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州城的夜,被一场秋雨洗得格外清亮。中军大帐内,两盏油灯的光晕交叠,将李瑁与郭子仪的身影投在沙盘上,忽明忽暗。沙盘上,范阳、平卢、渔阳三地的叛军旗帜仍密密麻麻,只是经过连番打击,已缩成三个孤立的据点——这是安禄山最后的老巢,也是平叛之战的收官之地。
“范阳城内尚有叛军五万,多是安禄山的亲卫营,战斗力最强;平卢守将是安禄山的堂兄安思顺,此人虽无大才,却极顽固,手下三万士卒多是范阳同乡,抱团死守;渔阳虽已收复大半,城外的狼山仍被叛军残部占据,他们控制着通往范阳的粮道,如同卡在咽喉的鱼刺。”郭子仪手持竹杖,逐一指点沙盘,杖尾在狼山位置重重一点,“此处不破,范阳便是铁桶。”
李瑁指尖轻叩案几,案上摊着柳轻烟刚从范阳传回的密报:“安禄山已将府中金银装车,似有弃城逃往漠北之意。他命安思顺死守平卢,拖延我军,自己则在范阳囤积粮草,准备西撤。”
“想跑?没那么容易。”郭子仪眼中闪过厉色,“范阳到漠北需经狼山,只要断了这条路,他便是瓮中之鳖。”
李瑁点头,目光扫过沙盘边缘标注的江湖势力位置——华山派在范阳以西的密林,丐帮弟子散布在平卢周边的村镇,点苍派则潜伏在狼山脚下的猎户村。经过“江湖特训”,这些江湖儿女已能熟练配合军阵,尤其擅长山地突袭与密林潜行。
“系统,推演分兵合击的可行性。”李瑁在心中默念。
【推演参数:郭子仪部五万主力,李瑁部两万(含玄甲锐士五千、江湖势力八千),叛军总兵力八万,分布范阳五万、平卢三万、狼山一万。】
【方案:郭子仪率主力强攻平卢,吸引安思顺注意力;李瑁率部奇袭狼山,切断粮道后,转攻范阳侧翼;江湖势力在范阳城内制造混乱,配合内外夹击。】
【成功率:78%。风险点:平卢守军可能识破佯攻,回援范阳;狼山山道险峻,突袭易遭伏击。】
“风险可解。”李瑁抬眼看向郭子仪,“郭将军,我们可如此部署……”他俯身沙盘,用手指划出两道弧线,“您率主力进逼平卢,摆出强攻姿态,多设旌旗,虚张声势,让安思顺以为我们要先取平卢。实则暗中分出一万精兵,由副将统领,埋伏在平卢至范阳的必经之路,若安思顺派兵回援,便半路截杀。”
“殿下则率玄甲军与江湖弟兄,奇袭狼山?”郭子仪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竹杖指向狼山与范阳之间的峡谷,“此处名为‘一线喉’,是粮道咽喉,只要拿下,范阳的粮草撑不过十日。”
“正是。”李瑁点头,“狼山地势陡峭,骑兵难行,正好发挥江湖弟兄的长处。华山派熟悉密林攀爬,可从后山绕上狼山主峰,控制制高点;丐帮弟子扮成樵夫,混入叛军的粮队,里应外合;点苍派弩箭精准,可压制叛军的箭楼。我带玄甲锐士从正面强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郭子仪抚须沉吟:“此计甚妙,只是狼山叛军虽只有一万,却多是百战余生的死士,首领是安禄山的义子安武臣,此人悍勇异常,据说能生裂虎豹,殿下需多加小心。”
“我早有准备。”李瑁取出一幅狼山地形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叛军的布防,“柳轻烟已查清,安武臣嗜酒如命,每晚必在主峰寨楼饮酒。华山派可趁夜摸进寨楼,取下他的首级,叛军必乱。”
郭子仪眼中闪过赞许:“殿下谋划周密,老夫佩服。只是平卢这边,安思顺虽是草包,其麾下的‘狼牙营’却不好对付——那是安禄山从范阳老乡中挑选的精锐,每人背上都纹着狼头,打起仗来悍不畏死。”
“无妨。”李瑁微微一笑,“我让史思明写一封亲笔信给狼牙营的校尉们。史思明是范阳本地人,与那些校尉多有旧识,信中就说‘安禄山已准备弃城而逃,范阳老乡的家眷都被他扣作人质,再不投降,便是死路一条’。”
郭子仪抚掌大笑:“好!史思明的话,他们多半会信。再让降兵中范阳籍贯的士兵在阵前喊话,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狼牙营必乱。”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沙盘上的部署渐渐清晰:郭子仪部五万主力,分三路包围平卢,每日擂鼓挑战,却不出战,待叛军懈怠时,突然猛攻西门(平卢防御最薄弱处);李瑁部两万,分五路奇袭狼山,华山派夺主峰,丐帮乱粮队,点苍派控要道,玄甲军攻前门,剩余兵力埋伏在“一线喉”两侧,断叛军退路;柳轻烟则在范阳城内联络潜伏的死士(已被策反者),待狼山被破、安禄山军心大乱时,打开范阳西门,迎接唐军入城。
“何时动手?”郭子仪问道。
“三日后,月圆之夜。”李瑁道,“月夜 星高,便于江湖弟兄攀爬;且叛军多迷信,月圆之夜不敢轻易动兵,正是突袭的好时机。”
计议已定,两人连夜调兵遣将。郭子仪亲自前往平卢前线,检查攻城器械;李瑁则召来青松道长、洪七公与点苍派主,详细交代狼山的作战细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