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241章 江湖商路通达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第241章 江湖商路通达

作者:又一口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8 23:58:34

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晨雾还未散尽,街角的酒肆已飘出豆汁的香气。沈青玄攥着手里的桑皮纸,指腹在“江湖联盟商队”六个朱字上反复摩挲,直到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才猛地回头。他身上的青衫沾着露水,昨夜为了核对各派商货清单,几乎没合眼,眼下的乌青在晨光里格外显眼。

“沈兄可是等急了?”李瑁一身月白长衫,腰间悬着枚双鱼玉佩,身后跟着的随从正将三匹神骏的河西骏马拉到拴马桩旁。那马儿通人性,见了生人也不焦躁,只甩着尾巴轻嗅空气中的酒香。昨日在青龙寺的密会犹在眼前,这位曾被江湖人视作“局外人”的王爷,此刻却成了推动百门商路的关键人物。李瑁走近时,沈青玄才发现他袖口沾着些墨渍,想来也是忙了半宿。

沈青玄将纸卷收入袖中,目光扫过对面绸缎庄新换的幌子——原本绣着的“江南织造”下方,竟添了行极小的“昆仑雪蚕”字样。这便是三月来最显着的变化,那些曾被各门派视作秘产的物件,正顺着新辟的商路流向寻常市井。他想起去年此时,昆仑雪蚕绒在长安黑市能炒到一两绒换十两金,如今西市的绸缎庄却敢明码标价,虽仍不便宜,却已不是寻常富商遥不可及的物件。

“昨日议定的河西商队,各派都已备妥了货。”沈青玄引着李瑁往巷深处走,青石板路上的露水打湿了鞋边,“只是昆仑派那边还有些顾虑,他们的雪蚕绒历来只供皇室,如今要与丐帮的漕帮同路,怕是……”

“怕是觉得失了身份?”李瑁轻笑一声,抬手推开处不起眼的木门。院内瞬间响起此起彼伏的算盘声,十几个账房先生正围着巨大的沙盘忙碌,上面插着密密麻麻的竹签,红签代表已通的商路,黑签则是待开辟的险途。墙角堆着半人高的账簿,纸页边缘都已磨得发毛,却被打理得整整齐齐,用红绳分门别类捆着。

墙角的铜炉里燃着西域的安息香,驱散了潮湿的霉味。李瑁走到沙盘前,拿起支黑签往玉门关方向一插:“去年冬天,昆仑山下的牧民冻死了三成。他们的雪蚕绒再好,锁不住性命又有何用?”他指尖划过沙盘上昆仑山的位置,那里插着三支黑签,“我已让人送去二十车棉布,告诉昆仑掌门,商队每多走一趟河西,就能多换三十石粮食,足够山下三个村落过冬。”

沈青玄望着沙盘上横贯南北的红签,忽然想起上月在洛阳见到的景象。本该冷清的腊月,西市的胡商却排着队兑换开元通宝,他们驼队里的胡椒、**,竟都贴着“江湖联盟监制”的火漆。那时他才真正明白,李瑁要的从来不是简单的货物流通。他记得有个卖胡饼的老汉,指着商队的骆驼对孙儿说:“看,那是江湖人带来的宝贝,以后咱们也能吃上西域的葡萄干了。”

“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思绪,丐帮长老钱通掀着门帘进来,肩上的褡裳还在往下掉谷粒。他黝黑的脸上沾着尘土,显然是刚从城外粮仓赶来。“王爷,河南道的粮商们求见,说想跟着咱们的商队走陇右道。”他抹了把汗,露出胳膊上新旧交叠的疤痕,那是年轻时护镖留下的印记,“这帮老狐狸,前阵子还说江湖人不懂规矩,如今见着甜头倒跑得快。”

李瑁接过随从递来的热茶,指尖在杯沿画着圈:“让他们带着账本过来。告诉他们,入了咱们的商队,就得守江湖的规矩——不欺老弱,不贩私盐,遇上劫道的,咱们联盟商号的镖旗就是令牌。”他顿了顿,看向钱通,“尤其要跟他们说清楚,过路费分三成给沿途村镇,修桥铺路,或是救济孤寡,账目得让当地乡老过目。”

钱通咂咂嘴:“三成?他们怕是要心疼得夜里睡不着觉。”

“舍不得这点利,就别想走安稳路。”李瑁将茶杯往案上一放,水汽氤氲中,他的眼神亮得惊人,“去年陇右道山洪冲毁了三座桥,粮商们绕路多花了两个月,损失的何止三成利?咱们修桥铺路,不是为了施舍,是为了让路走得更顺。”

钱通刚应声要走,又被沈青玄拉住。“昨日收到岭南传来的信,五毒教愿意用瘴气解药换蜀锦。”他压低声音,指尖在沙盘上点了点岭南与蜀地的交界,“只是他们提出要跟唐门的商队同行,这两家……”

二十年前,唐门与五毒教因争夺一处毒草产地结下死仇,当年参与械斗的弟子如今多已成为两派长老,积怨深似瘴江。让他们同行,无异于在火药桶旁点火。

“二十年前的恩怨,总不能让瘴江边的百姓一直等着救命药。”李瑁将茶杯往案上一放,水汽氤氲中,他的眼神亮得惊人,“让唐门少庄主亲自押镖,再请武当的清玄道长同行。规矩是人定的,路却是要一起走的。”他看向沈青玄,“你再修书一封给五毒教主,就说联盟商号愿出三百匹蜀锦,换他们公开三种常见瘴气的解法,刻成石碑立在瘴江沿岸的驿站。”

沈青玄心头一震:“三百匹?这几乎是蜀地织造局半年的产量。”

“人命值多少?”李瑁反问,“去年瘴江泛滥,沿岸死了上千人,其中有一半是能识药草的郎中。若是石碑能救下这些人,三百匹蜀锦算什么?”他拿起案上的朱砂笔,在岭南与蜀地之间画了道红痕,“这道商路通了,不仅能运解药,还能把岭南的荔枝、桂圆运到蜀地,让那边的百姓也尝尝鲜。”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几个穿着回鹘服饰的汉子正跟守卫争执,为首的高鼻深目,手里举着块雕花木牌。李瑁认出那是北庭都护府签发的通商文牒,忙让人放行。

“尊贵的王爷,”回鹘商人用生硬的汉话说道,从皮囊里倒出颗鸽卵大的玛瑙,那玛瑙在晨光里泛着奇异的血色,“我们的驼队被沙暴困在玉门关外,急需粮食和水。听说江湖联盟的商队能通天神,求您……”他身后的随从们个个面有菜色,有个年轻些的甚至站不稳,被同伴扶着才没倒下。

沈青玄正要回绝——联盟商队的粮草都是按人头配给,贸然分拨出去,怕是会影响河西商路的周转。却见李瑁已让人取来两匹棉布:“这是松江府新出的药棉,遇水膨胀三倍,让你的人裹在腰间。再带上二十石小米,跟着昆仑派的商队走,他们识得避开沙暴的近路。”他指着玛瑙,“这个便算作定金,等你们的玉石到了长安,直接送到联盟商号。按市价,多退少补。”

回鹘人连连作揖,捧着棉布的手止不住颤抖。那为首的商人忽然跪倒在地,用额头叩着青石板:“王爷的恩情,我们回鹘人记在心里!去年冬天,我们部落截了吐蕃的粮草,本想送给唐军,却不知该找谁。若是商路能通,我们愿做联盟的向导,把沙漠里的水源都标出来!”

钱通在一旁咋舌:“王爷这是做赔本买卖呢,那点小米够买三车玛瑙了。”

“钱长老可知,去年冬天回鹘人截了多少袭扰河西的吐蕃游骑?”李瑁望着沙盘上蜿蜒的红签,“商路从来不是一根线,是织成网的经纬。今日咱们帮他们渡过沙暴,来日西域的玉石、皮毛,才能顺着这经纬流进来。”他拿起支红签,往回鹘部落的方向一插,“等他们的驼队平安回来,就跟北庭都护府说,江湖联盟愿担保西域商路,凡持联盟商号信物的,过境税减免三成。”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沙盘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各门派的信物在案上排成一列:少林的念珠、峨眉的银簪、丐帮的打狗棒头、昆仑的雪莲铜牌……李瑁拿起枚雕着雪莲的铜牌,那是昆仑派的信物,边缘还留着刀剑磕碰的痕迹,想来是历任掌门随身携带的物件。

“沈兄,还记得三月前在洛阳,你说江湖人只懂打打杀杀吗?”他忽然笑道,将铜牌插进沙盘最西端,“现在看看,这些握惯了兵器的手,不也能算盘打得噼啪响?”

沈青玄想起洛阳城那场争执。当时各门派为了商路分配吵得面红耳赤,少林方丈气得敲断了念珠,碎片溅到案上的茶碗里,茶水都泼了出来。最后还是李瑁拿出幅《海内华夷图》,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驿站说:“天下的路,从来不是谁的私产。你们看这长安到洛阳的官道,为何能走千年?因为走的人多了,路自然就宽了。”

如今那幅图就挂在账房正中,上面被人用朱砂添了无数新的路径。从岭南的瘴江到漠北的草原,从蜀地的栈道到东海的渔村,红痕交织如网,将原本孤立的门派据点连缀成一片。有个新来的账房先生是江南人,每次看到图上通往家乡的红签,都要念叨一句:“这下好了,我娘做的腌菜,也能送到长安了。”

“报——”一名劲装汉子掀帘而入,手里举着面染血的镖旗,旗角绣着的“江湖联盟”四个字被血渍浸得发黑。他身上的衣服破了好几处,左臂还在流血,显然是历经恶战才冲回来的。“江南商队在淮水遇袭,是黑风寨的人!死了三个弟兄,货被抢了一半!”

账房里瞬间静得能听见烛花爆开的声音。钱通猛地拍案而起,腰间的铜钱串叮当作响:“这帮杂碎,上个月刚收了咱们的过路费,竟敢……”他撸起袖子,露出结实的臂膀,“王爷,给我三百丐帮弟子,我去平了黑风寨!”

“黑风寨的地盘在盱眙山,离淮水还有百里。”李瑁捻起镖旗上的布条,指尖沾了点暗红的粉末,放在鼻尖轻嗅,“这是辰州的朱砂,他们是故意栽赃。”他转向沈青玄,“让江淮分舵的人查,最近有哪家商号的绸缎在淮水滞销。尤其是那些从江南运来的云锦,上个月暴雨冲毁了运河堤坝,不少商号的货都积压在码头。”

沈青玄立刻明白了:“是想挑动咱们跟黑风寨火拼,好趁机垄断淮水商路?”他想起前几日收到的消息,有几家江南商号联名上书,说江湖商队抢了他们的生意,要求官府出面干预。

“商路通了,总会有人眼红。”李瑁将镖旗扔进火盆,火苗腾地窜起,映得他眼底发红,“但江湖人做事,得讲道理,更得讲规矩。”他看向那名受伤的汉子,“你看清袭击者的样貌了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号?”

汉子忍着痛回道:“他们都蒙着脸,只露出眼睛。不过我注意到,有个人的靴子上绣着朵玉兰花,像是苏州那边的样式。”

“苏州……”李瑁沉吟片刻,“江南织造的总号就在苏州。”他对钱通说,“你带些人去苏州,悄悄查探江南织造最近的动静,尤其是他们的护院,有没有人靴子上绣着玉兰花。”又对沈青玄道,“给黑风寨主送封信,就说联盟商号知道是有人栽赃,若他能查出真凶,淮水商路的过路费,咱们分他一成。”

钱通不解:“还要分他一成?咱们凭什么……”

“黑风寨虽说是绿林,却从不伤平民,去年还帮着官府剿过流寇。”李瑁解释道,“他们守着盱眙山,比咱们更清楚淮水一带的势力。与其树敌,不如化敌为友。”他拿起支红签,往黑风寨的位置一插,“说不定过些日子,黑风寨的弟兄也能跟着商队走镖,赚些干净钱。”

暮色降临时,各路人马陆续出发。钱通带着丐帮弟子往苏州赶,临行前塞给账房先生一袋新收的花生:“告诉王爷,等粮商们签了约,我带他们去尝尝洛阳的水席。尤其是那道牡丹燕菜,用萝卜雕成牡丹的样子,好看又好吃。”

沈青玄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笼,忽然发现长安城的夜市比往常热闹了数倍。绸缎庄的伙计正给波斯商人比划着蜀锦的纹样,那商人听得连连点头,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秤,要当场称重下单。酒肆里西域舞姬的铃铛声混着中原的说书调,说书先生正讲着江湖商队在河西遇到沙暴,昆仑派弟子如何用轻功运送粮草的故事,听得围观众人拍手叫好。连街角卖糖人的老汉,都能说出几句江湖商号的规矩,有个小孩要买糖人,他还念叨:“江湖商队说了,童叟无欺,一分钱一分货。”

“沈兄看什么呢?”李瑁递来碗热汤,汤色清亮,飘着几片葱花。案上的沙盘已添了数支新的红签,最显眼的是往西域延伸的那一支,旁边还压着张纸条,写着“回鹘向导,三月后启程”。

“在看路。”沈青玄笑道,接过汤碗一饮而尽,暖意从喉咙一直流到心底,“以前觉得江湖路就是刀光剑影,如今才明白,真正的路,是让走的人越来越多。”他想起早上那名回鹘商人的眼神,想起丐帮弟子说起粮商们愿意合作时的兴奋,想起账房先生看着《海内华夷图》时的憧憬,忽然觉得,这江湖,真的不一样了。

李瑁望着沙盘尽头那片空白的西域,那里正待插上第一支红签。远处传来商号打烊的梆子声,三记,清脆悠长,像是在为新的旅程敲响前奏。他拿起朱砂笔,在空白处轻轻画了道线,从玉门关一直延伸到葱岭,笔尖划过的地方,仿佛已有驼铃声声。

夜色渐深,账房的烛火却亮了整夜。有人看见,那幅《海内华夷图》上,又多了道朝着葱岭延伸的朱砂线,细细长长,却带着穿透黑暗的力量。案上的账簿还摊开着,最新一页记着:河西商队,昆仑雪蚕绒五十匹,换粮食一百石,已交付山下村落。旁边还有行小字,是账房先生随手写的:今日见牧民笑,如见昆仑雪。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沙盘上的红签上,像是给每一条路都镀上了银辉。李瑁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拿起案上的玉佩摩挲着,双鱼戏水的纹样温润光滑。他想起青龙寺密会时,有人问他:“王爷图什么?”当时他没回答,现在看着这满屋的灯火,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驼铃声,忽然有了答案。

他要的,不过是天下的路,都能走得安稳,走得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