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黏壤适配农机改 乡课扩容妇增收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杂粮粥的醇香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勺子搅拌着锅里的粥——里面掺了小米、燕麦和碾碎的玉米胚芽,熬得黏黏稠稠,还卧了几颗红枣,既养胃又补气血。“晴晴,快把宝宝的学步带拿来,你看这俩小家伙,都想跟着小电跑了。”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爬爬垫上,哥哥扶着围栏已经能走五六步了,小脚丫踩得垫子沙沙响,妹妹则趴在后面,小手抓着哥哥的裤腿,努力想跟着站起来,小脸憋得通红。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给哥哥系上印着玉米图案的学步带:“这俩孩子真是一天一个样,哥哥快能跑了,妹妹也不甘示弱。”她舀了一勺温凉的玉米粥,喂给妹妹,小家伙张嘴就含,小嘴巴动得飞快,还不忘抬眼看看正在走的哥哥,眼里满是向往。哥哥走了两步,见妹妹在吃东西,又掉头扑回苏晚晴怀里,“咿呀”叫着要吃,小脑袋蹭得她脖子发痒。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书包从房间跑出来,脸上满是兴奋,“我们的玉米种植角要评选‘校园最佳丰收奖’了!王老师说,下周就要摘玉米,还要称重呢!咱们的玉米肯定能拿第一!”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五六个村的农机需求清单,摸了摸小电的头:“肯定能!咱们的种子好,又用心照顾,结的玉米穗肯定又大又饱满。今天有好几个村的村长来考察农机,中午你放学回来,给叔叔伯伯们讲讲你种玉米的经验。”小电眼睛一亮,抓起一个玉米豆沙包就往外跑:“太好了!我要让大家都知道,西坡村的玉米最棒!”
送完小电,林凡和苏晚晴直奔村合作社——今天是周边村集中考察智能农机的日子,东河村、下河村、青山村等五个村的村长都带着老乡代表来了,合作社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强子正拿着农机资料给大家讲解,手里还提着母亲准备的玉米茶:“大家别急,先喝口茶,等会儿咱们去下河村的试验田实地演示,有问题随时问。”
下河村的村长李富贵是个急性子,见林凡来了,连忙走过来,脸上带着点着急:“林总!苏女士!别的都好说,就是我们村的土壤太黏了,昨天让强子带农机试播,刚进地就陷进去了,轮胎打滑,根本走不动,这可咋整?”下河村地势低洼,土壤多为黏壤,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以前种玉米全靠人工挖沟播种,老乡们早就盼着农机,可没想到土壤成了难题。
林凡心里一沉——之前只考虑了坡度适配,没兼顾不同土壤的特性,这是个疏漏。“李村长别急,咱们现在就去试验田看看,土壤黏重无非是轮胎抓地力不够,底盘容易陷,咱们针对性调整就行。”他当即带着技术员、强子和几个村长,直奔下河村的试验田。刚到田埂,就看见昨天试播的农机还陷在地里,轮胎上裹满了湿泥,老乡们围在旁边,脸上满是失望。
技术员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捏了捏:“林总,这土含水量高,黏性大,普通轮胎容易打滑,得换防滑轮胎,再给底盘加个可升降的履带辅助装置,增加接地面积,就不容易陷了。”林凡点点头:“现在能改吗?多久能出样品?”技术员说:“咱们仓库有备用的防滑轮胎和履带配件,今天就能改装一台,下午就能试效果。”强子补充道:“我现在就回合作社拉配件,保证中午前改装好。”
苏晚晴看着旁边愁眉苦脸的下河村老乡,笑着说:“大家别着急,改装很快,今天肯定能让大家看到能在黏壤里跑的农机。趁这个时间,我给大家讲讲玉米的深加工,咱们种的玉米不仅能吃,还能做玉米汁、玉米发糕、玉米面条,我还能教大家用玉米皮编织小挂件,卖给城里的游客,能多一份收入。”老乡们眼睛一亮,一位大嫂说:“苏女士,真能靠玉米皮赚钱?我平时没事就爱编东西,要是能卖钱,可太好了!”
正说着,林凡的手机响了,是智舱芯科的王总打来的,语气带着几分笃定:“林总,刚收到消息,某国想限制农机配套芯片的出口,不过咱们早有准备,国产替代芯片已经量产,不仅能满足咱们自己的农机需求,性能还比进口的高,成本低20%,他们卡不住咱们的脖子了!”林凡松了口气,之前还担心芯片供应受影响,现在彻底放心了:“太好了!让生产部门加大芯片备货,保证后续农机订单的供应,顺便给下河村的改装农机优先配最好的芯片。”
中午,强子带着配件和工人,赶在午饭前把农机改装好了——轮胎换成了深花纹的防滑胎,底盘两侧加装了可折叠的履带,不用时能收起来,不影响平地作业。林凡让技术员启动农机,农机缓缓驶入黏壤试验田,防滑轮胎抓地稳固,履带辅助分散压力,车身稳稳当当,没有一点打滑,播种口均匀地撒出种子,留下整齐的播种轨迹。老乡们围在田埂上,看得眼睛都亮了,李村长激动地拍手:“成了!真成了!这农机太神了,黏泥巴地也能跑,以后咱们下河村种玉米再也不用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