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瑁与杨玉环历经误会风波,感情愈发坚如磐石,相互扶持着应对宫廷生活种种的同时,朝堂大力推行的土地改革,却在地方遭遇了一股顽固且强大的阻力,宛如汹涌波涛中的暗礁,横亘在改革前行的道路上。
李瑁力主的土地改革,旨在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全方位保障农民权益,为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项改革直击土地分配不均的核心问题,通过重新丈量土地,实现赋税公平,严格限制豪绅对土地的肆意吞并,力求让土地资源更合理地流向农民手中。然而,这一触及关键利益的改革举措,却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地方豪绅的利益神经。
地方豪绅长期以来凭借各类手段大肆兼并土地,构建起庞大的土地财富体系。他们依靠向农民征收高额地租,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积累了雄厚的财富与地方势力。土地改革中的重新丈量土地,意味着他们长期隐匿的土地将无所遁形;而调整赋税,则会极大削减他们的经济收益。这些举措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
于是,这些豪绅迅速勾结起来,结成抵制改革的同盟。他们深知,仅凭自身力量难以与朝廷抗衡,必须煽动底层农民,借助农民的力量来对抗改革。豪绅们在地方四处煽风点火,散布各种蛊惑人心的谣言。他们向农民宣称,土地乃祖宗代代相传,承载着家族的根基与荣耀,如今朝廷重新丈量土地、调整赋税,实则是要剥夺农民的土地权益,让他们失去生存之本。
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有限,思想较为保守,对祖宗传承之物怀有深厚的敬畏与依赖。豪绅们的言论,恰好击中农民内心的恐惧。一时间,农民对土地改革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当负责改革事务的官员前往田间地头准备重新丈量土地时,便遭到农民的集体阻拦。农民们手持农具,将官员团团围住,言辞激烈地拒绝配合,甚至对官员恶语相向。
豪绅见煽动农民初见成效,愈发胆大妄为。他们暗中指使手下,趁着夜色潜入官府存放文牍档案的库房。这些档案记录着土地的详细信息,是推进土地改革的重要依据。豪绅们将档案付之一炬,火光冲天中,无数珍贵文件化为灰烬。不仅如此,他们还公然指使打手对负责改革事务的官员进行殴打。官员在执行公务时,突遭一群不明身份之人袭击,被打得遍体鳞伤。这一系列暴力行径,严重扰乱地方秩序,致使土地改革工作陷入停滞。
李瑁在宫中听闻地方豪绅抵制土地改革且局势恶化的消息,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土地改革关乎国家经济命脉,是推动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的关键举措,绝不能因地方势力的抵制而夭折。他果断决定派遣一位素有刚正不阿之名的朝廷钦差大臣前往当地,彻查豪绅抵制改革的恶劣行为,坚决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李瑁指示地方官府迅速行动,通过张贴告示的方式,向农民详细说明土地改革对他们的诸多好处。告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明,土地改革旨在切实减轻农民赋税负担。以往,农民在豪绅的盘剥下,赋税沉重,生活困苦。此次改革将依据实际土地情况,合理调整赋税标准,让农民轻装上阵,有更多余粮和资金改善生活。而且,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防止豪绅进一步兼并土地。官府郑重承诺,将采取有力措施,严惩在土地改革中欺压农民的不法之徒,让农民能安心耕种自己的土地。
为让农民更深入理解土地改革,李瑁精心挑选一批熟悉政策、善于沟通的官员,深入乡村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官员们召集众多农民围坐在一起。一位官员语重心长地说:“乡亲们,这次土地改革是为大家好啊!以前豪绅仗着势力不断兼并土地,你们拼死拼活耕种,最后所得寥寥,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重新丈量土地、调整赋税,以后交税少了,手里余粮多了,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换钱,日子肯定越过越好。而且,朝廷保障你们的土地,不用担心被豪绅抢走。” 农民听后,虽仍有疑虑,但态度不再如之前那般抗拒。
然而,豪绅察觉农民对土地改革态度松动,便变本加厉地煽动。他们威胁试图配合官府的农民,称若不听从安排,全家将遭厄运。在一些偏远村落,豪绅的打手四处游荡,恐吓有配合改革意向的农民。农民在这种白色恐怖下,再次陷入犹豫和恐惧,土地改革推进再度受阻。
就在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朝廷钦差大臣抵达当地。钦差大臣深知任务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一到地方,便迅速展开秘密调查。首先,通过各种渠道,秘密召集曾受豪绅欺压、敢怒不敢言的农民,以及坚守正义的基层官员。在钦差大臣耐心询问下,这些人纷纷道出豪绅的种种恶行。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调查,钦差大臣掌握大量确凿证据。原来,这些豪绅不仅煽动农民抵制改革,长期存在严重偷税漏税行为。他们篡改土地契约,隐瞒真实土地数量,逃避国家税收。而且,还利用各种手段强占农民土地,许多农民敢怒不敢言。钦差大臣决定从为首的豪绅入手,予以严厉打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