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除夕,天空像是被一块轻柔的灰色幕布缓缓遮住,细碎的雪花如同调皮的精灵,在空中轻盈地飘舞,最终悠悠地落在厂区的每一寸土地上,给那红砖瓦房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车间里往日的喧嚣与忙碌早已不见踪影,机器安静地伫立着,像是在沉睡中等待下一次的唤醒。只有财务室那扇窗户里,还透出温暖而明亮的灯光,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温馨。窗户上,映着林舟和退休老会计的身影,他们正专注地伏案工作。
老会计戴着那副有些陈旧的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财务报表,手指在那一行行数字上缓缓划过,仿佛在抚摸着一件珍贵的宝物。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林厂长,算完了,真的算完了!今年我们的库存降低了70%,之前欠的应收账款回收了82%,扣除成本和各项开支,首次盈利3.7万元!”
林舟听到这个消息,身体微微一震,像是被一道电流击中。他迅速接过报表,目光急切地落在“盈利元”那一行上。那一刻,他的眼眶忽然就热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1988年,那个他刚接手这个濒临倒闭的丽民服装厂的艰难时刻。
走进车间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都凉了半截。机器锈迹斑斑,像是被岁月遗忘的老人,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像在诉说着无尽的痛苦。工人们人心惶惶,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像是一群迷失在黑暗中的羔羊。仓库里,堆着小山似的滞销布料,散发着一股陈旧的气味,像是这座工厂沉重的叹息。而账面上,还欠着一大笔钱,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为了盘活厂子,张毅在厂内做出接单提成奖励政策,带领厂里的供销人员几乎跑遍了周边的每一个城市。他背着沉重的资料,穿梭在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地找订单。有时候,为了一个可能的机会,他要在客户的办公室外等上几个小时,忍受着别人的冷眼和拒绝。
回到厂里,他又带着技术员熬夜改进工艺。昏暗的灯光下,他们围坐在机器旁,仔细地研究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步骤,反复地试验,不断地调整。有时候,为了一个小的改进,他们可能要争论一整晚,直到找到最完美的方案。
还记得在南通那场博弈,对方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供应商,态度强硬,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林舟据理力争,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执着。他列举着厂里的优势和潜力,分析着合作的利弊,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谈判,终于争取到了对厂子有利的合作条件。那一刻,他犹如打了一场胜仗,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所有的辛苦,在看到这个盈利数字的时候,都变成了值得。张毅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声音有些沙哑,却满是喜悦:“老会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让厂里的工人都高兴高兴。”
老会计兴奋地点点头,放下报表,匆匆走出财务室。
老会计放出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厂区。就连已经退休的老职工,也特意冒着雪赶来。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但此刻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围着财务室,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犹如回到了当年在厂里工作的热闹场景。
张毅看着大家脸上的笑容,心里暖烘烘的。他暗暗盘算着:“今年盈利了,得给大家点福利,尤其是退休的老职工,为厂子操劳了一辈子,不能忘了他们。”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透,张毅就让人去城郊上的养鸡场。一路上,大家小心翼翼地护着装鸡蛋的箱子,生怕把箱子碰坏了。
到了养鸡场,他们精心挑选着最新鲜的鸡蛋,按照退休职工的人数,每人准备了双份。当老职工们捧着沉甸甸的鸡蛋,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张厂长”时,张毅觉得,比自己拿到盈利的钱还要开心。
有一位老职工,双手颤抖着接过鸡蛋,眼里闪烁着泪花,他紧紧握住张毅的手,声音哽咽地说:“张厂长,你真是咱们厂的大恩人啊。这些年,我们看着厂子一点点衰落,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没想到你来了之后,厂子又活过来了,还给我们发福利,我们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张毅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厂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车间的黑板报也热闹了起来。年轻的工人们一大早就来到黑板报前,他们兴奋地讨论着,互相出着主意。有的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满了红灯笼,那鲜艳的红色,像是燃烧的火焰,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丝温暖。有的画上了福字,一笔一划都写得工工整整,寓意着新的一年福气满满。还有的在黑板报的正中央,用大大的字体写着“盈利3.7万元”几个字,旁边还画了个举着奖状的小人,模样憨态可掬,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路过的工人都会停下脚步,看着黑板报笑一笑,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