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消失的墨者 > 第3章 迷雾重重

消失的墨者 第3章 迷雾重重

作者:青梧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9:38:09

狼牙谷的腥风血雨犹在眼前,那突如其来的山崩,以及洞口处一闪而逝的神秘人影,都像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迷雾,笼罩在季风的心头。他怀抱着气息奄奄的素心,在仅存的那名唤作石头的年轻墨家弟子的搀扶下,几乎是凭借着一股求生的本能,踉踉跄跄地逃出了那片死亡峡谷。

素心的背上,影月那柄淬毒的短刃留下的伤口深可见骨,乌黑的血液正不断从简陋包扎的布条中渗出,散发着不祥的气息。她的脸庞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呼吸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唯有那紧蹙的眉头,显示着她此刻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素心姑娘……素心姑娘,你撑住!”季风的声音嘶哑而颤抖,每跑一步,左肩的旧伤便会传来撕裂般的疼痛,但他全然不顾,所有的心神都系在怀中这个为救自己而身负重伤的女子身上。悔恨、焦灼、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像无数条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如果素心有任何不测,他将永世无法原谅自己。

石头,这个平日里有些木讷、但此刻却异常坚毅的年轻墨者,用他尚算强壮的臂膀支撑着季风,眼中噙着泪水,却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地在崎岖的山路上疾奔。他亲眼目睹了同门的惨死,也看到了影月师姐的冷酷无情,巨大的悲痛和迷茫几乎将他击垮,但季风师兄和素心姑娘还活着,他便不能倒下。

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在荒山野岭中穿行。夜色越来越浓,寒风刮在脸上,如同刀割一般。季风的体力渐渐不支,脚步也越来越虚浮。

“师兄……我们……我们找个地方歇歇吧,素心姑娘的伤……拖不得了。”石头喘着粗气,声音中带着哭腔。

季风何尝不知,但他更怕影月那些人追上来。只是,看着素心越来越微弱的气息,他心中的焦灼如同烈火烹油。

终于,在一处背风的山坳里,他们发现了一个被废弃的猎人小屋。小屋破败不堪,屋顶塌了半边,但至少能暂时遮挡一下寒风。

将素心轻轻平放在铺着干草的地上,季风颤抖着手,解开她背上被鲜血浸透的布条。那伤口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边缘已经发黑肿胀,显然毒素已经开始蔓延。

“毒……是‘乌夜啼’……”季风只看了一眼,便认出了这种墨家秘制的剧毒。这种毒素阴狠霸道,一旦侵入心脉,便无药可救。影月,她竟然真的对自己人下此毒手!

“师兄,怎么办?素心姑娘她……”石头看着素心青紫的嘴唇,急得快要哭出来。

季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从怀中取出那只装着“续命丹”的小瓷瓶,这是素心先前给他的,此刻,他毫不犹豫地倒出两粒,撬开素心紧闭的牙关,将药丸送了进去。他又从自己的工具囊中取出一套细长的银针,这是墨者随身携带,既可用于精密机括的调整,也可用于简单的针灸施救。

“石头,生火,烧些热水来!快!”季风一边吩咐,一边小心翼翼地解开素心的外衣,露出她光洁但已染上乌色的后背。

他屏住呼吸,将银针用火焰燎过,然后依据墨家医书中记载的解毒穴位,一针针刺入素心背部的几处大穴。他的手法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医者,但此刻也只能尽力一试。每一针落下,他都全神贯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篝火在屋外噼啪作响,映照着小屋内焦灼而凝重的气氛。

不知过了多久,素心原本急促而微弱的呼吸,似乎渐渐平稳了一些。她紧蹙的眉头也略微舒展开来,脸上那不祥的乌青之色,也似乎消退了些许。

季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浑身都被冷汗浸透。他知道,“续命丹”和银针暂时压制住了毒性的蔓延,但要彻底清除余毒,还需要更对症的药物和悉心的调理。

“素心姑娘……她怎么样了?”石头端着一陶罐烧开的热水,小心翼翼地走进来。

“暂时……暂时稳住了。”季风疲惫地说道,“但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真正的医者,或者采到解‘乌夜啼’之毒的草药。”

石头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喜色,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可是……我们现在身在何处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医者和草药呢?”

季风沉默了。这也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他们一路向西逃亡,早已偏离了原定的路线,如今身处的这片荒山,人迹罕至,危机四伏。

“天亮之后,我出去探探路。”季风沉吟道,“你留在这里,照顾好素心姑娘。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离开她。”

石头重重地点了点头:“师兄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让人伤害素心姑娘!”

这一夜,季风几乎没有合眼。他守在素心身边,不时为她擦拭额上的冷汗,探查她的脉搏。素心在昏迷中,偶尔会发出一两声痛苦的呻吟,口中喃喃地念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字句,像是在呼唤着什么人。季风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天色微明,季风简单地吃了些携带的干粮,便准备出发。他看了一眼仍在昏睡的素心,她的脸色比昨夜好了一些,呼吸也更加平稳。他俯下身,用指尖轻轻拂去她额前的一缕乱发,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石头,我走了。万事小心。”

“师兄保重!”

季风走出小屋,清晨的寒气让他精神一振。他辨认了一下方向,便沿着山势向上攀登,希望能找到一处制高点,观察周围的地形。

山路崎岖,晨雾弥漫。季风强忍着肩伤的疼痛,凭借着墨者特有的耐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在山林中穿行。他怀中的玉佩和竹简,仿佛两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影月的背叛,巨子的遗言,以及那神秘的第三方势力,像一团团迷雾,将他重重包围。

他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直到日上三竿,眼前的景象才豁然开朗。他已来到一处山峰的顶端,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连绵,而在远处的山谷之中,隐约可见一片平原,平原上似乎有炊烟袅袅,应该是一处村落或集镇。

“有救了!”季风心中一喜,只要能找到人烟,就有希望为素心找到医者。

他仔细观察着那片平原的地形,以及通往那里的路径,心中暗暗盘算着。此地已深入魏国腹地,但据他所知,魏国早已被秦国攻占,如今也处于秦军的严酷统治之下。他们此行,务必小心谨慎,不能暴露身份。

就在他准备下山之际,眼角的余光突然瞥见下方不远处的山道上,似乎有几道人影晃动。

季风心中一凛,立刻伏下身子,隐蔽在一块巨石之后,凝神望去。

只见三名身着秦军服饰的兵士,正押解着一名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老者,沿着山道向东而行。那老者须发皆白,步履蹒跚,显然受了不少苦楚。

“快走!老东西!再磨磨蹭蹭,仔细你的皮肉!”一名秦兵不耐烦地推搡着老者,口中骂骂咧咧。

老者一个趔趄,险些摔倒,他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依旧透着几分傲骨的脸庞,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尔等虎狼之辈,以严刑峻法治国,禁锢思想,堵塞言路,如此倒行逆施,秦国焉能长久!”

“嘿!老家伙,死到临头了还敢嘴硬!”另一名秦兵狞笑道,“什么禁锢思想,我等只知奉公守法,维护大秦的安宁!倒是你们这些妖言惑众的所谓‘名士’,整日里巧舌如簧,搬弄是非,扰乱民心,不抓你们抓谁?”

“名士?”季风心中一动。难道这位老者,便是传说中百家争鸣时期,以善辩和逻辑着称的“名家”学者?

名家,又称“辩者”、“察士”,他们长于分析名实关系,讲究逻辑推演,其思想在战国时期也曾一度显赫。只是秦国统一之后,法家独尊,百家皆被压制,名家更是因其“苛察缴绕”、“烦琐不经”而被视为异端,其学说也日渐式微。

“哼,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尔等不过是鹰犬爪牙,助纣为虐罢了!”老者虽然身陷囹圄,却依旧不屈,言辞犀利。

“找打!”那秦兵被激怒,扬起手中的鞭子就要抽下。

就在此时,季风看到那老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似乎不经意地向季风藏身的方向瞥了一眼。

季风心中一惊,难道他发现自己了?

“住手!”一声清朗的喝止从山道另一侧传来。

只见一名身着儒雅长袍,头戴纶巾,腰佩长剑的中年文士,在一队秦军甲士的簇拥下,缓缓走了过来。那中年文士面容清癯,目光深邃,自有一股不凡的气度。

“参见都尉大人!”那三名押解老者的秦兵见状,连忙躬身行礼。

那被称为“都尉”的中年文士摆了摆手,目光落在老者身上,淡淡说道:“公孙先生,何必与这些丘八一般见识?陛下敬重天下名士,只要先生肯为大秦效力,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原来这老者姓公孙。季风心中暗忖,名家之中,确有公孙龙这样的大师。莫非此人便是公孙龙的后人,或是其门下弟子?

公孙老者冷笑一声:“荣华富贵?老夫所求,乃天下大道,思想自由!秦王焚书坑儒,禁绝百家,此乃自绝于天下智者,自毁长城!老夫便是饿死,也绝不为这般暴政张目!”

都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但语气依旧平和:“先生此言差矣。陛下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此乃万世之功。为保江山永固,思想统一亦是必然。百家之言,虽各有其理,然众说纷纭,易使民心不定,于国不利。陛下此举,乃高瞻远瞩,非先生所能理解。”

“好一个‘思想统一’!”公孙老者怒极反笑,“昔日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尚能尊管仲,纳百家之言。如今秦王坐拥四海,却容不下一句逆耳之言,岂非咄咄怪事!依老夫看,秦之法,乃愚民之法,禁锢之法!如此下去,不出三世,必将土崩瓦解!”

“大胆!”都尉身后的甲士厉声喝道。

都尉抬手制止了甲士,脸上依旧带着一丝莫测的笑容:“先生之言,本官会如实上报。至于秦之国祚,非你我所能定论。来人,将公孙先生带下去,好生‘看管’,莫要让他再胡言乱语。”

“诺!”几名甲士上前,便要将公孙老者押走。

公孙老者猛地甩开他们的手,目光炯炯地望着都尉,一字一句道:“尔等记住,思想如水,堵之愈急,其势愈烈!禁锢得了一时,禁锢不了一世!墨家虽亡,其‘兼爱非攻’之念,早已深入人心;儒家虽抑,其‘仁政爱民’之说,亦未曾断绝!百家之光,纵使一时黯淡,终有重燃之日!”

说罢,他仰天长笑,笑声中充满了悲愤与不屈,随即被甲士们强行押解而去。

那名都尉望着公孙老者远去的背影,眼神复杂,最终化作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也转身离去。

季风在巨石后,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公孙老者的铮铮铁骨和那名都尉的绵里藏针,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想如水,堵之愈急,其势愈烈……”季风默念着这句话,心中波澜起伏。他想起了墨家,想起了巨子的遗言。秦国对思想的压制,远比他想象的更为严酷和系统。他们不仅要从**上消灭墨家这样的组织,更要从思想上根除其影响。

而公孙老者最后那一眼,究竟是何用意?他是在暗示自己什么吗?

季风心中疑窦丛生。他决定不再耽搁,立刻下山,前往那片平原上的村落,为素心寻找医治之法。同时,他也暗下决心,若有机会,定要设法营救那位公孙先生,或许从他口中,能得到一些关于当前局势,甚至关于墨家命运的线索。

下山的路比上山更为艰难,尤其是对于肩部有伤的季风而言。但他心中有了目标,脚步也变得坚定起来。

当他终于走出密林,来到平原边缘时,已是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平原染成一片金黄,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传来几声犬吠鸡鸣,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与他刚刚经历的血腥与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季风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袍,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像一个逃亡之人,然后迈步向村落走去。

这个村落不大,约莫百十户人家,房屋大多是土坯茅草搭建,显得有些简陋。村口有几名孩童在嬉戏,见到季风这个陌生人,都好奇地张望着。

季风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温和,他向一名正在村口晾晒草药的老者拱手问道:“老丈请了,在下自外地而来,同伴身染恶疾,不知村中可有良医?”

那老者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打量了季风一番,见他虽然风尘仆仆,但眉宇间透着一股正气,便指了指村东头的一间略显宽敞的茅屋说道:“后生,我们这穷乡僻壤,哪有什么良医。不过村东头的张婆婆,倒是懂些岐黄之术,平日里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找她瞧瞧。你且去问问看吧。”

“多谢老丈指点。”季风再次拱手道谢,便匆匆向村东头走去。

张婆婆的茅屋前,用篱笆围着一个小小的药圃,里面种着一些常见的草药。季风叩响了柴扉。

“谁呀?”一个略显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屋内传来。

随即,柴扉“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妇人走了出来。她手中还拿着一把捣药杵,身上散发着淡淡的药草清香。

“婆婆安好。”季风恭敬地行了一礼,“在下有位同伴,不幸中了剧毒,危在旦夕,听闻婆婆精通医术,特来求救。”

张婆婆闻言,目光锐利地上下打量着季风,沉吟片刻道:“哦?中了何种剧毒?可有症状让老身看看?”

季风不敢隐瞒,将素心所中“乌夜啼”之毒的症状,以及自己用银针暂时封住毒穴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张婆婆听罢,脸色微微一变:“‘乌夜啼’?此乃墨家秘毒,阴狠无比。寻常医者,怕是束手无策。”

季风心中一沉:“婆婆也知此毒?”

张婆婆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略有耳闻。后生,你那同伴,此刻在何处?带老身去看看。”

季风不敢怠慢,连忙引着张婆婆,返回山坳中的猎人小屋。

当张婆婆看到躺在干草上,面色依旧苍白,但呼吸已趋平稳的素心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变得凝重起来。她仔细地为素心把了脉,又翻看了一下她的眼睑和舌苔,最后又查看了她背上的伤口。

“嗯……你处理得还算及时,银针封穴也颇为得当,暂时保住了她的心脉。”张婆婆沉吟道,“只是这‘乌夜啼’之毒,非同小可,若无对症之药,七日之内,必将毒发身亡。”

“婆婆,可有解救之法?”季风焦急地问道,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张婆婆捋了捋花白的头发,缓缓说道:“解‘乌夜啼’之毒,需一味主药,名为‘七叶还魂草’。此草极为罕见,只生长于极阴极寒之地,且须在子夜时分,和以无根之水,方能发挥其最大药效。”

“七叶还魂草?”季风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婆婆可知何处能寻到此草?”

张婆婆叹了口气:“老身年轻时,曾听闻在楚国西南边陲的“火浣山”一带,或有此草踪迹。只是那“火浣山”地势险恶,瘴气弥漫,毒虫猛兽遍布,更有传言说,那里曾是某个被秦军剿灭的墨家分支的秘密据点,机关重重,凶险异常。寻常人去了,九死一生。”

“火浣山……墨家据点……”季风心中又是一震。难道这一切,都只是巧合吗?

他看了一眼昏迷中的素心,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婆婆,多谢指点。无论那火浣山有多凶险,我季风也定要去闯上一闯!”

张婆婆深深地看了季风一眼,点了点头:“后生有此决心,老身佩服。只是,此去路途遥远,你那同伴的身体,恐怕支撑不了太久。老身这里有一些祖传的解毒丸,虽不能根除‘乌夜啼’,但每服一颗或可再为她争取三五日的时间。你且拿去,路上小心。”

说罢,张婆婆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十余颗深褐色的药丸,散发着一股奇异的清香。

“婆婆大恩,季风没齿难忘!”季风接过药丸,郑重地向张婆婆行了一礼。

“不必客气。救死扶伤,本就是医者本分。”张婆婆摆了摆手,“你们且在此好生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再出发吧。老身去采些草药,为这位姑娘调理一下身体。”是夜,季风将张婆婆给的解毒丸喂素心服下。说也奇怪,那药丸入口即化,素心服下后不久,脸色便红润了许多,呼吸也更加有力了。

季风心中稍安。他将竹简和玉佩再次取出,借着微弱的火光,仔细研究。

竹简上的机关图,依旧诡异莫测。他隐隐感觉到,这些机关图,似乎与墨家传统的防御器械有所不同,反而更偏向于攻伐和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而那枚玉佩上的“机语”,他反复比对墨家内部的秘典(他记忆中的),却始终无法完全破解其含义,只隐约觉得,这似乎指向某个极为隐秘的所在,或是某个重大的秘密。

“内有蛀虫……影月……秦军……火浣山……墨家据点……七叶还魂草……”

一个个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在他脑海中盘旋,却始终无法串联成一条清晰的线索。他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之中,每挣扎一下,反而被缠绕得更紧。

他看了一眼身旁熟睡的石头,又看了一眼呼吸渐趋平稳的素心,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必须揭开这重重迷雾,找出真相!

第二日清晨,天还未亮,季风便被一阵轻微的响动惊醒。

他警觉地睁开眼睛,只见素心不知何时已经醒来,正挣扎着想要坐起身。

“素心姑娘,你醒了!”季风又惊又喜,连忙上前扶住她。

“季……季公子……”素心看到季风,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虚弱的笑容,“我……我这是在哪里?”

“我们在一个猎人小屋,暂时安全。”季风柔声道,“你感觉怎么样?”

“头有些晕,身上也没什么力气……背上的伤口……还有些疼。”素心说着,轻轻蹙了蹙眉。

“你中了毒,不过张婆婆已经给你服了解毒丸,暂时压制住了毒性。”季风解释道,随即又将张婆婆关于“七叶还魂草”和“火浣山”的事情简略说了一遍。

素心听罢,沉默了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火浣山……听起来便不是善地。公子,你……你真的要去吗?”

“非去不可。”季风的语气斩钉截铁,“你的毒,不能再拖了。”

素心望着季风坚毅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声道:“公子待素心的恩情,素心……无以为报。只是,此行凶险,公子务必……务必多加小心。”

“我会的。”季风点了点头,随即又道:“姑娘的身体还很虚弱,今日我们便在此多休整一日,明日再启程前往火浣山。”

素心没有反对,她知道自己现在的状况,只会拖累季风。

这一日,在张婆婆的悉心照料下,素心的气色好了许多。张婆婆不仅为她敷上了新的草药,还熬制了滋补的药粥。她对季风和素心的态度,也比昨日亲近了许多,言谈间,似乎对墨家之事颇为了解,只是每当季风想要深入探问时,她便岔开话题,不愿多谈。

这让季风心中更加疑惑。这位看似普通的乡村老妇,身上似乎也隐藏着不少秘密。

傍晚时分,张婆婆将季风叫到屋外,从怀中取出一张用羊皮绘制的简易地图,递给他:“后生,这是老身年轻时偶然得到的一份火浣山的地形图,或许对你有些用处。记住,火浣山中,最危险的并非毒虫猛兽,而是……人心。”

季风接过地图,只见上面用朱砂标记着一些奇特的符号和路径,其中一处,赫然画着一个类似墨家“非攻”印记的图案。

“婆婆,这……”季风心中巨震。

张婆婆摆了摆手,眼神深邃:“天机不可泄露。你只需记住,万事随缘,莫要强求。若事不可为,保全性命要紧。”

说罢,张婆婆便转身回屋,不再多言。

季风手握地图,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位张婆婆,绝非寻常人物。她的话语,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火浣山,这个与墨家据点和救命草药都牵扯在一起的神秘之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影月的背叛,是否也与此地有关?

迷雾,似乎越来越浓了。

而季风,也知道,自己距离那危险的真相,又近了一步。他看了一眼茅屋中,在油灯下安静地缝补着衣物的素心,她的侧脸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为了她,也为了师父的遗命,为了墨家沉冤得雪,他必须勇往直前,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