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局势愈发严峻,安禄山的势力如同一团乌云,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头。李瑁深知,与安禄山的对决终不可避免,必须早做准备。而郭子仪,这位军中宿将,无疑是他最为倚重的军事支柱。
这一日,李瑁秘密邀请郭子仪至王府书房。书房内,烛火摇曳,一张巨大的军事地图铺展在桌案之上,其上山川河流、关隘城镇标注得清清楚楚。郭子仪踏入书房,李瑁赶忙起身相迎,两人寒暄过后,便直奔主题。
郭子仪神色凝重,指着地图说道:“王爷,安禄山狼子野心,其势渐大,若不早做打算,恐成大患。如今,我们必须在军事上提前布局,方能在将来的对决中占据主动。”
李瑁点头称是,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瑁亦有此想法。只是安禄山狡诈多端,其兵力分布广泛,我们该从何处着手?”
郭子仪沉思片刻,说道:“王爷,安禄山的势力主要集中在范阳、平卢、河东等地。我们可先从其周边地区入手,加强军事防御,形成对他的保围之势。同时,我们要注重情报收集,了解他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以及行动意图。”
李瑁认同道:“郭将军,情报工作瑁一直在努力推进,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军事布局方面,还需将军详细谋划。”
郭子仪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地点,说道:“王爷请看,此处是潼关,乃长安的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需派遣精锐部队驻守,确保潼关万无一失。一旦安禄山起兵南下,潼关将成为阻挡他的第一道坚固防线。”
“此外,太原也至关重要。太原地处要冲,是连接北方与中原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加强太原的城防建设,囤积粮草,训练士卒,使其成为我们在北方的军事重镇。若安禄山进攻长安,太原便可从侧翼对其进行牵制。”
李瑁仔细聆听,频频点头,问道:“那范阳周边,我们是否也该有所行动?”
郭子仪微微一笑,说道:“王爷所言极是。范阳是安禄山的老巢,我们虽不能直接进攻,但可在其周边布置暗桩,扰乱其后方。同时,联络当地一些不满安禄山的势力,等待时机,里应外合。”
李瑁又问:“郭将军,除了这些战略要地的布局,我们在军队训练方面,可有良策?”
郭子仪神色严肃,说道:“王爷,军队训练乃重中之重。安禄山的军队多为骑兵,机动性强。我们一方面要加强骑兵训练,提高骑射和冲锋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步兵的协同作战,特别是长枪兵和弓弩兵的配合,以应对安禄山骑兵的冲击。”
“另外,我们还需训练一支特种部队,擅长夜袭、侦察和破坏。这支部队可在战争中执行一些特殊任务,如偷袭安禄山的粮草辎重、刺杀其将领等。”
李瑁听后,兴奋地说道:“郭将军果然深谋远虑。如此布局,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军队,我们定能在与安禄山的对决中取得胜利。只是,这一切的实施,还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郭子仪说道:“王爷放心,人力方面,我会从各地驻军抽调精锐,加以训练。物力方面,我们可加大兵器制造的力度,打造更多精良的武器装备。至于财力,还需朝廷给予支持,同时,我们也可发动一些富商巨贾进行捐助。”
李瑁点头道:“好,瑁会向父皇奏明此事,争取朝廷的支持。郭将军,此次谋划意义重大,关乎大唐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郭子仪拱手道:“王爷放心,子仪明白此事的重要性,定会守口如瓶。接下来,子仪会立刻着手准备,挑选将领,训练士卒,加强各战略要地的防御。”
此后的日子里,郭子仪按照既定的谋划,紧锣密鼓地展开行动。他亲自挑选了一批忠诚可靠、军事才能出众的将领,分别派往潼关、太原等地。这些将领到达驻地后,迅速组织士兵加固城防,训练军队。
在潼关,守将张巡接到命令后,深知责任重大。他带领士兵们日夜巡查,修缮城墙,打造守城器械。同时,他还对潼关周边的地形进行了详细勘察,制定了多套应对安禄山进攻的策略。
在太原,李光弼同样不敢懈怠。他招募了大量的壮丁,扩充军队规模。他亲自指导士兵们进行训练,注重实战演练,提高士兵的战斗素质。同时,他还派人在太原周边修建了许多烽火台,加强了情报传递的速度。
而李瑁,则在长安积极活动。他向唐玄宗详细汇报了郭子仪的谋划,唐玄宗听后,对郭子仪的军事才能赞赏有加,当即表示全力支持。李瑁又与朝中大臣们沟通,争取他们对军事准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他还暗中联络各地的富商巨贾,说服他们为军事行动捐助财物。
然而,安禄山也并非毫无察觉。他在长安安插了不少眼线,对李瑁和郭子仪的行动有所耳闻。但由于李瑁和郭子仪行事极为谨慎,安禄山并未掌握确切的情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