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李瑁一直以来都通过精心构建的情报网密切关注着安禄山的一举一动。近来,源源不断传来的情报让李瑁愈发确信,安禄山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扩充势力,其真正的图谋竟是谋朝篡位,颠覆大唐江山。
这一日,李瑁如往常一般在王府书房中仔细研读情报。一封加急密信被送到他手中,当他展开信件,看清上面的内容后,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信中详细阐述了安禄山与心腹谋士的一次秘密会议,在会议上,安禄山明确表达了自己对皇位的觊觎,声称大唐气数已尽,他将取而代之,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李瑁深知,这个消息一旦确认,将意味着大唐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召集自己最为信任的幕僚团队,共同商讨应对之策。幕僚们到齐后,李瑁将密信的内容告知众人,众人听后,皆面露震惊之色。
一位幕僚率先说道:“王爷,安禄山狼子野心,竟敢妄图谋朝篡位。如今证据确凿,我们应立刻将此事奏明陛下,早做防范。”
李瑁微微点头,却又陷入沉思:“此事非同小可,虽情报确凿,但贸然上奏,若处理不当,恐引发朝廷动荡。我们需从长计议,制定一个周全的应对方案。”
另一位幕僚思索片刻后说道:“王爷,安禄山势力庞大,若公然起兵谋反,确实难以对付。我们不妨先从削弱他的势力入手,切断他的粮草供应,离间他与部下的关系,使其内部产生矛盾。”
李瑁听后,觉得此计可行:“此计甚好,但实施起来需万分谨慎,不可打草惊蛇。我们要通过巧妙的手段,让安禄山不知不觉中陷入困境。”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幕僚们与李瑁共同制定了一个初步的应对计划。首先,李瑁决定加强情报网的工作,深入安禄山的势力范围,获取更多关于他谋反计划的细节,包括起兵时间、兵力部署、联络的各方势力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信息,才能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其次,按照幕僚的建议,着手削弱安禄山的势力。一方面,通过秘密渠道,联络安禄山辖区内的一些忠义之士,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当地制造一些小的混乱,破坏安禄山的粮草运输线路,干扰他的军事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反间计,散布一些虚假消息,离间安禄山与其部下的关系。例如,伪造安禄山对某些将领不信任的信件,故意让这些将领知晓,引发他们对安禄山的不满和猜忌。
与此同时,李瑁深知,仅靠这些暗中的手段还不足以应对安禄山的威胁。他必须尽快与郭子仪等朝中军事重臣取得联系,商讨军事上的应对之策。
于是,李瑁秘密约见了郭子仪。在一处隐蔽的府邸中,李瑁将安禄山意图谋朝篡位的消息告知郭子仪。郭子仪听后,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安禄山这逆贼,竟敢有此等大逆不道的想法!王爷,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加强军事防御,准备与叛军一战。”
李瑁点头道:“郭将军,瑁深知此事刻不容缓。目前我们已制定了一些削弱安禄山势力的计划,但军事方面还需将军谋划。不知将军对此有何看法?”
郭子仪沉思片刻,说道:“王爷,安禄山叛军虽人数众多,但多为乌合之众,且师出无名。我们可在其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利用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同时,加强各重要关隘的防守,确保叛军无法轻易南下进攻长安。”
李瑁问道:“郭将军,那我们是否应主动出击,直捣安禄山的老巢范阳?”
郭子仪摇头道:“王爷,范阳乃安禄山根基所在,防守必然严密。若我们贸然进攻,恐陷入困境。不如先稳固防守,消耗叛军的实力,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进攻,方可胜算更大。”
李瑁认同郭子仪的观点:“郭将军所言极是。那烦请将军尽快安排军队部署,加强关隘防守,同时挑选精锐部队,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郭子仪拱手道:“王爷放心,子仪定会全力以赴,保卫大唐江山。”
与郭子仪商议完毕后,李瑁回到王府,继续关注着各项计划的实施情况。情报网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多,安禄山谋反的计划也愈发清晰。安禄山计划在三个月后起兵,他已暗中联络了一些地方势力,准备里应外合,同时,他还在加紧训练军队,囤积粮草,打造兵器。
李瑁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加快应对措施的推进。他一方面督促负责削弱安禄山势力的幕僚们加大行动力度,另一方面,与郭子仪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军事准备的进展情况。
然而,安禄山也并非毫无防备。随着李瑁一系列行动的展开,安禄山渐渐察觉到了一些异样。他开始加强对内部的排查,试图找出那些可能泄露他谋反计划的人,同时,对外部的防范也更加严密,警惕着朝廷的一举一动。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瑁的情报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些深入安禄山势力范围的探子被发现并遭到杀害,情报传递也变得愈发困难。但李瑁并未因此而退缩,他鼓励情报网成员,想尽一切办法突破安禄山的防线,继续获取关键情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