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18章 东欧烟定展新图 红场盟成铸护藩

启元十九年九月,莫斯科的深秋已是寒意刺骨,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打着旋儿落下,但克里姆林宫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持续数月的紧张筹备已近尾声,帝国对东欧的宏大政治安排,即将通过一场规模空前的和会与条约形式,正式固定下来,载入史册。

武王柏凌岳卓立于克里姆林宫一间重新布置、充满东方韵味的议事厅内,取代了往日沙皇奢华而压抑的装饰,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精确标示着从乌拉尔山至德涅斯特河广阔地域的欧亚沙盘。上面,代表帝国直接管辖的的三块赤红色区域(莫斯科、圣彼得堡、克里木)异常醒目,与代表各新生政治实体的、颜色各异的区块错落有致。

“王爷,”参谋长手捧一叠刚译出的电文,语气恭敬而干练,

“截至昨日末时,各军控制区已完全稳固,秩序基本恢复。第六军段祺瑞部及第十军已完全控制圣彼得堡,涅瓦河口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已兵不血刃升起帝国旗,残存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大小舰只二十七艘均已投降。波罗的海沿岸所有重要军港和要塞都有帝**队驻守。”

“第八军马啸川部及第十二军已肃清基辅至第聂伯河下游流域的主要抵抗力量,并处决了三名试图组织游击的沙俄旧军官,牢牢掌控乌克兰及白俄罗斯核心农业与工业区,地方治安军正在帝**官指导下编练。”

“第七军冯国璋部与配属之第十一军,在德涅斯特河一线构筑的三道纵深防线已全面完成,其间成功挫败德军三次团级以上规模的试探性进攻,俘获敌各级官兵数十人,有效震慑了对方。”

“第九军吴佩孚部已完成克里木半岛之全面要塞化布防,塞瓦斯托波塞瓦斯托波尔港可随时接纳我海军舰只入驻。”

柏凌岳微微颔首,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沙盘的每一处细节:“帝国直辖三地,乃帝国西陲永固之基石,未来百年国运所系,必须倾举国之力,优先经营。迁移臣民、推行汉化教育、建立帝国官僚体系、永驻精锐兵团之策,需坚定不移,排除万难执行下去。”

“属下明白。”参谋长迅速回应,“工兵部队三个主力师正顶风冒雪,全力修复并拓宽莫斯科至新京及圣彼得堡的铁路干线,确保帝国意志与物资畅通无阻。帝国皇家银行首批用于替代旧卢布的银元券已运抵莫斯科,即将投放市场,以稳定金融,切断旧经济纽带。吏部遴选的首批三百名民政官员已抵达各要地,开始接管地方行政。”

“很好。”柏凌岳微微颔首,随即指向沙盘上被不同颜色精心标记出的其他广阔区域,“至于其他地区,分治计划必须加速推进。告诉那些我们遴选出来的‘合作者’——斯摩棱斯克的那位失意公爵、基辅的那个自称‘民族主义者’的诗人、明斯克那位识时务的前沙俄省长,还有波罗的海沿岸那些渴望自主的乡绅们,帝国将尽快支持他们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但边界必须严格依照帝国划定的方案,不得擅越一寸!任何敢于挑战帝国权威、私下进行领土交易的企图,都将被视为对帝国的背叛,其后果,他们承担不起。”

沙盘上,以斯摩棱斯克为首的“俄罗斯共和国”、基辅为中心的“乌克兰共和国”、明斯克的“白俄罗斯共和国”、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还有芬兰、鞑靼斯坦、卡尔梅克、北高加索联邦等政治实体雏形已现。每一个“国家”都被帝国谋士们精心设计,使其在民族构成、历史渊源、地域经济上存在天然的矛盾与制衡,需要时刻仰仗帝国的威势来维持自身存在与平衡邻邦,从而达到“分而治之,以藩屏周”的最高战略目的。

“王爷,”另一名情报参谋上前一步,低声汇报,“德军在东线的活动日趋频繁,其‘东方军团’主力已确认抵达布格河西岸,正在构筑工事,似有长期对峙之意,其侦察机近日频繁越境,与我军巡逻队多次对峙。冯国璋军帅紧急请示,若德军再度越境挑衅,甚至小规模渡河,是否可予以更强硬回击,乃至有限度的追击?”

柏凌岳语气冷静道:“告诉冯国璋,底线是德涅斯特河我方控制线。若德军敢于渡河,则坚决歼灭之,务必打出帝**威!但在其未越线之前,各部队需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与纪律。帝国与德意志虽已宣战,然当下我北线军团首要之务,乃是消化新占疆域,稳固统治根基,完成兵力调整与物资囤积。此刻并非与德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的良机,我军战线漫长,后勤压力巨大,切忌因小规模摩擦而被动卷入大规模消耗战,打乱陛下的整体布局。我们要的是以空间换时间,巩固胜利果实,而非在准备不足时,被迫进行一场代价高昂的正面碰撞。”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被冰雪覆盖的莫斯科,沉声道:“德意志人同样深知这一点,他们陈兵边境,既是威慑,也是试探,更是在消化其新获得的波兰与波罗的海部分区域。眼下欧陆战局微妙,双方都在争取时间,完成下一次全力出击前的准备。传令各军,利用此战略间歇期,抓紧时间轮替休整,补充兵员装备,强化所有防线,尤其是德涅斯特河与第聂伯河一线,须构筑多层次、可独立支撑的纵深防御体系。对德军,以严密监视和战术层面的灵活应对为主,现阶段严格避免发起师级以上规模的主动进攻行动,以免落入对方挑起消耗战的陷阱。”

“末将明白!”参谋长肃然领命,“这就将王爷的指示明确传达至各军。”

接下来的数周,帝国的战争机器部分转换为统治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帝国的官员、测绘人员、经济专家、文化教员,在精锐部队的保护下,如同潮水般涌入各个新控制的区域和即将成立的新国家“首都”。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已开始大规模的改造,拆除象征沙俄时代的雕像与标志,帝国风格的官衙、学堂、商会建筑开始破土动工。克里木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帝国海军的工程师们已着手规划,要将它建设成为黑海上永不沉没的帝国战舰和前进基地。

同时,在帝国的支持和无形压力下,各新生政权的“临时政府”或“民族议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成立。那些被帝国选中的人——或许是失意的旧贵族、有野心的知识分子、或是识时务的地方官僚,纷纷走上前台,在帝国提供的蓝图上,开始战战兢兢地勾勒自己民族的“国家”未来。帝国承诺提供军事保护、条件优厚(但附带诸多限制)的贷款和一定程度的市场准入,而他们则需要无条件接受帝国的“指导”,尤其是在外交、军事和关键资源开发领域。

十月十五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格奥尔吉耶夫大厅。

经过帝国方面周密筹备的“莫斯科和会”终于在此召开。昔日沙皇接见外国使节的辉煌大厅,此刻被布置得庄严肃穆,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帝国威仪。长长的谈判桌一侧,是以武王柏凌岳为首的帝国代表团,阵容鼎盛,人人身着戎装或一品官服,神情肃穆而威严;另一侧,则是来自十个新生政治实体的代表们,他们衣着各异,神色复杂,有抑制不住的兴奋,有深藏眼底的忧虑与屈辱,更多的则是一种面对绝对强权时的恭顺与忐忑。

柏凌岳首先起身,他没有拿讲稿,声音洪亮而清晰地通过扩音设备传遍大厅的每一个角落:“诸位代表,今日,我们汇聚于斯,非为延续仇恨,乃为终结战争,开创北疆之永久和平与秩序。俄罗斯帝国之旧章已翻,诸多民族迎来自主发展之新篇。帝国皇帝陛下,秉持上天好生之德与维护寰宇秩序之责,愿与诸新生友邦,缔结和约,共定疆界,同享安宁。”

他示意副官展开那幅巨大的、标注着帝国意志的新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和清晰的界线划分了各政治实体的疆域。“此乃帝国基于历史渊源、民族分布与现实战略考量,为诸位精心划定之疆界方案。望诸君谨守此界,勿生妄念。”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然,战争之创伤深重,烽火所及,帝国亦耗费巨万,生灵涂炭。为弥补帝国之损失,抚恤将士,亦为警示后世,永熄战端,经帝国审议,议定战争赔款总额为十亿帝国银元,由各国按经济能力、人口规模与历史责任比例分担,分二十年偿清,以帝国银元或等价物资支付。”

此言一出,代表席中顿时传来一阵无法抑制的细微骚动和倒吸冷气之声。十亿银元!这无疑是天文数字,如同一副沉重的枷锁,将长期捆绑这些新生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其财政不得不深度依赖帝国的“贷款”与“援助”。

柏凌岳对下方的骚动恍若未闻,他加重了语气,目光变得更加锐利:“最为关键者,为确保此片广袤土地不再成为威胁欧亚和平之策源地,亦为保障诸国免受外敌侵扰与内部动荡之祸,所有签署本和约之国家,皆须接受中华帝国之永久保护。帝国将在各国有权驻扎必要之军队,控制关键要塞、交通枢纽及战略资源地;各**队规模需受严格限制,不得拥有重炮、战车、空军及大型舰艇;其外交事务,重大决策须与帝国协商一致,不得与任何帝国认定之敌对势力缔结盟约。此非奴役,乃帝国作为东方秩序之基石、和平之保障,所应承担之崇高责任,亦是给予诸国在帝国强大羽翼庇护下,得以休养生息、走向繁荣稳定之唯一机会!”

条款之严苛,条件之绝对,毫无悬念。虽有代表面露难色,在席间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在帝国绝对武力和既成事实面前,在克里姆林宫外帝国陆军明晃晃的刺刀和战车履带痕迹前,无人敢公开反对一个字。

随后,便是由帝国外务部官员主导的、逐条审议条约细则的过程,这更像是一场帝国单方面宣布规则、各方只能被动点头接受的仪式。帝国的外交官和法律专家们语气冷峻,解释着每一条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不容任何置疑与修改。

十月十八日,和约签署仪式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

在庄严的帝国礼乐和震彻云霄的二十一响礼炮声中,武王柏凌岳代表中华帝国皇帝陛下,首先在用帝国特制绢帛制成的和约文本上,签下了自己遒劲有力的名字,并加盖了象征着帝国武王权威的金印。

随后,十位新生国家的代表,按照帝国礼官安排的顺序,依次步履沉重地上前,用略显颤抖的手,在指定的位置签下自己的名字,有的还使用了刚刚匆忙刻制、墨迹似乎都未干的“国家”印章。每一次签名,都伴随着红场上数万帝国士兵震天动地的“帝国万岁!陛下万岁!”的欢呼声,声浪如同实质的冲击波,回荡在莫斯科古老建筑之间,也重重地冲击着每一位代表和少数被允许观礼的“合作者”的心灵。

当最后一位代表放下那支仿佛重若千钧的笔,柏凌岳缓缓站起身,走到临时搭建的观礼台前,面向广场上肃立如林的军队和远处被严格限制区域的莫斯科民众(主要是经过精心筛选的、面露茫然或讨好之色的面孔),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自今日起,战争结束,和平降临!帝国将与诸友邦,携手共进,在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北疆土地上,开创一个属于所有民族的、繁荣、稳定、服从于帝国秩序的新时代!一个旧的、充满压迫与无序扩张的帝国时代,彻底结束了!一个由中华帝国主导的、全新的东欧秩序,已然诞生!”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红场的每一个角落,也通过帝国架设的无线电波,瞬间传向帝国本土、传向新京深宫、传向太平洋舰队、传向伊斯坦布尔前线,也传向了柏林、维也纳和华盛顿。

仪式结束后,代表们被帝国礼官依序引领离去,偌大的红场逐渐恢复空旷,只剩下负责警戒的帝国士兵和依旧飘扬的赤龙旗。柏凌岳却挥手屏退了左右随从,独自一人留在了广场中央。

雪花落在他的肩头,染白了他的帽檐,但他浑然未觉。此刻,他的心中并无太多庆典的喜悦,反而充满了沉重如山的思虑与前瞻性的隐忧。地图可以被强权分割,条约可以被武力签署,但民族之隔阂、历史之积怨,乃至潜伏在冻土之下的反抗火种,绝非一纸和约就能彻底平息。

沙俄帝国,确实被彻底肢解了,但一个新的、更加复杂、需要帝国长期投入巨大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资源来精心经营、时刻防范的东欧格局,才刚刚开始铺开画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