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酒店“迎宾馆”宴会厅内,巴赫的曲子依旧在空气中优雅流淌,水晶吊灯的光芒透过韩纸穹顶,洒下柔和的光晕。
然而,在某个以资深学者和产业巨头为核心的小圈子周围,空气却仿佛凝固了,一种无形的、剑拔弩张的学术张力正在弥漫。
圈子中央,是一位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身着深色条纹西装的老者——金秉洙院士。
他是南韩通信委员会的终身顾问,前国立首尔大学校长,在移动通信领域深耕数十年,门生故旧遍布业界和学界,是德高望重的权威。
此刻,他正手持一杯矿泉水,面带惯有的、略带矜持的微笑,向围拢在身边的几位大企业会长和教授阐述着他的观点。
“……所以,我认为,5G技术的普及和优化,仍将是未来十年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旋律。”
金院士的声音洪亮,带着长期居于学术顶峰的自信,“所谓的6G,甚至更遥远的太赫兹通信、语义通信,目前都还停留在基础理论探索和实验室阶段,距离大规模商用,面临着重大的技术瓶颈和成本挑战。
我们应当脚踏实地,夯实基础,而不是好高骛远,被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所迷惑。”
他的话语中,隐隐带着对当前一些激进技术路线的批评意味,符合他一贯稳健、甚至略显保守的学术风格。周围几位年长的会长频频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更倾向于可预测的、稳定的技术演进。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略带一丝不耐烦的年轻女声,如同冰珠落玉盘,突兀地打断了这片“和谐”的共识:
“金院士,请恕我直言,您的模型可能已经过时了。”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交谈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说话者,正是独自站在圈子外围,依旧抱着她那台ipad pro的朴丽妍。
她微微蹙着眉,眼神锐利地盯着金院士,那神情不像是在反驳一位权威,更像是在纠正一个显而易见的计算错误。
金院士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碍于身份和场合,他勉强维持着风度:“哦?朴世侄女有何高见?”
他刻意用了“世侄女”这个称呼,带着长辈对晚辈的宽容,也点明了她的身份——世亚集团的千金,而非通信领域的专家。
朴丽妍似乎完全没听出这层意味,或者说根本不在意。她上前一步,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了几下,调出一个复杂的图表,语速极快,逻辑清晰得令人咋舌:
“高见谈不上。只是根据我基于全球公开论文、专利数据流以及硬件性能指数构建的动态演化模型显示,您对技术迭代速度的预估存在系统性偏差。”
她将屏幕转向众人,上面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曲线和公式,“首先,5G的频谱效率和能耗瓶颈是物理层面难以根本解决的。
其次,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在信号处理和信道编码方面的突破性应用,将极大加速新空口技术的成熟周期。
我的模型预测,基于AI原生设计的6G网络核心标准,将在三年内初步成型,五年内完成主要技术验证。这并非幻想,而是现有技术轨迹的自然延伸。”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那些面露惊愕或怀疑的脸庞,继续抛出让人瞠目结舌的观点:“而且,移动通信的未来,根本不仅仅是更快的网速。而是通信与感知、与计算的深度融合。
未来的终端,将是具有环境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智能体,通信不再是为了‘传输信息’,而是为了‘共享认知状态’和‘协同决策’。这意味着,网络架构需要彻底重构,从以人为中心,转向以智能体为中心
您所依赖的香农定理范式,在认知协同网络中,其适用性边界将受到严峻挑战。”
这一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不仅直接挑战了金院士的权威,更提出了一套完全超越当下主流认知的技术范式!
什么“共享认知状态”、“智能体为中心”,这些概念对于在场的许多传统产业巨头和甚至部分学者来说,都如同天方夜谭。
金院士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身边的几位会长也皱起了眉头。这小姑娘的言论太过惊世骇俗,简直是否定了他们数十年积累的产业基础和研究方向。
“朴世侄女,”金院士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学术讨论需要严谨的证据和广泛的共识,不是靠几个模型和臆测就能成立的。你所说的这些,太过超前,缺乏实际依据!”
“证据?我的模型就是证据。共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共识是用来被打破的。”朴丽妍毫不退缩,语气甚至带着一丝学术讨论中常见的、对“陈旧观念”的不屑。
她这种纯粹基于逻辑和数据的“杠精”式反驳,在这种讲究人情世故的场合,显得格外刺眼。场面一时极为尴尬。
就在金院士即将发作,几位会长准备打圆场的时候,一个沉稳而充满磁性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僵局:
“我认为,朴丽妍小姐的观点,极具前瞻性。”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刘天昊不知何时已悄然走到了圈子附近。他手中端着一杯纯净水,脸上带着平静而自信的笑容,目光先是赞许地看了朴丽妍一眼,然后转向金院士,态度不卑不亢。
“金院士是通信领域的泰斗,您的贡献和谨慎态度值得我们尊敬。”
刘天昊先给予了必要的尊重,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邃而有力,“但技术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突破‘共识’和‘瓶颈’的历史。
正如朴小姐所言,AI的赋能效应,正在以指数级速度重塑所有行业,通信领域也不例外。”
他向前一步,目光扫过全场,仿佛在向所有人阐述一个清晰的未来图景:“我们昊天科技研究院的最新模拟结果,与朴小姐的模型预测高度吻合。
未来的通信网络,必将是一个融合了通信、感知、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智能连接体’。它不仅提供连接,更提供智能。”
他举了一个具体得令人震惊的例子,“例如,通过分布式智能节点对信道状态的实时感知与AI预测,动态重构网络拓扑,理论上可以将频谱利用率提升一个数量级,同时将端到端时延降低到微秒级别。
这不仅仅是更快的5G,这是质的飞跃。”
刘天昊的发言,没有朴丽妍那样咄咄逼人的学术尖锐,却更加沉稳、系统,并且引用了“昊天科技研究院”的模拟结果作为背书,使得朴丽妍那些看似激进的观点,瞬间变得可信和具有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他不仅支持了朴丽妍,更将她的观点提升到了可实施的战略高度!
金院士愣住了,他没想到刘天昊会如此直接地支持这个“黄毛丫头”,而且提出的见解如此深刻,甚至隐隐指向了一些他正在思考但尚未成熟的领域。
周围的会长和教授们也开始交头接耳,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如果连刘天昊这样的商业巨子都如此笃定地看好这个方向,那或许……真的意味着某种变革的到来?
朴丽妍也惊讶地看向刘天昊。她原本以为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学术争论,没想到这个刚才只是远远看着她的男人,竟然能如此精准地理解并升华她的核心思想。
她那双清澈而锐利的眼眸中,首次对刘天昊流露出了一丝超越好奇的、名为“认可”的光芒。
刘天昊顺势将话题引向更广阔的层面:“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次产业生态的重构。它将催生全新的硬件形态、软件平台和应用生态。固守旧的范式,可能会错过整个时代。”
他的话语,隐隐指向了在座一些传统通信设备商和运营商的未来命运。
这场原本可能不欢而散的学术争执,因刘天昊的介入,瞬间转变为一场关于未来技术路线的重磅讨论。
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包括几位之前对6G持怀疑态度的技术公司cEo,也开始认真思考刘天昊和朴丽妍描绘的图景。
交流环节在一种意犹未尽的氛围中结束。宾客们开始自由活动,但许多人仍在讨论着刚才那场“惊世骇俗”的辩论。
朴丽妍依旧独自一人,靠在刚才的窗边,手指在平板电脑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似乎还在完善她的模型,但微微泛红的耳根透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刘天昊端着一杯果汁,很自然地走了过去,在她身边一步之遥的位置停下,没有靠得太近,给予她足够的舒适空间。
“朴丽妍小姐。”他声音温和地开口。
朴丽妍从屏幕上抬起头,看向他,眼神中少了之前的纯粹审视,多了一丝探究:“刘会长。”
“刚才的发言非常精彩。”刘天昊真诚地说,“尤其是关于‘智能体为中心’的网络架构设想,给了我很多启发。
昊天科技正在筹建一个前沿实验室,专注于AI与通信的交叉领域,不知道是否有幸,能邀请您有机会来参观指导,或者进行一些深入的交流?”
他的邀请直接而坦率,没有拐弯抹角,符合与高智商人士打交道的效率原则。
朴丽妍歪着头看着他,像是在评估一个有趣的算法提案。
她沉默了几秒,似乎在快速处理信息,然后点了点头:“可以。如果你的实验室有‘朱雀’计算集群或者同等级别的神经形态计算模拟环境的话。”她直接提出了硬件要求,毫不客气。
刘天昊笑了,笑容中带着绝对的自信:“不仅是‘朱雀’,我们拥有自研的‘昆仑’超算,专为复杂系统仿真和AI训练优化,算力应该能满足你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在构建一个全球领先的通信感知测试外场。”
朴丽妍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那是对顶级研究资源的本能渴望。
她放下平板电脑,主动向刘天昊伸出了手,动作略显生硬,但很直接:“好。有机会交流。我是朴丽妍。”
刘天昊看着眼前这只白皙、纤细,却可能蕴含着改变世界智慧的手,没有片刻犹豫,郑重地伸出自己的手,与她轻轻一握:“刘天昊。荣幸之至。”
就在两人手掌相触的瞬间——
刘天昊的脑海中,那熟悉的、只有他能感知的系统提示音清晰响起:
【叮!检测到目标人物(朴丽妍)产生高度智力认同与探究兴趣,成功建立深度技术连接。】
【成功握手,获得特殊技术馈赠:】
【1.完整技术蓝图:【智能手机核心技术与生态架构】(SSS级)。
包含:多点触控电容屏幕技术、移动操作系统核心架构(ioS\/Android程序)、应用商店生态商业模式、移动处理器设计指南、人机交互革命性方案等。】
【2.特殊技能:【高级编程能力】(大师级)。获得涵盖从底层汇编到高级语言的极致编程技巧、架构设计能力与代码优化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