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清晨,皇帝的专列在严密护卫下,缓缓驶入位于伏尔加河东岸的帝国前线总指挥部。这个代号的指挥基地设立在一个隐蔽的山谷中,四周密布着防空炮位和警戒哨所,进出道路都有精锐的近卫部队把守。
柏凌云一身戎装,外罩绣金蟠龙纹战袍,在武王柏凌岳和众多将领的簇拥下走出专列。清晨的寒风吹动他战袍的下摆,却没有动摇他如山岳般沉稳的身形。他并没有立即进入指挥部,而是登上了附近的一处高地,举起望远镜向西岸眺望。远处,喀山城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偶尔还能听到零星的炮声,那是帝国炮兵在进行日常的骚扰射击。
陛下,第六军军帅段祺瑞上前一步,恭敬地汇报战况,目前第六军已在西岸建立三个主要登陆场。左翼第十六师李根源部已推进至喀山以南三十里处的斯维亚日斯克;中路第十七师蒋雁行部正在围攻喀山外围要塞;右翼第十八师陈宦部已渡过伏尔加河支流,正在向喀山北翼迂回。
柏凌云放下望远镜,目光扫过在场的将领,最后定格在段祺瑞身上:朕听说俄军在喀山囤积了重兵?布鲁西洛夫是要在这里与朕决战吗?
正是,段祺瑞沉稳应答,布鲁西洛夫将最精锐的近卫军第三师部署在喀山城内,并在外围布置了第五、第七师。据侦察和俘虏供述,城内储备了足够坚守三个月的粮草弹药,城墙也经过特别加固。
传朕命令,柏凌云果断下令,声音在清晨的寒风中格外清晰,第十七师停止强攻,改为围困。第十六师继续向南推进,切断喀山与萨马拉的联系;第十八师向北包抄,目标是切断喀山与下诺夫哥罗德的通道。朕要喀山不战自溃,要让布鲁西洛夫明白,困守孤城只有死路一条。
陛下圣明!武王柏凌岳接口道,他手中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战报,南线马啸川部第八军昨日已攻克察里津,彻底切断了俄军南翼退路。蒙古骑兵师在巴特尔指挥下,正在顿河草原清剿残敌,俄军南线已经崩溃。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传令兵飞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份电报:启禀陛下!北路冯国璋部急电!第七军已突破俄军卡马河防线,攻克沃特金斯克,缴获兵工厂一座,俘虏守军三千余人!
这个消息让在场将领精神大振。柏凌云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告诉冯国璋,朕很满意。命令他继续向北推进,目标是彻底切断喀山与彼尔姆的联系,将俄军分割包围。
他转身走向指挥部,将领们紧随其后。这个设在地下掩体内的指挥部占地广阔,无线电通讯室、作战参谋室、情报分析室一应俱全。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个巨大的沙盘,上面精确标示着敌我双方的实时态势,参谋军官们正在根据最新战报调整着沙盘上的标记。
陛下请看,柏凌岳拿起指挥棒点在沙盘上,目前我军已对喀山形成三面合围。第六军第十六师、第十七师在南,第十八师在北,第十军在东,只要再切断其与下诺夫哥罗德的最后联系,喀山就是瓮中之鳖。
柏凌云仔细观察着沙盘,突然问道:俄军统帅布鲁西洛夫现在何处?锦衣卫可有确切消息?
据情报显示,他仍在喀山城内坐镇。何三从阴影中现身回答,他那阴恻恻的声音在指挥部内回荡,我们的内线确认,昨日布鲁西洛夫还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内召开军事会议。沙皇尼古拉二世给他下了死命令,必须死守喀山。
传令各军,柏凌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活捉布鲁西洛夫者,赏万金,封侯爵!击毙者,赏千金,升三级!
这道命令通过电波迅速传遍各军,前线将士的士气为之大振。在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里,指挥部内电报声此起彼伏,各军各师都在积极调整部署,准备给喀山守军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在新京皇城文华殿内,太子柏继明正在主持他人生中第一次军政会议。虽然只是观摩性质,在首辅文履谦的指导下学习理政,但少年太子的表现已经让在场的重臣们刮目相看。
根据兵部统计,柏继明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道,声音虽然还带着少年的清亮,但已经颇有条理,开战三日来,我军已向前线输送冬装五十万套,弹药两千吨,油料五百吨。但目前最紧缺的是药品,特别是治疗冻伤的药物。兵部尚书曹大人,太医院配制的冻伤膏何时能够送抵前线?
兵部尚书曹文翰出列答道:回殿下,太医院正在日夜赶制,第一批五万份冻伤膏已经启运,预计三日后可送达前线。臣已通过中立国向瑞典采购了一批西药,不日即可运抵。
工部尚书鲁大人,太子转向鲁秉忠,通往喀山方向的铁路修复进度如何?朕听说前线的重炮因为铁路中断,无法及时运抵?
鲁秉忠躬身答道:殿下明察。工兵部队正在日夜赶工,预计三日内就能修复喀山方向的铁路桥。届时重型装备可以直接运抵前线。另外,工部已经在伏尔加河上架设了三座浮桥,确保了补给线的畅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