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的“玉玺风暴”在陈衍刻意的推波助澜下,已如野火燎原,烧尽了门阀间最后一丝虚伪的体面与信任。匿名信、真假难辨的“秘闻”、甚至一方方惟妙惟肖的赝品玉玺,如同恶毒的种子,被无形的风撒入各家高墙深院。恐惧和猜忌在朱门绣户中疯狂滋生、蔓延,昔日宴饮唱和的世家名士,此刻看彼此的眼神都充满了审视与提防。任何一点流言,都可能点燃一场针对“藏玺者”或“献玺者”的攻讦风暴。门阀联合对抗北府军的可能,在无形的猜忌链中迅速瓦解。
琅琊王氏府邸,这座历经百年风雨、象征江南顶级门阀荣耀的宅邸,此刻却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中。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王谧苍白如纸的脸。他枯坐在书案前,案上摊开的,正是那份要命的“七方赝玺图谱”和“辨伪七诀”。他的手指,正死死按在图上第四方玉玺的细节描绘处——螭龙睛中那一星本该存在却缺失的云母。
而在他颤抖的手边,放着一个打开的紫檀锦盒。盒内,一方玉玺静静地躺着。螭钮盘踞,玉质温润,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刀法古拙,气韵俨然,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与无上荣光。这正是昨夜被“神秘人”送入府中,藏在祠堂先祖牌位后的那方“传国玉玺”!
王谧的目光在锦盒内的玉玺和图谱之间来回移动,呼吸越来越急促。他拿起玉玺,凑近烛光,用尽毕生所学去观察、去比对。玉质纹理、印钮雕工、印文风骨……几乎无懈可击!唯有那螭龙的眼睛,在跳动的烛火下,仔细再仔细地看去,那本该镶嵌一点云母以点睛生辉的左眼深处,只有一片空洞的、死寂的玉色!
“辨伪七诀”第一条,便赫然写着:“螭睛无星,伪作无疑!”
“假的……”王谧喃喃自语,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攫住了他全身。这方玉玺,是催命符!是栽赃陷害的铁证!无论它为何出现在王氏府中,只要被发现,琅琊王氏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其他门阀急于撇清自身、向刘裕献媚的牺牲品!昨夜那份染血的名单上,王氏子弟的名字本就刺眼,再加上这方足以“坐实”其“藏玺待价”甚至“图谋不轨”的“铁证”……灭门之祸,只在旦夕之间!
更让王谧心如刀绞的是,他想起了刘裕。当年刘裕落魄京口,因欠下豪强刁逵赌债被缚于马桩示众,是他王谧,路见不平,解囊相救,才让刘裕免于奇耻大辱。这份恩情,刘裕从未忘记,入主建康后,对他王谧也一直礼遇有加。可如今,这方假玺,这足以将整个王氏拖入深渊的阴谋,像一盆冰水浇灭了他心中最后一点侥幸。刘裕会信他吗?在如山铁证和汹涌的“民意”面前,那份旧日恩情还能值几斤几两?就算刘裕念旧情想保他,北府军中那些如狼似虎、对门阀恨之入骨的将领们呢?何无忌、刘毅……他们会放过这个彻底清算王氏的机会吗?
恩情,在滔天的政治漩涡和冰冷的利益算计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王谧仿佛已经看到,王氏百年基业轰然倒塌,族人沦为阶下囚甚至刀下鬼的景象。他王谧,将成为琅琊王氏的千古罪人!
绝望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住他的心脏,越收越紧。他猛地抓起那方冰冷的假玺,入手沉重,寒意刺骨。他环顾这间承载了家族荣耀的书房,目光最终落在墙上悬挂的一幅先祖王导的画像上。画像中,那位奠定王氏江南基业的先贤目光深邃,仿佛在无声地注视着他这不肖子孙。
“王谧无能……累及祖宗清誉……”他对着画像,缓缓跪下,重重叩首。再抬头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的死寂。
他抱着锦盒,如同抱着自己沉甸甸的宿命,一步一步,穿过沉寂的府邸,走向后院最深处那座废弃的“冰井台”。那是府中禁地,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相传通着地下寒泉,井壁常年结满冰霜,寒气逼人。
冰冷的月光洒在布满苔藓的石阶上,寒气从井口丝丝缕缕地渗出。王谧站在井边,最后看了一眼怀中锦盒里的玉玺。那缺失云母的螭龙眼睛,在月光下空洞得令人心悸。
“假的……终究是假的……”他低声自语,声音在寂静的寒夜中消散无踪,“琅琊王氏的命数……不该系于一方赝品之上……”
他猛地掀开锦盒盖,双手捧出那方冰冷的假玺,高高举起,对着幽深的、散发着无尽寒气的井口,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出声,那声音凄厉绝望,如同濒死野兽的哀鸣:
“天——亡——我——王——氏——乎——?!”
话音未落,他纵身一跃!
“噗通!”一声沉闷的巨响,打破了死寂的夜空。冰冷的井水瞬间吞噬了他的身影和那声绝望的呐喊。沉重的玉玺脱手下坠,带着他,一起沉向那永恒的、刺骨的黑暗深渊。水面剧烈地晃动了几下,荡开几圈涟漪,随即迅速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井口弥漫的、更加浓重的寒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