着一张丰收计划表——是他给种植角玉米制定的采摘计划,“王老师说,下周五采摘玉米,还要举办‘丰收分享会’,让大家带自家做的玉米美食!我要让奶奶教我做玉米布丁,肯定最受欢迎!”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河滩村的农机需求单,摸了摸小电的头:“好啊,周末爸爸陪你一起做,保证让同学们都爱吃。今天要去河滩村试农机,他们村全是沙质土壤,得看看农机能不能适配,中午你放学回来,给爸爸讲讲种植角的玉米长势。”小电眼睛一亮,抓起一个玉米馒头就往外跑:“太好了!我要让河滩村的老乡也知道,咱们的玉米又甜又好吃!”
送完小电,林凡和苏晚晴直奔河滩村——河滩村地处河边,玉米地多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播种时种子容易被风吹走或被浇水冲跑,以前老乡们种玉米,得先挖沟再盖土,费工又费力。村长赵大河早就带着几个老乡在村口等着了,远远看见林凡的车,就热情地挥手:“林总!苏女士!可把你们盼来了!我们村这沙土地,种玉米全靠人工,要是农机能用上,可省大事了!”
跟着赵大河来到河滩村的试验田,强子已经带着技术员在调试农机了。刚启动农机试播了两米,问题就出现了——沙质土壤松散,播种后种子裸露在表面,一阵风吹过,好几粒种子被吹走了;技术员试着浇水,又有种子被水流冲得偏离了种植位置。赵大河皱起眉头:“林总,你看这情况,种子留不住,出苗率肯定高不了,这可咋整?”
林凡蹲下身,抓起一把沙土捏了捏:“沙土地松散,保水性差,关键是播种后要及时覆土压实,还要控制浇水的量。”他转头对技术员说:“给农机加装一个简易覆土装置,就是在播种口后面加个小犁铧,播种后马上覆土,再装个轻压轮,把土压实;浇水系统换成滴灌模式,避免水流过大冲跑种子。现在能改吗?”技术员点点头:“咱们仓库有备用的小犁铧和轻压轮,今天就能改装,下午就能试效果。”强子补充道:“我现在就回合作社拉配件,保证中午前改装好。”
苏晚晴看着旁边愁眉苦脸的老乡,笑着说:“大家别着急,改装很快,趁这个时间,我给大家讲讲沙土地种玉米的小技巧,比如播种前要浇足水,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保墒,这样玉米苗长得更旺。另外,我还能教大家用玉米皮编织小挂件、小篮子,卖给城里的游客,能多一份收入。”老乡们眼睛一亮,一位大嫂说:“苏女士,真能靠玉米皮赚钱?我平时没事就爱编东西,要是能卖钱,可太好了!”
正说着,林凡的手机响了,是智舱农机生产部门打来的:“林总,之前订的120台农机已经装配完毕,国产化芯片和传感器运行稳定,现在可以安排送货了,您看先送哪个村?”林凡笑着说:“先送东河村和下河村,他们村的玉米地急需播种,河滩村的改装完成后,再给他们送货。另外,把沙土地适配的覆土装置和轻压轮也批量生产,后续给有沙土地的村都配上。”
中午,强子带着配件赶回来,和技术员一起给农机改装。苏晚晴则在河滩村的活动室开起了临时“妈妈课堂”,二十多个留守妇女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玉米皮,跟着苏晚晴学习编织。“大家看,先把玉米皮泡软,然后分成三等份,像编辫子一样编起来,最后收尾做成小挂件,简单又好看。”苏晚晴边演示边讲解,母亲也特意赶过来帮忙,教大家怎么给挂件染色、装饰,“染成黄色、绿色,再缀个小珠子,城里的小姑娘肯定喜欢。”
小电放学回来,也凑到活动室里,跟着学编玉米皮小挂件:“我要编一个玉米形状的挂件,送给我的好朋友!”妇女们见小电也来学,都笑着打趣:“林小电真能干,以后肯定是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小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学得更认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