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 > 第50章 口碑核爆,来自互联网的海啸

十二月二十二日,北京刮着凛冽的寒风,但位于东城区的一家影院门口却排起了长队。

早上八点,距离第一场点映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影迷们已经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踩着脚取暖,眼睛却紧紧盯着售票窗口。

“还有票吗?”

“今天下午的也行!”

“我只要一张,站票都可以!”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三十个重点城市、超过五百家影院同时上演。

《南京照相馆》的大规模点映,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点映首日结束后,互联网世界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

天涯论坛影视版块当晚就被刷屏。

一个标题为《刚看完〈南京照相馆〉点映,不吐不快,含泪写这篇影评》的帖子以惊人的速度被顶成热帖。

“楼主坐标上海,托了三层关系才搞到一张票。”

“进场前我还想,一个学生作品能有多好看?”

“两个小时后我走出影院,脸被打得啪啪响。”

“这不是电影,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宏大场面,就是一个照相馆学徒的视角,却让我哭完了整整一包纸巾。”

“那个摔婴的镜头...我实在不忍心描述,但相信我,你会永远记住那个画面。”

“这才是对历史的尊重,不是靠堆砌明星和投资就能做到的。”

“最后说一句:李扬,牛逼!宋轶,未来可期!”

这个帖子下面跟了上千条回复:

“mark,等上映!”

“楼主别剧透啊,但看你这么说我更想看了!”

“南京人表示,这才是我爷爷奶奶那辈人经历的真实历史!”

另一个技术分析帖《深度解析〈南京照相馆〉的视听语言。

为什么它比〈南京!南京!〉高级十倍》也引发热议。

楼主从镜头运用、色彩象征、声音设计等专业角度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

豆瓣电影上,《南京照相馆》的页面一夜之间涌入了上万条短评和数百篇长评,评分直接飙升至9.3分。

“不是煽情,是真情。五星不足以表达我的敬意。”

“暗房里的红光象征得太妙了,那是血与火的颜色,也是希望的颜色。”

“从电影院出来,我和女朋友一路无话,走了二十分钟才平复心情。这就是好电影的力量。”

一个名为“2007年度必看华语电影”的豆列被疯狂收藏,《南京照相馆》高居榜首。

贴吧更是炸开了锅。

电影吧、南京吧、甚至一些不相干的贴吧都在讨论这部电影。

“求问广州哪里还能买到点映票?在线等,急!”

“刚看完,纸巾根本不够用,建议以后影院售卖这部电影配套纸巾。”

“比起某大导演的‘艺术’,我更喜欢这种真诚的讲述。”

新浪博客上,知名影评人周黎明的博文《〈南京照相馆〉:小成本电影的大格局》被推荐到首页。

“在李扬这部处女作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久违的诚意和对历史的敬畏...”

“这部电影的成功,预示着中国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电影创作方向的正确转变...”

不仅是他,许多文化学者、作家都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观后感,从各个角度分析这部电影的价值。

qq空间被彻底刷屏。

无数年轻人的空间里转载着影评,发布着感性的话语:

“这辈子看过最震撼的电影,没有之一!”

“《南京照相馆》,12月30日,别忘了去电影院接受洗礼。”

配图是电影海报或者被泪水浸湿的票根。

各种“观影哭晕在厕所”、“看完需要心理疏导”的表情包和段子开始在qq群中流传。

虽然画质粗糙,却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网络幽默感。

土豆网和优酷网上,虽然还没有正片内容,但点映现场的观众采访视频点击量爆棚。

画面中,一个个眼睛红肿的观众对着镜头哽咽: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是...大家都应该去看看...”

“我爷爷经历过那个年代,我想带他再来看一次...”

某位博主制作的《全网疯传!〈南京照相馆〉点映口碑全记录》视频合集,三天内点击量突破百万。

在这场口碑的海啸中,几个金句被广泛传播:

“尊重历史,尊重观众。”

“小成本,大格局。”

“不是煽情,是真情。”

“这才是中国人想看的南京题材电影。”

院线经理们的电话被打爆了。

“孙总,我是万达的老王,咱们能不能再增加点排片?观众需求太大了!”

“余先生,我是广州金逸的,我们愿意拿出最好的厅,只要《南京照相馆》能多给我们一些拷贝!”

中影的孙斌看着节节攀升的数据报告,忍不住给韩三坪打电话。

“韩总,爆了,彻底爆了!四天点映票房两千一百万!场均人次破百!这还没正式上映呢!”

韩三坪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只说了一句:“告诉李扬,他做到了。”

青锋影业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王紫逸几乎住在电脑前,不停地刷新着各个平台的页面。

“扬子!快看!豆瓣9.3了!”

“天涯又有一个千楼热帖!”

“咱们上《南方都市报》娱乐版头条了!”

宋轶则默默收集着所有报道和重要影评,整理成厚厚的剪报本。

她的眼睛因为感动和熬夜而微微发红,但嘴角始终带着笑意。

李扬相对冷静,但他也会在深夜独自浏览那些评论。

当他看到一条“谢谢你们让我相信中国电影还有希望”的留言时,手指在鼠标上停留了很久。

四天的点映结束后,《南京照相馆》已经未映先火。

从专业影评人到普通观众,从线下影院到线上平台,所有人都在这场口碑的核爆中变成了电影的“自来水”。

正式公映的倒计时牌一页页翻过,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所有人都预感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历史,即将被改写。

窗外的北京依然寒冷,但每个期待《南京照相馆》的人心中,都燃着一团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