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五年(辛丑年,公元641年)
春,正月甲戌日,朝廷任命吐蕃的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太宗赞赏禄东赞善于应对,把琅邪公主的外孙段氏许配给他为妻。禄东赞推辞说:“臣在本国已有妻子,是父母聘娶的,不能抛弃。况且赞普还没迎娶公主,身为陪臣的我怎敢先成婚!”太宗更看重他的贤德,但仍想以厚恩安抚他,最终没有依从他的意愿。丁丑日,太宗命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符节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赞普十分高兴,见到李道宗后,完全以女婿的礼节相待,他仰慕中原的服饰、仪仗之美,专门为公主修筑了城郭宫室让她居住,自己也穿上丝绸衣服去拜见公主。吐蕃人原本都用红土涂脸,公主厌恶这种习俗,赞普便下令禁止;他也逐渐改掉了猜忌残暴的性格,派遣贵族子弟进入国学,学习《诗经》《尚书》。
乙亥日,突厥侯利苾可汗开始率领部落渡过黄河,在旧时的定襄城建立牙帐,拥有三万户部众,四万精兵,九万匹马,还上奏说:“臣蒙受超乎本分的恩典,成为部落首领,愿子子孙孙做国家的一条狗,守卫北方大门。如果薛延陀前来侵犯逼迫,请求允许我带领家属进入长城内避难。”太宗下诏批准。
太宗将要前往洛阳,命皇太子留守监国,留下右仆射高士廉辅佐他。辛巳日,太宗一行走到温泉,卫士崔卿、刁文懿害怕旅途劳顿,希望太宗受惊吓而停止出行,于是在夜间向行宫射箭,有五支箭射中了寝宫庭院;二人都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处死。三月戊辰日,太宗驾临襄城宫,此地既炎热又多毒蛇;庚午日,太宗下令废除襄城宫,将其分给百姓,免去阎立德的官职。
夏,四月辛卯朔日,太宗下诏,定于明年二月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太宗认为近代的阴阳杂书,错误虚假之处极多,命太常博士吕才与各位术士刊定其中可行的内容,共编成四十七卷。己酉日,书编成后献给太宗;吕才为每卷都写了序言,用经史典籍验证其正确性。他在《宅经》的序言中说:“近代巫师胡乱划分五姓,比如张、王姓属商,武、庾姓属羽,似乎是取谐音;至于把柳姓归为宫,赵姓归为角,又完全不相似。有的同一姓氏,却分属宫、商;有的复姓由多个字组成,无法分辨属于征、羽哪一类。这都是不符合古代典章、义理荒谬的说法。”在《禄命》的序言中说:“禄命之书,大多是偶尔说中,人们就相信它。但长平之战中被坑杀的士兵,没听说他们都犯了三刑;南阳的富贵之士,难道都恰逢**吉日!如今也有同年同禄却贵贱悬殊的人,同命同胎却寿命长短不同的人。按禄命之说,鲁庄公本该贫贱,又体弱矮小,却唯独长寿;秦始皇本该没有官爵,即使有俸禄也少奴婢,却能善始善终;汉武帝、后魏孝文帝本该没有官爵;宋武帝的禄与命都该是空亡,只该有长子,即使有次子也该早夭;这些都是禄命之说不灵验的明显例证。”在《葬经》的序言中说:“《孝经》云:‘占卜选择墓地来安葬先人。’大概是因为人死后,要让体魄永久安宁,而朝代更迭、城邑变迁,泉水岩石侵蚀墓地,这些都无法预知,所以才用龟甲蓍草占卜。近代有人选择年月,有人挑选墓地,认为一件事安排不当,就会祸福影响生死。按《礼记》规定,天子、诸侯、大夫的安葬都有固定的月数,可见古人不选择年月。《春秋》记载:‘九月丁巳日,安葬鲁定公,下雨,没能安葬,戊午日太阳西斜时才安葬。’可见古人不选择日期。郑国安葬简公时,管理墓地的房屋挡在墓道上,毁掉它就能在早晨下葬,不毁掉就只能在中午下葬,子产没有毁掉房屋,可见古人不选择时辰。古代安葬都在国都北边,墓地有固定位置,可见古人不选择地方。如今的葬书认为子孙的富贵、贫贱、寿夭,都由占卜安葬决定。子文三次担任令尹又三次被罢免,柳下惠三次担任士师又三次被黜退,他们的墓地从未迁移过。而民间无知之人,被妖巫的妄言迷惑,于是在亲人痛哭哀悼之时,选择墓地希望能获取官爵;在亲人遭受病痛折磨之际,挑选葬时图谋财利。有人说辰日不能哭泣,就微笑着面对前来吊唁的宾客;有人说同姓的人忌讳靠近墓穴,就穿着吉服不送亲人下葬。伤风败俗,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术士们都厌恶他的言论,但有识之士都认为这是确切的论断。
丁巳日,果毅都尉席君买率领精锐骑兵一百二十人,袭击吐谷浑丞相宣王,将其击败,斩杀了他的兄弟三人。起初,丞相宣王独揽吐谷浑国政,阴谋袭击弘化公主,劫持吐谷浑王诺曷钵投奔吐蕃。诺曷钵得知后,轻装骑马逃到鄯善城,他的大臣威信王率军迎接,所以席君买奉命讨伐诛杀了宣王。但吐谷浑民众仍惊慌不安,太宗派遣户部尚书唐俭等人前往安抚。
五月壬申日,并州的父老前往京城上书,请求太宗在泰山封禅结束后,驾临晋阳,太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