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198章 暗流潜涌 未雨绸缪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第198章 暗流潜涌 未雨绸缪

作者:又一口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8 23:58:34

长安的冬雪初霁,西市的琉璃窗上凝着冰花,映出街面往来的车马。汇通号票号的伙计周小五正用细布擦拭柜台,忽然发现昨日收的几张飞钱有些异样——票面上的密押虽无错漏,却在桑皮纸边缘透出淡淡的朱砂印,像是叠过另一张盖着官印的文书。他刚要唤掌班来看,门外的铜铃突然急促地响起,进来的是个面色焦灼的江南商人,怀里揣着的地契边角已被攥得发皱。

“周小哥,帮我兑五十贯现银,要快!”商人声音发颤,地契上的“苏州织造局”朱印格外刺眼,“我在吴县的二十亩桑田,被人用‘活典’的法子骗走了!那伙人说只要三个月不赎,田就归他们,可现在连人影都找不着了!”

周小五接过地契细看,只见背面用小字写着“月息三分”,下面盖着个模糊的“官牙”印鉴——这是官府严令禁止的高利贷典地。他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前几日掌班说的,近来江南的“典地飞钱”突然多了三成,当时只当是商路兴旺,如今看来怕是另有隐情。

此时的东宫书房,李瑁正对着系统生成的《土地异动图谱》凝神。图谱上,江南道的苏州、湖州等地标着密密麻麻的红点,每个红点都代表一处异常土地交易。系统的批注触目惊心:“苏州近三月新增‘活典’地契七百三十份,其中六成涉及官府中人;湖州富商王元宝通过‘假账典地’兼并良田千亩,佃农流离失所者已达三百余户。”

他指尖划过图谱上的“官商勾结”标注,脑海中随即浮现出更细致的链条:苏州通判张全与当地粮商合谋,利用漕运之便虚报灾荒,低价强购灾民土地;湖州刺史李嵩则通过“改册”手段,将公田划入私产,再以“典地”名义转卖给波斯商队,从中牟利。这些名字,上个月还在《便民策》的“能吏榜”上留过名。

“传大理寺卿严挺之即刻入宫。”李瑁的声音带着寒意。内侍应声而去时,他翻开另一卷《民风监测录》,上面记载着各地的奢靡之风:长安西市的波斯商栈推出“夜宴套餐”,一席耗费百贯,竟需提前半月预订;洛阳的富家子弟以“斗香”为乐,将西域的龙涎香与岭南的沉香混着焚烧,一夜间烧掉十斤香料;更有甚者,江南的丝绸铺开始用金线织袜子,一双便值五匹绢,却仍被抢购一空。

“这些事,上个月的市井报还当成奇闻来写。”李瑁捏着竹简的手指微微发白。录中最让他忧心的是段记载:“太学有生员效仿胡商,以‘博弈’为戏,赌资竟达千贯,输者愿以功名抵押。”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棋盘,棋子一半是开元通宝,一半是波斯银币。

严挺之踏着残雪入宫时,怀里揣着刚审结的案子卷宗。他掀开最上面的纸,露出一幅《典地陷阱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诱骗农民的手段:“虚高估价”“隐息计息”“强立契约”,每种手段旁都附着受害者的供词,字迹潦草,显然是情急之下所书。

“殿下,这是苏州查获的‘活典’契约。”严挺之指着其中一份,“您看这行小字,‘逾期不赎,田宅归典主,子孙不得争’,竟是用米汤写的,干了便看不见,到了官府又能显形,手段之诡谲,怕是有高人指点。”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属下拷问那几个‘官牙’,供出背后有户部主事牵涉其中,说‘典地费钱’能让国库‘隐性增收’。”

李瑁将土地图谱推到他面前:“系统提示,江南的土地兼并已形成‘蝴蝶效应’——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导致长安、洛阳的流民增多;而良田被富商囤积,又让粮价隐隐上涨,上个月的粳米价已比往常高了五分。若不遏制,明年春耕怕是要出乱子。”

正说着,鸿胪寺少卿郑译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卷西域来的文书。“殿下,大食商人送来的‘市舶司租约’有问题。”他指着其中一条,“他们要求在广州港‘永租’十里地,说是‘仿照长安西市’,可后面藏着小字,说租地内‘不遵唐律,只依大食法’。”

李瑁接过租约,见纸页边缘盖着岭南节度使的骑缝章,显然已默许。系统的警示立刻弹出:“外来势力借‘贸易区’渗透,广州港已有三成商铺由胡商控股,其中半数不向官府登记账簿。建议:即刻收回‘永租权’,重申‘凡在唐土,皆遵唐律’。”

他忽然想起昨日在樊川村学听到的话,有个胡商的孩子说“父亲说大唐的规矩太多,不如大食自在”。当时只当是童言无忌,如今看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已悄然渗透,连孩童都受了影响。

暮色降临时,李瑁微服来到长安的平康坊。往日里弦歌不绝的酒肆,今日却格外喧闹。几个富家子弟正围着个波斯舞姬,用金锭打赏,笑闹声盖过了乐师的演奏。舞姬的裙摆上绣着“不尊礼法”的字样,是用金线暗绣的,不细看难以察觉。

“听说了吗?城东的王员外,把祖宅卖了换波斯琉璃,就为了摆宴席时好看。”一个公子哥晃着酒壶说道,壶身上的缠枝纹里藏着“及时行乐”的小字。旁边的人附和道:“人生在世,不就图个快活?孔夫子的书哪有胡旋舞好看!”

李瑁走进隔壁的茶馆,见几个书生正争论《万国经义合编》。穿绿袍的书生拍着桌子:“什么‘道法自然’?我看不如大食的‘现世享乐’实在!你看那波斯商人,娶四个妻子,住琉璃房子,这才是福气!”他的话引来了一阵哄笑,只有角落里一个老秀才摇头叹息,手里的《论语》被捏得卷了边。

离开平康坊时,雪又下了起来。李瑁望着街对面的“劝学所”,窗纸上映出孩子们读书的影子,其中却有两个孩子在偷偷画胡商的骆驼,把课本上的“仁义礼智信”涂改成了“金银珠宝香”。

回到东宫,李瑁连夜召集群臣议事。烛火下,他将土地图谱、市舶司租约、民风监测录一一铺开:“诸位请看,江南的土地兼并如溃堤之蚁,岭南的外来渗透似藏刃之鞘,而长安的奢靡之风若燎原之火。三者若交织,盛世便会成泡影!”

他指着图谱上的红点:“明日起,大理寺与户部联合巡查江南,凡‘活典’地契一律作废,强占的土地归还农民,涉案官员不论品级,一律严惩。严卿,你带三百精骑去,就用这‘典地陷阱图’做凭证。”

严挺之躬身领命:“属下请奏,带汇通号的账房同去。那些‘典地飞钱’的密押,只有他们能辨认,定能揪出幕后的银钱链条。”

李瑁又转向郑译:“你去广州港,收回永租权,重订租约,明写‘凡在唐土,刑赏、婚丧、交易皆依唐律’。告诉胡商,要做生意,我们欢迎;想搞特殊,绝不允许。”他顿了顿,补充道,“让百草谷的苏谷主配合你,岭南的瘴气快起来了,正好借此机会让医官们去义诊,收拢民心。”

最后,他看向礼部尚书:“速编《民风纠弊策》,在各州学宫宣讲,把‘奢靡亡国’的典故编成戏文,让教坊司在市集上演。告诉百姓,开放不是放纵,融合不是失根,忘了本,再繁华也立不住脚。”

散朝时,天已微亮。李瑁站在丹陛上,望着初升的朝阳染红宫墙。系统的提示再次浮现:“危机预警等级从‘潜在’降至‘可控’,但需持续监测。建议:推行‘均田新策’,限制个人占田上限;设‘市舶司专审’,严查涉外契约;立‘民风榜’,褒奖节俭孝悌者。”

他想起昨日在茶馆听到的老秀才的话:“水太清则无鱼,可水太浊了,鱼也要死。”大唐的繁荣,就像这冬雪后的江河,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既要容得下百川汇入,也要守得住河床根基,才能奔流不息。

回到东宫,李瑁提笔写下《守本策》:“商者,流通之本,不可禁;但兼并土地,伤农本,不可纵。外者,交流之益,不可拒;但违我法度,乱我根,不可容。民者,社稷之基,不可欺;但奢靡失德,丧民心,不可不纠。”

写完最后一字,窗外的雪已停。阳光透过冰花,在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大唐此刻的景象——繁华之下,隐忧暗藏,却也因这份清醒的认知,有了拨云见日的底气。李瑁知道,治理天下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就像农夫要时时除草,工匠要日日打磨,唯有常怀敬畏,常思不足,才能让这片土地上的繁荣,真正扎下深根,抵御风雨。

远处的西市已响起开市的钟声,汇通号的伙计们正在更换门板,新的告示上写着“严禁典地飞钱,违者严惩”,朱砂印在雪光中透着决绝。李瑁握紧手中的《守本策》,目光望向江南的方向,那里的土地上,即将迎来一场涤荡尘埃的风暴,而这场风暴,终将让大唐的根基,更加稳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