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212章 外放刺史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12章 外放刺史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3:58:08

曹睿此话一出,房间中即刻陷入了诡异的宁静。

刘放缓慢的抬起头看了眼皇帝,又用余光瞟了眼孙资。孙资则是睁大了眼睛怔在了那里,目光不自觉的看向地面。

而三名侍中,辛毗若有所思,陈矫皱着眉头,杨阜面无表情,显然各有各的考虑。

就在几瞬之间,孙资的额头上冒出来一层细密的汗珠,胸膛中的心脏也砰砰的跳得利害,耳边也响起一丝嗡声。

孙资仕官数十年,自诩见过不少朝臣起伏的故事。但真轮到自己的时候,却也不免瞬间慌了神。

是校事出了问题,还是我自己出了问题?

孙资在脑海中盘算着这个问题。十余年来,得武帝和文帝信重,在秘书监和中书省任职机要,如何能是自己出了问题?

一定是校事的问题!

孙资几乎是瞬间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随即忍着身体上的本能反应,挤出一丝笑容拱手说道:“陛下圣明,中书省为朝廷执掌机要,本就繁忙无比。臣处理这些事务,或许也难免疏漏之处。”

“臣赞同陛下之言,校事府是该从中书省分出去了。”

曹睿倒是有些意外,孙资竟然如此痛快的就要将校事府之权交出来。

曹睿道:“那孙卿不如现在给朕仔细说说,大魏的校事府现在具体是个什么样子?”

孙资清了清嗓子:“那臣先说校事府的人员布置?”

“可以。”曹睿简单说了两字。

孙资道:“禀陛下,大魏校事现在的总数约两千人……”

曹睿打断了孙资的话:“约两千人?就没个准确的数字吗?”

“陛下稍待。”

孙资转身到架上拿出一卷竹简,展开后认真读道:“截至太和元年四月之前,校事总数约两千一百八十七人。”

“其中,洛阳校事掌司隶、雍凉、兖州、荆州监察事,总数为九百三十六人。”

“邺城校事掌冀州、并州、幽州、青州监察事,总数为四百六十人。”

说道这里,孙资的话语顿了一下。上个月邺城的校事都尉赵区自杀身亡,应该再减一人了。

“许昌校事掌豫州、徐州、扬州监察事,总数五百九十七人。”

“其余约两百人,散在吴蜀各地作为探子。”

曹睿伸出手来,孙资连忙将手中竹简递给了皇帝。

接过之后,曹睿抬眼看了下刘放:“刘卿之前和朕说,各地校事的资料半月就能整理好。现在已满半月了,朕还要自己来才看得到。”

刘放倒是比孙资镇定多了:“是臣疏忽了,臣与孙中书本来打算朝会之后,再进呈给陛下的。”

和孙资相比,刘放还是更有体统一些的。

大致看了几眼后,曹睿问道:“邺城的赵区死了,许昌的校事都尉朕没问过。”

“洛阳的校事都尉,朕记得名叫刘慈是吧?此人现在在哪?”

孙资拱手答道:“陛下,刘慈一直都在洛阳,是否要臣去唤他?”

曹睿摆了摆手:“不必,让他且待着吧,朕现在没工夫见他。”

“朕登基以来,几乎没怎么用过校事,连带着对校事也不熟悉。”

“辛侍中,”曹睿转头看向辛毗:“刘慈此人,你之前伴于先帝左右时,有了解过吗?”

辛毗沉默两瞬,抬头看向皇帝说道:“校事都尉刘慈之名,臣听说过些许。”

“说一说吧。”曹睿道。

辛毗拱手:“关于刘慈,有一事几乎是朝**知的。”

“从黄初元年到黄初四年之间,刘慈所领的洛阳校事,在洛阳检举了官吏和百姓数以万计,一时间朝中大骇。”

“当时高柔高文惠身为治书执法,曾极力劝阻先帝重新审查这些校事检举之事,许多冤案得以纠正,高文惠也因此升为廷尉。”

治书执法,乃是御史台的官员,位居御史中丞之下。

御史中丞,现在就是御史台最大的官员了。先汉时曾有御史大夫一职,只不过到了后汉被改为司空,就是现在司马懿任的职位。

在汉末和大魏,三公虚置没有职权,司马懿现在所做的事也和御史台没有半点关系。

曹睿笑着说道:“高廷尉便是这般成了廷尉吗?”

辛毗笑笑没有说话。

“那先帝后来可有处置刘慈?”曹睿又问。

孙资抢着说道:“刘慈所为之事,也是其职责分内之事。先帝未曾处置于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