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齐纪四 (公元493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齐纪四 (公元493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23:16:34

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493年)

春季,正月,(南齐武帝萧赜)任命骠骑大将军王敬则为司空,镇军大将军陈显达为江州刺史。陈显达出身寒门却身居高位,每次升官,常常面带羞愧与不安,还告诫儿子不要凭借富贵欺辱他人;但他的儿子们大多追求奢华,陈显达听说后很不高兴。他的儿子陈休尚担任郢府主簿,途经九江时,陈显达说:“麈尾、蝇拂这类东西是王、谢等名门望族使用的,你没必要拿着!”当即把这些东西拿过来烧掉了。

起初,武帝在石头城制造了三千辆无篷马车,打算从陆路攻取彭城。北魏人得知后,刘昶多次向魏孝文帝哭诉,请求驻守边境,招集流亡的百姓,以洗刷自己的私仇。魏孝文帝在经武殿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南征事宜,并在淮河、泗水一带大量囤积喂马的草料。武帝听说后,任命右卫将军崔慧景为豫州刺史,以防备北魏进攻。

北魏派遣员外散骑侍郎邢峦等人出使南齐。邢峦是邢颖的孙子。

丙子日,文惠太子萧长懋去世。太子性情温和,武帝晚年喜欢游乐宴饮,尚书省的事务常分给太子处理,因此太子的威势遍及朝廷内外。

太子生性奢靡,修建的殿堂、园林比武帝的宫殿还要豪华,花费数以千万计。他担心武帝看见,就在宫殿旁的门边种满竹子遮挡;凡是他使用的服饰、玩物,大多超越规制、奢华过度。他还奏请在东田修建小苑,让东宫的将领官吏轮流参与修建,园区范围环绕街巷,绵延广阔。武帝性情虽然严厉,也安排了很多耳目,但太子的所作所为,没人敢向武帝禀报。武帝曾路过太子的东田,看到那里的建筑壮丽奢华,十分愤怒,下令逮捕负责修建的官员;太子却把这些人藏了起来,因此受到武帝严厉斥责。

太子还让亲信徐文景制造皇帝专用的辇车和器物;有一次武帝亲临东宫,太子仓促间来不及藏起辇车,徐文景就把佛像放进辇车里,武帝因此没有起疑。徐文景的父亲徐陶仁对他说:“我只能备好扫墓的用具,等着为你办丧事了!”随后就搬家躲避。后来徐文景最终被赐死,徐陶仁果然没有哭。

等到太子去世,武帝巡视东宫,看到太子的服饰、玩物,十分愤怒,下令有关部门逐一销毁。因为竟陵王萧子良和太子关系要好,却没有向自己禀报太子的行为,武帝也斥责了他。

太子一向厌恶西昌侯萧鸾,曾对萧子良说:“我心里特别不喜欢这个人,说不清原因,大概是因为他福气浅薄吧。”萧子良还为萧鸾辩解。后来萧鸾掌权后,太子的子孙全被杀害,无一留存。

二月,魏孝文帝开始在平城南部举行亲耕藉田的仪式(古代帝王鼓励农耕的礼仪)。

雍州刺史王奂厌恶宁蛮长史刘兴祖,把他关进监狱,诬陷他煽动山中蛮族谋反,还下令把刘兴祖押送到建康;王奂却在狱中杀死刘兴祖,谎称他是自杀。武帝大怒,派遣中书舍人吕文显、直阁将军曹道刚率领五百名宫廷侍卫去逮捕王奂,又下令镇西司马曹虎从江陵走陆路到襄阳与他们会合。

王奂的儿子王彪,一向凶狠险恶,王奂管不住他。长史殷睿是王奂的女婿,对王奂说:“曹道刚、吕文显前来,既然没看到皇帝的亲笔诏书,恐怕其中有诈,应当先把他们抓起来,派人快马奏报朝廷查明情况。”王奂采纳了他的建议。王彪随即调遣州府一千多名士兵,打开武器库发放铠甲兵器,率领士兵出宫到南堂列阵,关闭城门坚守。王奂的门生郑羽跪地叩头,请求王奂出城迎接朝廷使者,王奂说:“我没有谋反,只是想先派人奏报朝廷说明情况;实在是担心曹道刚、吕文显这类小人欺凌我,所以暂且关闭城门自保。”王彪于是出城,与曹虎的军队交战,战败后逃了回来。三月乙亥日,司马黄瑶起、宁蛮长史河东人裴叔业在雍州城内起兵,攻打王奂,将他斩杀,随后抓获王彪以及王奂的弟弟王爽、王弼和殷睿,全部处死。王彪的哥哥王融、王琛在健康被处死,王琛的弟弟秘书丞王肃独自逃脱,投奔北魏。

夏季,四月甲午日,(武帝)立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东宫的文武官员全部改为太孙的官属,任命太子妃琅邪人王氏为皇太孙太妃,南郡王妃何氏为皇太孙妃。何氏是何戢的女儿。

北魏太尉拓跋丕等人请求册立皇后,戊戌日,魏孝文帝立冯氏为皇后。冯皇后是冯熙的女儿。魏孝文帝依据《白虎通》中“帝王不必把妻子的父母当作臣子”的说法,下诏让太师(冯熙)上奏时不用自称“臣”,入朝时不用行跪拜礼;冯熙坚决推辞。

光城蛮族首领、征虏将军田益宗率领四千多户部众反叛南齐,投降北魏。

五月壬戌日,魏孝文帝在宣文堂宴请皇室四祖的子孙,亲自按照辈分与他们排列座次,用家族中的普通礼仪相待。

甲子日,魏孝文帝亲临朝堂,召来公卿以下官员,让他们裁决疑难政务,审查在押囚犯。孝文帝对司空穆亮说:“从现在起,朝廷政务在中午之前,你们先自行商议;中午之后,我再和你们一起决定。”

丙子日,(武帝)任命宜都王萧铿为南豫州刺史。此前庐陵王萧子卿担任南豫州刺史,前往任所途中,把自己的部众当作水军来嬉戏;武帝听说后大怒,处死了萧子卿的典签(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属官),改任萧铿为南豫州刺史。萧子卿回到自己的宅第后,武帝终身没有再见过他。襄阳蛮族首领雷婆思等人率领一千多户请求迁移到北魏境内,北魏把他们安置在沔水北岸。

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六月还会下雪,而且经常刮风沙,打算迁都洛阳;又担心大臣们不同意,就提议大举讨伐南齐,想借此胁迫众人同意迁都。他在明堂左侧的偏殿斋戒,让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到“革”卦,孝文帝说:“‘商汤、周武王变革天命,顺应天意和民心。’这是再吉利不过的卦象了!”大臣们没人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世代光大祖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讨尚未臣服的南齐,却得到商汤、周武王变革天命的卦象,这并非全是吉利的。”孝文帝厉声说:“卦辞说‘大人物像老虎一样变革’,怎么能说不吉利!”拓跋澄说:“陛下登基已久,怎么现在才要‘像老虎一样变革’!”孝文帝脸色大变,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任城王你想阻挠众人吗!”拓跋澄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怎么能明知有危险却不说话!”过了很久,孝文帝才缓和下来,说:“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什么妨碍呢!”

回到宫中后,孝文帝召拓跋澄入宫见他,迎上前说:“刚才关于‘革’卦的事,现在我要再和你商量。在明堂时我发怒,是担心大臣们竞相反对,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才用严厉的态度震慑文武百官。想必你能理解我的心意。”随后屏退身边侍从,对拓跋澄说:“如今迁都这件事,确实不容易。但我们国家起源于北方,迁都平城后,这里只是适合打仗的地方,不适合推行文治。现在我想改变习俗,这条路确实艰难,我打算借南征的机会把都城迁到中原,你觉得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想在中原选择都城,统一天下,这是周朝、汉朝能够兴盛的原因啊。”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旧俗、留恋故土,迁都一定会让他们惊慌混乱,该怎么办?”拓跋澄说:“非凡的事,本来就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陛下只要自己拿定主意,他们又能做什么呢!”孝文帝说:“任城王,你真是我的张良啊!”

六月丙戌日,(北魏)下令修建黄河大桥,准备让军队渡过黄河。秘书监卢渊上奏,认为:“前代太平时期的君主,从未亲自率领军队,在战场上决胜负;难道不是因为胜利了不足以体现武功,失败了却会损害威望吗!从前曹操用一万疲惫的士兵打败袁绍,谢玄用三千步兵击败前秦苻坚,胜负的变化在瞬间决定,不在于兵力多少。”孝文帝下诏回复:“太平时期的君主之所以不亲自领兵,要么是因为天下统一、没有敌人,要么是因为自身懦弱、贪图安逸。现在说天下统一还谈不上,说我懦弱贪图安逸则是耻辱;如果君主不该亲自领兵,那古代先王制造战车,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曹操获胜,是因为顺应天意;苻坚失败,是因为朝政混乱;难道人少就一定能战胜人多,弱小就一定能制服强大吗!”丁未日,魏孝文帝训练军队,命令尚书李冲负责选拔武官。

建康僧人法智与徐州百姓周盘龙等人发动叛乱,夜里攻打徐州城,成功攻入城内;刺史王玄邈率军讨伐,将他们诛杀。

秋季,七月癸丑日,北魏立皇子元恂为太子。

戊午日,北魏全国进入戒严状态,发布公开文告和檄文,声称将要南征南齐。南齐武帝下诏征发扬州、徐州的壮丁,并广泛招募士兵,以防备北魏进攻。

中书郎王融,自恃出身名门、才华出众,希望在三十岁之前成为三公或辅政大臣。他曾在宫中夜间值班,抚摸着案几感叹:“过得如此默默无闻,恐怕会被东汉的邓禹笑话啊!”一次出行时,恰逢朱雀桥(京城重要通道)正在开启,道路喧闹拥挤无法前进,他捶打着车壁感叹:“车前没有八名侍从开路,怎能称得上大丈夫!”竟陵王萧子良欣赏他的文才,对他特别亲近厚待。

王融见武帝有北伐的志向,多次上书鼓励,还趁机刻苦练习骑马射箭。等到北魏即将入侵,萧子良在东府招募士兵,任命王融为宁朔将军,让他负责招募事务。王融尽心招揽,招到几百名长江以西的楚地壮士,这些人都有才干、能办事。

恰逢武帝生病,下诏让萧子良率领武装侍卫进入延昌殿,侍奉医药;萧子良任命萧衍、范云等人都担任帐内军主(负责警卫的武官)。戊辰日,武帝派遣江州刺史陈显达镇守樊城。武帝担心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勉强支撑病体,召来乐府演奏正统雅乐。萧子良日夜在宫中守候,皇太孙则每隔一天入宫探望。

戊寅日,武帝病情危急,一度昏迷;皇太孙还没入宫,宫廷内外一片恐慌,官员们已经开始更换丧服。王融想伪造诏书立萧子良为帝,诏书草稿都已写好。萧衍对范云说:“外面议论纷纷,都说会有不寻常的举动。王元长(王融字元长)不是能拯救国家的人才,我看他要失败了。”范云说:“现在担忧国家的,只有王中书(王融任中书郎)啊。”萧衍说:“担忧国家,是想做周公、召公那样的贤臣,还是想做春秋时齐桓公身边作乱的竖刁呢?”范云不敢回答。等到皇太孙入宫,王融穿着深红色军服,在中书省门口阻拦东宫的侍卫,不让他们进入。不久,武帝苏醒过来,问皇太孙在哪里,随即召东宫的兵器、侍卫全部入宫,把朝廷事务托付给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很快武帝去世,王融部署萧子良的士兵封锁各宫门。萧鸾得知后,急忙骑马赶到云龙门,被士兵阻拦,萧鸾说:“有诏书召我入宫!”推开士兵闯入,侍奉皇太孙登上朝堂,命令手下将萧子良扶出殿外;他指挥部署时,声音洪亮如钟,殿内官员无人敢不从命。王融知道计划无法实现,脱下军服回到中书省,感叹:“萧公(萧子良)耽误了我!”从此,郁林王(皇太孙萧昭业)对他深恶痛绝。

武帝遗诏说:“皇太孙品德日益精进,国家已有可靠托付。萧子良要好好辅佐他,用心治理国家,朝廷内外所有事务,无论大小都要和萧鸾商议,共同决定!尚书省的事务是政务根本,全部托付给右仆射王晏、吏部尚书徐孝嗣;军事谋略,托付给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瑰、薛渊等人。”

武帝(世祖)关注政事,注重把握大局,处事严明有决断,郡县官员任职时间较长,地方长官若触犯法律,会立即下令诛杀。因此永明年间,百姓生活富足安乐,盗贼绝迹。但武帝也很喜欢游乐宴饮,对于奢华之事,虽常说厌恶,却没能彻底戒除。

郁林王未即位时,众人都怀疑会立萧子良为帝,议论纷纷。武陵王萧晔在众人中大声说:“如果立藩王,就该立我;如果立嫡亲后代,就该立皇太孙。”从此郁林王对他十分信任依赖。直阁将军周奉叔、曹道刚一向是郁林王的亲信,都被任命监督殿中警卫;没过几天,又任命曹道刚为黄门郎。

起初,西昌侯萧鸾受到太祖(萧道成)的宠爱,萧鸾生性节俭朴素,车马服饰、随从仪仗都和普通士人一样,任职期间以严厉能干着称,所以武帝也很器重他。武帝在遗诏中让竟陵王萧子良辅政,萧鸾掌管尚书省事务。萧子良一向仁爱宽厚,不喜欢处理政务,就进一步推举萧鸾,所以遗诏中说“事务无论大小,都要和萧鸾商议”,这其实是萧子良的意思。

郁林王小时候由萧子良的妃子袁氏抚养,袁氏对他十分慈爱。等到王融图谋立萧子良,郁林王便对萧子良深加猜忌。武帝的灵柩移出太极殿时,萧子良住在中书省,郁林王派虎贲中郎将潘敞率领二百名侍卫驻守太极殿西阶,以防备萧子良。大臣们穿上丧服后,各藩王都出宫去了,萧子良请求留下直到武帝灵柩入山安葬,郁林王不允许。

壬午日,郁林王声称遵照遗诏,任命武陵王萧晔为卫将军,与征南大将军陈显达一同担任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为尚书令;任命皇太孙詹事沈文季为护军。癸未日,任命竟陵王萧子良为太傅;免除“三调”(租调、户调、盐调等赋税)和百姓拖欠的债务,裁撤宫中御府以及无用的池塘、田地、宅邸、作坊,减免关卡和市场的税收。

在此之前,南齐颁布的免除赋税、赦免债务的诏书,大多没有实际执行,官府依旧催缴赋税。这时西昌侯萧鸾主持朝政,既推行恩惠政策,又讲求信用,众人都很满意。

北魏山阳景桓公尉元去世。

魏孝文帝派录尚书事广陵王元羽手持符节安抚北方六镇(北魏北方边防重镇),征调六镇的精锐骑兵。丁亥日,孝文帝拜别永固陵(北魏冯太后陵墓);己丑日,从平城出发南征,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人;任命太尉拓跋丕和广陵王元羽留守平城,两人都加授使持节(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凭证)。元羽说:“太尉应当专门负责指挥调度,我只适合做副手。”孝文帝说:“老者有智慧,年轻人有决断力,你不要推辞了。”任命河南王元干为车骑大将军、都督关右诸军事,又任命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都作为元干的副手,率领七万大军从子午谷(关中通往汉中的通道)出兵。薛胤是薛辩的曾孙。

郁林王生性聪慧善辩,容貌举止优雅,擅长应对问答,喜怒哀乐的情绪比常人更强烈;武帝因此很疼爱他。但他表面故作姿态、掩饰真心,内心却卑鄙邪恶,和身边的小人同吃同住,形影不离。

起初他担任南郡王时,跟随竟陵王萧子良住在西州,文惠太子(萧长懋)经常管束他的起居,限制他的开销。他就暗中向富人借钱,没人敢不给他。他还偷偷做了特制的钥匙,夜里打开西州的后门,和手下到各军营官署中荒淫宴饮。他的老师史仁祖、侍书胡天翼相互说:“如果把这些事报告给太子和竟陵王,事情肯定不好收场;如果他在军营官署中被外人殴打或被狗咬伤,岂止是我们自身获罪,还会连累全家遭殃。我们都已七十岁,剩余的生命有什么可惜的!”几天之内,两人相继自杀,太子和萧子良都不知道原因。郁林王对自己喜欢的手下,都预先封给官爵,把任命书写在黄纸上,用袋子装着带在身上,承诺自己登基后,就按照纸上的内容执行。

他在侍奉太子(父亲萧长懋)养病和守丧期间,满脸忧愁、痛哭流涕,看到的人都为之呜咽;可刚回到自己的住处,就立刻欢笑畅饮。他还经常让女巫杨氏祈祷祭祀,祈求早日登上皇位。等到太子去世,他认为是杨氏祈祷的功劳,对杨氏更加敬重。成为皇太孙后,武帝生病,他又让杨氏继续祈祷。当时何妃(郁林王妃何氏)还在西州,武帝病情逐渐加重,太孙给何妃写信,在信纸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喜”字,周围又写了三十六个小“喜”字环绕着。

他在侍奉武帝养病时,一说话就流泪。武帝认为他一定能承担起治国大业,对他说:“头五年把政务全部托付给宰相,你不用操心;五年之后就不要再把权力交给别人。如果自己做事没有成效,也没什么可遗憾的。”武帝临终时,握着他的手说:“如果想念爷爷,就要好好做事!”随后去世。武帝的遗体刚入棺完毕,郁林王就把武帝的歌伎全部叫来,让她们演奏各种音乐。

郁林王即位十多天后,就下令将王融逮捕,关进廷尉狱,让御史中丞孔稚珪上奏弹劾王融,说他心性阴险浮躁、为人轻佻狡诈,招揽心怀不满的人,诽谤朝廷政务。王融向竟陵王萧子良求救,萧子良又担忧又害怕,不敢营救。最终郁林王下令在狱中赐死王融,当时王融二十七岁。

起初,王融想和东海人徐勉结交,多次托人邀请徐勉。徐勉对人说:“王君名声高但命运浅,不能轻易和他交往亲近。”不久王融就遭遇灾祸,徐勉也因此声名远扬。太学生会稽人魏准,因才学出众被王融赏识;王融想立萧子良为帝,魏准极力鼓动促成此事。太学生虞羲、丘国宾私下议论说:“竟陵王才能薄弱,王中书(王融)做事犹豫不决,失败就在眼前了。”等到王融被诛杀,朝廷召魏准到舍人省盘问,魏准因恐惧而死,全身发青,当时人都认为他是被吓破了胆。

壬寅日,魏孝文帝抵达肆州,看到路上有腿脚残疾、眼睛失明的百姓,便停下马车慰问安抚,赐给他们终身享用的衣服和粮食。

大司马安定王元休抓住三名偷盗的士兵,在军中示众,准备斩首。孝文帝行军途中遇到此事,下令赦免这三人,元休不同意,说:“陛下亲自率领大军,将要远征平定江南,如今刚走到这里,就有小人偷盗,不杀他们,怎么禁止恶行!”孝文帝说:“你说得确实对。但君主行事,有时会有特殊的恩泽。这三人罪行虽该处死,却碰巧遇到我,就算违背军法,也可特别赦免。”随后又对司徒冯诞说:“大司马执法严厉,各位不要不谨慎。”从此军中纪律更加严明。

臣司马光说:“君主治理国家,就像人管理自身,看待远方应如看待近处,看待边境应如看待宫廷。选拔贤才任用百官,修治政务造福百姓,那么疆域之内就没有不安居乐业的人。因此古代先王用丝绵塞住耳朵、用玉串挡住眼睛,是想让自己不被眼前的见闻局限,把智慧用到天下四方。那些残疾之人本应得到供养,君主应下令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安置,如今却只对路上遇到的人施恩,遗漏的人就太多了。这样的仁爱,不也太微薄了吗!何况赦免罪犯会扰乱官府的法令,更不符合君主的处事准则。可惜啊!孝文帝是北魏的贤明君主,却仍有这样的过失!”

戊申日,孝文帝抵达并州。并州刺史王袭,治理地方有声望政绩,境内安定,孝文帝嘉奖了他。但王袭曾教百姓在路边立了很多石碑,虚假称颂自己的美德;孝文帝得知后追问此事,王袭不敢如实回答。孝文帝发怒,将王袭的官爵降了两级。

九月壬子日,北魏派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勃海人高聪等人出使南齐。

丁巳日,孝文帝下诏,凡是大军所经过的地方,损坏百姓秋季庄稼的,每亩赔偿五斛粮食。

辛酉日,南齐郁林王追尊文惠太子萧长懋为文皇帝,庙号世宗。

武帝(萧赜)的灵柩运到江边码头,郁林王在端门内举行送别仪式,灵车还没驶出端门,他就急忙称病回宫。刚进入内殿,就立刻让宫内演奏胡地歌舞,锣鼓声、铃铛声传遍宫廷内外。丙寅日,将武帝安葬在景安陵,庙号世祖。

戊辰日,孝文帝渡过黄河;庚午日,抵达洛阳;壬申日,前往旧时的太学,观看《石经》(古代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经典)。

乙亥日,邓至王像舒彭派他的儿子像旧到北魏朝见,还请求将王位传给像旧;孝文帝同意了。

孝文帝从平城出发到洛阳,一直阴雨连绵。丙子日,下诏让各军先行进发。丁丑日,孝文帝身穿军服,手持马鞭骑马出城。大臣们跪在马前磕头劝谏。孝文帝说:“作战计划已经确定,大军即将前进,各位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如今这项行动,天下人都不愿意,只有陛下想做。臣不知道陛下独自前行,最终要去往哪里!臣等有劝谏的心意,却不知该怎么说,斗胆冒死请求陛下停止!”孝文帝大怒,说:“我正在平定天下,期望统一四海,而你们这些读书人,屡次质疑重大计划;军法严明,你们别再多说!”说着就要策马出发,这时安定王元休等人都恳切地流泪劝谏。孝文帝才对大臣们说:“如今征发的人力物力不少,要是行动了却没成效,怎么给后人交代!我世代居住在北方偏远之地,想迁都到中原;如果不南伐,就把都城迁到这里,各位王公觉得怎么样?愿意迁都的站在左边,不愿意的站在右边。”安定王元休等人纷纷站到右边。南安王元桢上前说:“‘成就大功业的人,不必和众人商议。’如今陛下如果停止南伐的计划,迁都洛阳,这是臣等的心愿,也是百姓的幸运。”大臣们都高呼万岁。当时老臣们虽然不愿南迁,但更害怕南伐,没人敢反对;迁都的计划就此确定。

李冲对孝文帝说:“陛下将要在洛阳定都,宗庙和宫殿,不能一边行军一边等待建成。希望陛下暂时返回代都(平城),等大臣们把都城营建完成,再备好仪仗、乘坐礼车前来。”孝文帝说:“我要巡视各州郡,到邺城短暂停留,明年春天再返回,不宜向北回去。”于是派任城王元澄返回平城,把迁都的事告知留守的官员,说:“如今才是真正的‘变革’啊。王要好好努力!”孝文帝因大臣们对迁都意见不一,问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你是什么看法?”于烈说:“陛下的谋略深远,不是愚笨浅薄的人能揣测的。如果凭真心说,愿意迁都和留恋旧地的人,大概各占一半。”孝文帝说:“你既不反对,就是同意了,我很感激你这种不直言的支持。”派于烈返回镇守平城,说:“留守朝廷的日常政务,全都托付给你。”于烈是于栗磾的孙子。

此前,北地百姓支酉聚集几千人,在长安城北的石山起兵,派使者向南齐梁州刺史阴智伯求援,秦州百姓王广也起兵响应,攻占州城并抓获北魏刺史刘藻,秦州、雍州一带七州的百姓都受到震动,响应的人多达十万,各自据守堡垒等待南齐援军。北魏河南王元干率军攻打,结果大败;支酉进军到咸阳以北的浊谷,穆亮与他交战,也战败了;阴智伯派军主席德仁等人率领几千士兵与支酉呼应。支酉等人向长安进军,卢渊、薛胤等人率军抵抗,大败支酉军,投降的有几万人。卢渊只诛杀了首要罪犯,其余的人都不予追究,抓获支酉、王广后,将两人斩首。

冬季十月戊寅朔日,孝文帝前往金墉城,征召穆亮,让他和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尔一起营建洛阳都城。己卯日,孝文帝前往河南城;乙酉日,前往豫州;癸巳日,在石济住宿。乙未日,北魏解除戒严,在滑台城东设立祭坛,向随行的祖庙禀告迁都的心意。宣布大赦,修建滑台宫。任城王元澄回到平城,众人刚听说迁都的消息,无不震惊害怕。元澄引用古今事例,慢慢开导大家,众人才放下疑虑。元澄到滑台向孝文帝汇报,孝文帝高兴地说:“没有任城王,我的大事就成不了。”

壬寅日,南齐郁林王尊皇太孙太妃王氏为皇太后;立何妃为皇后。

癸卯日,孝文帝前往邺城。王肃在邺城拜见孝文帝,陈述讨伐南齐的策略。孝文帝和他交谈,不知不觉把座位往前挪,时间也过去了很久。从此孝文帝对王肃的器重和待遇日益深厚,连亲信旧臣和权贵都无法离间他们。孝文帝有时屏退身边侍从,和王肃交谈直到深夜,还说自己和王肃君臣相知太晚。不久就任命王肃为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当时孝文帝正商议推行礼乐制度、改变鲜卑旧俗,凡是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大多由王肃制定。

乙巳日,孝文帝派安定王元休率领随从官员到平城迎接家属。

辛亥日,南齐郁林王封皇弟萧昭文为新安王,萧昭秀为临海王,萧昭粲为永嘉王。

孝文帝在邺城西边修建宫殿,十一月癸亥日,迁居到新宫殿。

御史中丞江淹上奏弹劾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说他们贪污财物数额巨大,两人都被治罪。起初,刘悛从广州、司州刺史任上免职时,把全部家产都献给了武帝,家中没有留存积蓄。在益州任上时,他制作了金浴盆,其他物品也都如此奢华。等到郁林王即位,刘悛进献的财物减少。郁林王发怒,将刘悛逮捕交给廷尉,想杀了他;西昌侯萧鸾出面营救,刘悛才得以幸免,但仍被终身监禁。刘悛是刘勔的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