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湖与朝廷携手为未来规划蓝图后,大唐各地处处洋溢着重建与复兴的希望之光。然而,李瑁心中始终高悬着警惕之剑,深知安禄山虽已伏诛,但其残余势力犹如潜藏暗处的毒瘤,随时可能发难,危及大唐的安稳。就在朝野上下齐心协力投入重建大业之时,李瑁凭借那神秘而强大的系统力量,敏锐捕捉到了新的危机端倪。
深夜,万籁俱寂,李瑁于书房中全神贯注地审阅着来自各地的军情奏报与政务文书。跳动的烛火将他的身影映照在墙上,随着思绪的起伏,他时而紧锁眉头,时而挥笔疾书。待处理完手头事务,正欲稍事休憩,脑海中陡然响起系统那熟悉而冷峻的提示音:“宿主请注意,检测到安禄山余党有异常集结与通讯活动,经深度数据分析,极有可能在五日后对潼关附近的一处重要粮草储备地发动突袭,意图截断大唐军队的粮草补给,扰乱平叛后的重建布局。”
李瑁瞬间挺直身躯,眼神如电,这突如其来的情报,让他清晰地意识到局势的严峻程度。潼关,作为大唐的军事咽喉,其附近的粮草储备不仅维系着周边驻军的日常供给,更是后续军事行动及平叛后重建工作的关键支撑。一旦粮草被劫,军队将陷入动荡,整个复兴计划亦会如多米诺骨牌般遭受重创。
李瑁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知此刻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容不得丝毫慌乱。他当即唤来最亲信的亲卫,语气低沉却坚定地命令道:“速去军营,秘密传我军令,让王将军、张将军、刘将军即刻来此商议要事,务必谨慎行事,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不多时,三位将军匆匆踏入书房。见李瑁神色凝重,他们心中皆明白,定是有万分紧急的军情。李瑁没有丝毫拖沓,直言道:“诸位将军,刚刚获取确切情报,五日后,安禄山余党将突袭潼关附近的粮草储备地。此贼寇妄图截断我军粮草,破坏我大唐复兴大业。我们必须赶在他们行动之前,周密部署,给予迎头痛击。”
三位将军听闻,皆是一惊,但多年的戎马生涯让他们迅速恢复镇定,严阵以待李瑁的军令。李瑁略作思忖,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王将军,你亲率三千精锐步兵,明日破晓前务必秘密抵达粮草储备地周边的山林地带潜伏。记住,行动要绝对隐秘,不可暴露分毫。待敌军进入埋伏圈,听我号令,一举截断其退路,配合正面部队将贼寇一网打尽。”
“末将领命!殿下放心,定不辱使命!”王将军抱拳领命,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李瑁转而看向张将军,神情严肃地说道:“张将军,你挑选两千弓弩手,提前埋伏在粮草储备地的高处。待叛军靠近,以最强劲的弓弩之势压制其进攻,打乱他们的阵脚。同时,务必全力保护好粮草,若有差池,军法处置。”
“末将明白!定当全力守护粮草!”张将军大声回应,神色凝重。
随后,李瑁对刘将军下达指令:“刘将军,你率领一千骑兵作为机动力量。一旦叛军试图突围,你便从侧翼迅猛杀出,绝不能让一个贼寇逃脱。此外,安排部分士兵加强粮草储备地的日常巡逻与警戒,表面上一切如常,切不可让敌人察觉异样,诱使他们自投罗网。”
“谨遵殿下吩咐!末将定不负所托!”刘将军声音洪亮,士气高昂。
部署完军事行动,李瑁又想到粮草储备地的现有守备力量。他转头对身旁的幕僚说道:“立刻传信给粮草储备地的守将,令他在接下来几日内,维持正常守备表象,但暗中加强防范。挑选一部分精悍士兵隐匿起来,作为关键时刻的预备队投入战斗。同时,准备充足的防御器械,如滚木礌石、强弩箭矢等,以备不时之需。”
诸事安排妥当,李瑁仍觉心中不安。此次行动成败的关键在于保密与突袭的效果,任何细微疏忽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潼关,实地勘察地形与防御工事,再次向各位将领强调行动要点与注意事项。
接下来的几日,李瑁如临大敌,密切关注着各方动态。他一方面翘首等待着安禄山余党自投罗网,另一方面借助系统持续收集敌人的情报,不断完善应对策略,力求做到万无一失。而此时,安禄山余党还沉浸在自以为天衣无缝的突袭计划中,正趁着夜色,鬼鬼祟祟地朝着潼关附近的粮草储备地逼近。
五日后,夜幕如墨,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安禄山余党约五千人,如一群悄无声息的恶狼,借着夜色的掩护,偷偷摸摸地朝着粮草储备地潜行而来。他们自认为行动隐秘至极,不会被发现,却不知早已踏入李瑁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当叛军逐渐靠近粮草储备地时,四周静谧得有些诡异。突然,一声尖锐的哨声划破夜空,紧接着,张将军率领的弓弩手从高处如暴雨般射出箭矢。一时间,箭如雨下,在夜色中闪烁着寒光,无情地射向叛军。叛军毫无防备,顿时阵脚大乱,士兵们惨叫连连,纷纷寻找掩体躲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