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潜锋筑链拓新局,智投生态暖民生
2029年12月29日(周一)的江苏常州,御景园6幢1601的晨光裹着八宝粥的甜香——妈妈正扶着刚满一岁的小电走学步车,小家伙攥着车把,路过茶几上小雨画的“科技乡村”草稿,突然指着上面的机器人图案,清晰喊出“机、机”;林凡蹲在旁边笑,伸手点了点画里的机器人:“对,是机器人,以后帮爷爷浇地的。”苏晚晴帮小雨整理新画稿,姑娘捏着平板皱眉:“哥,农智科技的张总说,想把‘AI监测仪 机器人巡检’画一起,可怎么把‘光储供电’串起来?总不能画三根线吧?”
“用一条金色的能量线,从光储站连到监测仪,再连到机器人,旁边标‘全链供电’,画个小电的卡通举着能量线,既显整合又贴咱们的业务。”林凡刚说完,目光落在手机“初创科技融资周报”上,脑海里突然涌来比上次更清晰的预知画面——不是零散的公司信息,是五家深耕硬核科技的初创公司,连他们的技术卡点、资金缺口、未来价值都清清楚楚:
一家叫“锐芯微”,做车规级固态电池管理芯片,设计稿已完成,却缺2000万流片资金,3个月后会因没钱流片,被国外芯片巨头低价收购;一家叫“灵行机器人”,做乡村巡检机器人,样机已出,但“履带式底盘在田埂易卡壳”,缺适配的微型电机技术,半年后会放弃乡村市场;一家叫“智农脑”,做农业AI大模型,能精准测产,但缺边缘算力服务器,没法在无网的偏远村落地;一家叫“量核科技”,做小型化量子计算温控设备,卡在“-270℃超低温制冷效率”,急需新型隔热材料;最后一家叫“聚核能”,做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的超导线圈,材料强度不够,实验屡次失败,快撑不下去——这五家的痛点,刚好全是云帆能补上的:钱,有之前股市赚的闲置资金;技术,陈教授团队的材料、强子的电机、公司的光储算力,全能对接;更关键的是,预知里明确,这些公司3年后会成为国内硬核科技的“隐形冠军”,投资他们不是单纯赚钱,是能把“芯片-机器人-AI-量子-核聚变”串成链,以后乡村的巡检、农田的AI测产、甚至未来的清洁能源,都能靠自己的生态搞定。
林凡把小电抱到怀里,摸出手机给强子、周彤、陈教授发消息:“上午9点开会,带齐技术、法务、资金的资料,有五家初创公司要布局。”转头对苏晚晴说:“晚晴,这周不跑项目,专门对接这五家——咱们设个‘潜锋科技基金’,只给钱给技术,不干涉他们管理,让他们安心搞研发,以后这些技术全能用在乡村、医疗上。”妈妈把刚热的糖糕递过来:“去吧,小电有我呢,刚又指着画喊‘机’,糕揣着,上午饿了垫肚子。”
上午9点,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强子带了技术团队的核心,周彤备了股权协议模板,陈教授手里攥着材料样本。林凡把五家公司的信息投在屏幕上,每一家都标清“痛点”“云帆能提供的支持”“合作方式”:
“第一家锐芯微,车规芯片缺流片钱。”林凡指着屏幕,“周彤,从闲置资金里划2000万,不要股权,算‘无息借款’,等他们流片成功,优先给咱们的车载电池供货就行——不占人股份,免得他们有顾虑。”周彤点头:“我查过他们的设计稿,技术达标,借款协议加‘优先供货’条款,上午就能拟出来。”
“第二家灵行机器人,履带底盘卡壳。”林凡转向强子,“他们的问题是电机扭矩不够,咱们车间不是刚做了‘微型高扭矩电机’?给他们送10套样品,派2个工程师去指导改装,技术免费共享,只要求他们的机器人优先用咱们的光储电池。”强子掏出电机样品:“这电机刚测完,田埂通过率95%,今天就能送过去。”
“第三家智农脑,缺边缘算力。”林凡看向陈教授,“咱们乡村光储站不是有闲置的算力服务器?拆10台给他们,装个‘低功耗系统’,刚好够偏远村的AI测产用——算力免费借,以后他们的AI模型优先适配咱们的监测仪。”陈教授点头:“服务器改改系统就行,下午就能调通。”
“第四家量核科技,缺超低温隔热材料。”林凡敲了敲屏幕,“咱们给医疗设备做的‘真空隔热棉’,-270℃导热率达标,陈教授带团队去对接,材料按成本价供,不占股,只要求他们的设备优先给国内实验室用。”老教授立马起身:“我现在就联系他们,下午去他们实验室。”
“第五家聚核能,超导线圈材料不行。”林凡最后说,“强子,把咱们给风电设备做的‘碳纤维复合导线’样品送过去——强度比他们现在用的高30%,技术团队帮他们测试参数,同样不占股,只盼着他们的核聚变实验能成,以后乡村能用上清洁能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