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建九年丁酉(公元577年)
春季,正月初一(乙亥朔),北齐太子高恒登基称帝,当时年仅八岁;改年号为承光,宣布大赦天下。他尊奉父亲北齐后主高纬为太上皇帝,尊奉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奉皇后为太上皇后。任命广宁王高孝珩为太宰。
司徒莫多娄敬显、领军大将军尉相愿谋划在千秋门设伏,斩杀高阿那肱,拥立广宁王高孝珩为帝。恰逢高阿那肱从其他道路入朝,计划没能实施。高孝珩请求领兵抵御北周军队,对高阿那肱等人说:“朝廷不肯派我去抗击敌军,难道是怕我谋反吗?我要是能打败宇文邕,就算一直打到长安,谋反又和国家有什么关系!如今形势这么危急,还这样猜忌我吗!”高阿那肱、韩长鸾担心他发动变乱,就调高孝珩出任沧州刺史。尉相愿拔出佩刀砍柱子,叹息道:“大事全完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北齐太上皇帝高纬派长乐王尉世辩率领一千多骑兵侦察北周军队动向,从滏口出发,登上土山向西眺望,远远看见一群乌鸦飞起,竟误以为是北周军队的旗帜,立刻骑马逃回;等跑到紫陌桥时,连回头看一眼都不敢。尉世辩是尉粲的儿子。于是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人劝太上皇帝前往黄河以南招募士兵,再另作谋划;如果事情不成,就向南投奔陈国。高纬采纳了这个建议。薛道衡是薛孝通的儿子。正月初三(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后从邺城先出发前往济州;正月初九(癸未),幼主高恒也从邺城向东行进。正月十五日(己丑),北周军队抵达紫陌桥。
正月十七日(辛卯),南陈宣帝(文中“上”指陈宣帝)在北郊举行祭祀典礼。
正月十八日(壬辰),北周军队抵达邺城城下;正月十九日(癸巳),包围邺城,焚烧城西门。北齐军队出城迎战,北周军队奋力进攻,大败北齐军。北齐太上皇帝高纬率领一百多骑兵向东逃跑,派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守卫邺宫。北周军队进入邺城,北齐的王、公以下官员全部投降。慕容三藏仍坚持抵抗,北周武帝宇文邕召见他,对他以礼相待,任命他为仪同大将军。慕容三藏是慕容绍宗的儿子。领军大将军渔阳人鲜于世荣,是北齐高祖高欢的旧部将领。北周武帝此前曾送他一个玛瑙酒杯,鲜于世荣收到后立刻摔碎了。北周军队进入邺城时,鲜于世荣在三台前不停地击鼓助威,北周士兵将他擒获;鲜于世荣宁死不屈,最终被杀死。北周武帝捉住莫多娄敬显,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有三条死罪:之前从晋阳逃往邺城时,带着小妾却抛弃母亲,这是不孝;表面上为北齐尽力,暗地里却向我传递消息,这是不忠;归降之后,还怀有二心,这是不信。心思这样歹毒,不处死还等什么!”于是将他斩首。又派将军尉迟勤追击北齐太上皇帝高纬。
正月二十日(甲午),北周武帝进入邺城。北齐国子博士长乐人熊安生,精通《五经》,听说北周武帝进了邺城,立刻让人打扫家门。家人觉得奇怪,问他原因,熊安生说:“北周皇帝重视儒家道统,一定会来见我。”不久,北周武帝亲临他家,不让他行跪拜礼,亲自拉着他的手,让他和自己同坐;赏赐非常丰厚,还赐给他可以坐乘的安车和四匹马拉的车,让他随时跟随自己。又派小司马唐道和到中书侍郎李德林的住处宣读圣旨安抚,说:“平定北齐的好处,最关键的就在于得到你。”随后把李德林召进宫中,让内史宇文昂向他询问北齐的风俗、政治教化以及人物的好坏。李德林被留在宫内省,住了三晚才回家。
正月二十一日(乙未),北齐太上皇帝高纬渡过黄河进入济州。当天,幼主高恒把皇位禅让给大丞相任城王高湝。又替高湝下诏书:尊奉太上皇帝高纬为无上皇,幼主高恒为宋国天王。命令侍中斛律孝卿把禅位文书和玉玺送往瀛州,斛律孝卿却直接去了邺城(向周军投降)。
北周武帝下诏书:“去年大赦令中没涵盖的地区,全都按照大赦的规定执行。”
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拥有三万士兵,听说晋州战败,请求出兵攻打北周,奏疏被压下,没有回音;独孤永业十分愤慨。又听说并州陷落,就派儿子独须达向北周请求投降,北周任命独孤永业为上柱国,封应公。
正月二十二日(丙申),北周任命越王宇文盛为相州总管。
北齐太上皇帝高纬把胡太后留在济州,派高阿那肱守卫济州关隘,侦察北周军队动向,自己则和穆皇后、冯淑妃、幼主高恒、韩长鸾、邓长飙等几十人逃往青州。派内参田鹏鸾向西出发,打探北周军队的动静;田鹏鸾被北周军队抓获,周军问他北齐太上皇帝在哪里,他谎称:“已经离开了,估计该出境了。”周军怀疑他说假话,就用刑拷打。田鹏鸾每被打断一根肢体,言辞神色就更加坚定,最后被打断四肢而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