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消失的墨者 > 第37章 寻访故人:儒家残存(上)

消失的墨者 第37章 寻访故人:儒家残存(上)

作者:青梧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9:38:09

那座位于齐鲁边陲、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终究未能成为季风、素心和石头三人长久的避风港。当那块邪异的黑色火焰令牌在素心手中爆发出毁灭性的力量,将那些追杀而至的“墨影卫”尽数化为乌有,却也险些将素心自身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后,季风便毅然决然地决定,他们必须立刻离开此地。

那黑色令牌的力量太过诡异和霸道,充满了未知的凶险。虽然在石头不惜以身饲令牌、以及“炎狱之心”的至阳之力双重作用下,素心暂时摆脱了被邪气控制的危机,但她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需要长时间的静养和调理。而那块黑色令牌,也如同一个潜伏的魔鬼,让季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与不安。他将其用数层油布紧紧包裹,藏于行囊的最深处,轻易不敢再触碰。

更重要的是,那些“墨影卫”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墨家技艺的精通和对他们行踪的精准掌握,都让季风深切地意识到,秦国对墨家残余力量的清剿,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始皇帝那张无孔不入的“罗网”,早已遍布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任何试图挑战其权威、或掌握着可能威胁其统治的秘密力量的人,都将成为其无情追捕和清除的目标。

他们不能再像先前那样,仅仅依靠隐匿和躲避来苟延残喘。他们必须……主动出击,去寻找答案,去揭开真相,去……为墨家,也为这天下苍生,寻求一条真正的生路。

在逃离那片遍布“墨影卫”尸骸的山谷之后,他们不敢有丝毫停留,连夜向东,穿行在齐鲁大地崎岖的山路之中。素心的身体依旧虚弱,脸色苍白得如同初冬的薄雪,季风便与石头轮流背负着她。每当素心从昏睡中醒来,看到季风那布满血丝却依旧温柔坚定的眼眸,以及他额头上因劳累而渗出的细密汗珠,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深深的依恋。她知道,这个男子,已成为她生命中唯一的依靠,也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我们……去寻访那些在‘焚书坑儒’之后,幸存下来的儒家学者吧。”

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当他们暂时栖身于一处早已荒废的、据说曾是某位古代战场将军的祠堂之中,听着耳边呼啸的北风如同无数冤魂在哭泣,望着篝火旁脸色依旧苍白、眼神却异常坚定的素心时,季风做出了这个决定。他怀中的“炎狱之心”散发着微弱的暖意,勉强驱散着祠堂内的阴冷。

“儒家学者?”石头正费力地将一根潮湿的树枝投入火中,闻言有些不解地挠了挠头,脸上沾染的烟灰让他看起来像一只小花猫,“师兄,我们墨家与儒家,向来是……嗯,有些不太对付的。他们那些繁文缛节,一套套的礼仪规矩,还有什么‘亲亲疏疏,远近内外’的道理,俺石头……实在听不明白,也觉得……有些虚伪。更何况,如今秦国焚书坑儒,那些儒生们自身都难保,我们去找他们,又能……又能有什么用呢?”

季风的目光,望向了窗外那片在风雨中更显苍茫与悲凉的土地,声音低沉而凝重,带着一丝历史的厚重感:“石头,你说的没错,儒墨两家,在许多核心理念上,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儒家思想,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之深远,其门徒之广博,其在历代诸侯国中的地位,远非我等日渐式微、甚至已近乎‘消失’的墨家可比。”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那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未来的深思:“秦国‘焚书坑儒’,其首要目标,便是儒家。因为儒家的‘仁政’、‘德治’理念,以及其对传统礼乐制度的维护,都与秦国法家的严刑峻法和始皇帝的绝对集权,形成了最直接的冲突。那些敢于直言上谏、坚守道义的儒生,大多已惨遭毒手,血染咸阳。但……我相信,在这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在这片儒家思想的发源之地,在这片曾诞生过孔孟这等圣贤的土地上,必然还有一些……不愿屈从于暴政,不愿让圣贤之道就此断绝,依旧在暗中坚守着那份风骨与良知,传承着华夏千年文脉的……真正的儒者。”

“我们去找他们,并非是要与他们争论什么‘仁爱’与‘兼爱’的是非短长,也并非是要寻求他们的庇护。”季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与……一种同为思想传承者的惺惺相惜,“而是……想从他们那里,了解更多关于秦国‘焚书坑儒’的真相,了解这场空前绝后的文化浩劫,对天下士林的具体影响,对华夏文明的未来走向,又将产生怎样深远而可怕的后果。以及……他们这些同样遭受着秦国残酷打压的儒家后裔,对我们墨家如今的处境,对墨家为何会在短短数十年间,便从昔日的‘显学’沦落到几乎‘消失’的境地,又有何……独到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季风的语气变得更加凝重,眼神中也闪烁着一种探索未知的渴望,“或许……从这些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的儒家前辈身上,我们能学到一些……在强权之下,如何保存思想的火种,如何……在最黑暗的时代,依旧坚守内心的信念,等待光明重新降临的智慧与方法。这……对我们墨家未来的传承之路,至关重要。”

素心静静地听着,她的眼中,闪烁着理解与赞同的光芒。她知道,季风做出这个决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经历了“墨者隐庐”的毁灭,以及那些冷酷无情的“墨影卫”的追杀之后,他对墨家的未来,对如何在这严酷的秦律之网下生存和传承,必然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一种更为务实的考量。

而儒家,作为同样遭受秦国残酷打压的学派,他们与墨家,虽然在过往的数百年间,因为理念的不同而争论不休,甚至……相互攻讦。但在此刻,在这秦国暴政如同泰山压顶般的黑暗时代,他们……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命运共同体。或许,只有放下过往的门户之见,抛开那些无谓的意气之争,相互借鉴,彼此扶持,才能在这黑暗的时代,为华夏文明,保留下一线……微弱却又无比珍贵的希望。

“季公子所言极是。”素心轻声道,她的声音如同山谷中的清泉,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也带着一种洞察世情的智慧,“道家亦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云:‘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多听听不同学派的见解,多了解一些他人的处境与智慧,对我们而言,总是有益无害的。更何况……儒家先贤孔子,亦曾周游列国,虚心求教于老子,方成一代圣人。我等后辈,更当效仿其博采众长之风范,而非固步自封,坐井观天。”

她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季风决定的全然支持,更是……一种无言的鼓励与深情的慰藉。她知道,季风的心中,一直背负着墨家传承的沉重使命,也一直……在为墨家未来的道路而苦苦思索。她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分担他肩上的重担,去温暖他那颗因历经太多苦难而变得有些疲惫的心。

季风看着她那双在跳动的火光下更显温柔与坚定的眼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他知道,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这个女子,都会永远站在他的身边,给予他最无私的信任与最坚定的支持。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好!”季风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与……一丝对未来的期盼,“那我们便……去寻访那些在暴政之下,依旧坚守着风骨与良知的……儒家残存!去看看……圣人故里,如今……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

齐鲁故地,泰山之阳,汶水之畔。

这里,曾是古鲁国的都城曲阜所在,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孔子的故里。数百年翰墨书香的浸润,使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巷陌,甚至……每一块砖石,都仿佛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一种与生俱来的礼仪与庄重。

然而,如今的曲阜,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与荣光。在秦国“焚书坑儒”那如同寒冬般凛冽的铁蹄践踏之下,这座曾经象征着华夏礼乐文明的古老城池,也变得满目疮痍,萧瑟凋零,如同一个失去了灵魂的巨人,空余一副庞大的骨架,在瑟瑟的秋风中无声地哭泣。

城内的孔庙,虽然尚未被秦国官府彻底捣毁(或许是始皇帝也忌惮天下人之心,不愿做得太过决绝),但也已是门庭冷落,蛛网遍结,香火断绝。那些曾经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的殿宇,如今也大多是梁柱倾颓,瓦砾遍地,只有几只乌鸦在残破的屋檐下盘旋哀鸣,更添了几分凄凉。

那些曾经高朋满座、弦歌不辍的学堂,如今也大多是人去楼空,蛛网密布。街头巷尾,再也听不到士子们引经据典、高谈阔论的声音,也再也看不到那些身着儒服、彬彬有礼的学子们往来穿梭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秦吏们粗暴的呵斥、巡逻甲士冰冷的目光,以及……百姓们脸上那挥之不去的恐惧与压抑的叹息。

季风、素心和石头三人,乔装改扮成普通的游学士子,将那块邪异的黑色火焰令牌和“炎狱之心”都用特制的铅盒包裹,深藏于行囊之中,以免其气息外泄,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小心翼翼地进入了这座充满了悲情与……一丝不屈风骨的古城。

他们按照先前从一些逃难至此的、不愿具名的儒生口中,辗转打探到的消息,在城南一处极为偏僻和破败的、名为“陋巷”的巷弄深处,寻到了一座毫不起眼的院落。

那院门,是用几根早已腐朽不堪的木头歪歪扭扭地搭建而成,上面布满了青苔和裂痕,仿佛轻轻一推便会轰然倒塌。院墙,也早已坍塌了大半,露出里面几间低矮潮湿、用黄土和茅草搭建而成的简陋茅屋,以及……一片杂草丛生、荒芜不堪的狭小庭院。

若非事先知晓,任谁也无法想象,这里……竟然会是一位在齐鲁故地德高望重、曾官至鲁国太傅、门下弟子数千、被誉为“当代儒宗”的儒家大儒——孔鲋的隐居之所。

孔鲋,乃是孔子的第八世孙,其学识之渊博,其德行之高尚,在整个齐鲁大地,乃至天下士林之中,都享有极高的声望。他博通《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尤精《春秋》公羊学,曾任鲁国博士、太傅等要职,后因不满秦国暴政,以及鲁国国君的懦弱无能,毅然辞官归隐,在此陋巷之中,过着清贫如洗却又坚韧不拔的生活,并暗中收留和教导一些不愿屈从于秦国淫威、依旧坚守着儒家信念的后学之辈。

季风上前,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衫,对着那扇摇摇欲坠的院门,深深一揖,然后……轻轻叩响了三下。

许久,里面才传来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那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警惕与……一种历经沧桑之后的疲惫:“谁啊?老朽早已不问世事,不见外客,诸位……请回吧。”

“晚辈季风,与同伴素心、石头,久仰孔老先生大名,知先生乃当世大儒,胸怀天下,特来拜会,希望能向老先生请教一些……关于当今天下大势,以及……诸子百家未来命运的浅见,还望老先生……不吝赐教,为我等后辈指点迷津。”季风恭敬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真诚、恳切与……一种不易察觉的忐忑。他知道,像孔鲋这等隐世高人,大多性情高洁,孤芳自赏,不愿轻易与外人接触,更何况……他们还是墨家弟子的身份。

院内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着什么。随即,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以及……几声压抑的咳嗽。院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缝隙。一个头发花白如雪,面容清瘦矍铄,身形却依旧如同山中青松般挺拔不屈的老者,从门缝里探出头来,那双虽然布满血丝、深陷眼窝,却依旧闪烁着智慧与不屈光芒的锐利眼眸,警惕而审慎地打量着他们三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