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呼啸着向北,窗外的景色由南方的水田密林逐渐变为北方的开阔平原。陈遇几乎一夜未眠,不是因为车厢的嘈杂,而是因为内心翻腾的激动与期待。每一次经过站台,他都会下意识地看向窗外,计算着离家的距离。
天色蒙蒙亮时,列车终于缓缓驶入了熟悉的省城车站。陈遇早已提着行李站在车门边,心脏砰砰直跳。车刚停稳,他便第一个冲下站台。
清晨的车站空气微凉,带着北方特有的干燥气息。他刚走出出站口,目光急切地扫视着接站的人群。
“陈遇!这儿!”
熟悉的声音穿透清晨的薄雾!他循声望去,只见出站口外,那群让他朝思暮想的人,一个不少地等在那里!
林莉依然站在最前面,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像初夏清晨的一滴露珠,清新动人。她看到他,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用力挥着手,眼睛里闪烁着比星辰还亮的光芒。
父亲陈平和母亲毛凤英也来了,母亲踮着脚张望,父亲虽然努力保持着平静,但眼中的期盼和喜悦清晰可见。
毛蛋、王小虎、孙宇、张伟全都到了!王小虎那个大嗓门已经开始嚷嚷:“遇哥!这边!可想死我了!”
毛蛋则一脸得意地笑着,仿佛在说“看我把人都给你召集齐了”。
孙宇推推眼镜,冷静地计算着:“比列车时刻表预计到站时间提前了四分三十七秒。”
张伟没说话,但脸上也带着难得的明显笑意。
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冲垮了旅途的所有疲惫,陈遇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他快步走过去,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王小虎一个结实的熊抱抱住:“哈哈哈!可算回来了!上海的水土没把你养胖啊!”
“轻点,虎子!”陈遇笑着挣脱,目光第一时间牢牢锁住林莉。林莉也正看着他,脸颊微红,眼睛里满是欣喜和一点点羞涩,千言万语似乎都融在了那对视的目光里。
“小遇!”毛凤英上前拉住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瘦了!是不是学习太累了?上海菜吃得惯吗?”关切的话语一如往常。
“妈,我挺好,吃得好睡得香。”陈遇心里暖洋洋的。
陈平接过他手里最重的行李,语气沉稳:“回来就好。”
陈遇赶忙向父母问好,又看向伙伴们,“大家都回来了!”
“那必须的!给遇哥接风,谁敢缺席!”王小虎搂着张伟的肩膀嚷嚷。
毛蛋开来了那辆熟悉的、擦得锃亮的三轮摩托车,车斗里铺了干净的麻袋。“上车上车!行李放后面!姑父姑妈,您二位坐驾驶室旁边那小座儿!其他人,委屈一下,跟行李挤一挤后斗!咱们回家!”
一行人热热闹闹地爬上三轮摩托。毛蛋发动车子,“突突突”的声音听起来格外亲切。陈遇和林莉自然而然地坐在了靠在一起的位置,车身颠簸,他们的肩膀轻轻碰在一起,两人都微微一顿,却没有移开,一种微妙的甜蜜气氛在空气中弥漫。
路上,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陈遇大学的情况,也争相分享着自己这学期的见闻。
王小虎最是兴奋,挥舞着手臂:“遇哥!北理工的机床太带劲了!我这次期末作业就自己车了个小鱼锤!老师都说我手感好!等回去给你看!咱们工作室需要啥精密零件,包我身上!”
孙宇言简意赅:“清华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信息量极大,我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晶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或许对后续的…(看了眼开车的毛蛋)…研究有帮助。”碳纤维这个词,在公开场合大家依然心照不宣地避免直接提及。
张伟则低声道:“我尝试用新的算法优化了上次那个数据记录小程序,处理速度提升了大概百分之十八点三。另外,我对冰钓帐篷的自动稳定结构有了一些新想法,画了草图。”他拍了拍随身的背包。
林莉笑着分享她在经贸大学的趣事,吐槽国际贸易实务的老师案例多得做不完,但又笑着说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我还去听了些知识产权和市场营销的讲座,觉得以后咱们…嗯…肯定用得上。”她悄悄看了陈遇一眼。
陈遇听着,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熟悉街景,一种无比踏实和幸福的感觉包裹着他。这就是他重来一次,最珍视的宝藏。
回到家,毛凤英早已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早餐,小米粥、馒头、酱菜、煮鸡蛋,还有特意买的油条,都是家的味道。饭后,陈遇把带给各家的礼物拿出来,又是一阵热闹。
给林莉那条围巾和笔记时,林莉接过,脸颊绯红,低声道谢,手指珍惜地抚摸着笔记本的封面和柔软的围巾绒料。
给毛蛋和兄弟们的书籍和零食,则引发了一场小小的“抢夺”,尤其是王小虎,对上海的五香豆爱不释手。
稍作安顿,年轻人便默契地涌向了“旭遇”工作室。一进门,陈遇就眼前一亮。工作室果然又扩大了,隔壁的一间小仓库也被毛蛋租了下来,打通之后宽敞了不少。新添置了几台看起来更专业的工具设备,墙上挂满了新的设计图纸和数据记录表。最显眼的是,工作台正中央,摆放着一顶明显经过改良的冰钓帐篷样品,结构更紧凑,面料也似乎有所不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