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102章 禄山余孽动 瑁急谋御策

在李瑁积极联合地方势力,全力推进大唐复兴进程之时,看似平静的局势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安禄山虽已身死,但他的残余势力并未彻底消散,而是在暗处悄然集结,谋划着新一轮的叛乱。

此时,距离安禄山身死已有数月,大唐各地在李瑁的治理下,正逐步恢复生机。潼关依旧是大唐军事防御的重镇,李瑁时常驻留此地,统筹各方事务。这日清晨,阳光洒在潼关城墙上,李瑁如往常一样在城楼上巡视,与将领们商讨着军队训练与防御部署的细节。

突然,一名快马加鞭的传令兵疾驰而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呈上一封密信:“殿下,这是前线探子传来的紧急情报!”李瑁心中一紧,急忙打开信件,只见信上写道:“安禄山旧部近日在范阳、平卢等地频繁调动军队,集结迹象明显,似有叛乱之举。”

李瑁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安禄山残余势力若再次叛乱,必将给刚刚稳定的大唐带来沉重打击。他立刻召集郭子仪等一众将领,在大帅营帐内紧急商讨应对之策。

郭子仪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安禄山旧部异动地点,神色严肃地说道:“殿下,安禄山旧部此举来势汹汹,范阳和平卢乃是其老巢,此次集结,恐怕谋划已久。我们必须尽快做出部署,以防叛军突袭。”

李瑁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诸位将军,大唐刚从战乱中复苏,绝不能再让安禄山残余势力得逞。郭将军,您先说说看法。”

郭子仪指着地图说道:“殿下,我们可先派精锐骑兵,迅速前往范阳和平卢周边,密切监视叛军动向,务必掌握其一举一动。同时,在潼关、河东等重要关隘增派兵力,加强防御工事的修缮,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李瑁思索片刻后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要立刻通知各地与我们合作的地方势力,让他们提高警惕,做好随时参战的准备。另外,命人将此消息快马送往长安,告知父皇,让朝廷上下做好应对叛乱的准备。”

众将领纷纷领命,迅速展开行动。一时间,潼关内号角声、马蹄声此起彼伏,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执行着各项任务。

与此同时,安禄山旧部在范阳城内,正进行着紧张的军事动员。叛军首领史朝义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士兵,大声喊道:“弟兄们!安禄山大帅虽已离世,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大唐朝廷如今还未恢复元气,正是我们复仇的好时机!我们要再次起兵,推翻大唐,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

台下士兵们齐声高呼:“推翻大唐!夺回一切!”喊声震天,士气看似高昂。然而,并非所有叛军都对此次叛乱充满信心。一些士兵在经历了之前的失败后,深知大唐军队的厉害,心中不免有些畏惧。

史朝义似乎察觉到了士兵们的情绪,他接着说道:“弟兄们,此次起兵,我们并非毫无胜算。我们已与突厥暗中达成协议,突厥会在关键时刻出兵相助。而且,大唐内部如今看似平静,实则矛盾重重,只要我们行动迅速,定能一举成功!”

在史朝义的鼓动下,叛军的士气再次被点燃。很快,叛军开始分批向预定地点进发。

李瑁派出的骑兵探子,在范阳城外密切监视着叛军的动向。探子们乔装打扮,混入百姓之中,将叛军的一举一动详细记录下来,并迅速送回潼关。

“殿下,叛军已集结完毕,约有五万之众,正分三路向我们逼近。一路直逼潼关,一路向河东方向进发,还有一路则往河南道而去。”探子向李瑁汇报着最新情报。

李瑁看着地图上叛军的行军路线,心中迅速盘算着应对策略。他说道:“看来叛军此次是想多路并进,分散我们的兵力。郭将军,您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郭子仪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潼关乃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坚守。末将愿率三万大军在此抵挡叛军主力。至于河东和河南道,可通知当地的地方势力,让他们协助朝廷军队进行抵抗。同时,我们可派一支奇兵,绕到叛军后方,截断他们的粮草补给线,打乱他们的部署。”

李瑁点头表示赞同:“郭将军此计甚好。就依您所言,立刻调兵遣将。另外,命人准备大量的滚木礌石、强弓硬弩等防御器械,加强潼关的防御。”

很快,大唐军队开始按照部署行动起来。郭子仪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在潼关严阵以待。潼关城墙上,士兵们手持武器,神情严肃,目光紧紧盯着远方。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强弓硬弩排列整齐,只等叛军到来。

在河东地区,地方势力首领王霸天接到李瑁的通知后,立刻召集庄丁,与朝廷军队会合。王霸天对众人说道:“弟兄们,大唐朝廷对我们不薄,如今正是我们报恩的时候。我们要与朝廷军队并肩作战,击退叛军!”庄丁们纷纷响应,士气高昂。

而在河南道,李瑁派去的使者也与当地势力取得了联系。当地势力首领表示愿意听从朝廷调遣,共同抵御叛军。

李瑁深知,情报在这场战争中至关重要。他不仅依靠军队探子收集情报,还利用江湖门派的力量,在叛军内部安插眼线。这些眼线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着叛军的内部消息,让他能够及时调整作战策略。

“殿下,据眼线来报,叛军此次粮草储备充足,但运输路线单一,若我们能成功截断其粮草,叛军必乱。”一名谋士向李瑁汇报。

李瑁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很好。立刻安排一支轻功高强、行动敏捷的队伍,由燕长安率领,务必成功截断叛军的粮草补给线。”

燕长安领命后,迅速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兵,趁着夜色出发。他们沿着山间小道,悄无声息地向叛军粮草运输路线靠近。

与此同时,叛军前锋已抵达潼关城下。史朝义望着高大的潼关城墙,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哼,李瑁,我看你这次还能守多久!给我攻城!”

随着史朝义一声令下,叛军如潮水般向潼关涌来。城墙上,郭子仪一声令下:“放箭!”顿时,箭如雨下,射向叛军。叛军士兵纷纷倒下,但他们并未退缩,依旧奋勇向前。

“投石车,准备!”郭子仪再次下令。只见一辆辆投石车将巨大的石块抛向叛军,砸得叛军阵脚大乱。然而,叛军仗着人多势众,依旧不断发起冲锋。

“滚木礌石,放!”城墙上的士兵们将滚木礌石推下城墙,砸向攻城的叛军。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响彻潼关城下。

在河东地区,王霸天率领庄丁与朝廷军队设下埋伏。当叛军进入埋伏圈后,他们突然杀出。王霸天大吼一声:“弟兄们,杀啊!”庄丁们和朝廷军队一起冲向叛军,与叛军展开激烈拼杀。

叛军没想到会在此处遭遇埋伏,顿时阵脚大乱。但他们很快稳住了阵脚,与大唐军队展开殊死搏斗。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而在河南道,当地势力与朝廷军队也与叛军展开了激战。虽然大唐军队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他们凭借着熟悉地形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顽强抵抗着叛军的进攻。

此时,燕长安率领的队伍已成功接近叛军的粮草运输队。燕长安看着粮草运输队周围严密的防守,心中思索着对策。

“将军,敌人防守太严,我们很难接近。”一名士兵低声说道。

燕长安微微一笑:“别急,我有办法。大家听令,分成几个小队,从不同方向悄悄接近,等我信号,一起动手。”

各小队士兵纷纷领命,悄然向粮草运输队摸去。当燕长安看到各小队都已到位后,他一声令下:“动手!”士兵们如鬼魅般冲向粮草运输队。他们身手敏捷,迅速解决了粮草运输队周围的守卫,然后点燃了粮草。

一时间,火光冲天,粮草运输队陷入一片火海。史朝义得知粮草被截后,大惊失色:“不好!粮草被截,这可如何是好?”

叛军士兵们得知粮草被烧,顿时军心大乱。李瑁得知燕长安成功截断叛军粮草后,立刻下令:“全军出击,趁叛军大乱,一举击败他们!”

在潼关、河东和河南道,大唐军队同时发起反攻。叛军在粮草被截、军心大乱的情况下,难以抵挡大唐军队的猛烈进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叛军节节败退。

史朝义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部仓皇逃窜。李瑁望着叛军逃窜的方向,心中明白,安禄山残余势力虽遭受重创,但并未彻底消灭,未来仍需保持警惕。

此役过后,李瑁深知,大唐面临的威胁依旧存在。他一方面命人清理战场,安抚受伤士兵和百姓;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军事防御和情报收集工作。

李瑁在潼关召开军事会议,对此次战斗进行总结。他对众将领说道:“此次虽然击退了叛军,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安禄山残余势力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军队训练,提升战斗力。同时,要继续巩固与地方势力的合作,加强情报网络的建设,确保能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

众将领纷纷表示赞同。李瑁深知,复兴大唐的道路充满坎坷,但他坚信,只要大唐军民团结一心,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让大唐重现往日的辉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瑁将继续为保卫大唐、复兴大唐而不懈努力。他积极调整军事部署,加强对边境地区的防御,同时推动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经济方面,李瑁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他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调配物资,确保前线军队的补给充足。在文化方面,李瑁大力倡导教育,修建了许多学校和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大唐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杨玉环在得知安禄山残余势力叛乱的消息后,也十分担忧李瑁的安危。她在山庄中为李瑁祈福,同时也积极为前线将士准备物资。她组织山庄中的妇女们为士兵们缝制棉衣、鞋子等物品,送往战场。

李瑁与杨玉环虽身处两地,但彼此牵挂。李瑁在忙于战事的同时,也时常写信给杨玉环,告诉她自己的近况,让她不要担心。杨玉环在回信中,总是鼓励李瑁要坚定信心,相信他一定能够平定叛乱,复兴大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在李瑁的领导下,逐渐从战乱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李瑁深知,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他将带领大唐军民,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