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呆了七天,他们一行人就出院回家了。
两个孩子刚喝完奶,被并排放在铺着柔软棉垫的婴儿床里。哥哥醒着,黑亮的眼珠像浸了水的葡萄,骨碌碌转着,好奇地打量这个朦胧的世界,小拳头偶尔挥舞一下。妹妹则睡得香甜,呼吸均匀绵长,长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在粉嫩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
苏清然半靠在旁边的软榻上,身子仍有些虚,脸色却比前几日更显红润。她身上搭着一条浅灰色的羊绒薄毯,目光温柔地流连在两个宝宝身上,仿佛怎么看也看不够。路子矝坐在榻边,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封面烫金的《辞源》和几张写满字迹的宣纸,眉头微蹙,神情专注得像在攻克一个重要的设计案。
“想了这么久,还没定下来吗?”苏清然声音轻柔,带着一丝笑意。她伸手,指尖轻轻拂过路子矝微皱的眉心,“看你,比画设计图还紧张。”
路子矝抓住她的手,贴在脸颊边蹭了蹭,那温热的触感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取名是大事,要伴随他们一生的。”他叹了口气,将手里的宣纸递给苏清然,“你看,列了这么多,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有的寓意吉祥,有的取自诗词,有的简洁有力。苏清然细细看着,她能感受到丈夫字里行间倾注的慎重与爱意。
“妹妹的名字,我倒是有些想法。”苏清然抬眼,眸中带着清亮的光,“叫‘知微’,如何?《道德经》里有言,‘见微曰明’,洞察细微方是明智。希望她将来能有一颗玲珑心,敏锐感知世间的美好与善意,不骄不躁,安然自若。”
“路知微……”路子矝低声念了几遍,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知微……细腻,聪慧,又有静气。好,这个名字很好,很适合我们的小姑娘。”他看向婴儿床里睡得恬静的女儿,仿佛已经能看到她长大后温婉灵动的模样。他俯身,在苏清然额上印下一吻,“还是你有灵气。”
解决了妹妹的名字,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醒着的哥哥。小家伙似乎察觉到父母的注视,咧开没牙的小嘴,发出“咿呀”一声,小腿有力地蹬了一下。
“哥哥的名字,更要慎重。”路子矝重新拿起《辞源》,指尖划过书页,沉吟道,“要大气,要有担当,也要有我们对他未来的期许。”
正当两人凝神思索时,门外传来了动静。路家父母和苏家父母竟不约而同地前来探望,身后还跟着提着大包小盒营养品的燕婉和傅怀瑾,2岁的三胞胎像快乐的小鸟,蹦跳着跑在最前面。
燕婉轻轻示意他们小声些,别吵到宝宝。
婴儿房顿时热闹起来。路妈妈一眼就看到了醒着的哥哥,喜不自胜地凑过去,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起来,“哎呦,我的大孙子,今天精神头真好!”她抱着孩子轻轻摇晃,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
苏妈妈则走到妹妹床边,怜爱地用手指轻抚孩子柔嫩的脸颊,“妹妹睡得真香,这小模样,越看越像清然小时候。”
路爸爸和苏爸爸虽不像女眷那样外露,但目光也紧紧追随着两个孩子,脸上是掩不住的慈爱和欣慰。路爸爸甚至从口袋里掏出老花镜戴上,凑近了仔细端详孙子,嘴里喃喃:“这小子,眉宇间有股英气,像我们路家的人。”
傅怀瑾和燕婉将礼物放下,也含笑围了过来。燕婉看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婴儿,眼中流露出温柔的羡慕,她轻轻碰了碰傅怀瑾的手臂,笑着说要定娃娃亲,三胞胎有两个可以定了,傅怀瑾了然地点点头,伸手揽住了她的腰。
“名字取好了吗?”路妈妈抱着哥哥,抬头问儿子和儿媳,“我们这两天也琢磨了几个,说出来给你们参考参考?”
苏妈妈也连忙附和:“是啊,你爸翻了好几天字典呢。”
面对四位长辈热切的目光,路子矝和苏清然相视一笑。苏清然温声道:“正商量着呢。妹妹的名字,我们想好了,叫‘知微’,路知微。取自‘见微知着’,希望她心思细腻,明察事理。”
“路知微……”路爸爸低声品味着,点了点头,“嗯,这个名字雅致,有书卷气,不错。”
苏爸爸也面露满意之色,“知微,好,听着就秀气,适合我们家小公主。”
路妈妈和苏妈妈更是连连称赞。
“那哥哥呢?”路妈妈迫不及待地问,抱着孙子的手臂紧了紧,“哥哥叫什么?可得取个响亮点的名字。”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路子矝身上,等待着他为路家的长孙、苏家的长外孙命名。
路子矝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投向母亲怀中的儿子。小家伙似乎浑然不觉自己成了焦点,正努力试图抓住奶奶旗袍上的盘扣,黑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那股懵懂却执着的劲儿,忽然击中了路子矝的心。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独立完成建筑设计方案时的忐忑与兴奋;想起在异国他乡求学,挑灯夜战攻克难题的夜晚;想起与苏清然初遇时,那份决定一生守护的坚定;更想起得知苏清然怀孕,尤其是得知是双胞胎时,那种混杂着狂喜、责任与些许惶恐的复杂心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