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十九年八月四日,拂晓前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被一层浓重的海雾笼罩,咸湿的空气中夹杂着硝烟与紧张的气息。
海峡亚洲一侧,帝国陆军前敌总指挥所内,定王柏凌峰卓立于巨大的作战沙盘前。沙盘之上,伊斯坦布尔的城市模型被无数代表帝**队的红色小旗从北、东、南三面紧紧包围,而代表帝国海军的蓝色舰艇标记,则密密麻麻地扼守着马尔马拉海和金角湾的出入口。这座连接欧亚的千年古都,此刻已是一只深陷重围的困兽。
“王爷,各军均已准备就绪。”参谋长声音沉稳却难掩一丝决战前的激昂,“第三军赵守诚部已完全封锁伊斯坦布尔与欧洲大陆的陆路联系,并构筑了反冲击阵地;第五军王士珍部控制南线所有制高点,炮兵群已完成诸元校准;第四军何雄部主力已进入东线主攻出发阵地,工兵分队汇报,爆破作业准备万全。西洋舰队李准提督电告,所有主力舰炮口已指向预定岸上目标,只待王爷号令。”
柏凌峰微微颔首,“加里波利半岛方向呢?”
“何雄军帅亲自督战,第四军第十师徐树铮部已于凌晨时分,在舰炮掩护下向加里波利半岛的德国、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联军防线发起登陆强攻,战斗极为激烈,但初步已站稳滩头,正全力向内陆渗透,以期彻底切断欧洲方向任何可能的跨海峡增援。”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参谋快步走入,呈上一份电文:“王爷,奥斯曼宫廷再次派出首席谈判大臣,现已至营外,声称呼吁最后一次和谈机会,愿以优厚条件……”
“不必了。”柏凌峰未等参谋念完,便抬手打断,语气冷峻如铁,“攻城时间不变。让使者转告还在托普卡帕宫内抱有幻想的苏丹,自此刻起,他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无条件投降。帝国的耐心,已于昨日耗尽。带他出去。”他挥了挥手。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指挥部内,所有军官各就各位,无线电通讯设备发出轻微的嗡鸣,与前线的电话线路保持畅通。一种山雨欲来的寂静,笼罩着整个前线。
上午六时整,东方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三发赤红色的信号弹,如同撕裂夜幕的血痕,带着尖锐的呼啸声,从帝国东线主攻阵地骤然升空,划破了黎明的宁静。
下一刻,天地变色!首先发出怒吼的是部署在亚洲海岸丘陵地带的帝国炮兵集群。成百上千门火炮,从75毫米野战炮到威力巨大的240毫米重型榴弹炮,同时喷吐出炽烈的火焰。成千上万吨的钢铁和炸药,被倾泻到伊斯坦布尔古老的狄奥多西城墙、城防工事、以及城内疑似军事目标的上空。古老的石质城墙在剧烈的爆炸中一段接一段地颤抖、崩裂。
几乎在炮火响起的同时,马尔马拉海和金角湾方向,西洋舰队“宣武”、“广德”号战列舰的主炮发出沉闷而威严的咆哮,巨大的炮弹拖着凄厉的尾音,越过海面,精准地砸向海岸炮台、军港设施、以及俯瞰金角湾的加拉塔石塔周边区域。海面上,驱逐舰和炮艇则抵近射击,用密集的中小口径炮弹,清扫着滩头可能存在的障碍和火力点。
帝国陆军航空队的“雷龙”轰炸机群,如同遮天的蝗群,在“海鹰”战斗机的护航下,呼啸着掠过城市上空,将死亡的阴影投向诸如军火库、兵营、电台、交通枢纽等纵深目标。整个伊斯坦布尔,从城墙到市中心,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与爆炸的炼狱之中。
炮火准备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当炮火开始向城内纵深延伸,实施徐进弹幕掩护时,帝国东线主攻部队——第四军的步兵突击梯队,在军官的带领下,跃出了堑壕。
“为了帝国!前进!”
震天的呐喊声甚至暂时压过了炮火的余音。士兵们如同决堤的洪流,冲向那段早已被重炮轰击得千疮百孔、并在昨夜被工兵秘密埋设了炸药的城墙段落。
“引爆!”前线的工兵指挥官对着电话怒吼。
轰隆——!!!
一声远比舰炮齐射更加沉闷、更加撼动地基的巨响传来!只见那段饱经风霜的狄奥多西城墙,猛地向上拱起,随即在漫天烟尘和四散飞溅的巨石中,坍塌出了一个宽度超过五十米的巨大缺口!崩塌的砖石几乎将墙下的壕沟填平。
“缺口已打开!全军冲锋!”第四军军帅何雄的声音通过野战电话传遍各师。
蓄势待发的帝国士兵们,如同赤色的潮水,涌向那死亡的通道。尽管炮火准备极为猛烈,但残存的奥斯曼守军和少数德军顾问,依然依托着残垣断壁和预先构筑的街垒,用步枪、机枪和手榴弹发起了顽强的阻击。子弹如同疾风骤雨般从缺口两侧扫来,不断有冲锋的帝国士兵中弹倒地,但后续者毫不犹豫地踏着同伴的遗体,怒吼着继续向前冲。
惨烈的近距离搏杀在城墙缺口内外瞬间展开。机枪的嘶吼、手榴弹的爆炸、士兵们白刃相接的呐喊与惨叫声,混杂在一起,奏响了攻城战最残酷的乐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