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的第一场雪落得悄无声息,总坛议事堂的烛火却亮到了后半夜。李瑁面前摊着五份加急文书,墨迹被烛火烤得微微发卷——陇右分坛报来,波斯商队拖欠的药材款已逾期三月,涉及白银五千两,若追讨不力,百草堂的冬季药材采购将陷入停滞;清议堂查到,新修订的《江湖事务管理条例》补充条款中,“跨州商队需额外报备”的规定可能影响开春后的丝路贸易;更令人忧心的是,护民部的密报显示,漠北的突厥余部近期异动频繁,恐危及河套地区的商路安全,而那里刚铺设了三成的新驿道。
“这些事凑在一起,就不是巧合了。”李瑁指尖在文书上敲出轻响,目光扫过在座的各部首领,“上月文化融合展刚落幕,波斯的琉璃盏还在艺苑发光,这边就出了欠款纠纷;朝廷的新条款刚下来,商队的路线规划就得跟着改;漠北的风雪还没起,异动的消息就来了——风险从不会等咱们准备好了再上门。”
赵虎握着刚磨好的佩刀,刀鞘上的防滑纹还是按波斯技法刻的,此刻却重重拍在案上:“护民部愿加派人手去河套巡逻!只是新驿道的工匠都是临时雇的,真遇袭了,怕是会一哄而散,得想个法子稳住他们。”民生协调部的林秀则蹙眉道:“五千两白银不是小数,波斯商队说是大食那边的货款没到账,可咱们总不能坐等着药材断供,得有后手。”
李瑁点头,起身走到墙上的《江湖舆图》前,用朱砂笔在陇右、河套、长安三地各画了个圈:“从今日起,成立‘风险防控部’,由清议堂周先生牵头,各部门抽派精干人手,专司风险评估、预警、应对。先把这三个圈里的风险理清楚,再推及全盟。”
三日后,风险防控部的牌子在总坛西侧挂了起来,与艺苑的“文化融合坊”隔院相望。周先生带着二十个精挑细选的弟子,把堆积如山的卷宗按“经济”“政治”“社会”三类分拣:经济类里,除了波斯商队的欠款,还有铁剑门体验坊的客源波动、海外贸易的汇率变化;政治类中,朝廷新条款的解读、地方官府的政策执行偏差都需细究;社会类最繁杂,从漠北异动、工匠流失,到江湖内部可能因文化融合产生的派系摩擦,都得一一标注。
“评估风险,得像百草堂辨药一样,先看‘性味’,再论‘毒性’。”周先生给弟子们演示如何制作“风险评估表”,表格分“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应对难度”三栏,每栏按“轻微”“中等”“严重”评级。比如波斯商队欠款,发生概率标“中等”,影响范围标“严重”(关乎药材供应),应对难度标“中等”(可协商或另寻货源),最终评定为“需优先处理”。
李瑁每日都来看评估表,当看到“漠北异动”被评为“严重”时,当即召集防控部、护民部、海外事务部商议应对预案。“预案不能只想着打。”他指着河套的驿道图,“新驿道的工匠多是附近农户,家里有田有地,真遇袭了,顾虑的无非是家人安全和工钱。护民部可在驿道沿线设‘护工营’,让工匠家眷暂住,工钱按日预支一半,再教些基础的防身术——他们知道自己和家人是安全的,才会留下来。”
海外事务部的赵部头则主动请缨:“属下认识大食的一个商会首领,可派弟子快马去交涉,若真是大食那边的问题,咱们不妨做个担保,先让波斯商队把药材款付了,后续再从他们的琉璃货款里抵扣,既保了药材供应,又不得罪盟友。”
预案定下的第七日,河套果然传来消息:突厥余部小规模袭扰了驿道外围的村落,护工营按预案敲响铜锣,工匠们虽有些慌乱,但见家眷被护得严实,又想起预支的工钱,竟有大半拿起手边的工具(防控部早备下了削尖的木棍),配合护民部的弟子守住了营寨。而陇右那边,大食商会的回信也到了,同意由联盟担保,波斯商队先付三成货款,剩余的分三月从琉璃款中扣除,百草堂的药材采购总算没断档。
首战告捷,防控部的弟子们信心大增,又针对朝廷新条款制定了“政策解读专班”。周先生带着懂律法的弟子,逐字逐句分析“跨州商队需额外报备”的条款,发现“额外报备”仅针对百人以上商队,且可提前通过驿站与地方官府衔接。他们立刻编了本《新条款应对指南》,附上报备流程、联系人名单、应急沟通话术,分发给各分坛,还特意请了长安来的师爷在防控部坐班,随时解答疑问。
“政治风险,就像走钢丝,得知道哪步该快,哪步该慢,更得知道手里的平衡杆往哪偏。”周先生给弟子们讲案例,上月有个分坛的商队没按新条款报备,被官府扣了货,防控部按指南里的“应急话术”沟通——先说明商队是去救灾的,再补办报备手续,最后请地方官去看商队带的药材,很快就解了围。
经济风险的应对则更需灵活性。防控部发现铁剑门体验坊的客源在每月初五、十五会骤减,原是附近寺庙的“庙会日”,便建议体验坊在这两日推出“庙会联动活动”,教香客门打制小铁器(如钥匙扣、平安牌),客源竟比往日还多了三成。针对海外贸易的汇率波动,他们借鉴波斯商队的做法,与几家大商会约定“以物易物”的保底比例,比如“一匹丝绸换三斤琉璃”,避免纯货币交易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