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瑁殚精竭虑稳定朝堂、为平叛大业步步谋划之时,杨玉环亦以她独特的方式,悄然成为李瑁坚实的后盾,为平叛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自李瑁全身心投入平叛及后续的朝堂稳固工作后,杨玉环便敏锐地察觉到,除了朝堂上的运筹帷幄,平叛的顺利推进还离不开充足的物资供应与高涨的士气。她深知自己虽无法像李瑁那样在朝堂和战场上纵横捭阖,但在后方,她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杨玉环先是召集了长安城中诸多有影响力的贵族女眷。在一处装饰典雅的庭院中,女眷们围坐一堂。杨玉环身姿优雅,目光诚挚地说道:“各位姐妹,如今大唐正处于平叛的关键时期,前线将士们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浴血奋战。我们虽身处后方,却也不能置身事外。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为平叛筹备物资,为将士们送去温暖与支持。”
贵族女眷们纷纷点头,其中一位年长的夫人说道:“贵妃娘娘所言极是,我们定当全力支持。只是不知具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杨玉环微笑着说道:“我们可以先从筹集衣物、药品等物资做起。天气渐冷,将士们在前线风餐露宿,急需厚实的衣物保暖。而药品对于受伤的将士来说,更是救命之物。”
于是,在杨玉环的组织下,贵族女眷们纷纷行动起来。她们各自回家,翻箱倒柜,将家中闲置的优质布料拿出来,裁剪制作成棉衣、棉裤。一些擅长医术的女眷,则带领家中的仆役,按照药方,精心熬制各类疗伤止痛的药品。
杨玉环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日花费大量时间参与到物资筹备工作中。她亲手为将士们缝制棉衣,针脚细密而均匀。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她对将士们的关切与敬意。在她的带动下,贵族女眷们热情高涨,物资筹备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除了组织贵族女眷,杨玉环还将目光投向了长安城的百姓。她深知,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发动百姓一同参与,定能为平叛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杨玉环命人在长安城中张贴告示,晓谕百姓平叛的重要意义以及前线将士们的艰难处境,呼吁大家踊跃捐赠物资。同时,她亲自走上街头,向百姓们宣传动员。她的美貌与亲和力吸引了众多百姓的围观,人们无不为她的诚意所打动。
一位卖菜的大娘听闻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积攒的铜钱捐了出来,说道:“贵妃娘娘都如此心系将士,我们百姓也不能落后。这些钱虽不多,但愿能为将士们添些粮草。”
一位年轻的工匠也站了出来,说道:“我虽没钱,但我有力气,我愿意为前线打造兵器和工具。”
在杨玉环的感召下,长安城中的百姓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粮食、衣物、药品等物资如潮水般汇聚而来。
随着物资的不断筹集,如何将这些物资安全、及时地送到前线,又成了一个关键问题。杨玉环与李瑁商议后,决定成立一支专门的运输队伍,由经验丰富的将领负责押送。为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路线规划,并安排了护卫沿途保护。
在物资筹备的同时,杨玉环还十分注重鼓舞士气。她深知,士气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犹如灵魂一般重要。高昂的士气能让将士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无畏生死。
杨玉环亲自前往军营,为将士们送去慰问。她身着素雅的服饰,不施过多粉黛,却依然难掩倾国之姿。在军营中,她为将士们弹奏琵琶,琵琶声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对将士们的感激与敬意。将士们围坐在一起,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充满了感动。
一曲弹罢,杨玉环站起身来,声音清脆而坚定地说道:“将士们,你们是大唐的英雄,是百姓的守护者。你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的我们时刻牵挂着你们。你们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今,我们为你们筹备了一些物资,虽不算丰厚,但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希望你们能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早日平定叛乱,凯旋而归。”
将士们听了杨玉环的话,群情激昂,纷纷高呼:“平定叛乱,保卫大唐!”士气瞬间高涨到顶点。
杨玉环还与军中的将领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作战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于一些合理的需求,她承诺会尽力协调解决。她的关心让将领们倍感温暖,更加坚定了他们为大唐效力、平定叛乱的决心。
回到长安后,杨玉环继续通过各种方式鼓舞士气。她让宫廷中的画师绘制了一些描绘将士们英勇作战的画作,在长安城中展览,让百姓们了解将士们的功绩,激发百姓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她还组织文人墨客创作诗歌,歌颂将士们的英勇事迹,这些诗歌在民间广泛流传,进一步提升了将士们的荣誉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玉环所筹备的物资一批又一批地送往前线。这些物资如同及时雨一般,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她对士气的鼓舞,也让将士们在战场上更加奋勇无畏,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