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陈纪六(公元575年-576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陈纪六(公元575年-576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23:16:34

太建七年乙未年(公元575年)

春季,正月辛未日,陈宣帝到南郊祭祀天神。

癸酉日,北周武帝前往同州。

乙亥日,陈朝左卫将军樊毅攻克潼州。

北齐后主返回邺城。

辛巳日,陈宣帝到北郊祭祀地神。

二月,丙戌日(当月初一),发生日食。

戊申日,樊毅攻克下邳、高栅等六座城池。

北齐后主说话迟钝口吃,不喜欢接见朝廷官员——除非是极其宠信的亲信,否则从不和人交谈。他性格懦弱,受不了别人直视,就算是三公、尚书令、录尚书事这类高官奏事,也不许人家抬头看他,官员们只能简略说清大意,就慌慌张张退出来。他承袭了父亲齐世祖的奢侈风气,还认为帝王本就该这样:后宫妃嫔全穿华丽衣服、吃珍贵食物,一条裙子的花费,竟高达一万匹布;妃嫔们还争相穿新奇精巧的服饰,早上刚穿的衣服,晚上就嫌过时扔了。他大肆修建宫殿园林,极尽奢华壮丽,而且喜好反复无常,刚建好的宫殿常拆了又重建。工匠们常年忙于土木工程,从无休息——晚上点起火把连夜施工,冬天就用热水化冻和泥。他还在晋阳西山开凿巨型佛像,一夜就点耗一万盆油,火光能照到宫里。每当出现灾异、盗贼,他从不想着反省自己、减轻过错,只知道频繁举办佛斋,认为这样就是“修德”。他喜欢自己弹琵琶,谱了首《无愁》曲,身边侍从跟着合唱的多达上百人,民间都叫他“无愁天子”。他还在华林园设立“贫儿村”,自己穿破旧衣服,在村里装乞丐取乐;又仿造边境城池,让人穿黑衣假装敌军来“攻城”,自己则率领宦官假装“抵抗”。

北齐后主宠信陆令萱、穆提婆、高阿那肱、韩长鸾等人,让他们把持朝政;宦官邓长飙、陈德信、胡人何洪珍等也参与机要大权。这些人各自拉拢亲信党羽,让他们越级当高官。当官靠花钱买,断案靠行贿定,满朝官员争相做奸邪谄媚之事,败坏朝政、危害百姓。就连以前的仆役刘桃枝等人,都被封开府、授王爵;其他宦官、胡人、歌舞艺人、装神弄鬼的术士、官府奴婢等,靠滥赏得到富贵的,差不多有上万人。外姓被封王的有上百人,开府官有一千多人,仪同官更是数不清,领军将军这一职务,同一时间竟有二十人担任,侍中、中常侍也有几十人——甚至连狗、马、鹰都被封“仪同”“郡君”,有只斗鸡还被封“开府”,都能享受对应品级的俸禄。那些宠臣早晚在皇帝身边陪玩,一次游戏的赏赐,动不动就超过上万匹布。后来国库空了,后主就把两三个郡、六七个县赏赐给宠臣,让他们靠卖官换钱。从此当郡守、县令的,全是富商大贾,这些人争相贪婪放纵,赋税繁重、徭役严苛,百姓活不下去。

北周武帝谋划讨伐北齐,下令边境城镇多存粮草、增加守军;齐人听说后,也赶紧加固防御工事。柱国于翼劝谏说:“边境互相侵扰,只会双方损兵耗粮,对大局没好处。不如解除戒严、恢复邦交,让北齐放松戒备,然后找机会出其不意,一举就能拿下。”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韦孝宽上奏疏,提出三条计策。第一条说:“臣在边境多年,很清楚北齐的漏洞——不抓住时机,难成大事。往年我们出兵,白费力、白花钱,没立下功绩,就是因为错过机会。为什么这么说?淮河以南本是肥沃之地,陈朝凭着亡国后剩下的兵力,还能一举平定那里;北齐连年派兵去救,却总战败而回。现在北齐内部离心、外部叛离,国力耗尽,敌人有可乘之机,绝不能错过。如今若派大军从轵关出兵,并排前进,再和陈朝夹击;同时让广州的义军从三鸦出兵,再招募山南的精锐,沿黄河而下;另外派北山的稽胡部落,截断北齐并州、晋州的通道。所有这些军队,还要各自招募函谷关、黄河以外的勇士,重赏爵位,让他们当先锋。这样大军动如山河、快如雷电,多路并进、直逼北齐都城,齐军必定见旗就逃、不堪一击,一次征战就能平定北齐,关键就在这次机会。”

第二条计策说:“如果国家想往后再谋划,不马上大举进攻,就该和陈朝配合,分散北齐兵力。在三鸦以北、万春以南的区域,广开屯田、提前存粮,再招募当地勇士编成军队。北齐东南面有陈朝这个敌人,双方对峙时,我们就派奇兵突袭它的边境;它若派兵来救,我们就坚壁清野,等它退远了,再出兵骚扰。常用边境的军队,牵制它的主力。我们不用长期消耗粮草,北齐却要疲于奔命,一两年内,它内部必定离心叛离。况且北齐君主昏庸残暴,朝政由多股势力把持,卖官断案只看利益,君主荒淫酒色、猜忌杀害忠良,全国百姓都叫苦连天,早已受不了它的压榨。照这样看,北齐灭亡是早晚的事,到时候我们再趁机闪电进攻,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

第三条计策说:“从前勾践灭吴,还等了十年;武王伐纣,也两次出兵才成功。如果现在想再等等、观察时机,臣认为该恢复和北齐的邦交、重申盟约,安抚百姓、团结部众,促进通商、优待工匠,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这才是长久之策,能靠坐观其变吞并对方。”奏疏呈上后,武帝召开府仪同三司伊娄谦进内殿,从容问他:“朕想打仗,该先打谁?”伊娄谦回答:“北齐君主沉迷歌舞艺人,醉心酒色;能领兵打仗的斛律明月,已经被谗言害死。北齐上下离心,百姓敢怒不敢言,这样的国家容易攻取。”武帝大笑。三月丙辰日,派伊娄谦和小司寇元卫出使北齐,观察其虚实。

丙寅日,北周武帝返回长安。

夏季,四月甲午日,陈宣帝祭祀太庙。

豫州监军陈桃根得到一头青牛,献给宣帝,宣帝下诏把牛还给百姓。陈桃根又上奏,要献二百床织有花纹的罗锦被,宣帝下诏在云龙门外把这些被子烧了。

庚子日,北齐任命中书监阳休之为尚书右仆射。

六月壬辰日,陈朝任命尚书右仆射王玚为左仆射。

甲戌日,北齐后主前往晋阳。

秋季,七月丙戌日,北周武帝前往云阳宫。

大将军杨坚相貌非凡。畿伯下大夫、长安人来和曾对杨坚说:“您的眼睛像晨光之星,无所不照,将来会统治天下,希望您到时少杀人。”

武帝一直待杨坚很好,齐王宇文宪对武帝说:“普六茹坚(杨坚的鲜卑姓)相貌不一般,臣每次见他,都不自觉地紧张。这人恐怕不会久居人下,请早点除掉他!”武帝也起了疑心,就问来和。来和撒谎说:“随公(杨坚被封随国公)只是个守本分的人,能镇守一方;如果让他当将领,打仗没有打不赢的。”

丁卯日,北周武帝返回长安。

此前,武帝只和齐王宇文宪、内史王谊谋划伐齐,又派纳言卢韫三次骑马去安州,向总管于翼问计,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事。丙子日,武帝才召集大将军以上的官员到大德殿,把伐齐的事告诉他们。

丁丑日,武帝下诏讨伐北齐,任命柱国陈王宇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王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齐王宇文宪率领两万士兵赶赴黎阳,随公杨坚、广宁公薛迥率领三万水军从渭河进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领两万士兵防守太行道,申公李穆率领三万士兵防守河阳道,常山公于翼率领两万士兵从陈州、汝州出兵。

北周武帝准备从河阳出兵,内史上士宇文弼劝道:“北齐建国至今已传多代,虽说君主无道,但镇守地方的官员里,还有能干事的人。现在出兵,得选对地方。河阳是战略要冲,北齐精锐都聚在那,就算全力围攻,恐怕也难拿下。依臣看,从汾河弯曲处出兵最好——那里守军少、地势平坦,打下来容易,用兵的话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民部中大夫、天水人赵煚说:“河南、洛阳四面受敌,就算攻下来,也守不住。请从黄河以北直扑太原,端了它的老巢,就能一举平定北齐。”遂伯下大夫鲍宏说:“我们强、北齐弱,我们朝政整肃、北齐混乱,还怕打不赢?但先帝过去多次进攻洛阳,对方早有防备,每次都没成功。按臣的计策,进兵汾州、潞州,直捣晋阳,出其不意,这才是上策。”武帝全没采纳。(注:鲍宏是鲍泉的弟弟。)壬午日,武帝率领六万大军,直扑河阴。杨素请求率领他父亲旧部当先锋,武帝答应了。

八月癸卯日,北周派使者到陈朝访问。

周军进入北齐境内后,严禁砍伐树木、踩踏庄稼,违反的人一律斩首。丁未日,武帝攻下河阴大城;齐王宇文宪攻克武济,进而包围洛口,拿下东、西两座城,放火烧毁浮桥,切断了北齐的援兵通道。北齐永桥大都督、太安人傅伏,连夜从永桥进入中潬城(洛口中间的城)。周军攻克南城后,围攻中潬城,二十天也没打下来。洛州刺史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武帝亲自带兵攻打,同样没能攻克。独孤永业连夜赶制了两千个马槽,周军听说后,以为北齐大军要到,顿时心生忌惮。

九月,北齐右丞高阿那肱从晋阳领兵抵御周军。等他到河阳时,恰逢武帝生病,辛酉日夜里,武帝下令撤军,水军还烧毁了战船。傅伏对行台乞伏贵和说:“周军已经疲惫,请给我两千精锐骑兵追击,一定能打败他们。”乞伏贵和没答应。

齐王宇文宪、于翼、李穆率领的周军,所到之处都打了胜仗,投降、攻克的城池有三十多座,但最后都放弃不守——只留下王药城(战略要地),命仪同三司韩正驻守,可韩正没多久就献城投降了北齐。

戊寅日,武帝返回长安。

庚辰日,北齐任命赵彦深为司徒,斛阿列罗为司空。

闰九月,陈朝车骑大将军吴明彻领兵攻打北齐彭城;壬辰日,在吕梁打败几万齐军。

甲午日,武帝前往同州。

冬季十月己巳日,陈宣帝立皇子陈叔齐为新蔡王,陈叔文为晋熙王。

十二月辛亥日(当月初一),发生日食。

壬戌日,陈朝任命王玚为尚书左仆射,太子詹事、吴郡人陆缮为右仆射。

庚午日,武帝返回长安。

太建八年丙申年(公元576年)

春季正月癸未日,北周武帝前往同州;辛卯日,到河东涑川;甲午日,又回到同州。

甲寅日,北齐宣布大赦。

乙卯日,北齐后主返回邺城。

二月辛酉日,武帝命太子宇文赟巡视安抚西部边境,顺便讨伐吐谷浑,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宫正宇文孝伯随行。军中的调度指挥,全交给这两人,太子只管坐享其成。

北齐下令把“杂户”(地位低于平民的户籍)中未出嫁的女子全部集中起来,有隐瞒不报的,家长处死。

壬申日,陈朝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司空。

三月壬寅日,武帝返回长安;夏季四月乙卯日,又前往同州。

己未日,陈宣帝祭祀太庙。

五月壬辰日,武帝返回长安。

六月戊申日(当月初一),发生日食。

辛亥日,武帝祭祀太庙。

起初,陈朝太子陈叔宝想让左户部尚书江总当太子詹事,就派管记陆瑜去跟吏部尚书孔奂说。孔奂对陆瑜说:“江总虽有潘岳、陆机那样的文采,却没有东园公、绮里季那样的实干才能,让他辅佐太子,我觉得不妥。”太子对此非常不满,亲自跟宣帝提这事。宣帝本来要答应,孔奂上奏说:“江总只是个文采好的人。现在皇太子本身文采就不差,哪还用得着江总?依臣愚见,该选稳重忠厚的人来担任辅导太子的职务。”宣帝问:“照你这么说,谁合适?”孔奂答:“都官尚书王廓,家族世代有美德,他本人稳重聪慧,可以胜任。”太子当时就在旁边,立刻说:“王廓是王泰的儿子,不该当太子詹事。”孔奂反驳:“南朝宋时,范晔是范泰的儿子,照样当太子詹事,前朝从没对此有过疑虑。”太子执意反对,宣帝最终还是任命江总为太子詹事。

甲寅日,陈朝任命尚书右仆射陆缮为左仆射。宣帝本想让孔奂接替陆缮当右仆射,诏书都发出去了,因太子阻挠而作罢,改任晋陵太守王克为右仆射。

没多久,江总就和太子通宵饮酒,还把太子的良娣陈氏收为“养女”;太子频繁微服出宫,去江总家玩乐。宣帝大怒,罢免了江总的官职。

北周利州刺史、纪王宇文康,骄横无度,整治武器装备,暗中图谋不轨。司录裴融劝阻他,宇文康竟杀了裴融。丙辰日,武帝赐宇文康死。

丁巳日,武帝前往云阳宫。

庚申日,北齐宜阳王赵彦深去世。赵彦深历经多朝,常年参与机要政务,以温和谨慎闻名。他一死,朝廷中掌管机密的重臣,就只剩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斛律孝卿一人——其余全是后主的宠臣。斛律孝卿是斛律羌举的儿子,和其他宠臣比,还算不贪婪**。

秋季八月乙卯日,武帝返回长安。

北周太子宇文赟讨伐吐谷浑,打到伏俟城(吐谷浑都城)后撤军。

宫尹郑译、王端等人都受太子宠信。太子在军中多次做失德之事,郑译等人都参与其中。撤军后,王轨等人把这事告诉了武帝。武帝大怒,用杖打了太子和郑译等人,还把郑译等人除名,太子身边受宠的宫臣也全被责罚。可太子很快又召回郑译,像以前一样玩乐亲近。郑译趁机问:“殿下什么时候能掌管天下?”太子听了很高兴,对他更亲近。

武帝对太子要求极严:每次朝见,太子的言行举止都和大臣一样,再冷再热也不能休息;因为太子嗜酒,武帝严禁酒送到东宫;太子一犯错,就用杖抽打。武帝还曾对他说:“自古以来被废的太子有多少?我的其他儿子难道不能立为太子吗!”还下令东宫官员记录太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月上报。太子害怕武帝的威严,就故意伪装自己,因此他的过错始终没让武帝知道。

王轨曾和小内史贺若弼说:“太子肯定担不起治国重任。”贺若弼深表认同,劝王轨向武帝禀报。后来王轨趁陪武帝坐着聊天时,对武帝说:“皇太子既没听说有仁孝之名,恐怕无法打理陛下的家事。臣愚笨浅陋,话未必可信;但陛下总说贺若弼文武双全,他也常为这事担忧。”武帝召问贺若弼,贺若弼却答:“皇太子在东宫修养德行,没听说有过错。”

退朝后,王轨责备贺若弼:“平时咱们什么话都敢说,今天在皇上面前回话,怎么反倒变了卦?”贺若弼说:“这是您的错啊!太子是国家继承人,哪能随便议论?万一话说差了,就要灭族。我还以为您会私下跟皇上说优劣,哪想到您竟当众说出来!”王轨沉默许久,才说:“我一心为国家,没顾着自己的安危。刚才当着众人说这话,确实不妥。”

后来王轨趁宫中宴饮敬酒时,伸手捋着武帝的胡须说:“皇上您真是可爱的好老头,只可惜后代继承人太软弱了。”此前,武帝曾问右宫伯宇文孝伯:“我儿子近来表现怎么样?”宇文孝伯答:“太子近来害怕陛下威严,没再犯过错。”宴饮结束后,武帝责备宇文孝伯:“你总跟我说‘太子没过错’,现在王轨都这么说,你是在骗我!”宇文孝伯跪拜两次,说:“臣知道父子间的事,旁人最难开口。臣明白陛下舍不得废太子,所以才不敢多说。”武帝懂了他的意思,沉默很久,才说:“我已经把太子托付给你了,你多费心。”

王轨又多次对武帝说:“皇太子不是能保社稷的君主;普六茹坚(杨坚)相貌有谋反的征兆。”武帝听了不高兴,说:“要是天命真注定如此,又能怎么办!”杨坚听说后,十分害怕,从此刻意隐藏自己的锋芒。

武帝其实很认同王轨等人的话,但次子汉王宇文赞年纪次长,却没才能,其他儿子又都年幼,所以太子才没被废。

丁卯日,陈朝任命司空吴明彻为南兖州刺史。

北齐后主前往晋阳,下令修建邯郸宫。

九月戊戌日,陈朝立皇子陈叔彪为淮南王。

北周武帝对大臣们说:“去年我恰逢生病,没能平定北齐这个逃寇。之前进入齐境,我看清了他们的情况——齐军打仗,简直像小孩玩闹。何况他们朝廷昏乱,政事全由小人把持;百姓叫苦连天,活一天算一天。上天给的机会不抓住,恐怕将来后悔。上次出兵黄河以南,只是打了他们的后背,没扼住要害。晋州本是高欢发家的地方,是战略要地,现在去攻打,北齐必定派兵来救;我们严阵以待,一定能打败援军。之后趁势像劈竹子一样,大张旗鼓向东进军,就能端了他们的老巢,统一全国。”众将大多不愿出征,武帝说:“机不可失!敢阻挠进军的,按军法处置!”

冬季十月己酉日,武帝亲自率军讨伐北齐:任命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随公杨坚统领右三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泰、广化公丘崇统领左三军,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统领前军。(注:宇文亮是宇文导的儿子。)

丙辰日,北齐后主在祁连池打猎;癸亥日,返回晋阳。此前,晋州行台左丞张延隽公正勤勉,储备充足,百姓安居乐业,边境安稳。但后主的宠臣们忌恨他,把他换掉,从此官府、民间都陷入混乱。

武帝抵达晋州,驻军汾河弯曲处,派齐王宇文宪率领两万精锐骑兵驻守雀鼠谷,陈王宇文纯率领两万步兵骑兵驻守千里径,郑公达奚震率领一万步兵骑兵驻守统军川,大将军韩明率领五千步兵骑兵驻守齐子岭,焉氏公尹升率领五千步兵骑兵驻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率领五千步兵骑兵驻守蒲津关,赵王宇文招率领一万步兵骑兵从华谷出发,攻打北齐汾州各城,柱国宇文盛率领一万步兵骑兵驻守汾水关。又派内史王谊监督各军攻打平阳城,北齐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贵据城抵抗。(注:尉相贵是尉相愿的哥哥。)甲子日,北齐在晋祠集结兵力。庚午日,后主从晋阳率领各路军队赶赴晋州。

武帝每天从汾曲到平阳城下督战,城中齐军渐渐支撑不住。庚午日,北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出城投降北周。壬申日,晋州刺史崔景嵩驻守北城,夜里派人向周军请求投降,王轨率军响应。天还没亮,北周将领、北海人段文振持长矛,和几十人率先登城,与崔景嵩一同赶到尉相贵的住处,拔出佩刀劫持了他。城上周军击鼓呐喊,齐军全线崩溃,周军最终攻克晋州,俘虏尉相贵和八千名士兵。

当时北齐后主正和冯淑妃在天池打猎,晋州的告急使者从清晨到中午,接连三批骑驿马赶来。右丞相高阿那肱说:“皇上正玩乐呢,边境上小小的交战,是常有的事,急着奏报干什么!”到了傍晚,又有使者来,说“平阳已经陷落”,高阿那肱才奏报后主。后主准备回宫,冯淑妃却请求“再围猎一次”,后主竟答应了。

北周齐王宇文宪攻克洪洞、永安两座城池,准备继续进军。齐军烧毁桥梁、据守险要,周军无法前进,只好驻守永安;宇文宪又派永昌公宇文椿驻守鸡栖原,砍伐柏树搭建草屋作为军营。(注:宇文椿是宇文广的弟弟。)

癸酉日,北齐后主分一万兵力攻打千里径,又分兵出击汾水关,自己率领大军进逼鸡栖原。宇文盛派人告急,宇文宪亲自带兵救援,齐军撤退,宇文盛追击打败了齐军。没多久,宇文椿又报告“齐军渐渐逼近”,宇文宪再次回兵救援。他和齐军对峙,到夜里也没交战。恰逢武帝召宇文宪撤军,宇文宪就领兵连夜退走。齐军看到柏木搭建的营屋还在,没察觉周军已撤走,第二天才发现。后主派高阿那肱率领前军追击。

甲戌日,北周任命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安定人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留下一万精锐士兵驻守平阳。

十一月己卯日,北齐后主抵达平阳。北周武帝因齐军刚刚集结、声势浩大,打算率军西撤避其锋芒。开府仪同大将军宇文忻劝谏说:“凭陛下的圣明勇武,加上敌人荒淫放纵,还怕打不赢?要是北齐换个贤明君主、君臣同心,就算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势力,也难平定他们。现在齐君昏庸、大臣愚蠢,士兵毫无斗志,就算有百万大军,其实都是给陛下送战功的。”军正、京兆人王纮也说:“北齐纲纪混乱,已经传了好几代。上天保佑周室,一仗就扼住了它的要害。趁乱攻取败亡之国,正是现在。放着机会撤军,臣实在不明白。”武帝虽认可他们的话,最终还是领兵退走。(注:宇文忻是宇文贵的儿子。)

武帝留齐王宇文宪断后。齐军追击,宇文宪和宇文忻各率一百骑兵迎战,斩杀齐军勇将贺兰豹子等人,齐军才撤退。宇文宪率军渡过汾河,在玉壁追上了武帝。

齐军随即包围平阳,日夜猛攻。城中情况危急:城上的矮墙全被摧毁,剩下的城墙只剩几尺高;有时双方短兵相接,有时骑兵互相冲杀;援军迟迟不到,士兵们都惶恐不安。梁士彦却慷慨镇定,对将士说:“今天就是战死的日子,我来为你们打头阵!”士兵们顿时奋勇争先,呐喊声震动大地,个个以一当百。齐军稍稍后退,梁士彦立刻让妻妾、军民、妇女不分昼夜抢修城墙,三天就修复完工。武帝派齐王宇文宪率领六万士兵驻守涑川,远远为平阳声援。

齐军挖地道攻打平阳,城墙塌陷十几步宽,将士们趁机要冲进去。后主却下令暂停,要召冯淑妃来观看。冯淑妃忙着梳妆打扮,迟迟不到;北周军趁机用木头堵塞了塌陷处,城墙最终没被攻破。当地旧俗相传,晋州城西的石头上有“圣人足迹”,冯淑妃想去看。后主怕箭射到桥上,就拆了攻城的木头造“远桥”。他和冯淑妃过桥时,桥塌了,直到夜里才返回营中。

癸巳日,武帝返回长安;甲午日,又下诏:因齐军包围晋州,要再次率领各路军队征讨北齐。丙申日,武帝释放北齐降兵,让他们返回。丁酉日,武帝从长安出发;壬寅日,渡过黄河,与各路军队会合。十二月丁未日,武帝抵达高显,派齐王宇文宪率领部众先赶赴平阳;戊申日,武帝抵达平阳;庚戌日,各路军队全部集结,共八万人,逐渐推进,在平阳城外布阵,东西绵延二十多里。

此前齐军怕周军突然赶到,在平阳城南挖了壕沟,从乔山连通汾水;后主派出大军,在壕沟北边布阵。武帝命齐王宇文宪骑马前去侦察,宇文宪回来报告:“这股敌人好对付!请允许我先打败他们再吃饭。”武帝大喜,说:“像你说的这样,我就没顾虑了!”

武帝骑着日常的马,带几个人巡视阵地,每到一处就喊出主帅的名字慰问鼓励。将士们因被皇帝记住而欣喜,都想奋勇作战。临战前,官员请求换一匹好马,武帝说:“我单独骑良马,要去哪儿逃呢!”武帝想逼近齐军,却被壕沟挡住。从清晨到申时,双方僵持不下。

后主问高阿那肱:“打还是不打?”高阿那肱答:“我们兵虽多,能打仗的不过十万人,伤病和绕城砍柴做饭的又占三分之一。以前攻打玉壁,一遇援军就退。现在的将士,哪比得上神武帝(高欢)时的精锐!不如不打,退守高梁桥。”安吐根却骂道:“一小撮敌人,骑马过去就能刺死,扔到汾水里就行!”后主犹豫不决。身边的宦官们说:“他是天子,我们也是天子。他能远道而来,我们怎能守着壕沟示弱!”后主说:“这话对!”于是下令填平壕沟,率军向南推进。武帝大喜,下令各军出击。

两军刚交锋,后主就和冯淑妃并马观战。东侧齐军稍稍后退,冯淑妃吓得大叫:“军队败了!”录尚书事、城阳王穆提婆也喊:“皇上快逃!皇上快逃!”后主立刻带着冯淑妃逃往高梁桥。开府仪同三司奚长劝谏:“军队半进半退,是打仗的常态。现在士兵完整无损,陛下弃军逃走,军心一乱就再也无法振作!请赶紧回去安抚将士!”武卫张常山从后面赶来,也说:“军队很快就稳住了,阵容完好,围城的士兵也没动。陛下该回去,要是不信,就派宦官去看!”后主刚要听劝,穆提婆拽着他的胳膊说:“这话不可信!”后主最终还是带着冯淑妃向北逃走。

齐军全线崩溃,战死一万多人,军用物资、兵器器械在几百里内堆积如山。只有安德王高延宗率领的军队完整撤回。

后主逃到洪洞时,冯淑妃还在对着镜子涂粉;后来听到混乱的喊杀声,说“敌人来了”,才又逃走。此前后主因冯淑妃“有功”,要立她为左皇后,已派宦官去晋阳取皇后的礼服、礼帽。这时在半路遇上,后主治住马,让冯淑妃穿上礼服,才继续逃跑。

辛亥日,武帝进入平阳。梁士彦见到武帝,抓着他的胡须流泪说:“臣差点见不到陛下了!”武帝也跟着落泪。

武帝因将士疲惫,想领兵撤回。梁士彦拉住马缰绳劝谏:“现在齐军溃散,军心动摇,趁他们恐惧时进攻,一定能攻克晋阳。”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握着他的手说:“我得到晋州,是平定北齐的基础,要是守不住,大事就成不了。我没有前忧,只担心后方有变,你好好替我守住这里!”随后率领众将追击齐军。众将坚持请求西撤,武帝说:“放跑敌人会留下祸患。你们要是怀疑,我就自己去!”众将才不敢再劝。癸丑日,武帝抵达汾水关。

后主逃进晋阳,又怕又慌,不知该去哪儿。甲寅日,北齐宣布大赦。后主向大臣问计,众人都说:“该减轻赋税、停止徭役,安抚民心;收集逃兵,背城死战,保住社稷。”后主想留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守晋阳,自己逃向北朔州——要是晋阳失守,就投奔突厥。群臣都反对,后主不听。

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伏恩等三十多名宫中侍卫、近臣向西逃奔周军,武帝按等级给予封赏。

高阿那肱率领的一万士兵驻守高壁,其余部众防守洛女砦。武帝率军进攻高壁,高阿那肱望风而逃;齐王宇文宪攻打洛女砦,将其攻克。有士兵报告“高阿那肱派使者招引周军”,后主命侍中斛律孝卿核查,斛律孝卿认为是谣言。等回到晋阳,高阿那肱的亲信又告发“高阿那肱谋反”,后主还是认为是谣言,把告发的人杀了。

乙卯日,后主下诏让高延宗、高孝珩招募士兵。高延宗入宫拜见,后主告诉他要逃向北朔州,高延宗哭着劝谏,后主不听,偷偷派亲信先送皇太后、太子去北朔州。

丙辰日,武帝和齐王宇文宪在介休会合。北齐开府仪同三司韩建业献城投降,武帝任命他为上柱国,封郇公。

当天夜里,后主想逃走,众将不答应。丁巳日,周军抵达晋阳。后主再次大赦,改年号为隆化;任命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统领山西兵马,对他说:“并州就交给哥哥你了,我现在走了!”高延宗说:“陛下为社稷留下,臣愿为陛下拼死作战,一定能打败周军!”穆提婆却说:“皇上的计划已定,王爷别阻拦!”后主当夜砍开五龙门逃走,想投奔突厥,随从大多离散。领军梅胜郎拉住马劝谏,后主才改道逃往邺城。当时只有高阿那肱等十几人骑马跟随,后来高孝珩、襄城王高彦道赶来,凑了几十人一同前行。

穆提婆向西逃奔周军,陆令萱自杀,家属全被抄没。武帝任命穆提婆为柱国、宜州刺史,还下诏告谕北齐群臣:“要是能尽心谋划、认清天命归周,官职爵位都会升赏;要是我方将士逃到北齐,无论贵贱,都免罪既往不咎。”从此北齐大臣纷纷投降。

当初,齐高祖高欢任北魏丞相时,派唐邕掌管外兵曹,太原人白建掌管骑兵曹——两人都因擅长文书、精通簿册被重用。北齐建国后,各部门都归尚书省管辖,只有这两个曹保留,改称“二省”。唐邕官至录尚书事,白建官至中书令,常年掌管二省,当时人称“唐、白”。唐邕还兼管财政,和高阿那肱有矛盾,高阿那肱诬陷他,后主就命侍中斛律孝卿总管骑兵曹、度支。斛律孝卿遇事专断,不再征询唐邕意见。唐邕自认为是老臣、熟悉事务,却被斛律孝卿轻视,心中郁闷。等后主逃往邺城,唐邕就留在了晋阳。

并州将帅向高延宗请求:“王爷不当天子,我们实在不愿拼死作战。”高延宗不得已,戊午日,在晋阳称帝,下诏说:“武平帝懦弱,朝政被宦官把持,弃城夜逃,不知去向。王公大臣们推举逼迫,我现在暂登皇位。”随后大赦,改年号为德昌;任命晋昌王唐邕为宰相,齐昌王莫多娄敬显、沭阳王和阿干子、右卫大将军段畅、开府仪同三司韩骨胡等为将帅。(注:莫多娄敬显是莫多娄贷文的儿子。)百姓听说后,不用召集就纷纷前来投奔;高延宗打开府库,把财物和后宫美女赏赐给将士,抄没了十几家宦官的家产。

后主听说高延宗称帝,对近臣说:“我宁可让北周得到并州,也不愿安德王得到它!”身边人说:“理当如此。”高延宗接见士兵时,都亲手握着手喊名字,流泪呜咽,士兵们都愿为他死;就连小孩、妇女也爬上屋顶,挽起袖子扔石头抵抗周军。

己未日,武帝抵达晋阳;庚申日,后主逃进邺城。周军包围晋阳,像黑云一样从四面合拢。高延宗命莫多娄敬显、韩骨胡防守城南,和阿干子、段畅防守城东,自己率领部众在城北抵御齐王宇文宪。

高延宗向来肥胖,站着时前凸后翘,平时总被人嘲笑。此战中,他却挥舞长矛来回督战,动作迅猛如飞,所向无敌。和阿干子、段畅带着一千骑兵投降周军。武帝攻打东门,黄昏时攻入,进城后焚烧佛寺。高延宗、莫多娄敬显从城门杀回,夹击周军。周军大乱,争抢城门逃跑,互相踩踏堵塞道路,无法前进;齐军从后面砍杀,周军战死两千多人。武帝身边的侍卫几乎全被杀光,自己也无路可逃。承御上士张寿拉住马头,贺拔伏恩用马鞭抽打马屁股,从崎岖小路逃出;齐军奋力追击,武帝差点被击中。城东道路狭窄弯曲,靠贺拔伏恩和投降的皮子信带路,武帝才侥幸逃脱,当时已到四更天。

高延宗以为武帝被乱兵杀死,派人在尸体堆里找高大的人,没找到。当时齐军打了胜仗,进城后到民宅喝酒,全醉倒在地,高延宗再也无法整顿军队。

武帝逃出城后,又饿又累,想撤军,众将也大多劝他回去。宇文忻怒气冲冲地进言:“陛下从攻克晋州以来,乘胜打到这里。现在齐君奔逃,关东震动,自古以来打仗,从没有这样的声势。昨天攻城,只是将士轻敌才稍受挫折,有什么值得顾虑!大丈夫要在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现在破竹之势已成,怎能弃城撤走!”齐王宇文宪、柱国王谊也认为“撤走必定难逃祸患”,段畅等人又极力说“晋阳城内空虚”。武帝才勒住马,吹响号角收兵,没多久军队就重新振作。

辛酉日清晨,周军再次攻打东门,攻克城池。高延宗奋力作战,力竭后逃到城北,被周军擒获。武帝下马握住他的手,高延宗推辞说:“臣是死人的手,怎敢靠近陛下!”武帝说:“两国天子,本无仇怨,我只是为百姓而来,绝不会害你,别害怕。”让人给高延宗换上衣帽,以礼相待。唐邕等人都向周军投降,只有莫多娄敬显逃往邺城,后主任命他为司徒。

高延宗刚称帝时,派使者给瀛州刺史、任城王高湝送信,说:“皇上逃奔,宗庙事关重大,大臣们推举逼迫,我暂代皇位,等事态平定,一定把皇位还给叔父。”高湝说:“我是臣子,怎能接受这样的信!”把使者抓起来送往邺城。

壬戌日,武帝宣布大赦,废除北齐的制度,接纳任用北齐的文武官员。

当初,邺城人伊娄谦出使北齐时,他的参军高遵把北周的机密泄露给北齐,齐人把伊娄谦扣押在晋阳。武帝攻克晋阳后,召见伊娄谦,慰问他;把高遵交给伊娄谦,让他报仇。伊娄谦磕头请求赦免高遵,武帝说:“你可以召集众人朝他脸上吐唾沫,让他羞愧。”伊娄谦说:“高遵的罪过,不是吐唾沫能惩罚的。”武帝认可他的话,不再追究。伊娄谦对待高遵还像以前一样。

臣司马光说:奖赏有功者、诛杀有罪者,是君主的职责。高遵奉命出使异国,泄露重大机密,是叛臣。周高祖(武帝)不亲自处死他,却交给伊娄谦让他报私怨,这是失却了政令刑罚的公正!孔子说“用恩德回报怨恨,那用什么回报恩德”?作为伊娄谦,应当推辞不接受,把高遵交给有关部门按法典处置;他却请求赦免高遵来成就自己的“私名”——品德虽好,却不符合公义。

北齐后主下令设重赏招募士兵,却始终不拿出实际财物。广宁王高孝珩请求:“派任城王高湝率领幽州道军队从土门出兵,扬言直奔并州;让独孤永业率领洛州道军队从潼关出兵,扬言直取长安;臣请求率领京畿军队从滏口出兵,大张旗鼓迎战周军。敌人听说南北都有我军,自然会溃散逃跑。”他还请求拿出后宫宫女和珍宝赏赐将士,后主很不高兴。

斛律孝卿请后主亲自慰劳将士,还为他写好了慰劳的话,叮嘱说:“陛下应当慷慨流泪,以此打动军心。”后主出宫后,面对将士,正要开口,却完全记不起斛律孝卿教的话,竟大笑起来;身边的人也跟着笑。将士们愤怒地说:“皇上尚且这样漫不经心,我们急着卖命干什么!”全都没了斗志。

此后,从大丞相以下,太宰、三师、大司马、大将军、三公等官职,后主都增加名额随意授予,有的官职甚至同时任命三四个人,数都数不清。

朔州行台仆射高劢率军护送太后、太子,从土门返回邺城。当时宦官仪同三司苟子溢还仗着宠信横行霸道——百姓的鸡、猪,他动不动就放鹰犬扑杀抢夺。高劢把他抓来示众,要斩首处死;太后出面求情,苟子溢才免于一死。有人劝高劢:“苟子溢这类人,一句话就能决定人的祸福,你就不怕后患吗?”高劢挽起袖子怒斥:“现在西边的敌人已经占领并州,高官们大多叛逃,正是因为这类人把朝廷搞乱!就算今天杀了他,明天我被处死,也毫无遗憾!”(注:高劢是高岳的儿子。)甲子日,北齐太后抵达邺城。

丙寅日,北周武帝拿出北齐宫中的珍宝、服饰、玩物,以及两千名宫女,分赏给将士;对立功者按等级晋升官爵。武帝向高延宗询问攻取邺城的计策,高延宗推辞说:“这不是亡国之臣能敢议论的。”武帝坚持追问,他才说:“如果是任城王高湝据守邺城,臣没法预测结果;如果是现在的齐君(后主)自己守城,陛下不用流血就能拿下。”癸酉日,周军向邺城进发,武帝命齐王宇文宪为先锋,任命上柱国陈王宇文纯为并州总管。

后主召集众权贵大臣进入朱雀门,赐给他们酒食,询问抵御周军的计策——大臣们意见不一,后主不知该听谁的。当时人心惶惶,没人有斗志,朝廷官员投降周军的,白天黑夜接连不断。高劢说:“现在叛逃的,大多是权贵大臣,至于士兵,还没离心。请陛下追回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把他们安置在三台(邺城宫殿),用家属胁迫官员出战;如果战败,就焚烧三台。这些人顾惜妻子儿女,必定会拼死作战。况且我军多次战败,敌人已经轻视我们,现在背城决一死战,按理说一定能打败周军。”后主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观测天象的人说“朝廷将有变革”,后主就召来尚书令高元海等人商议,打算依照天统年间的旧例,把皇位禅让给皇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