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陈纪七(公元577年-579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陈纪七(公元577年-579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23:16:34

太建九年丁酉(公元577年)

春季,正月初一(乙亥朔),北齐太子高恒登基称帝,当时年仅八岁;改年号为承光,宣布大赦天下。他尊奉父亲北齐后主高纬为太上皇帝,尊奉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奉皇后为太上皇后。任命广宁王高孝珩为太宰。

司徒莫多娄敬显、领军大将军尉相愿谋划在千秋门设伏,斩杀高阿那肱,拥立广宁王高孝珩为帝。恰逢高阿那肱从其他道路入朝,计划没能实施。高孝珩请求领兵抵御北周军队,对高阿那肱等人说:“朝廷不肯派我去抗击敌军,难道是怕我谋反吗?我要是能打败宇文邕,就算一直打到长安,谋反又和国家有什么关系!如今形势这么危急,还这样猜忌我吗!”高阿那肱、韩长鸾担心他发动变乱,就调高孝珩出任沧州刺史。尉相愿拔出佩刀砍柱子,叹息道:“大事全完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北齐太上皇帝高纬派长乐王尉世辩率领一千多骑兵侦察北周军队动向,从滏口出发,登上土山向西眺望,远远看见一群乌鸦飞起,竟误以为是北周军队的旗帜,立刻骑马逃回;等跑到紫陌桥时,连回头看一眼都不敢。尉世辩是尉粲的儿子。于是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人劝太上皇帝前往黄河以南招募士兵,再另作谋划;如果事情不成,就向南投奔陈国。高纬采纳了这个建议。薛道衡是薛孝通的儿子。正月初三(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后从邺城先出发前往济州;正月初九(癸未),幼主高恒也从邺城向东行进。正月十五日(己丑),北周军队抵达紫陌桥。

正月十七日(辛卯),南陈宣帝(文中“上”指陈宣帝)在北郊举行祭祀典礼。

正月十八日(壬辰),北周军队抵达邺城城下;正月十九日(癸巳),包围邺城,焚烧城西门。北齐军队出城迎战,北周军队奋力进攻,大败北齐军。北齐太上皇帝高纬率领一百多骑兵向东逃跑,派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守卫邺宫。北周军队进入邺城,北齐的王、公以下官员全部投降。慕容三藏仍坚持抵抗,北周武帝宇文邕召见他,对他以礼相待,任命他为仪同大将军。慕容三藏是慕容绍宗的儿子。领军大将军渔阳人鲜于世荣,是北齐高祖高欢的旧部将领。北周武帝此前曾送他一个玛瑙酒杯,鲜于世荣收到后立刻摔碎了。北周军队进入邺城时,鲜于世荣在三台前不停地击鼓助威,北周士兵将他擒获;鲜于世荣宁死不屈,最终被杀死。北周武帝捉住莫多娄敬显,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有三条死罪:之前从晋阳逃往邺城时,带着小妾却抛弃母亲,这是不孝;表面上为北齐尽力,暗地里却向我传递消息,这是不忠;归降之后,还怀有二心,这是不信。心思这样歹毒,不处死还等什么!”于是将他斩首。又派将军尉迟勤追击北齐太上皇帝高纬。

正月二十日(甲午),北周武帝进入邺城。北齐国子博士长乐人熊安生,精通《五经》,听说北周武帝进了邺城,立刻让人打扫家门。家人觉得奇怪,问他原因,熊安生说:“北周皇帝重视儒家道统,一定会来见我。”不久,北周武帝亲临他家,不让他行跪拜礼,亲自拉着他的手,让他和自己同坐;赏赐非常丰厚,还赐给他可以坐乘的安车和四匹马拉的车,让他随时跟随自己。又派小司马唐道和到中书侍郎李德林的住处宣读圣旨安抚,说:“平定北齐的好处,最关键的就在于得到你。”随后把李德林召进宫中,让内史宇文昂向他询问北齐的风俗、政治教化以及人物的好坏。李德林被留在宫内省,住了三晚才回家。

正月二十一日(乙未),北齐太上皇帝高纬渡过黄河进入济州。当天,幼主高恒把皇位禅让给大丞相任城王高湝。又替高湝下诏书:尊奉太上皇帝高纬为无上皇,幼主高恒为宋国天王。命令侍中斛律孝卿把禅位文书和玉玺送往瀛州,斛律孝卿却直接去了邺城(向周军投降)。

北周武帝下诏书:“去年大赦令中没涵盖的地区,全都按照大赦的规定执行。”

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拥有三万士兵,听说晋州战败,请求出兵攻打北周,奏疏被压下,没有回音;独孤永业十分愤慨。又听说并州陷落,就派儿子独须达向北周请求投降,北周任命独孤永业为上柱国,封应公。

正月二十二日(丙申),北周任命越王宇文盛为相州总管。

北齐太上皇帝高纬把胡太后留在济州,派高阿那肱守卫济州关隘,侦察北周军队动向,自己则和穆皇后、冯淑妃、幼主高恒、韩长鸾、邓长飙等几十人逃往青州。派内参田鹏鸾向西出发,打探北周军队的动静;田鹏鸾被北周军队抓获,周军问他北齐太上皇帝在哪里,他谎称:“已经离开了,估计该出境了。”周军怀疑他说假话,就用刑拷打。田鹏鸾每被打断一根肢体,言辞神色就更加坚定,最后被打断四肢而死。

太上皇帝高纬到了青州,就想投奔陈国。但高阿那肱暗中联络北周军队,约定活捉高纬,却屡次向高纬报告说:“北周军队还很远,我已经下令把桥梁道路烧毁了。”高纬因此留在青州拖延时间,自我宽慰。北周军队抵达济州关,高阿那肱立刻投降。北周军队突然赶到青州,高纬把金子装在袋子里,系在马鞍后面,和皇后、妃嫔、幼主等十多人骑马向南逃跑。正月二十五日(己亥),逃到南邓村。尉迟勤率军追上,将他们全部擒获,连同胡太后一起送往邺城。

正月二十六日(庚子),北周武帝下诏书:“已故的斛律光、崔季舒等人,应当追赠谥号,并且重新安葬,他们的子孙各自按照先辈的官爵门第授官录用。被官府没收的家人、田地和住宅,全部归还。”北周武帝指着斛律光的名字说:“这个人要是还在,我怎么能到邺城来!”正月二十七日(辛丑),又下诏书:“北齐的东山、南园、三台,都可以拆毁。砖瓦木材等可用的物资,全部赏赐给百姓。山林和园囿的土地,各自归还给原主人。”

二月,正月初九(壬午,此处为原文日期,因跨月需结合上下文,实际为二月内日期),南陈宣帝举行亲耕藉田的典礼(古代帝王鼓励农耕的仪式)。

二月初十(丙午,此处日期需结合历法,为二月内日期),北周武帝在北齐的太极殿宴请随行官员和将士,按照等级不同给予赏赐。

二月十一日(丁未),高纬被押送到邺城,北周武帝走下宫殿台阶,用接待宾客的礼仪接见他。

北齐广宁王高孝珩抵达沧州后,率领五千人在信都与任城王高湝会合,共同谋划恢复北齐,招募到四万多人。北周武帝派齐王宇文宪、柱国杨坚率军攻打他们。命令高纬亲笔写信招降高湝,高湝拒不接受。宇文宪的军队抵达赵州,高湝派两名间谍侦察周军动向,被宇文宪的巡逻骑兵抓获并报告给宇文宪。宇文宪召集北齐的旧将,把两名间谍指给他们看,说:“我争夺的是天下大势,不在于对付你们这些人。现在放你们回去,还请你们当我的使者。”于是给高湝写信说:“您的间谍被我的巡逻兵抓获,军中的实际情况,他们已经全部告诉我的手下了。交战不是上策,不必再犹豫;坚守是下策,或许也难以如愿。我已经命令各路军队分道并进,离你们已经不远了,很快就能见面。‘事情紧急,不能等到明天’,希望您能认清形势,抓住机会!”

宇文宪抵达信都,高湝在城南摆开阵势抵抗。高湝任命的领军尉相愿假装出城巡视阵地,趁机率领部众投降北周。尉相愿是高湝的心腹,他投降后,北齐军队人人惊恐。高湝杀了尉相愿的妻子儿女。第二天,再次交战,宇文宪打败北齐军,俘虏、斩杀三万人,活捉高湝和广宁王高孝珩。宇文宪对高湝说:“任城王何必落到这个地步?”高湝说:“我是神武皇帝(高欢)的儿子,兄弟十五人,有幸唯独我活下来。遇上国家灭亡,今天能为国而死,无愧于祖先的陵墓。”宇文宪敬重他的气节,下令归还他的妻子儿女。又亲自为高孝珩清洗伤口、敷上药,对他礼遇优厚。高孝珩叹息道:“除了神武皇帝以外,我的叔伯和兄弟,没有一个活过四十岁的,这是命运啊。继位的君主没有独到的眼光,宰相不能承担国家重任,我真恨自己没能手握兵权、接受斧钺(象征军事大权),施展我的心力啊!”

齐王宇文宪擅长用兵,富有谋略,很得将士人心。北齐人害怕他的声威,大多望风溃败。他的军队不骚扰百姓放牧,军中没有私藏财物的情况。

北周武帝任命北齐降将封辅相为北朔州总管。北朔州是北齐的军事重镇,士兵勇猛善战。北齐前长史赵穆等人谋划捉住封辅相,到瀛州迎接任城王高湝,计划没能成功,就转而迎接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高绍义抵达马邑,从肆州以北的二百八十多座城池都响应他。高绍义与灵州刺史袁洪猛率军向南进发,想夺取并州。抵达新兴时,肆州已经被北周占领,前锋部队的两名仪同(官职名)率领自己的部众投降北周。北周军队进攻显州,捉住刺史陆琼,又攻克了其他城池。高绍义退回北朔州坚守。北周东平公宇文神举率军逼近马邑,高绍义战败,向北逃奔突厥,当时还剩下三千部众。高绍义下令:“想回去的人可以随自己的意愿离开。”于是有一大半人离去。突厥佗钵可汗常说北齐显祖高洋是英雄天子,因为高绍义的脚踝有双重骨骼,和高洋相似,所以对他十分喜爱器重;凡是留在北方的北齐人,都归高绍义统领。

于是北齐的行台、州、镇,只有东雍州行台傅伏、营州刺史高宝宁没有投降,其余全部归入北周。北周共获得五十个州、一百六十二个郡、三百八十个县,户籍三十万三千二百五十户。高宝宁是北齐皇室的远亲,有勇有谋,长期镇守和龙(今辽宁朝阳),很得当地夷族和汉族百姓的拥戴。北周武帝在河阳、幽州、青州、南兖州、豫州、徐州、北朔州、定州设置总管府,在相州、并州分别设置宫殿和六府官员。

北周军队攻克晋阳时,北齐派开府仪同三司纥奚永安向突厥求救,等他赶到突厥,北齐已经灭亡。佗钵可汗把纥奚永安的位置安排在吐谷浑使者之下,纥奚永安对佗钵可汗说:“如今齐国已经灭亡,我纥奚永安留着性命还有什么用!想闭气自杀,又怕天下人说大齐没有坚守气节、为国而死的大臣;恳请赐我一把刀,好让远近的人都知道齐国臣子的忠诚。”佗钵可汗赞赏他的气节,赠送七十匹马让他返回。

后梁国主前往邺城朝见北周武帝。自从秦朝统一天下后,朝觐的礼仪就废弃了,到这时北周武帝才命令有关部门草拟朝觐礼仪:包括赠送粮草、活畜,设置九名傧相、九名介者(礼仪官),在太庙中举行受享仪式,三公、三孤、六卿向梁国主敬献食物,慰劳宾客,归还见面礼,举行宴享等,全都依照古代礼仪进行。北周武帝与后梁国主宴饮,酒兴正浓时,北周武帝亲自弹琵琶。后梁国主起身跳舞,说:“陛下已经亲自抚弄五弦琴,臣怎敢不像百兽那样起舞助兴!”北周武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丰厚的财物。二月十九日(乙卯),北周武帝从邺城向西返回长安。

三月,初七(壬午),北周下诏:“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各路军队,各自举荐通晓儒家经典、办事干练的人两名;如果有特殊才能、技艺出众、超出常人的人,不受这个名额限制。”

北周武帝擒获尉相贵时,曾招降北齐东雍州刺史傅伏,傅伏拒不投降。北齐任命傅伏为行台右仆射。北周武帝攻克并州后,又派韦孝宽招降他,让傅伏的儿子拿着上大将军、武乡公的委任状以及金酒杯、玛瑙酒杯作为信物赐给傅伏。傅伏不接受,对韦孝宽说:“侍奉君主只能以死相报,没有二心。这个儿子作为臣子不能尽忠,作为儿子不能尽孝,是人人痛恨的人,希望你赶快杀了他,来昭示天下!”北周武帝从邺城返回,抵达晋州,派高阿那肱等一百多人到汾水边招降傅伏。傅伏出兵,隔着汾水见到他们,问道:“我们的君主现在在哪里?”高阿那肱说:“已经被擒获了。”傅伏仰天长哭,率领部众进城,在官署大厅前面向北痛哭不止,过了很久,才投降。北周武帝见到他说:“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傅伏流着泪回答:“我家三代都是北齐的臣子,吃北齐的俸禄,不能为国家而死,实在没脸见天地!”北周武帝握住他的手说:“作为臣子就该这样。”于是把自己吃的羊肋骨赐给傅伏,说:“骨头亲近而肉疏远,我把骨头交给你,表?对你的信任。”随后让傅伏担任宫中侍卫,任命他为上仪同大将军。并告诫他:“如果现在就给你高官,恐怕会让其他归附的人动心。好好为我效力,不用担忧富贵。”后来有一天,北周武帝又问傅伏:“之前你救援河阴,得到了什么赏赐?”傅伏回答:“被提升了一级,授予特进、永昌郡公的爵位。”北周武帝对高纬说:“我用了三年训练军队,决心夺取河阴。正因为傅伏善于防守,城池攻不下来,才收兵撤退。你当时奖赏功臣,多么微薄啊!”

夏季,四月初三(乙巳),北周武帝回到长安,让高纬站在前面,北齐的王公大臣排列在后面,把北齐的车马、旗帜、器物按顺序陈列出来。北周武帝安排好帝王的仪仗,部署好六军,演奏凯旋的乐曲,到太庙举行献俘仪式。观看的人都高呼万岁。四月初六(戊申),北周武帝封高纬为温公,北齐的三十多名藩王,都被授予封爵。北周武帝与北齐的君臣饮酒,让温公高纬跳舞。高延宗悲痛得无法自控,多次想服毒自杀,被他的侍女阻止。

北周武帝任命李德林为内史上士,从此朝廷的诏书、文诰格式以及选用太行山以东地区的人才,都委托给李德林办理。北周武帝曾从容地对群臣说:“我以前只听说过李德林的名字,又见过他为北齐撰写的诏书和檄文,还以为他是天上的人;没想到如今能让他为我效力。”神武公纥豆陵毅回答:“臣听说麒麟、凤凰是帝王的祥瑞,只能用德行感召,不能用武力获取。但麒麟、凤凰就算得到了也没什么用处。哪像李德林这样,既是祥瑞又有实际用处呢!”北周武帝大笑说:“确实像你说的这样。”

四月十九日(己巳),北周武帝祭祀太庙。五月初七(丁丑),北周任命谯王宇文俭为大冢宰。五月初十(庚辰),任命杞公宇文亮为大司徒,郑公达奚震为大宗伯,梁公侯莫陈芮为大司马,应公独孤永业为大司寇,郑公韦孝宽为大司空。

五月十九日(己丑),北周武帝祭祀方丘(祭祀地神的场所)。下诏说:“皇宫中的会义、崇信、含仁、云和、思齐等殿堂,都是晋公宇文护专权时建造的,极尽壮丽奢华,超过了祭祀祖先的太庙,全部可以拆毁。雕刻精美的器物,都赏赐给贫苦百姓。今后建造宫殿,务必追求简陋质朴。”五月二十八日(戊戌),又下诏:“并州、邺城所有壮丽的殿堂,都按照这个规定处理。”

臣司马光说:北周高祖(宇文邕)可以说是善于处理胜利后的局面啊!别人获胜后就更加奢侈,高祖获胜后却更加节俭。

六月二十八日(丁卯),北周武帝向东巡视。秋季,七月十八日(丙戌),抵达洛州。八月初五(壬寅),议定重量、容量、长度的标准,向全国颁布。

当初,北魏征服西凉时,把当地百姓罚为奴隶户(隶户),北齐沿袭了这一制度,这些人仍在服劳役。北周武帝灭亡北齐后,想施行宽大仁惠的政策,下诏说:“刑罚不牵连后代,是古代既定的法规。从事杂役的奴隶户,却唯独例外,一旦因罪被发配为奴,百代都不能免除,惩罚既然没有尽头,刑法又怎么能合理实施!所有杂户,全部释放为平民。”从此不再有杂户。

八月二十七日(甲子),郑州捕获一只九尾狐,已经死了,当地人把狐骨献了上来。北周武帝说:“祥瑞的出现,一定是君主有德的表现。如果官员各司其职、天下太平,才能招来祥瑞。现在没有这样的形势,恐怕这不是真的祥瑞。”下令把狐骨烧掉。

九月十一日(戊寅),北周规定:“百姓以上的人,只能穿绸、绵绸、丝布、圆绫、纱、绢、绡、葛、布这九种布料制成的衣服,其余布料都禁止使用。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不受这个规定限制。”

冬季,十月十二日(戊申),北周武帝前往邺城。

南陈宣帝听说北周灭亡北齐,想争夺徐州、兖州,下诏命令南兖州刺史、司空吴明彻率领各路军队讨伐北周,让他的世子吴戎昭、将军惠觉代理州中事务。吴明彻的军队抵达吕梁,北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领部众抵抗,十月二十二日(戊午),吴明彻击败梁士彦。梁士彦据城坚守,吴明彻包围了徐州城。

南陈宣帝一心认为河南地区只要指挥一下就能平定。中书通事舍人蔡景历劝谏说:“军队长期作战会疲惫,将领骄傲自满,不应该过度追求远征的策略。”宣帝大怒,认为蔡景历动摇军心,把他贬为豫章内史。蔡景历还没出发,就有人紧急上奏弹劾他在中书省任职时贪污受贿、名声败坏,蔡景历因此被免职,削去爵位和封地。

北周将德皇帝(宇文邕的父亲宇文泰,追尊为德皇帝)的灵柩改葬到冀州,北周武帝穿着丧服,在太极殿痛哭;文武百官都穿着白色丧服。

北周人诬告温公高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把他们的宗族全部赐死。众人大多自己申诉没有谋反,只有高延宗捋起袖子痛哭,一言不发,用花椒塞住嘴自杀而死。只有高纬的弟弟高仁英因为精神失常,高仁雅因为哑巴,得以幸免,被迁移到蜀地。其余亲属,没被杀死的都被分散发配到西部边疆,最后都死在边疆。

北周武帝把高湝的妻子卢氏赐给将领斛斯征。卢氏头发散乱、面容肮脏,长期吃素,不说话也不笑。斛斯征放了她,卢氏于是出家当了尼姑。北齐的皇后、妃嫔中贫困的,甚至靠卖蜡烛维持生计。

十一月初十(壬申),北周册立皇子宇文衍为道王,宇文兑为蔡王。

十一月十一日(癸酉),北周派上大将军王轨率军援救徐州。起初,北周在晋州击败北齐军队后,乘胜追击。北齐人丢弃的铠甲兵器,没来得及收回,稽胡(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偷偷出动,把这些武器装备全都偷走了。随后稽胡拥立刘蠡升的孙子刘没铎为君主,号称圣武皇帝,改年号为石平。

北周攻克关东地区后,准备讨伐稽胡,大臣们商议要捣毁稽胡的巢穴。齐王宇文宪说:“稽胡部落种类繁多,又占据险峻的山谷,朝廷军队一次出征,不能把他们全部消灭。应当先铲除他们的首领,其余的人加以安抚。”北周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宇文宪为行军元帅,率领各路军队讨伐稽胡。大军抵达马邑后,兵分几路同时进军。刘没铎分别派党羽天柱把守河东,穆支把守河西,凭借险要地势抵抗周军。宇文宪命令谯王宇文俭攻打天柱,滕王宇文逌攻打穆支,将两人都打败,斩杀一万多人。赵王宇文招攻打刘没铎,将他活捉,其余稽胡部众全部投降。

北周下诏:“自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以来,关东百姓被掠夺为奴婢的,以及西魏攻克江陵时,平民被没收为奴婢的,全部释放为平民。”又下诏:“后宫只设置妃子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除此之外的妃嫔全部裁减。”

北周武帝生性节俭,常穿布袍,盖布被,后宫妃嫔不过十多人;每次领兵出征,都亲自到战场,徒步穿越山谷,忍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他对将士有恩,且明察秋毫、处事果断,执行法令严厉。因此将士们既敬畏他的威严,又愿意为他拼死效力。

十一月三十日(己亥晦),发生日食。

北周开始施行《刑书要制》,规定:聚众抢劫财物满一匹布的,以及里正、党长隐瞒五名壮丁或一顷以上土地的,都处以死刑。

十二月初九(戊申),北周新建的东宫落成,太子迁居东宫。

十二月二十一日(庚申),北周武帝前往并州,将并州的四万百姓和士兵迁移到关中地区。十二月二十九日(戊辰),废除并州的宫殿和六府官署。

高宝宁从黄龙(今辽宁朝阳)上表劝高绍义称帝,高绍义于是即位为皇帝,改年号为武平,任命高宝宁为丞相。突厥佗钵可汗出兵帮助他。

太建十年戊戌(公元578年)

春季,正月十四日(壬午),北周武帝亲临邺城;正月二十三日(辛卯),亲临怀州;正月二十五日(癸巳),亲临洛州,并在怀州设置宫殿。

二月初七(甲辰),北周谯孝王宇文俭去世。

二月二十日(丁巳),北周武帝返回长安。

吴明彻包围北周彭城,在城下环绕排列战船,攻城十分急切。王轨率军轻装前进,占据淮口,构筑长长的包围圈,用铁锁串联起几百个车轮,沉入清水(泗水支流)中,来阻断陈军战船的退路,陈军内部十分恐慌。谯州刺史萧摩诃对吴明彻说:“听说王轨刚开始在下游用铁锁封锁水路,两端还没筑城,您如果派我去攻打,他们一定不敢抵抗。水路没被阻断,敌军声势不稳固;等他们把城筑好,我们这些人就都要成为俘虏了。”吴明彻捋着胡须说:“冲锋陷阵、夺取敌旗,是将军你的事;深谋远虑、制定策略,是老夫我的事。”萧摩诃大惊失色,退了下去。十天之内,陈军的水路果然被阻断。

北周援军越来越多,陈军将领们商议破坏水堰撤军,用船装载马匹撤离。管马的官员裴子烈说:“如果破坏水堰再乘船,船一定会翻倒,不如先把马匹送出去。”当时吴明彻的背疾非常严重,萧摩诃再次请求说:“现在求战不能,进退无路。如果暗中率军突围,不算耻辱。希望您率领步兵、乘坐马车慢慢前进,我率领几千精锐骑兵在前后护卫,一定能让您平安回到京城。”吴明彻说:“兄弟你的计策是好办法。但步兵人数多,我是全军主帅,必须走在后面,带领大家一起撤退。你的骑兵应当在前面开路,不能拖延。”萧摩诃于是率领骑兵在夜里出发。二月二十七日(甲子),吴明彻下令破坏水堰,借着水势撤军,希望能进入淮河。到了清口,水位逐渐下降,战船都被沉入水中的车轮阻挡,无法前进。王轨率军包围并逼近陈军,陈军溃散。吴明彻被北周人活捉,三万将士连同武器、粮草辎重都被北周缴获。萧摩诃率领八十名精锐骑兵在前面突围,其余骑兵随后跟进,到天亮时,抵达淮南,与将军任忠、周罗了一起,是唯一一支完整撤回的军队。

起初,南陈宣帝计划夺取彭城、汴州,询问五兵尚书毛喜的意见,毛喜回答:“淮河以东刚平定不久,边疆百姓还没安定。北周刚吞并北齐,难以和他们争夺。况且我们放弃擅长的水战,进入适合骑兵作战的陆地,舍弃长处、迁就短处,不是吴地士兵擅长的事。臣认为不如安抚百姓、守卫边境,停止战争、与北周结盟,这才是长久之计。”等到吴明彻战败,宣帝对毛喜说:“你的话现在应验了。”当天,召回蔡景历,重新任命他为征南咨议参军。

北周武帝封吴明彻为怀德公,授予大将军职位。吴明彻因忧愁愤怒而去世。

二月二十八日(乙丑),北周任命越王宇文盛为大冢宰。

三月初一(戊辰),北周在蒲州设置宫殿,废除同州和长春两座宫殿。

三月初七(甲戌),北周武帝开始戴日常用的帽子,用黑色纱巾全幅向后束发,再裁成四个帽翅。

三月初九(丙子),南陈任命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大都督,总管水陆各路军队;任命镇西将军孙玚统领荆州、郢州各路军队;任命平北将军樊毅统领清口以上到荆山沿淮河的各路军队;任命宁远将军任忠统领寿阳、新蔡、霍州各路军队,来防备北周。

三月十八日(乙酉),南陈宣布大赦天下。

三月二十五日(壬辰),北周改年号为宣政。

夏季,四月二十三日(庚申),突厥侵犯北周幽州,杀害、掠夺官吏和百姓。

四月二十一日(戊午,此处日期需结合上下文,应为四月内日期),樊毅派兵渡过淮河以北,在清口对面筑城。四月二十五日(壬戌),清口的陈军城池失守。

五月二十三日(己丑),北周武帝率领各路军队讨伐突厥,派柱国原公姬愿、东平公宇文神举等人领兵分五路同时进军。

五月二十七日(癸巳),北周武帝生病,留在云阳宫;五月三十日(丙申),下诏停止所有军队的行动。派人骑驿马征召宗师宇文孝伯赶到武帝的临时住处,武帝握住他的手说:“我自己估量病情一定无法好转,把身后事托付给你。”当天夜里,任命宇文孝伯为司卫上大夫,总管宫廷警卫部队。又命令他骑驿马赶回京城镇守,以防备意外情况。六月初一(丁酉朔),武帝病情加重,返回长安;当天晚上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六月初二(戊戌),太子宇文赟即位,尊奉皇后阿史那氏为皇太后。周宣帝刚即位,就放纵奢侈的**。武帝的遗体还在灵堂,他却毫无悲伤的表情,摸着自己之前被武帝杖打留下的伤痕,大骂道:“死得太晚了!”他查看武帝的后宫妃嫔,逼迫她们满足自己的淫欲。又破格提拔吏部下大夫郑译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把朝政委托给他。

六月二十三日(己未),将北周武帝(谥号武皇帝)安葬在孝陵,庙号高祖。安葬完毕后,周宣帝下诏朝廷内外官员除去丧服,他自己和后宫妃嫔也商议立即恢复正常服饰。京兆郡丞乐运上奏,认为“安葬时间仓促,丧事刚结束就除去丧服,实在太急切了。”周宣帝没有听从。

周宣帝因齐炀王宇文宪辈分高、声望重,对他心怀忌惮。宣帝对宇文孝伯说:“你若能帮朕除掉齐王,朕就把他的官职授给你。”宇文孝伯叩头说:“先帝遗诏不许滥杀皇室骨肉。齐王是陛下的叔父,功劳高、德行厚,是国家的重臣。陛下若无故杀他,臣又顺从旨意、曲意附和,那臣就成了不忠之臣,陛下也成了不孝之子。”宣帝很不高兴,从此疏远了宇文孝伯。随后宣帝与开府仪同大将军于智、郑译等人暗中谋划,让于智到宇文宪家中探望,趁机诬告宇文宪有谋反之心。

六月二十八日(甲子),宣帝派宇文孝伯告诉宇文宪,想任命他为太师,宇文宪推辞不受。宣帝又让宇文孝伯召宇文宪入宫,说:“晚上和各位亲王一起进宫。”等宇文宪到了殿门,唯独被领进内殿。宣帝早已在别室埋伏好武士,宇文宪一到,就被抓住。宇文宪为自己辩解,宣帝让于智出面作证,宇文宪目光如炬,与于智对质。有人对宇文宪说:“以王爷今日的处境,何必多说!”宇文宪说:“生死自有天命,我难道还想活命!只是老母亲还在堂前,恐怕会给她留下遗憾!”说完把朝笏扔在地上。最终被勒死。

宣帝召来宇文宪的下属,让他们证实宇文宪的“罪行”。参军勃海人李纲,发誓以死坚守道义,始终没有说一句屈从的话。有关部门用没有帷盖的车子装载宇文宪的尸体出宫,他过去的部下都四散离去,只有李纲抚摸着棺材痛哭,亲自将宇文宪安葬,哭拜后才离开。

宣帝又杀死上大将军王兴、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独孤熊、开府仪同大将军豆卢绍,这些人都是平时与宇文宪关系亲近的人。宣帝杀了宇文宪却没有正当理由,就谎称他们与王兴等人谋反,当时人把这三人称为“伴死”。

宣帝任命于智为柱国,封齐公,以此奖赏他。

闰六月初十(乙亥),周宣帝立妃子杨氏为皇后。

闰六月十六日(辛巳),北周任命赵王宇文招为太师,陈王宇文纯为太傅。

北齐范阳王高绍义听说北周武帝去世,认为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幽州人卢昌期起兵占据范阳,迎接高绍义,高绍义率领突厥军队前往范阳。北周派柱国东平公宇文神举率军讨伐卢昌期。高绍义听说幽州总管的军队外出,想乘虚袭击蓟城,宇文神举派大将军宇文恩率领四千人救援蓟城,其中一半人被高绍义杀死。恰逢宇文神举攻克范阳,活捉卢昌期。高绍义得知后,穿上白色丧服哀悼,退回突厥。高宝宁率领几万夷族、汉族骑兵救援范阳,到潞水时,听说卢昌期已死,就返回,据守和龙。

秋季,七月,周宣帝祭祀太庙;七月十一日(丙午),在圜丘祭祀上天。

七月十五日(庚戌),北周任命小宗伯斛斯征为大宗伯。七月二十七日(壬戌),任命亳州总管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

七月二十八日(癸亥),周宣帝尊奉自己的生母李氏为帝太后。

八月初二(丙寅),周宣帝在西郊祭祀;八月初八(壬申),前往同州。任命大司徒杞公宇文亮为安州总管,上柱国长孙览为大司徒,杨公王谊为大司空。八月二十二日(丙戌),任命永昌公宇文椿为大司寇。

九月十一日(乙巳),南陈在娄湖修筑方明坛。九月十四日(戊申),任命扬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为王官伯,监督百官宣誓结盟。

九月十六日(庚戌),周宣帝封弟弟宇文元为荆王。

周宣帝下诏:“所有应当行跪拜礼的场合,都以三拜完成礼仪。”

九月二十日(甲寅),南陈宣帝亲临娄湖誓师。九月二十一日(乙卯),分别派遣大使将盟誓文书颁布到各地,让上下互相警戒。

冬季,十月初十(癸酉),周宣帝返回长安。任命大司空王谊为襄州总管。十月二十五日(戊子),南陈任命尚书左仆射陆缮为尚书仆射。

十一月,突厥侵犯北周边境,包围酒泉,杀害、掠夺官吏和百姓。

十二月初三(甲子),北周任命毕王宇文贤为大司空。

十二月二十八日(己丑),北周任命河阳总管滕王宇文逌为行军元帅,率领军队向南陈进攻。

太建十一年己亥(公元579年)

春季,正月初一(癸巳),周宣帝在露门接受百官朝贺,开始与群臣穿汉、魏时期的服饰;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成。设置四辅官:任命大冢宰越王宇文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随公杨坚为大后承。

周宣帝刚即位时,认为武帝的《刑书要制》量刑太重,就废除了它,又多次实行赦免。京兆郡丞乐运上奏,认为:“《虞书》所说的‘因过失造成灾害,应当宽恕赦免’,是指因失误造成危害,应从宽赦免。《吕刑》说‘对五种刑罚有疑问的,应当赦免’,是指对刑罚有疑问就改用罚款,对罚款有疑问就免除处罚。仔细查阅经典,没有不分罪行轻重、普天下大赦的记载。陛下怎能多次施行非同寻常的恩惠,来纵容奸诈作恶之人呢!”宣帝不采纳。不久,百姓轻视犯法,宣帝又因自己奢侈**、过错很多,讨厌别人规劝,想施行暴虐统治,威慑臣下。于是重新制定《刑经圣制》,量刑更加严厉,还在正武殿举行大规模祭祀仪式,祭告上天后施行。又暗中命令手下监视群臣,稍有过失,就加以处死或责罚。

另外,宣帝守丧刚过一年,就放纵地欣赏音乐歌舞,鱼龙杂戏等表演,经常在殿前陈列,日夜不停,不知休息;还聚集很多美女充实后宫,增加妃嫔的职位名号,多得无法详细记录。他沉迷于游乐宴饮,有时十几天不出宫,群臣请求奏事,都要通过宦官转达。于是乐运抬着棺材到朝堂,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其一,“陛下近来凡事多独断专行,不与宰相大臣商议,不与众人共同决策”;其二,“搜罗美女充实后宫,仪同以上官员的女儿不许擅自出嫁,无论贵贱都心怀怨恨”;其三,“陛下一旦进入后宫,几天不出来,所需奏报的事务,大多通过宦官传达”;其四,“下诏放宽刑罚,不到半年,反而比以前的制度更严厉”;其五,“高祖去除奢华、崇尚质朴,去世还不到一年,陛下就急切追求奢侈华丽”;其六,“向百姓征收赋税徭役,来供养杂耍艺人”;其七,“大臣上书有错别字,就治他的罪,堵塞了进言之路”;其八,“天象显示警告,陛下却不能咨询好的治国之道,施行德政”。“如果不革除这八大过失,臣预见北周的宗庙将无人祭祀(指国家灭亡)。”宣帝大怒,要杀乐运。朝臣都很恐惧,没人敢救他。内史中大夫洛阳人元岩说:“臧洪为义而死,人们还愿意效仿,何况比干(因劝谏商纣王而死)呢!如果乐运不能免死,我将和他一起去死。”于是到宫门请求见宣帝,说:“乐运不顾生死,是想求得名声。陛下不如慰劳他一番再打发他走,来显示陛下的宽大胸怀。”宣帝有所醒悟。第二天,召见乐运,说:“朕昨夜思考你上奏的内容,你实在是忠臣。”赐给乐运御膳,然后让他回去。

正月十一日(癸卯),周宣帝立皇子宇文阐为鲁王。

正月十二日(甲辰),周宣帝向东巡视;正月十四日(丙午),任命许公宇文善为大宗伯。正月二十六日(戊午),周宣帝抵达洛阳;立鲁王宇文阐为皇太子。

二月初一(癸亥),南陈宣帝举行亲耕藉田仪式。周宣帝下诏,以洛阳为东京;征调太行山以东各州的士兵修建洛阳宫殿,常年服役的有四万人。将相州的六府官署迁移到洛阳。

北周徐州总管王轨,听说郑译当权,知道自己将遭遇灾祸,对亲信说:“我从前在先帝朝,确实曾为国家谋划过关键计策(指建议除掉杨坚)。如今的形势,后果可想而知。徐州控制淮南,与强敌(南陈)相邻,想为自己打算,易如反掌。但忠义的气节,不能违背,何况我蒙受先帝的厚恩,怎能因得罪继位的君主,就立刻忘记先帝的恩德呢!我只能在这里等待死亡,希望千年之后,有人能了解我的忠心!”

周宣帝随意地问郑译:“我脚上杖打的伤痕,是谁造成的?”郑译回答:“这事是乌丸轨(王轨)、宇文孝伯挑起来的。”接着又说起王轨曾捋着胡须(劝谏武帝除掉宣帝)的事。宣帝派内史杜庆信到徐州去杀王轨,元岩不肯在诏书上签名。御正中大夫颜之仪恳切劝谏,宣帝不听,元岩接着进谏,摘下头巾磕头,三次下拜、三次向前。宣帝说:“你想偏袒乌丸轨吗?”元岩说:“臣不是偏袒王轨,只是担心滥杀会让天下人失望。”宣帝发怒,让宦官打元岩的脸。王轨最终被杀死,元岩也被罢官回家。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王轨的人,都为他流泪。颜之仪是颜之推的弟弟。

周宣帝当太子时,上柱国尉迟运任宫正,多次进谏,宣帝都不听;尉迟运又和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一起,都受到北周武帝的亲近信任,太子怀疑他们一起说自己的坏话。等王轨死后,尉迟运很害怕,私下对宇文孝伯说:“我们这些人一定免不了灾祸,该怎么办?”宇文孝伯说:“如今堂上有老母亲,地下有武帝的灵位。作为臣子、儿子,我们能去哪里呢!况且献身侍奉君主,本就该为道义献身;劝谏不被采纳,难道能逃避一死吗!你要是为自身考虑,应该暂且远离京城。”于是尉迟运请求外任秦州总管。

后来有一天,宣帝借齐王宇文宪的事责备宇文孝伯说:“你知道齐王谋反,为什么不报告?”宇文孝伯回答:“臣知道齐王忠于国家,是被小人诬陷,就算报告了,陛下也不会相信,所以没说。况且先帝托付微臣,只让我辅佐陛下。如今劝谏不被听从,我实在辜负了先帝的嘱托。如果因此治我的罪,我心甘情愿。”宣帝十分惭愧,低下头不说话,下令把宇文孝伯带出去,赐他在家中自尽。

当时宇文神举任并州刺史,宣帝派使者到并州用毒酒毒死了他。尉迟运到了秦州,也因忧虑而死。

北周撤销南征的各路军队。

突厥佗钵可汗向北周求和,周宣帝把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佗钵可汗,还让他逮捕并送回高绍义;佗钵可汗不答应。

二月十九日(辛巳),周宣帝把皇位传给太子宇文阐,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居住的地方称“天台”,礼帽上的玉串有二十四旒,车马、服饰、旗帜、乐器的数量都比前代君主多一倍。新皇帝宇文阐居住的地方称正阳宫,设置纳言、御正、诸卫等官职,制度都仿照天台。尊奉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

天元皇帝传位后,更加骄横奢侈,一心抬高自己,毫无顾忌,国家的礼仪制度,都随意更改。他每次对臣下说话都自称“天”,用樽、彝、珪、瓒等祭祀用的礼器吃饭饮酒。命令群臣到天台朝见前,要提前三天斋戒、一天净身。他既然自比上帝,就不愿群臣和自己有相同之处,常常自己佩戴绶带,戴通天冠时还加饰金附蝉,看到侍臣的礼帽上有金蝉、王公身上有绶带,就下令让他们去掉。不准别人用“天”“高”“上”“大”等字称呼,官名中有这些字的,都要更改。姓高的人改姓“姜”,九族中称“高祖”的改称“长祖”。又下令天下的车子都要用整块木头做车轮。禁止天下妇女涂粉画眉,除了宫女,其他人都要画黄眉毛、涂黑嘴唇。

天元皇帝每次召侍臣商议事情,只想着兴造宫殿、改变制度,从来不说治国政事。他游乐没有常规,出入宫廷没有节制,仪仗卫队随从众多,早上出去晚上才回来,陪侍的官员都难以承受。从公卿以下的官员,经常被他鞭打。每次打人,都以一百二十下为标准,称为“天杖”,后来又增加到二百四十下。宫女和宫中官员也同样受此刑罚,皇后、妃嫔即使受到宠幸,也大多被鞭打后背。于是朝廷内外都很恐惧,人人自危,都只求暂且免于灾祸,没有坚定的志向,人们踮着脚、屏住呼吸过日子,直到天元皇帝去世。

二月二十六日(戊子),北周任命越王宇文盛为太保,尉迟迥为大前疑,代王宇文达为大右弼。

二月二十九日(辛卯),北周把邺城的《石经》迁移到洛阳。下诏:“河阳、幽州、相州、豫州、亳州、青州、徐州七个总管府,都受东京六府管辖。”

三月二十九日(庚申),天元皇帝返回长安,大规模陈列军队,亲自穿上铠甲,从青门入城,静帝宇文阐备好皇帝的仪仗跟在后面。

夏季,四月初一(壬戌朔),天元皇帝立妃子朱氏为天元帝后。朱氏是吴地人,出身低微,生下静帝宇文阐,比天元皇帝大十多岁,一直被疏远、地位低下,也不受宠,因为是静帝的母亲,才被特别尊奉。

四月十四日(乙巳,此处日期需结合上下文,应为四月内日期),北周静帝祭祀太庙。四月二十一日(壬午),天元皇帝在正武殿举行大规模祭祀仪式。

五月二十一日(辛亥),北周把襄国郡改为赵国,济南郡改为陈国,武当、安富二郡改为越国,上党郡改为代国,新野郡改为滕国,每个封国各有一万户;命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分别前往各自的封国。

随公杨坚私下对大将军汝南公宇文庆说:“天元皇帝实在没有积累德行;看他的相貌,寿命也不会长。另外,各个藩王势力薄弱,还让他们去封国,完全没有巩固国家根基的打算。翅膀已经被剪掉,又怎能飞得远呢!”宇文庆是宇文神举的弟弟。

突厥侵犯北周并州。六月,北周征调太行山以东各州的百姓修筑长城。

秋季,七月初一(庚寅),北周任命杨坚为大前疑,柱国司马消难为大后承。

七月初二(辛卯),南陈开始使用大货六铢钱。

七月初七(丙申),北周纳司马消难的女儿为正阳宫皇后(静帝的皇后)。

七月二十日(己酉),北周尊奉天元帝太后李氏为天皇太后;七月二十三日(壬子),把天元皇后朱氏改为天皇后,立妃子元氏为天右皇后,陈氏为天左皇后,总共四位皇后。元氏是开府仪同大将军元晟的女儿;陈氏是大将军陈山提的女儿。

八月初一(庚申),天元皇帝前往同州。

八月初八(丁卯),南陈宣帝在大壮观检阅军队。命令都督任忠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在玄武湖列阵,都督陈景率领五百艘战船从瓜步江出发,然后整顿军队返回。

八月十三日(壬申),北周天元皇帝返回长安。八月十五日(甲戌),任命陈山提、元晟同为上柱国。

八月十九日(戊寅),南陈宣帝回宫。豫章内史南康王陈方泰,在豫章郡任职期满后,放火焚烧当地民居,还趁机大肆抢掠,抓捕富人,索取财物。宣帝检阅军队时,陈方泰本该随行,却谎称母亲生病不去,反而穿便服到民间奸淫别人的妻子,被州官逮捕。他又率领手下人抵抗,打伤负责治安的官员,被有关部门上奏。宣帝大怒,把陈方泰关进监狱,免去官职,削去爵位和封地,不久又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地。

八月二十三日(壬午),北周任命上柱国毕王宇文贤为太师,郇公韩业为大左辅。九月初六(乙卯),任命酆王宇文贞为大冢宰。任命郧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领行军总管杞公宇文亮、鄇公梁士彦进攻淮南。还派遣御正杜杲、礼部薛舒出使南陈。

冬季,十月初三(壬戌),北周天元皇帝前往道会苑,举行大规模祭祀仪式,把武帝宇文邕的灵位配祀。重新供奉佛像和天尊像,天元皇帝和两尊神像一起面朝南坐,大规模陈列杂戏表演,让长安的百姓随意观看。

十月十五日(甲戌),南陈任命尚书仆射陆缮为尚书左仆射。

十一月初三(辛卯),南陈宣布大赦天下。

北周韦孝宽分别派遣杞公宇文亮从安陆进攻黄城,梁士彦进攻广陵。十一月初六(甲午),梁士彦抵达肥口。

十一月初七(乙未),北周天元皇帝前往温泉。

十一月初十(戊戌),北周军队进军包围寿阳。

北周天元皇帝前往同州。

南陈宣帝下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淳于量为上流水军都督,中领军樊毅为都督北讨诸军事,左卫将军任忠为都督北讨前军事,前丰州刺史皋文奏率领三千步兵、骑兵赶赴阳平郡。

十一月十四日(壬寅),北周天元皇帝返回长安。

十一月十五日(癸卯),任忠率领七千步兵、骑兵赶赴秦郡;十一月十八日(丙午),仁威将军鲁广达率领部众进入淮河;当天,樊毅率领两万水军从东关进入焦湖,武毅将军萧摩诃率领步兵、骑兵赶赴历阳。十一月二十日(戊申),韦孝宽攻克寿阳,杞公宇文亮攻克黄城,梁士彦攻克广陵;十一月二十三日(辛亥),北周军队又攻取霍州。十一月二十五日(癸丑),南陈任命扬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为大都督,总管水军、步兵各路军队。

十一月二十九日(丁巳),北周铸造永通万国钱,一枚相当于一千枚普通钱,和五行大布钱同时流通。

十二月初一(戊午),北周天元皇帝因多次出现灾异,撤去仪仗卫队,前往天兴宫居住。百官上奏表,劝他恢复正常的饮食起居。十二月初七(甲子),天元皇帝回宫,亲临正武殿,召集百官、宫女、宫外有封号的贵族妇女,大规模陈列歌舞杂技,首次表演乞寒胡戏(西域传入的一种歌舞表演)。

十二月初八(乙丑),南陈的南兖州、北兖州、晋州以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秦郡、历阳、沛郡、北谯郡、南梁郡等九个郡的百姓,都自行撤离返回江南。北周又攻取谯郡、北徐州。从此长江以北的土地全部被北周占领。

北周天元皇帝前往洛阳,亲自驾驭驿马,一天走三百里,四位皇后以及几百名文武侍卫都乘坐驿车跟随。还命令四位皇后并排驾车前进,要是有人落后或超前,就加以斥责,赶路途中人马疲惫倒下的,接连不断。

十二月十六日(癸酉),南陈派遣平北将军沈恪、电威将军裴子烈镇守南徐州,开远将军徐道奴镇守栅口,前信州刺史杨宝安镇守白下。十二月二十一日(戊寅),任命中领军樊毅为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月二十二日(己卯),北周天元皇帝返回长安。

贞毅将军汝南人周法尚,和长沙王陈叔坚不和。陈叔坚在宣帝面前诬陷周法尚,说他想谋反。宣帝逮捕了周法尚的哥哥定州刺史周法僧,发兵准备攻打周法尚。周法尚投奔北周,北周天元皇帝任命他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顺州刺史,宣帝派遣将军樊猛渡江攻打周法尚。周法尚派部曲督韩朗向樊猛诈降,说:“法尚的部下不愿意投降北周,人人都私下议论,想叛逃回来。要是您能带兵来,他们一定会倒戈。”樊猛信以为真,率军急攻周法尚。周法尚表面上装作畏惧,退守长江弯曲处,交战时假装逃跑,预先埋伏的士兵拦击樊猛的军队。樊猛仅自身逃脱,部下几乎八千人阵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