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潮湿温热尚未从衣衫上完全褪去,陈遇便已风尘仆仆地踏回了省城深秋干冷的空气中。五万元奖金支票像一块灼热的火炭贴在他内袋里,那不是钱,是燃料,是弹药,是通往未来的一把沉甸甸的钥匙。
他没有先回家,拖着行李直接奔赴“旭遇”工作室。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熟悉的混合气味——环氧树脂的微甜、碳纤维布的干燥气息、旧机油的沉闷,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鱼饵谷物香——扑面而来,瞬间洗去了他一路的疲惫。
工作室里景象大变。那堆“废弃军火”已被更有条理地归类分析,墙上挂满了孙宇通过信件传真过来的新铺层设计草图,复杂得如同抽象艺术。工作台中央,一台显然是新加工出来的模具闪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精度极高,显然是陈平动用了厂里数控设备的手笔。王小虎设计的几个连接件铝合金样品摆在旁边,还带着机床加工的痕迹,略显粗糙,但结构大胆新颖。
“遇仔!回来了!”毛蛋第一个发现他,扔下手中的游标卡尺冲过来,激动地接过他的行李,“怎么样?南边热不热?比赛刺激不?快说说!”
王小虎也从一台机床后探出脑袋,脸上还沾着油污:“遇哥!奖金呢?拿出来瞅瞅!五万啊!俺还没见过这么多钱!”
陈平放下手中的砂纸,沉稳地点点头:“回来了就好。比赛还顺利?”
陈遇笑着,先将那份荣誉证书递给毛蛋,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取出支票。那张轻飘飘的纸被众人传阅,仿佛重逾千斤。
“顺利,拿了第三等,第五名。”陈遇言简意赅,但眼中的光彩说明了一切,“钱到了,咱们的计划可以全面启动了。毛蛋哥,纳米二氧化硅联系了吗?”
“联系了!就等你回来拍板!那边听说我们是学生创业搞研发,价格给了优惠,但最小包装也要这个数。”毛蛋比划了一下,“另外,虎子打样这几个东西,材料费加工费也得…”
“该花就花。”陈遇斩钉截铁,“爸,模具没问题吧?”
“精度没问题,按张伟算的压力分布优化了型腔曲线。就等你们的料了。”陈平拍了拍那副新模具,发出沉闷的响声。
“孙宇和张伟的最新模拟结果出来了,”陈遇从行李里拿出几张传真纸,“他们优化了升温曲线和压力施加策略,特别强调了搅拌后静置消泡和预压阶段的温度控制。这次,我们不光要解决脆性问题,还要挑战杨工给的那个最高抗弯指标!”
目标被拔高,气氛瞬间更加凝重,却也更加炽热。
资金到位,行动力瞬间拉满。毛蛋立刻去银行兑付支票,同时下单购买纳米二氧化硅和虎子需要的精加工铝材。陈平带着王小虎开始对热压罐进行最后一次检修和保温层加固,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陈遇则一头扎进文献和孙宇传来的资料里,反复推敲即将开始的实验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那仅占1wt%的纳米材料如何能均匀分散到树脂体系中——这是孙宇信中最担忧的点,也是前世记忆中纳米材料应用的一大难点。
实验日定在三天后。这一次,准备工作的严谨程度远超以往。电子天平精确到毫克,恒温水浴锅早早开始工作,室内温湿度被记录在案,搅拌器转速和时间由秒表严格控制。那一点点珍贵的纳米二氧化硅被陈遇用溶剂预先分散,再小心翼翼地与环氧树脂混合,搅拌时间、手法都经过反复推演。
气氛如同手术室。王小虎大气都不敢出,老老实实地按照指令传递工具、记录时间。毛蛋盯着账本上刚刚划出的一大笔款项,心在滴血,眼神却无比坚定。陈平守在热压罐控制台前,戴着老花镜,紧盯着张伟编写的PLC程序界面和孙宇远程传输过来的优化曲线。
填料、铺层、合模、进罐…每一步都精准无误。
设备启动。低沉的嗡鸣声再次响起。这一次,触摸屏上的温度、压力曲线几乎完美地贴合着设定值,平稳得让人心醉。新的控制系统展现出强大的可靠性。
保温、保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紧张。
终于,周期结束。泄压,降温。
当罐盖再次打开时,没有焦糊味,也没有刺激性气味。取出模具,打开。
一块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光洁、平整、黑亮得深邃的碳纤维预浸料板呈现在眼前。纤维纹理清晰,表面泛着一种高级的、内敛的光泽。
“成了?”毛蛋声音发颤。
陈遇没有回答,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戴上手套,极其小心地拿起那块板件。入手的感觉,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坚实,却又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韧性。
他拿起游标卡尺测量厚度,均匀!放到简易力学测试仪(陈平从厂里借来的老设备)上。
加压!
数值稳步上升…超过了上次的峰值…继续上升…达到了杨工要求的那个最低标准线!
还没有停!继续!
最终,数值稳稳停在了接近杨工给出的最高标准线的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