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际钓具博览会的辉煌余韵尚未在“旭遇”员工心中完全消散,日利-渔火合资公司掀起的“迅捷”系列价格战风暴,已如同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流,骤然冻结了国内中端钓竿市场的热烈气氛。报纸广告、专业杂志夹页、乃至各地渔具店的醒目位置,都被“日本技术,体验价仅售XXX元!”的刺眼标语占据,其价格之低,近乎腰斩同类产品,在市场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旭遇”新厂区办公楼会议室,气氛比窗外深秋的清晨还要凝重几分。周凯将一摞刚收集到的市场反馈报告重重放在会议桌上,脸色铁青。
“遇哥,莉莉姐,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糟。”周凯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迅捷’系列这次是全线降价,从3.6米到5.4米,覆盖了我们‘潜渊’系列的主力尺寸。他们不仅价格低,还给经销商前所未有的返点和铺货支持。现在很多原本谈得好好的经销商,态度直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要么要求我们同等降价,要么就推迟提货,观望风色。”
林莉快速翻阅着报告,财务出身的她对数字极其敏感:“根据我们的成本模型,‘迅捷’这个售价,绝对是亏损的,而且亏损额不小。日利这是摆明了要用资本碾压我们,哪怕短期内烧掉数千万,也要把我们拖死在价格战的泥潭里。”
毛蛋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乱响:“他娘的!黄明远这王八蛋,以前自己干的时候还讲究点吃相,现在抱上日利的大腿,连脸都不要了!这么搞,整个行业都得被他们搅乱!”
“扰乱市场,挤压同行,正是他们的目的。”陈遇的声音平静,但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在场每一位核心成员的脸,“日利控股‘渔火’,看中的不是‘渔火’那点技术和品牌,而是其现成的中低端产能和国内渠道网络。他们用‘迅捷’这个牌子,就是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发动一场针对我们‘现金牛’的斩首行动。只要我们钓竿业务现金流断裂,新品类研发和产能扩张就成了无源之水,不攻自破。”
孙宇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充满担忧:“陈总,我们的‘潜渊’系列,在材料和工艺上的投入决定了成本底线。如果跟着降价,即便降到成本价,也远高于‘迅捷’的倾销价,结果是卖一支亏一支,慢性自杀。如果不降,市场份额会被快速蚕食。”
李文博补充道:“而且,这种低价竞争会对品牌形象造成长远伤害。一旦消费者习惯了‘遇龙’也卖这个价,我们再想回归高端定位就难了。”
王小虎右手握拳,砸在自己左掌上,瓮声瓮气地说:“那就跟他们干!咱们的竿子好,不怕比!多搞试钓会,让钓友们自己体验,啥叫一分钱一分货!”
“虎子说得对,但不能只靠试钓。”陈遇肯定了他的斗志,但思路更清晰,“正面硬碰价格,是下策。我们要打一场立体战争。凯子,你刚才的应对思路是对的,但要立刻执行,并且加大力度。”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快速写下几个关键词:品牌区隔、价值强化、渠道深耕、侧翼反击。
“第一,品牌区隔。”陈遇指向第一个词,“立刻启动我们之前讨论的副品牌计划。这个新品牌,定位就是‘高性价比入门钓具’,名称要和老‘遇龙’清晰区分,比如叫‘锐进’或者其他。产品线基于‘潜渊’的成熟平台,但在碳布等级、涂装、配件上做适当简化,目标成本控制在能应对‘迅捷’价格战的水平。孙宇,文博,你们一周内拿出具体方案和样品。”
孙宇和李文博对视一眼,迅速领会:“明白!利用现有模具和工艺,降低非核心材料标准,可以快速实现成本优化,同时保证基础性能不减配。”
“第二,价值强化。”陈遇继续道,“主品牌‘遇龙’不仅要稳住,还要继续拔高。凯子,宣传重心全部转向‘技术领先’和‘高端体验’。多组织针对资深钓友、竞技选手的小范围深度品鉴会,重点展示‘凌波’、‘雷霆’、‘撼岳’系列的技术突破和实战性能。邀请程老、秦老站台,在专业媒体上开设技术专栏,解读‘虎煌’材料和自产树脂的优势。我们要让市场明白,‘遇龙’和‘迅捷’根本不在一个赛道。”
周凯眼睛发亮:“懂了!就是明确告诉消费者,买‘迅捷’是图便宜,买‘遇龙’是买技术和品质。我马上调整宣传计划,重点轰炸专业圈层。”
“第三,渠道深耕。”陈遇的笔点向第三个词,“对于摇摆的经销商,不必强求。资源集中投向我们的‘铁杆’阵营——那些认可我们品牌价值、有服务能力的核心经销商和直营店。莉莉,制定一个‘核心伙伴支持计划’,在供货优先级、技术服务、联合营销活动上给予倾斜。毛蛋哥,你协助凯子,加快省城直营旗舰店的选址和装修,要把它打造成‘遇龙’品牌的体验中心和形象标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