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汉纪五十二 (公元191年-193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汉纪五十二 (公元191年-193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23:16:34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

正月,朝廷发布大赦令。

关东的各路将领凑在一起商量大事,他们觉得皇帝年纪小,被董卓控制,又远在关中,生死难料。幽州牧刘虞是皇室宗亲,人品才能都不错,大伙就想拥立他当皇帝。

曹操不同意,他说:“咱们起兵能得到各方响应,靠的就是正义。现在小皇帝虽然被奸臣控制,但又不像汉昌邑王那样有亡国的大错,要是随便换皇帝,天下人怎么能安心?你们愿意向北尊奉刘虞,我还是向西去拥护朝廷。”

韩馥和袁绍写信给袁术,说:“现在的皇帝不是汉灵帝亲生儿子,我们想效仿汉朝大臣诛杀少帝、迎立代王的旧事,立刘虞当皇帝。”袁术其实心里也有不臣之心,他觉得皇帝年纪小对自己更有利,就表面打着正义旗号拒绝了。袁绍又写信劝他:“西边的皇帝和皇族没血缘关系,朝中大臣都讨好董卓,根本不可信!咱们在东边立个贤明君主,太平才有希望,你还犹豫什么?况且咱们家人都被董卓杀害,难道能像伍子胥那样不报仇,继续向仇人低头吗?”袁术回信反驳:“当今皇上聪明睿智,就像周成王一样有才能。董卓趁着国家混乱掌权,这只是汉朝暂时的危机,说皇上‘和皇族没血缘关系’,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说家人被杀就不能再拥护朝廷,这是董卓干的坏事,怎么能怪朝廷呢?我一心只想消灭董卓,别的事我不管!”

韩馥和袁绍不死心,派张岐等人带着劝进表去见刘虞。刘虞见到他们,生气地骂道:“现在天下大乱,皇上流亡在外,我受国家大恩,还没能洗刷国耻。你们各自掌管州郡,应该一起努力为朝廷效力,怎么能谋划这种叛逆的事来玷污我!”坚决拒绝了。韩馥等人又请刘虞代理尚书事务,行使皇帝权力封官授爵,刘虞还是不同意,甚至想逃到匈奴那里表明自己的决心,袁绍他们这才作罢。

二月,朝廷封董卓为太师,地位比诸侯王还高。孙坚把军队驻扎在梁东,被董卓的部将徐荣打败,他收拢残兵后又驻扎到阳人。董卓派东郡太守胡轸率领五千步兵和骑兵去攻打孙坚,让吕布担任骑督。胡轸和吕布关系不好,孙坚趁机出击,把他们打得大败,还斩杀了都督华雄。有人对袁术说:“要是孙坚拿下洛阳,就没人能控制他了,这不是赶走狼又引来虎吗?”袁术起了疑心,就不给孙坚运送军粮。孙坚连夜去见袁术,着急地说:“我不顾性命打仗,上是为国家讨伐逆贼,下是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和董卓又没什么私人恩怨,将军却听信别人的挑拨,怀疑我,这是为什么?”袁术很尴尬,赶紧调拨军粮。

孙坚回到营地后,董卓派李傕去劝他,说要和他结为亲家,还说只要孙坚把子弟的名单报上来,董卓就推荐他们当刺史、郡守。孙坚大怒:“董卓倒行逆施,我今天要是不把他灭族,昭告天下,死都不瞑目,怎么可能和他结亲!”接着,孙坚进军大谷,距离洛阳只有九十里。董卓亲自带兵,和孙坚在皇陵之间交战,结果董卓战败,退守渑池,又在陕县聚集兵力。孙坚打到洛阳,和吕布交战,再次把吕布打败。孙坚打扫修复了汉朝宗庙,用最高规格的太牢祭祀,还在城南甄宫井里找到了传国玉玺。之后,他分兵驻扎在新安、渑池之间,截断董卓退路。

董卓对长史刘艾说:“关东的军队都被我打败好几次了,他们都怕我,翻不起什么风浪。只有孙坚这小子有点傻大胆,还挺会用人,得告诉各位将领小心他。我以前和周慎去金城西边征讨边章、韩遂,我劝张温让我带兵给周慎当后援,张温不听。后来张温又让我去讨伐先零叛乱的羌人,我知道打不赢,但不得不去。我留下别部司马刘靖率领四千步兵和骑兵驻扎在安定,虚张声势。叛羌想截断我的归路,我稍微一反击他们就退开了,因为他们害怕安定有大军。其实他们以为安定有几万人,实际上只有刘靖这四千兵。孙坚跟着周慎的时候,建议周慎先派一万兵去金城,周慎带两万兵当后援。边章、韩遂害怕周慎的大军,不敢轻易和孙坚交战,而孙坚的兵力又足以截断他们的运粮通道。要是当时听了孙坚的建议,凉州说不定就平定了。张温不听我的,周慎又不用孙坚的计策,最后只能失败逃跑。孙坚当佐军司马的时候,见识就不一般,确实有两下子。可惜他无缘无故跟着袁家的人混,早晚要倒霉!”于是,董卓派董越驻扎在渑池,段煨驻扎在华阴,牛辅驻扎在安邑,其他将领分布在各个县,抵御关东联军。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安排好这些后,董卓自己回了长安。孙坚修复好皇陵,也带兵回到鲁阳。

四月,董卓到了长安,公卿大臣们都到车前迎接拜见。董卓得意地对御史中丞皇甫嵩说:“义真,你害怕了吗?”皇甫嵩回答:“您要是用德行辅佐朝廷,大好事还在后头,我有什么好怕的?但要是滥用刑罚来满足私欲,天下人都会害怕,又不只是我一个!”董卓的党羽想把董卓比作姜太公,称他为“尚父”。董卓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您的威望和德行确实很高,但和姜太公比,我觉得还不够。等关东平定,皇上回到旧都,再讨论这件事比较合适。”董卓这才作罢。董卓还让司隶校尉刘器清查那些对父母不孝、对君主不忠、当官不廉洁、兄弟不和睦的人,查到就杀头,没收财产。这下可好,大家互相诬陷,冤枉死了好几千人,百姓们人心惶惶,路上碰见熟人都不敢说话。

六月,发生了地震。七月,司空种拂被免职,光禄大夫济南人淳于嘉担任司空;太尉赵谦被罢免,太常马日磾担任太尉。

当初,何进派云中的张杨回并州招兵,结果何进被杀,张杨就留在上党,手下有几千人。袁绍在河内,张杨去投奔他,和南单于于扶罗一起驻扎在漳水。韩馥看到很多豪杰都归附袁绍,心里很嫉妒,就偷偷减少给袁绍军队的粮草,想让他的士兵散伙。正好韩馥的部将麴义反叛,韩馥和他交战失败,袁绍趁机和麴义勾结起来。袁绍的门客逢纪对他说:“将军要干大事,却要依靠别人提供物资,不占据一个州,根本没法立足。”袁绍说:“冀州兵强马壮,我现在缺兵少粮,万一打不下来,连个容身的地方都没有。”逢纪说:“韩馥就是个庸才,可以秘密联系公孙瓒,让他攻打冀州,韩馥肯定害怕,然后再派能言善辩的人去给他分析利弊,他一着急,肯定会把冀州让出来。”袁绍觉得有道理,就写信给公孙瓒。公孙瓒带兵赶来,表面说是讨伐董卓,实际上想偷袭冀州,韩馥和他交战,吃了败仗。

这时董卓进了函谷关,袁绍把军队撤回延津,派外甥高干,还有韩馥的亲信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去劝韩馥:“公孙瓒率领燕、代的军队乘胜南下,很多郡县都响应他,势不可挡。袁车骑(袁绍)又带兵向东而来,不知道他有什么打算,我们真为将军您担心啊!”韩馥害怕了,问:“那我该怎么办?”荀谌说:“您自己想想,论宽厚仁爱、能得人心,您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论遇事果断、智勇双全,您比得上袁绍吗?”韩馥又说:“比不上。”荀谌说:“袁绍是当代豪杰,您在这三方面都不如他,却一直压在他头上,他肯定不会甘心当您的下属。冀州可是天下的重要地盘,要是他和公孙瓒联手来抢,您马上就会陷入危险。袁绍是您的老朋友,又曾经是同盟,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冀州让给他,这样他一定会感激您,公孙瓒也不敢和他争了。您既能落个让贤的好名声,又能像泰山一样安稳。”韩馥性格胆小懦弱,就同意了这个主意。

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听说后,赶紧来劝阻:“冀州有百万大军,粮草够吃十年。袁绍现在就是个没根基的外来户,全靠我们接济,就像婴儿在手掌上,断了奶马上就得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给他!”韩馥说:“我以前是袁家的下属,而且才能确实不如袁绍,根据德行让位,这是古人推崇的做法,你们何必反对呢!”

之前,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带着一万张强弩驻守孟津,听说这件事后,赶紧带兵回来。当时袁绍在朝歌清水,赵浮他们从后面赶来,几百艘战船,一万多人,整肃军队、擂响战鼓,连夜从袁绍营地旁边经过,袁绍心里很不爽。赵浮等人见到韩馥,说:“袁绍军队没粮食,士兵都快散伙了,虽然张杨和于扶罗刚归附他,但也不会真心出力,根本不足为惧。我们愿意带兵抵抗他,不出十天,他的军队肯定土崩瓦解。将军您只要高枕无忧,什么都不用担心!”可韩馥还是不听,主动辞去冀州牧的职位,搬到中常侍赵忠的旧宅,还派儿子把冀州牧的印绶送给袁绍。袁绍快要到冀州的时候,韩馥手下的十个从事争先恐后地离开他,只有耿武、闵纯拿着刀阻拦,却没人听他们的,最后袁绍把耿武、闵纯都杀了。

袁绍顺利当上了冀州牧,他以朝廷名义任命韩馥为奋威将军,但韩馥既没有实际统领的军队,也没有下属官吏。袁绍很看重广平人沮授,封他为奋武将军,让他监督统领各路将领,对他十分优待。魏郡的审配和巨鹿的田丰,都因为为人正直,在韩馥手下不得志,袁绍就任命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还有南阳的许攸、逢纪,颍川的荀谌,都成了袁绍的主要谋士。

袁绍还让河内人朱汉担任都官从事。朱汉以前在韩馥手下时没受到好待遇,他想讨好袁绍,就擅自发兵包围了韩馥的家,拿着刀冲到屋里。韩馥吓得跑到楼上,朱汉抓住韩馥的大儿子,把他的双脚打断了。袁绍得知后,立刻把朱汉抓起来杀了。但韩馥还是又惊又怕,向袁绍请求离开,去投靠张邈。后来,袁绍派使者去找张邈商量事情,使者和张邈小声说话,韩馥当时也在场,以为他们是在谋划害自己。没过多久,韩馥起身去厕所,用裁纸刀自杀了。

鲍信对曹操说:“袁绍身为盟主,却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早晚会引发祸乱,这不就跟董卓一样了吗?现在要是打压他,咱们的实力又不够,反而容易惹麻烦。不如先占据黄河以南的地方,等着局势变化。”曹操觉得这个主意很好。正好黑山军的于毒、白绕、眭固等人,带着十多万人马进攻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根本抵挡不住。曹操带兵进入东郡,在濮阳攻打白绕,把他们打得大败。袁绍趁机上表推荐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把郡治设在东武阳。

南单于挟持张杨背叛袁绍,驻扎在黎阳。董卓为了拉拢张杨,封他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有太史观察天象后说,近期会有大臣被杀。董卓就派人诬陷卫尉张温与袁术勾结。这年冬天十月壬戌日,董卓把张温拉到集市上活活打死,以此来应和天象的预言。

青州的黄巾军进攻渤海,人数多达三十万,打算和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领两万步兵和骑兵,在东光县南边迎击,把黄巾军打得大败,斩杀了三万多人。黄巾军丢盔弃甲,扔下粮草辎重,慌慌张张地渡河逃跑。公孙瓒趁着他们渡到一半的时候发起攻击,黄巾军再次惨败,死了好几万人,鲜血流得把河水都染红了。公孙瓒还俘虏了七万多人,缴获的战车、铠甲和财物数都数不清,从此威名远扬。

刘虞的儿子刘和在朝廷担任侍中,汉献帝想回东边的洛阳,就让刘和假装逃离董卓,偷偷从武关跑到幽州找刘虞,让他带兵来迎接。刘和走到南阳时,袁术想利用刘虞的势力,就把刘和扣下了,还骗他说等自己的军队准备好,就一起向西去接汉献帝,让刘和给刘虞写信。刘虞收到信后,派了几千骑兵去南阳。公孙瓒知道袁术有坏心思,劝刘虞别去,刘虞不听。公孙瓒又怕袁术知道后怨恨自己,就派堂弟公孙越带一千骑兵去见袁术,却又暗中指使袁术扣留刘和,吞并刘虞派来的军队。从这以后,刘虞和公孙瓒就结下了仇。后来刘和好不容易从袁术那里逃出来向北走,又被袁绍扣住了。

这时候,关东的各州郡都忙着互相吞并,扩充自己的势力,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也开始闹掰了。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董卓还没回来,袁绍就任命会稽的周昂为豫州刺史,趁机攻占了孙坚的阳城。孙坚叹气说:“大家一起举兵讨伐逆贼,本是为了挽救国家,现在逆贼就要被打败了,我们自己人却先打起来了,我还能和谁一起并肩作战呢?”于是他带兵攻打周昂,把周昂赶走了。袁术派公孙越去帮孙坚攻打周昂,结果公孙越被乱箭射死。公孙瓒大怒:“我弟弟的死,全怪袁绍!”他立刻出兵驻扎在磐河,还向朝廷上书,列举了袁绍的一堆罪状,然后发兵攻打袁绍。冀州的很多城池都背叛袁绍,投靠了公孙瓒。袁绍害怕了,把勃海太守的印绶送给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让他去管理勃海郡。没想到公孙范反倒背叛袁绍,带着勃海的军队去帮公孙瓒。公孙瓒还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把很多郡县的太守、县令都换成了自己的人。

涿郡的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和母亲靠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手臂垂下来能过膝盖,自己能看见自己的耳朵。他志向远大,平时话不多,也不轻易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刘备曾经和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后来就去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去青州征战,立了功,刘备就被任命为平原相。刘备年轻的时候和河东的关羽、涿郡的张飞关系特别好,让关羽、张飞担任别部司马,各自统领一支军队。刘备和他们睡觉都在一张床上,感情就像亲兄弟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关羽和张飞整天站在刘备身边侍奉,跟着刘备四处征战,从不害怕艰难险阻。常山的赵云带着本郡的士兵去投奔公孙瓒,公孙瓒调侃他:“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想投靠袁绍,怎么就你与众不同来投奔我?”赵云回答:“如今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才是明主,百姓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冀州人商量着,要追随实施仁政的人,不是故意疏远袁绍,只是觉得将军您更合适。”刘备见到赵云后,觉得他很不一般,对他十分亲近。赵云就跟着刘备到了平原,替刘备统领骑兵。

袁术刚占据南阳的时候,这里有好几百万人口。但袁术生活奢侈、荒淫无度,还拼命搜刮百姓,老百姓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很多人都离开了。袁术和袁绍闹矛盾后,两人各自拉帮结派,想搞垮对方。袁术联合公孙瓒,袁绍就联合刘表,很多豪杰都选择归附袁绍。袁术气坏了,骂道:“这些小子不跟着我,反倒去跟着我家的奴仆(暗指袁绍出身不好)!”他还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根本不是袁家的亲儿子。”袁绍听说后,气得火冒三丈。

袁术派孙坚去攻打刘表,刘表派部将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打败黄祖,包围了襄阳。刘表趁夜派黄祖偷偷出城调兵,黄祖带兵想返回襄阳时,又被孙坚拦住打了一仗。黄祖战败逃跑,躲进岘山。孙坚乘胜连夜追击,黄祖的士兵躲在竹林树丛里,暗中放箭,把孙坚射死了。孙坚曾经举荐的孝廉、长沙人桓阶,去刘表那里请求为孙坚收尸,刘表被他的义气感动,答应了他。孙坚哥哥的儿子孙贲,带着孙坚的旧部投靠袁术,袁术又上表推荐孙贲为豫州刺史。从这以后,袁术就再也没能打败刘表。

当初董卓进关中的时候,留下朱俊镇守洛阳。朱俊却暗中与关东的将领们商量讨伐董卓,他怕被董卓偷袭,就逃到了荆州。董卓任命弘农的杨懿为河南尹,朱俊又带兵回到洛阳,把杨懿赶走了。朱俊看到河南地区已经残破不堪,没办法获得物资补给,就向东驻扎在中牟,还写信给各州郡,请求大家出兵一起讨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谦上书举荐朱俊代理车骑将军,还派了三千精兵去支援他,其他州郡也给了一些帮助。陶谦是丹杨人,朝廷因为黄巾军在徐州作乱,就任命他为徐州刺史。陶谦到任后,进攻黄巾军,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徐州境内这才安定下来。

刘焉在益州偷偷谋划着不轨之事。沛人张鲁,从他祖父张陵那辈开始,世代信奉五斗米道,后来客居在蜀地。张鲁的母亲会一些巫术,经常出入刘焉家,刘焉就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张修为别部司马,让他们合兵突袭,杀了汉中太守苏固,还切断了斜谷的交通要道,杀害了朝廷使者。刘焉向朝廷上书说:“米贼(指张鲁)阻断道路,没法和朝廷联系了。”他还找借口杀了益州当地十多个豪强,比如王咸、李权等人,用来树立自己的威严。犍为太守任岐和校尉贾龙因此起兵攻打刘焉,结果都被刘焉杀死。刘焉的野心越来越大,打造了一千多套皇帝才能用的车驾。刘表向朝廷上书说,刘焉的行为就像当年子夏在西河讲学,让人误以为他是圣人(暗示刘焉有不臣之心)。当时刘焉的儿子刘范任左中郎将,刘诞任治书御史,刘璋任奉车都尉,都跟着汉献帝在长安,只有小儿子别部车马瑁一直跟着刘焉。汉献帝派刘璋去给刘焉传话,刘焉却把刘璋扣下,不让他回长安。

公孙度在辽东地区威风八面,很多中原地区为了躲避战乱的人都去投奔他,北海的管宁、邴原、王烈都跑到他那里。管宁年轻时和华歆是朋友,有一次两人一起锄地,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理都不理,就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接着锄地,华歆却捡起来又扔掉了,人们从这件事就能看出两人品行的高低。邴原出门游学了**年才回来,老师和朋友知道他不喝酒,就准备了酒菜为他送行。邴原说:“我本来能喝酒,只是怕喝酒误事荒废学业,才戒掉了。现在要分别了,就痛痛快快喝一次吧。”于是大家一起喝酒,邴原喝了一整天都没醉。管宁和邴原都因为品行高尚被人称赞,公孙度专门准备了馆舍来招待他们。管宁见到公孙度后,却跑到山谷里搭了间草庐住下。当时避难的人大多住在郡城南边,管宁却独自住在北边,表明自己没有离开的打算。后来,人们渐渐被他吸引,都搬来和他住在一起,不到一个月就形成了一个村落。管宁每次见到公孙度,只谈论儒家经典,从不聊世俗之事。回到山里后,他专心讲授《诗经》《尚书》,教授礼仪,不是求学的人他根本不见。公孙度因为他贤能,对他很敬重,当地百姓也被他的德行感化。邴原性格刚直,喜欢评论是非对错,公孙度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心里却不太舒服。管宁就对邴原说:“潜藏的龙因为不轻易显露才成就德行。说话要看时机,不然很容易招来灾祸。”他偷偷帮邴原逃走,公孙度知道后,也没派人去追。王烈才能出众,年轻时名气比邴原、管宁还大。他很擅长教导别人,乡里有个偷牛的人被失主抓住了,小偷求饶说:“我甘愿受罚,但求别让王彦方(王烈字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安慰小偷,还送给他一匹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王烈说:“小偷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还有羞耻心。知道羞耻,善心就会慢慢产生,所以送布是为了鼓励他向善。”后来有个老人把剑丢在路上,一个过路人看到后,就守在那里等老人回来。到了傍晚,老人回来找到了剑,觉得很奇怪,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一打听,原来这个好心人就是之前偷牛的那个人。乡里人有了纠纷,想去请王烈评理,有的人走到半路就回去了,有的人看到王烈家的房子就折返了,大家都互相谦让,觉得自己理亏,都不好意思让王烈知道这些事。公孙度想让王烈担任长史,王烈拒绝了,还故意去做生意,把自己弄得像个普通商人,公孙度这才打消了念头。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

正月,朝廷又一次发布了大赦令 。

董卓派牛辅驻扎在陕县,牛辅又派出李傕、郭汜、张济带着几万大军,在中牟把朱俊打得大败。这些人一路烧杀抢掠,陈留、颍川等地的百姓遭了大殃,所到之处几乎没有活人剩下,简直是人间地狱。

荀淑的孙子荀彧从小就有才名,何颙见到他后,就说他是能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人才!天下大乱后,荀彧跟家乡人说:“颍川这个地方,四面都容易打起仗来,咱们得赶紧逃命!”但很多人舍不得故土,不愿意走,只有荀彧带着家人去投奔韩馥。结果刚到,就赶上袁绍抢了韩馥的地盘。袁绍很看重荀彧,把他当贵宾招待。可荀彧觉得袁绍成不了大事,听说曹操有本事,就跑去投靠曹操。曹操和荀彧一聊,特别高兴,说荀彧就像自己的张良,立马封他做奋武司马。那些没听荀彧劝告、留在颍川的乡亲,后来大多被李傕、郭汜的军队杀害了。

这边,袁绍亲自带兵对抗公孙瓒,双方在界桥南边二十里的地方打了一仗。公孙瓒有三万精兵,来势汹汹。袁绍让麴义带着八百精锐当先锋,两边还埋伏了一千张强弩。公孙瓒一看对方人少,就轻敌了,直接派骑兵冲过去。没想到麴义的士兵躲在盾牌后面一动不动,等敌人冲到跟前十几步远,突然万箭齐发,杀声震天,公孙瓒的军队一下子就乱了阵脚,被打得大败。袁绍的军队斩杀了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还砍下了上千敌军的脑袋。他们乘胜追击到界桥,公孙瓒想重新集结军队反击,又被麴义打败,连大营的牙门都被拔了,剩下的士兵全都逃命去了。

再说说兖州这边。兖州刺史刘岱之前和袁绍、公孙瓒都结盟了,袁绍把老婆孩子都放在刘岱那儿,公孙瓒也派范方带着骑兵来帮忙。公孙瓒打败袁绍后,就威胁刘岱,让他把袁绍的家人交出来,还叮嘱范方:“要是刘岱不交人,你就带兵回来!等我收拾了袁绍,就去收拾他!”刘岱和手下商量了好几天都拿不定主意,听说东郡的程昱很有智谋,就把他找来问怎么办。程昱说:“放弃近在眼前的袁绍,去指望远在天边的公孙瓒,这就好比让南方的越国人来救溺水的孩子,根本不靠谱!公孙瓒打不过袁绍,现在虽然赢了一阵,最后肯定得被袁绍收拾。”刘岱听了他的话,没交人。范方带着骑兵往回走,还没到,公孙瓒就吃了败仗。

曹操当时驻军在顿丘,于毒等人攻打东武阳。手下将领都劝曹操去救援,曹操却反其道而行之,带兵往西去攻打于毒的老巢。他说:“要是敌人听说咱们打他们老家,肯定会回救,东武阳的危机自然就解除了;就算他们不回救,咱们也能端了他们的老窝,东武阳肯定丢不了!”结果于毒真的放弃东武阳往回跑。曹操又在于毒回援的路上,联合内黄的眭固和匈奴于夫罗,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董卓这边,把弟弟董旻封为左将军,侄子董璜封为中军校尉,整个家族的人都在朝廷里掌握大权。就连他侍妾怀里抱着的小娃娃都被封侯,给他们佩戴金印紫绶。董卓出行的车马、穿的衣服都和皇帝差不多,还随意召唤尚书台的官员,让他们都到自己的府上汇报工作。他在郿县修了一座超级大的坞堡,城墙又高又厚,里面存的粮食够吃三十年,还大言不惭地说:“要是成了事,我就称霸天下;要是不成,守着这儿也能安度晚年。”董卓杀人不眨眼,哪个将领说错一句话,当场就被他砍了,弄得人人自危。

司徒王允看不下去了,就和黄琬、士孙瑞、杨瓒等人偷偷商量怎么除掉董卓。吕布擅长骑马射箭,力气特别大,董卓知道自己树敌太多,平时出门都让吕布保护,还和他结成父子。可董卓脾气暴躁,有一回吕布稍微惹他不高兴,他抄起手戟就朝吕布扔过去,幸亏吕布身手敏捷躲开了,还赶紧赔笑脸,董卓这才消气。从那以后,吕布心里就恨上董卓了。再加上董卓让吕布守内室,吕布却和董卓的婢女偷偷好上了,心里一直提心吊胆。王允平时对吕布不错,吕布就把差点被董卓杀掉的事儿告诉了王允,王允趁机拉他入伙,说要一起杀董卓。吕布犹豫:“可我们是父子啊!”王允说:“你姓吕,又不是亲父子!现在保命都难,还谈什么父子情?他拿戟扔你的时候,哪有把你当儿子?”吕布这才答应下来。

到了四月丁巳日,汉献帝病刚好,在未央殿大宴群臣。董卓穿着朝服,坐着马车来赴宴,一路上重兵护送,从军营到皇宫,密密麻麻全是士兵,还让吕布等人前后护卫。可他万万没想到,王允早就安排好了。士孙瑞写好诏书交给吕布,吕布让李肃等十几个人假扮成卫士,埋伏在北掖门。董卓一进门,李肃就拿戟刺他,可惜董卓穿着铠甲,只伤了手臂,摔下车来。董卓大喊:“吕布快来救我!”吕布却掏出诏书说:“我奉诏杀你这个反贼!”说完一矛刺死了董卓,旁边的士兵立刻冲上来砍了他的脑袋。董卓的主簿田仪和仆人冲上来护尸,也被吕布杀了。吕布举着诏书大喊:“只杀董卓,其他人一概不追究!”在场的士兵一听,全都高呼万岁。长安的老百姓高兴坏了,纷纷上街庆祝,有人把家里的珠宝、漂亮衣服拿去换酒肉,大街小巷全是庆祝的人。董卓在郿坞的弟弟、侄子和族人,也都被手下杀死。他的尸体被扔到街上示众,当时天气热,董卓又胖,尸体上的油脂流了一地。守尸的人干脆把他的肚脐当灯芯,点起来能亮一整夜,就这样烧了好几天。袁家的门生们把董氏族人的尸体收集起来,烧成灰扬在路上泄愤。董卓的郿坞里,光金子就有两三万斤,银子**万斤,还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事后,王允掌管朝廷事务,吕布被封为温侯,两人一起把持朝政。

董卓死的时候,蔡邕正好在王允那儿,听到消息忍不住叹了口气。王允当场就发火了:“董卓是祸国殃民的大贼,差点把汉朝都搞没了!你身为臣子,本该同仇敌忾,居然还为他叹气,这不是和他一条心吗?”立刻让人把蔡邕抓进大牢。蔡邕求情说:“我虽然不算忠臣,但也知道大义,怎么会背叛国家向着董卓?我愿意受刑,只求能让我写完《汉书》。”很多大臣都替他求情,可王允不听。太尉马日磾劝他:“蔡邕是难得的人才,熟悉汉朝历史,杀了他,恐怕会让天下人失望。”王允却说:“当年汉武帝没杀司马迁,结果他写的书里尽是批评朝廷的话。现在国家动荡,不能让这种人留在皇帝身边乱写!”马日磾无奈地说:“王允这样做,恐怕会断子绝孙!好人是国家的栋梁,史书是国家的大典,他毁掉栋梁、废弃大典,能长久吗?”最后蔡邕死在了监狱里。

其实早在之前,荀攸、郑泰、种辑等人就商量过:“董卓又骄横又残忍,虽然兵多,但就是个莽夫,找机会直接杀了他!”结果计划快实施的时候被发现了,荀攸被抓进监狱,郑泰逃去投奔袁术。荀攸在牢里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一点不害怕。好在董卓一死,他就被放出来了。

这时候,青州的黄巾军进攻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想带兵迎战。济北相鲍信劝他:“黄巾军有上百万人,咱们的士兵都害怕,根本打不过!而且他们没有粮草辎重,全靠抢劫过日子。咱们不如先坚守城池,等他们粮草耗尽、军心涣散,再选精兵出击,肯定能赢。”刘岱不听,非要去打,结果被黄巾军杀了。曹操的手下陈宫一看机会来了,就劝曹操:“兖州现在没主人,朝廷也管不了,我去说服兖州的官员,您来当刺史,以后以兖州为根基,就能成就大业!”陈宫跑去跟兖州官员说:“天下大乱,兖州不能没有领头人!曹操是大才,要是他来管理,老百姓肯定能过上安稳日子。”鲍信等人也觉得有道理,就去东郡把曹操迎过来当兖州刺史。曹操带兵在寿张东边和黄巾军打仗,一开始没打赢。黄巾军又猛又多,曹操的兵又少又弱,但他不断鼓舞士气,赏罚分明,还想了不少奇招,日夜和黄巾军拼杀。每打一仗,都能俘虏不少敌人,最后黄巾军实在撑不住,只能撤退。可惜鲍信在战斗中战死,曹操怎么都找不到他的尸体,只好刻了个木像,哭着祭奠他。后来朝廷又派金尚来当兖州刺史,曹操哪能让他得逞,半路就把金尚打跑了,金尚只好跑去投奔袁术。

公元192年五月,朝廷任命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可谁也没想到,更大的混乱即将来临。

董卓死后,吕布劝王允把董卓的旧部全杀了,王允却觉得这些人没罪,不能滥杀。吕布又提议把董卓的财物分给大臣和将领,王允还是不同意。王允一直只把吕布当会打架的武夫看待,吕布仗着自己杀董卓有功,总爱炫耀,结果愿望落空,心里越来越不痛快,和王允的矛盾也越来越深。王允这人性格刚直,眼里容不得沙子,之前怕董卓,还能委屈自己讨好他。董卓一死,王允就觉得高枕无忧了,变得骄傲起来,手下人也渐渐不再拥护他。

一开始,王允和士孙瑞商量,打算下诏书赦免董卓的旧部。可话到嘴边,王允又犹豫了:“这些人只是听主公的命令办事。现在要是把他们定为逆党,却又赦免,反而会让他们起疑心,这可不是安抚人心的办法。”于是赦免的事就这么搁置了。又有人建议王允解散董卓旧部的军队,有人劝他:“凉州人一直害怕袁家,又忌惮关东联军。现在要是突然让他们放下武器,打开函谷关,他们肯定人人自危。不如让皇甫嵩统领这些军队,驻扎在陕县,也好安抚人心。”王允却摇头:“不行!关东起兵的都是我们的盟友,现在如果据守险要屯兵陕县,虽然能稳住凉州人,却会让关东联军起疑心,这可不行。”

就在这时,民间突然传言说朝廷要杀光凉州人。董卓的旧部将领们一听,吓得人心惶惶,纷纷带兵自保,还互相商量:“蔡邕就因为和董卓关系好,都被牵连而死。现在朝廷不仅不赦免我们,还要解散军队,今天放下武器,明天就得任人宰割!”

吕布派李肃到陕县,拿着诏书去杀牛辅。牛辅带着部下和李肃打了起来,李肃战败逃到弘农,被吕布杀了。牛辅本来就胆小,这时军营里又无缘无故地骚动起来,他吓得想逃跑,结果被手下人杀了。李傕等人回来,发现牛辅已死,一下子没了主心骨,就派人到长安请求赦免。王允却冷冰冰地说:“一年不能赦免两次。”拒绝了他们。

李傕等人更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打算各自逃命回老家。这时,讨虏校尉贾诩站出来说:“你们要是扔下军队独自逃跑,随便一个小官就能把你们抓起来!不如一起向西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要是成功了,就打着朝廷的旗号平定天下;就算失败,再跑也不迟!”李傕等人觉得有道理,立刻结盟,带着几千人日夜兼程向长安进发。

王允听说后,找来胡文才、杨整修,这两人在凉州很有威望,王允想派他们去劝李傕等人退兵。可王允态度傲慢,板着脸对他们说:“关东那帮小子想干什么?你们去把他们叫来!”结果这两人表面答应,实际上却帮着李傕召集军队。李傕一路上不断招兵买马,等赶到长安时,已经有十多万人,还联合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等人把长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长安城城墙高大坚固,李傕他们攻了八天都没打下来。

没想到,吕布军队里的叟兵突然叛变,六月戊午日,他们打开城门放李傕的军队进城。叛军进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吕布在城里和他们交战,打不过,只好带着几百骑兵,把董卓的脑袋拴在马鞍上逃跑。临走前,他在青琐门外喊王允一起走,王允却摇头说:“如果能保佑国家平安,这是我的心愿;如果不能,我就以身殉国。皇上年纪小,只能依靠我,我不能在危难时苟且偷生。你替我向关东的各位豪杰问好,让他们多为国家着想!”太常种拂也悲愤地说:“身为国家大臣,却不能抵御暴徒,现在敌人都打到皇宫了,我还能逃到哪里去!”说完冲上去战斗,最终战死。

李傕、郭汜的军队驻扎在南宫掖门,杀死了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长安城里死伤上万人,尸体横七竖八地堆满街道。王允扶着汉献帝登上宣平门躲避战乱,李傕等人跑到城门下,装模作样地磕头。汉献帝质问他们:“你们纵容士兵胡作非为,到底想干什么?”李傕狡辩说:“董卓对陛下忠心耿耿,却被吕布无故杀害,我们是为董卓报仇,不敢造反!等报完仇,我们就去廷尉那里认罪。”

接着,李傕等人围住宣平门,要求王允出来,还大声质问:“太师董卓犯了什么罪?”王允走投无路,只好下楼面对叛军。第二天,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也都升为中郎将。李傕还把司隶校尉黄琬抓起来,关进监狱后杀害。

之前,王允让同乡宋翼担任左冯翊,王宏担任右扶风。李傕等人想杀王允,又怕这两人在外起兵捣乱,就先下诏召他们回长安。王宏派人对宋翼说:“郭汜、李傕因为我们俩在外,才没敢轻易动王允。现在一旦应召回去,明天就得被灭族,你说该怎么办?”宋翼却胆小怕事:“虽然祸福难料,但皇命不可违!”王宏着急地说:“关东义军声势浩大,本来就想讨伐董卓。现在董卓已死,他的余党很容易对付。我们要是起兵讨伐李傕,和关东联军里应外合,说不定还能转祸为福!”可宋翼就是不听,王宏没办法独自行动,只好一起应召回长安。

甲子日,李傕把王允、宋翼、王宏全都抓起来杀了,王允的妻子儿女也没能幸免。王宏临死前大骂:“宋翼这个书呆子,根本不懂大事!”李傕把王允的尸体扔在集市上示众,没人敢去收尸,只有王允的老部下、平陵县令赵戬,毅然辞官,冒险收殓并埋葬了他。当初,王允独揽诛杀董卓的功劳,士孙瑞虽然出了力,却不邀功请赏,因此躲过了这场灾难。

历史学家司马光评价说:《易经》里说“勤劳谦逊的君子,最终会有好结果”,士孙瑞有功却不炫耀,才保住了性命,这难道不是明智之举吗?

李傕等人掌权后,想封贾诩为左冯翊,还要给他封侯。贾诩推辞说:“我不过是出了个保命的主意,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肯接受。李傕又想让他当尚书仆射,贾诩还是拒绝:“尚书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大家都很看重这个职位。我一向没什么大名声,担当不起。”最后,贾诩只当了个尚书。

吕布从武关逃到南阳,投奔袁术。袁术一开始对他还不错,可吕布仗着自己杀董卓有功,纵容手下士兵烧杀抢掠。袁术很头疼,吕布心里也不安,又跑到河内投奔张杨。李傕等人悬赏捉拿吕布,吕布没办法,又逃去投靠袁绍。

丙子日,朝廷任命前将军赵谦为司徒。七月庚子日,太傅马日磾开始处理尚书事务;八月,车骑将军皇甫嵩升任太尉。朝廷还派马日磾、太仆赵岐拿着符节,去安抚关东的各路诸侯。

九月,李傕被封为车骑将军,兼任司隶校尉,还拥有符节;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全都封了侯。李傕、郭汜、樊稠留在长安把持朝政,张济则带兵驻扎在弘农。不久后,司徒赵谦被罢官,司空淳于嘉升任司徒,光禄大夫杨彪担任司空,开始处理尚书事务。

当初董卓进关中时,曾拉拢韩遂、马腾一起对付关东联军。韩遂、马腾带着军队来到长安,正好赶上董卓被杀。李傕掌权后,封韩遂为镇西将军,让他回金城;封马腾为征西将军,让他驻扎在郿县。

十月,荆州刺史刘表派人给朝廷进贡。朝廷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还封他为成武侯。十二月,太尉皇甫嵩被免职,光禄大夫周忠担任太尉,参与处理尚书事务。

曹操追击黄巾军到济北,黄巾军全部投降。曹操收编了三十多万青壮士兵,还有一百多万男女百姓。他挑选其中的精锐,组建了一支军队,叫做“青州兵”。

曹操任命陈留的毛玠为治中从事,毛玠向曹操建议:“如今天下大乱,皇上四处流亡,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官府没有储备,人心惶惶,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打仗要师出有名才能取胜,守住基业需要雄厚的财力。您应该迎接天子,用朝廷的名义命令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同时鼓励百姓耕种,储备军用物资。这样,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有希望了!”曹操觉得很有道理,就派人去见河内太守张杨,想借道去长安和朝廷取得联系。张杨一开始不同意,定陶的董昭劝他:“袁绍和曹操现在虽然表面上是盟友,但早晚会翻脸。曹操现在虽然实力不强,却是天下少有的英雄,您应该和他交好。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不仅要借道让他的使者去长安,还应该上表推荐他。如果事情办成了,你们的交情就深厚了。”

张杨听了董昭的话,不仅同意借道,还上表推荐曹操。董昭还以曹操的名义给李傕、郭汜等人写信,根据他们的地位和态度,分别表达了敬意。李傕、郭汜见到曹操的使者,还以为关东诸侯想自立天子,觉得曹操派使者来,肯定没安好心,打算把使者扣留下来。黄门侍郎钟繇劝他们:“现在天下英雄纷纷起兵,各自假传圣旨,独断专行。只有曹操一心忠于朝廷,如果拒绝他的好意,以后谁还愿意为朝廷效力呢?”李傕、郭汜这才改变态度,厚待曹操的使者。钟繇,就是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皓的曾孙。

徐州刺史陶谦联合各地郡守、国相,一起上书推举朱俊为太师。他们还发公文给各州牧、刺史,想联合起来讨伐李傕等人,把汉献帝接到身边。没想到,李傕采用太尉周忠和尚书贾诩的计策,征召朱俊入朝。朱俊放弃了和陶谦的计划,应召去长安当了太仆。

公孙瓒又派兵攻打袁绍,打到龙凑这个地方时,被袁绍打败。从这以后,公孙瓒躲在幽州,再也不敢轻易出兵了。

扬州刺史陈温去世后,袁绍让袁遗去接管扬州,结果袁遗被袁术打得大败。袁遗逃到沛地,被乱兵杀死。袁术趁机让下邳的陈瑀当了扬州刺史。

到了公元193年(初平四年),正月初一这天,发生了日食。正月十四,朝廷大赦天下。

当时曹操驻军在鄄城。袁术被刘表打得没办法,只好带兵驻扎在封丘,黑山军的分支和匈奴的于扶罗都来投靠他。曹操发兵攻打,把袁术打得落花流水,还包围了封丘。袁术一路狂逃,先跑到襄邑,接着又逃到宁陵。曹操紧追不舍,连续击败袁术。最后,袁术逃到九江,扬州刺史陈瑀却不让他进城。袁术没办法,只能退守阴陵,在淮北集结兵力后,又向寿春进发。陈瑀害怕了,赶紧跑回下邳,袁术趁机占领扬州,还自称徐州伯。李傕想拉拢袁术当帮手,就封他为左将军,赐阳翟侯爵位,还给他假节的权力。

袁绍和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打了两年仗,双方士兵都累得不行,粮食也吃光了。没吃的怎么办?他们竟然纵容士兵抢劫老百姓,把青州弄得连青草都看不见了。袁绍派儿子袁谭当青州刺史,田楷和袁谭交战,没能取胜。正好这时赵岐来调解关东纷争,公孙瓒就和袁绍讲和,各自带兵撤了。

三月,袁绍驻军在薄落津。没想到魏郡发生兵变,叛军和黑山贼于毒等人纠集几万人,一举攻破邺城,杀掉了太守。袁绍只好退兵,驻扎在斥丘。

夏天,曹操带兵回到定陶。徐州治中王朗和别驾赵昱劝刺史陶谦说:“想在诸侯中树立威望,不如去为朝廷效力。现在天子远在长安,您应该派人去进贡,表达忠心。”陶谦觉得有道理,就派赵昱带着奏章去长安。汉献帝很高兴,下诏封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衔,还封他为溧阳侯。同时,任命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那时候,徐州人口众多,粮食也充足,很多流民都来投靠。可惜陶谦这人爱听谗言,疏远忠臣,政务也处理得一团糟,徐州渐渐变得混乱起来。许劭逃到广陵,陶谦一开始对他很客气,许劭却对徒弟们说:“陶谦表面上追求名声,其实内心虚伪。他现在对我好,以后肯定会变脸。”说完就离开了。后来陶谦果然抓捕了不少外来的士人,大家这才佩服许劭有先见之明。

六月,扶风下了一场特大冰雹。华山也发生崩裂,这在古人看来,都是不祥之兆。太尉周忠被免职,太仆朱俊升任太尉,开始处理尚书事务。

下邳有个叫阙宣的人,聚集了几千人,竟然敢自称天子。陶谦二话不说,直接出兵把他杀了。紧接着,天下起大雨,日夜不停地下了二十多天,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被洪水冲走了。

袁绍出兵朝歌鹿肠山,去讨伐于毒。围攻五天后,终于攻破山寨,杀了于毒和他的一万多手下。随后,袁绍沿着山路向北进军,又接连打败左髭丈八等好几股贼寇,把他们全部斩杀。接着,他又攻打刘石、青牛角等势力,斩杀数万人,把这些贼寇的营地全部摧毁。最后,袁绍在常山和黑山贼张燕,以及屠各、乌桓等部落大战。张燕有几万精兵,几千骑兵,实力不容小觑。袁绍和吕布联手,和张燕打了十多天。虽然张燕的部队死伤惨重,但袁绍这边也打得精疲力尽,双方只好各自退兵。

吕布的手下经常横行霸道,袁绍很头疼。吕布看出袁绍的心思,就请求回洛阳。袁绍表面上任命吕布为司隶校尉,还派壮士护送,实际上却打算暗中杀掉他。吕布也不傻,让人在营帐里假装弹筝,自己偷偷溜走了。护送的人半夜起来,对着空营帐一顿乱砍,把帐篷和被子都砍得稀烂。第二天早上,袁绍听说吕布还活着,吓得紧闭城门,不敢出门。吕布没办法,只好又回去投奔张杨。

曹操的父亲曹嵩之前为了躲避战乱,住在琅邪。曹操让泰山太守应劭去接父亲。曹嵩带着一百多车金银财宝出发,没想到陶谦的部将驻守阴平,这些士兵见财起意,在华县和费县之间偷袭曹嵩,把曹嵩和小儿子曹德都杀了。秋天,曹操为父报仇,带兵攻打陶谦,一连攻下十几座城池。在彭城,双方展开大战,陶谦战败,逃到郯城死守。当初,京城洛阳遭董卓之乱,很多百姓向东逃到徐州。这次曹操来了,竟然在泗水边上活埋了几十万男女,尸体把泗水都堵住了,河水都流不动了。曹操久攻郯城不下,就转而去攻打应、睢陵、夏丘等地,所到之处鸡犬不留,村庄城镇看不见一个活人。

冬天,十月辛丑日,京城发生地震。天空中还出现彗星,划过天市星区。司空杨彪被免职,十月丙午日,太常赵温升任司空,开始处理尚书事务。

刘虞和公孙瓒早就势如水火。公孙瓒多次和袁绍开战,刘虞想制止,根本没用,就减少了对公孙瓒的粮草供应。公孙瓒很生气,不仅不听指挥,还纵容士兵抢劫百姓。刘虞管不了他,就派人向朝廷上书,揭发公孙瓒的暴行;公孙瓒也反咬一口,说刘虞故意克扣军粮。双方的奏章在朝廷飞来飞去,互相指责,朝廷也只能和稀泥。公孙瓒干脆在蓟城东南修了一座小城,自己搬过去住。刘虞多次邀请他见面,公孙瓒每次都称病不去。刘虞担心他早晚要造反,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去讨伐。当时公孙瓒的主力部队都在外面,他仓促之间,只能挖开东城想逃跑。可刘虞的军队没有纪律,又不擅长打仗。更要命的是,刘虞爱惜百姓房屋,下令不许焚烧,还对士兵说:“只杀公孙瓒一个人,别伤害其他人!”这么一搞,根本攻不下来。公孙瓒趁机挑选几百名精锐,借着风势放火,直接发起冲锋,刘虞的军队一下子就崩溃了。刘虞带着官员向北逃到居庸,公孙瓒紧追不舍,围攻三天后破城,抓住了刘虞和他的妻儿,带回蓟城,还让刘虞继续处理幽州事务。

这时,朝廷派使者段训来给刘虞增加封邑,让他督管六个州的事务;同时封公孙瓒为前将军,赐易侯爵位。公孙瓒却诬陷刘虞之前和袁绍等人密谋称帝,胁迫段训在蓟城的集市上,当着众人的面,把刘虞和他的妻儿都杀了。原常山相孙瑾,以及张逸、张瓒等人,冲上前痛骂公孙瓒,最后和刘虞一起赴死。公孙瓒还把刘虞的首级送到京城,刘虞的老部下尾敦在路上劫下首级,回去安葬。刘虞平时对百姓很好,深得人心,幽州的老百姓听说后,无论本地人还是外来流民,没有不伤心痛哭的。

当初,刘虞想派人去长安给朝廷送奏章,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大家都说:“右北平的田畴,虽然只有二十二岁,但才能出众。”刘虞就备好厚礼,请田畴担任掾吏,还准备好车马,打算送他出发。田畴却说:“现在到处都是强盗,道路不通。要是打着官方使者的旗号,肯定会被盯上。我想悄悄出发,只要能把奏章送到就行。”刘虞同意了。田畴挑选二十名亲信,从西关出塞,沿着北山,直奔朔方,走小路终于到达长安,把奏章递了上去。朝廷下诏封田畴为骑都尉,田畴觉得天子还在流亡,自己不能接受这份荣耀,坚决推辞。拿到朝廷的回复后,田畴急忙往回赶,等他回到幽州,刘虞已经遇害。田畴跑到刘虞墓前祭拜,打开奏章大声朗读,哭着离开。公孙瓒知道后很生气,悬赏捉拿田畴。抓到后质问他:“你为什么不把奏章给我看?”田畴回答:“汉朝衰落,很多人都有二心,只有刘公始终忠心耿耿。奏章里说的都是您的坏话,我怕您听了不高兴,所以没给您看。而且您杀了无罪的长官,又仇视忠义之士,我担心燕、赵两地的豪杰宁愿跳海自杀,也不会再追随您了!”公孙瓒听了,只好把他放了。

田畴回到老家无终后,带着宗族以及几百个追随他的人,郑重地清扫出一块场地,举行盟誓:“刘虞大人的仇如果不报,我就没脸活在世上!”盟誓完毕,他就带着众人进入徐无山,在山中一处地势险要却又平坦开阔的地方安顿下来。平日里,田畴亲自耕种,尽心尽力赡养父母。周边百姓听说他为人正直,纷纷前来投奔,短短几年时间,聚居的人家就达到了五千多户。

看着聚居的人越来越多,田畴对村里的老人们说:“如今咱们这儿人多成了村落,但却没有统一的管理,又没有规章制度,我担心这样下去没法长久安稳。我有个想法,想和大家商量着一起施行,不知各位意下如何?”老人们都表示赞同。于是,田畴制定了一系列规约:无论是打架伤人、盗窃,还是发生纠纷争吵,都要按照情节轻重定罪,严重的甚至会被判处死刑,前前后后一共定了十几条。他还制定了婚姻嫁娶的礼仪规范,兴办学校,鼓励大家学习,把这些新规一一推行下去。没想到新规十分管用,大家都觉得方便合理,村里风气越来越好,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景象。田畴的威望很快就传遍了北方边境,乌桓、鲜卑等部落纷纷派使者送来礼物,田畴全都友好地接纳,并与他们交好,让这些部落不再侵扰百姓。

到了十二月辛丑日,又发生了地震。司空赵温被免职,乙巳日,朝廷任命卫尉张喜担任司空一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