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夜色如水,月光洒在王府的庭院中,李瑁与杨玉环正坐在亭中,享受着这难得的静谧时光。杨玉环手托香腮,神情略显忧虑,李瑁察觉到她的异样,关切地问道:“玉环,你似乎有心事,可是发生了何事?”
杨玉环轻轻叹了口气,抬起头看着李瑁,眼中满是恳求之色:“瑁郎,我有一事相求。我族中有位远房表亲,名叫杨昭,本在江南经营丝绸生意,前些日子却遭奸人陷害,被当地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家产也被查封。他一家老小如今生活陷入困境,我实在不忍心,瑁郎,你能否想办法帮帮他?”
李瑁听闻此言,心中一沉。他深知,如今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制衡,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帮助杨玉环的亲戚,看似只是一件私人之事,但在这敏感时期,却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引发政治上的麻烦。然而,看着杨玉环那楚楚可怜的模样,他又实在难以拒绝。
李瑁沉思片刻后说道:“玉环,此事并非简单。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对我虎视眈眈,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帮助你的表亲,我需谨慎行事,以免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你且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与我听。”
杨玉环见李瑁并未直接拒绝,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于是缓缓说道:“杨昭为人忠厚老实,经营丝绸生意多年,信誉颇佳。此次不知为何,被人举报说他私自贩卖违禁丝绸,与境外势力勾结。但我了解他,他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定是遭人陷害。当地官府也不仔细调查,便将他关押,还查封了他的店铺和家产。他的妻子体弱多病,孩子尚小,如今一家人生活无以为继,实在可怜。”
李瑁听完后,心中对杨昭的遭遇也颇为同情,但他仍保持着冷静。他说道:“玉环,既然你如此相信你的表亲,那我便派人去江南调查一番。若真如你所说,是遭人陷害,我定会想办法还他清白。但在此期间,你切不可声张,以免打草惊蛇。”
杨玉环感激地看着李瑁,说道:“瑁郎,谢谢你。我知道此事为难你了,但杨昭真的是无辜的,你一定要帮帮他。”李瑁轻轻握住杨玉环的手,安慰道:“放心吧,玉环,我会尽力而为。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送走杨玉环后,李瑁回到书房,立刻召来情报网的负责人王猛。王猛来到书房,见李瑁面色凝重,便知有重要任务。李瑁将杨昭的事情详细告知王猛,并说道:“你即刻派人前往江南,暗中调查杨昭之事。务必查清他是否真的贩卖违禁丝绸与境外势力勾结,以及背后是否有人故意陷害他。记住,此事要秘密进行,不可惊动当地官府。”
王猛领命而去,李瑁则坐在书房中,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他和杨玉环的关系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给朝堂局势带来变数。他一方面要顾及杨玉环的感受,满足她的请求;另一方面,又要确保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受影响,不能因为此事而陷入政敌的圈套。
几天后,王猛派去江南的情报人员传回消息。情报显示,杨昭确实是遭人陷害。原来,当地有一位丝绸商人,嫉妒杨昭的生意做得好,便买通官府中的小吏,伪造证据,诬陷杨昭贩卖违禁丝绸与境外势力勾结。官府中的一些官员收了贿赂,便对杨昭严刑逼供,屈打成招。
李瑁得知真相后,心中大怒。他决定要为杨昭讨回公道,但如何做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不引发**呢?他想到了郭子仪,郭子仪在军中威望极高,且为人正直,或许可以借助他的力量。
李瑁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送往郭子仪的军营。信中详细说明了杨昭的事情,并请求郭子仪帮忙。郭子仪收到信后,深知此事的敏感性,但他也敬佩李瑁的为人,决定出手相助。他修书一封给江南地区的一位将领,让他暗中调查此事,并将真相告知当地官府,要求官府重新审理此案。
与此同时,李瑁在朝堂上也小心翼翼地行事,以免引起政敌的怀疑。他深知,此时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都可能被放大,成为政敌攻击他的把柄。在等待江南方面消息的日子里,李瑁表面上若无其事,继续参与朝堂事务,但心中却时刻牵挂着杨昭的事情。
终于,江南方面传来消息,杨昭已被无罪释放,家产也被归还。原来,郭子仪的书信起到了作用,那位将领暗中调查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并将证据呈递给了当地官府。当地官府迫于压力,重新审理此案,查明杨昭是被冤枉的,便将他释放。
杨玉环得知杨昭被释放的消息后,喜极而泣。她来到王府,紧紧抱住李瑁,说道:“瑁郎,谢谢你,若不是你,杨昭一家不知会落得怎样的下场。”李瑁微笑着看着杨玉环,说道:“玉环,你我之间无需言谢。我既答应了你,就一定会做到。只是,此事虽已解决,但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