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逆命菩提 > 第171章 陈抟遗迹

逆命菩提 第171章 陈抟遗迹

作者:万灵咏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12:21:29

(时间:北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秋冬之交)

秋风萧瑟,黄叶纷飞。万衍一袭青衫,漫步于北宋的山河之间,仿佛一个超然的旁观者,静静凝视着这个因他插手而悄然转向的时代。

这一年多光景,他并未直接介入朝堂纷争或边关战事,而是如同一个普通的游方士人,深入市井街巷,跋涉于名山大川。他见过汴京新城墙下,因《均田令》而获得土地的农夫脸上洋溢的质朴笑容;也听过江南豪绅园林里,对新政咬牙切齿的诅咒与密谋。他在西北边陲,感受过狄青“百战营”那冲天而起的凛冽煞气与蓬勃斗志;也在东海之滨,看到新设立的市舶司前,千帆竞发,商贾云集的勃勃生机。

他也寻访过那些散落于深山古观、几近绝迹的此界本土修行者。

在龙虎山深处,他见到一位张姓天师后裔,其祖传符箓之术尚存一二,却因天地灵气枯竭,威力十不存一,仅能勉强驱散些微阴邪,维系一丝香火传承。那天师感应到万衍身上那深不可测、却又迥异于此界灵力的浩瀚气息,惊为天人,执弟子礼请教。

万衍略加点拨,将其符法稍作调整,引向其内心愿力与信念,竟使一枚寻常黄纸符箓焕发出远超以往的光彩,令那天师激动得老泪纵横,仿佛看到了道统延续的新路。

在终南山一处僻静山谷,他遇到一位隐居的老道,修的却是古老的服气炼形之术,须发皆白,皮肤却如婴儿般细腻,显然已摸到了一点延年益寿的门槛,但体内真气微弱,迟滞难前,寿元虽比常人稍长,却也有限。

老道对万衍所述“业力”、“愿力”之说大感新奇,虽无法完全理解,却也若有所悟。

他还见过一位蜀地剑阁的守经人,守护着一部残缺的剑修法门,其剑意凌厉,却苦于无“灵气”滋养剑心,终难成就剑仙之道。

万衍观其剑意中那份“守护”的执念,暗中留下一缕纯净愿力种子于其传承经卷之中,或许后世有缘心诚之人,能借此另辟蹊径,以愿养剑。

这些残留的修行者,如同风中之烛,他们的法门在此界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艰难维系。万衍的出现,虽未直接赐予他们通天之力,却或多或少地点亮了他们前方一丝微弱的、可能的方向。

这一日,他来到了西岳华山。

不同于山下因“炼心圣地”而日益热闹的景象,华山深处依旧保持着它的险峻与幽静。万衍信步而行,无视险峻山道,如履平地,很快便根据冥冥中的一丝感应,找到了一座废弃已久的道观——云台观。据传,这里是前朝、乃至更早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陈抟老祖的故居之一。

道观残破,蛛网密布,早已无人居住。万衍步入其中,神念细细扫过每一寸砖石。在一处看似普通的石壁前,他停下脚步。手指轻轻拂过,石粉簌簌落下,露出了里面隐藏的几行刻字,字迹古朴,蕴含着一种与世无争、逍遥物外的意蕴。

“蛰龙潜匿,非为惧世;一梦千年,只待星移。”

“此间路尽,另觅洞天。”

“后来者若见,缘也,然亦未必是福。”

字里行间,透露出陈抟早已察觉此界修行之路已断,他凭借自身惊人的天赋异禀,虽强行将修为推至了一个堪比后世“星火境”的临界点(或许相当于星火境初燃或稳定),但终究难以为继,且其法门特殊,需以长时间沉睡来延缓生机流逝、积累微弱灵机。他最终选择了离开,去往星空深处,寻找新的机遇。

万衍默然。

陈抟,果然是天纵奇才,在此等恶劣环境下竟能走到这一步,并毅然决然选择远行。这份决断与勇气,令人钦佩。

他循着陈抟遗留的那一丝极淡的、几乎消散于天地间的气息,离开了云台观,向着附近更为幽邃的少华山行去。于一处人迹罕至、云雾缭绕的绝壁之上,他以愿力感知,发现了一道极其隐蔽的禁制。

挥手间,风之力涌动,禁制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步入其中,是一间简陋却干净的石室。

室内仅有一石床、一石桌。石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卷以特殊兽皮或灵木制成的经卷,虽历经漫长岁月,依旧保存完好。

万衍拿起经卷,逐一翻阅。

其中主要有两部。一部是《无极图说》,阐述其“顺以生人,逆以成仙”的修炼理论,以及核心功法《蛰龙睡功》,此功确能于沉睡中龟息炼神,缓慢积累力量,但正如其所言,进度极其缓慢,且对资质要求极高至极。

另一部是《指玄篇》,更多是对于天道、易理、心性的哲学思辨,智慧深邃,却于实际修行助力有限。

经卷末尾,陈抟再次留言,简述了自身状况,表明离去之志,并言道:“此间所留,不过残烬,恐误后人。然天道五十,大衍四九,人遁其一。万望后来者,能觅得那‘遁去之一’,开创此界新天。”

万衍静立石室之中,指尖拂过陈抟留下的《无极图说》与《指玄篇》。兽皮触感冰凉,灵木纹理间似乎还残留着那位睡仙悠长梦境的一丝余韵。他眸中星海微澜,愿力心念如丝如缕,探入经卷深处,瞬息间便已洞悉其全部精义。

“顺凡逆仙,蛰龙眠梦……好一个‘逆’字,好一个‘蛰’字。”万衍轻声低语,似赞叹,又似惋惜。“陈抟老祖,果然是天纵之才,竟能在这灵气枯竭如沙漠的末法时代,硬生生凭借绝顶天赋与这另辟蹊径的睡功,窥得一丝超凡真意,甚至强至破界远行。这份才情毅力,堪称惊世骇俗。”

然而,他随即缓缓摇头。“可惜,此法终究是逆水行舟,事倍功半。犹如在即将干涸的井底,竭力挖掘最后一丝湿气。《蛰龙睡功》虽妙,却需以漫长岁月沉睡为代价,延缓生机,积攒那微薄几近于无的灵机,非大毅力、大机缘、且天生神魂异禀者不可为。即便成就,前路亦近乎断绝,孤独前行,难以为继,更无法普惠众生。其道,精微却狭隘,是高悬于绝顶的孤峰,令人仰望,却无人可随。”

他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透石壁,看到了如今大宋境内那虽初生却已遍地开花的愿力之光,看到了五岳之上那些凭借心性砥砺而不断成长的平凡学子与士卒。

“我所行的愿力之道,看似借了外物(众生愿力与业力),实则仍是向内求心,明心见性不过是基础。但它更重‘承负’与‘践行’。非是独善其身的‘逆’,而是与众生的‘共’。承载众生之愿,净化世间业力,于万丈红尘中修行,在济世利他中精进。此路或许初期进境不如睡功沉睡那般‘取巧’,却根基扎实,前景广阔,更能反哺天地众生,形成良性循环。这,或许是陈抟老祖所寻觅的‘遁去之一’,是此界天道在绝境中悄然孕育的另一条生路。”

万衍将经卷轻轻放回原处,如同放下一个时代的遗憾与叹息。“前辈遗泽,智慧高远,令人敬仰。然时代已变,新路已开。您的道,是旧时代的绝响;而我的路,或许是新时代的序章。各有其缘法,各有其使命。”

万衍心中了然,陈抟的路,于此界确实已断。他留下的,更多是一种思想的火花和一份无奈的告别。

而自己所带来的“愿力”与“业力”体系,或许正是陈抟所期盼的那“遁去之一”的某种体现?

他将经卷原样放回,加固了洞口禁制,转身离去。这位先贤的足迹与遗憾,更让他坚定了在此界推行新法的决心。北宋的变革,只是开始。更遥远的未来,还在星空之外。

他转身,一步踏出石室,身影融入山间云雾之中。陈抟的经卷依旧静卧石台,它们是一个伟大先行者留下的孤独足迹,而万衍,正带领着整个时代,走向另一条更为宽阔的星河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