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44章 盐碱地改良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第244章 盐碱地改良

作者:秦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6:47:27

牡丹带农官施草木灰,润疆新增良田20万亩

润疆孔雀河畔的盐碱地泛着白花花的霜,脚踩上去发脆,一捻全是细盐粒。

王大伯蹲在田埂上,望着刚种下就蔫掉的波斯麦苗,狠狠踹了一脚土块:

“这破地!

撒了三斤种子,就活了十几株,碱气太重,啥庄稼都长不了!”

旁边的农户们也唉声叹气——这片二十万亩的盐碱地,

是润疆最肥沃的平原,可因为地下水含盐高,种啥死啥,

往年只能空着,看着心疼。

刚从农科站回来的牡丹攥着布包跑过来,布包里是半袋草木灰,灰里还混着腐熟的牛羊粪:

“王大伯,俺有法子!

俺娘以前在老家种棉花,就用草木灰压碱,咱们试试!”

牡丹是润疆土生土长的姑娘,爹是老秦兵,娘是西域农户,打小跟着娘在田里打转,最懂本地土性。

她刚说完,农官陈默就带着墨家学徒赶来了,马车上堆着小山似的草木灰,还有几台风车水车。

“牡丹姑娘说得对!”

陈默蹲下身,抓了把盐碱土,又摸了摸牡丹的草木灰,

“草木灰能中和土壤里的碱,牛羊粪能肥地,再配上墨家的水车浇‘洗盐水’,保准这盐碱地能变良田!”

王大伯却摇着头摆手:“俺们试过浇井水,越浇碱越重;

撒过羊粪,根本不管用!这草木灰能比羊粪管用?别白费劲了!”

旁边的阿木(西域归附农户)也凑过来:

“牡丹姑娘,俺家三亩地全是盐碱地,去年种粟米收了半袋,再失败就真没粮了。”

牡丹急得红了眼,抓起一把草木灰撒在盐碱地上:

“王大伯,就试半亩!

要是活不了,俺赔您种子!

这灰是俺们烧了三个月秸秆攒的,混了牛羊粪,比单纯的灰管用十倍!”

一、试种破局:草木灰压碱,绿苗冒头

陈默拍板试种半亩,牡丹带着农户们先“洗盐”——墨家的风车水车抽来孔雀河的淡水,

顺着垄沟灌进田里,泡了三天后再把水排进排水沟,带走表层盐碱。

接着撒草木灰,牡丹教大家“匀撒浅盖”:“灰要撒得薄,

每平方撒半斤,盖一寸土,别埋太深,不然压不住碱。”

王大伯抱着怀疑试了两垄,阿木却学得认真,他把草木灰和土拌在一起,

还特意按牡丹说的,在苗坑周围多撒了一圈。

可刚过五天,浇过的田里又泛出白碱,刚冒芽的波斯麦苗开始发黄。

“我说不管用吧!”

王大伯蹲在田埂上叹气,伸手要拔苗,被牡丹一把拦住:

“别急!是洗盐不够透,草木灰撒少了!

俺们再浇一次水,补撒草木灰,加把劲儿!”

陈默立刻让墨家学徒开风车水车,这次灌了五天水,排出去的水都带着咸味儿。

牡丹带着大家补撒草木灰,还在田埂边挖了“截碱沟”,防止周边的碱水渗进来。

又过了三天,奇迹出现了——阿木种的两垄地里,

冒出了绿油油的小苗,叶片舒展,一点不发黄。

“活了!真活了!”

阿木激动得喊起来,捧着小苗给王大伯看,“您看,这苗根是白的,没被碱烧!”

王大伯凑过去一看,眼睛都直了——之前蔫掉的苗,

补撒草木灰后也慢慢挺了起来,泛出嫩绿色。

陈默笑着解释:“草木灰里的钾能中和碱,

牛羊粪能让土壤疏松,截碱沟挡住了外碱,三招凑一起,碱地就变成良田了!”

二、方法改良:灰肥配水车,碱地变沃土

试种成功后,牡丹和陈默总结出“三步改良法”:

先灌淡水洗盐,再撒草木灰牛羊粪混合肥,最后挖截碱沟防返碱。

可新的问题来了——二十万亩地,需要的草木灰太多,农户们攒的灰根本不够。

“别愁!”墨家学徒小李拍了拍马车,“巧成城新造了‘秸秆焚烧炉’,

一天能烧五千斤秸秆,出两千斤草木灰,

还能收集草木灰里的钾肥,比自己烧得干净还省劲!”

焚烧炉很快架了起来,农户们把田埂上的秸秆、戈壁上的枯柴都拉来,

牡丹教大家“分层烧灰”:“先烧芦苇,再烧棉花秆,烧出来的灰含钾高,

压碱更管用!” 陈默则让人调来了更多牛羊粪,按“三灰一粪”的比例混合,装袋送到各户。

浇水的问题也解决了——墨家的风车水车顺着孔雀河排开,白天靠风吹抽水,晚上用脚踏补充,

水顺着截碱沟流进田里,洗盐效率比人工快十倍。

王大伯摸着刚浇过的地,土不再发脆,反而有点黏手:

“这地真变了!

以前一踩就碎,现在能攥成块!”

牡丹带着农户们分片改良,她走在前头,用木杆在地上划垄:

“垄要起高两尺,下雨时水能顺着垄沟流走,不会积碱;

草木灰要撒在垄上,别撒沟里,不然被水冲跑了!”

阿木跟着学,还把牡丹的话记在秦字小本子上,分给不会写字的西域农户。

有个老农户马大叔撒灰太急,把苗烧黄了,急得直跺脚。

牡丹赶紧教他“补浇淡盐水”:“烧苗是灰撒多了,浇点掺了淡水的盐水,

中和一下就好,以后按俺给的木勺撒,一勺正好半斤!”

果然,浇了水的小苗第二天就缓了过来,马大叔竖着大拇指:

“牡丹姑娘比俺家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婆子还懂行!”

三、推广种植:农户齐心,碱地生绿

改良的消息传遍了润疆,周边的西域部落都来学方法。

陈默让人把“三步改良法”画成图,贴在农站墙上:

第一步画着水车浇水,第二步画着撒草木灰,第三步画着挖截碱沟,连不识字的农户都能看懂。

牡丹成了“土专家”,每天带着农户们在田里忙活:

教西域农户认草木灰,教老秦户挖截碱沟,连墨家学徒都跟着她学看土性:

“牡丹姑娘,这土泛白是碱重,泛黄是正好,对不?”

“没错!要是土发黏,就少撒点粪,不然会烂根!”

王大伯的五亩盐碱地全改良了,波斯麦长得比普通田还壮,

叶片绿油油的,麦穗也饱满。他摸着麦苗对陈默说:

“以前俺总骂这地是‘废地’,现在才知道,不是地废,

是没找对法子!草木灰加牛羊粪,比啥化肥都管用!”

阿木的三亩地收了十八石波斯麦,比去年多了三十六倍,他捧着新麦粉找到牡丹:

“牡丹姑娘,俺要教俺老家的人种!

这法子简单,还不用花大钱,太适合润疆了!”

墨家的风车水车也派上了大用场——二十万亩地,

靠人工浇水得半年,用风车水车只花了一个月,还省了八成人力。

小李笑着说:“以前觉得墨家只造兵器,现在才知道,造水车改良土地,比打仗还管用!”

四、丰收添田:白碱变金浪,良田满润疆

深秋的孔雀河畔,改良后的盐碱地变成了金黄的麦浪,波斯麦穗压弯了麦秆,

风一吹,香气能飘十里。

陈默带着农官们测产,王大伯的田亩产六石二斗,阿木的田亩产五石八斗,比普通良田还高!

“二十万亩盐碱地,全改良成良田了!”

陈默拿着账本,声音激动得发颤,“今年能收一百二十万石波斯麦,够润疆三十万人吃一年!”

农户们欢天喜地地收割,牡丹和王大伯一起用墨家的脱粒机打麦,金黄的麦粒落在布兜里,沉甸甸的。

王大伯捧着麦粒,眼泪都快下来了:

“俺活了六十岁,从没见过这盐碱地能收这么多粮!

牡丹姑娘,陈农官,俺们润疆再也不用怕缺粮了!”

西域部落首领伊不拉欣带着族人来取经,看到满田的麦浪,

又摸了摸改良后的土壤,对着牡丹和陈默鞠躬:

“大秦的法子太神了!

请你们去俺们部落,教俺们改良土地,俺们愿意种波斯麦,跟着大秦过好日子!”

陈默立刻答应:

“没问题!

草木灰、牛羊粪、水车,俺们都给你们送过去,牡丹姑娘还能留在部落教你们技术!”

消息传到咸阳,嬴政下旨嘉奖:

“牡丹姑娘献策有功,封‘润疆农师’;陈默主持改良,升为‘西域农官’;墨家造水车助力,赏铁料千斤!

令明年在西域推广草木灰改良法,新增良田五十万亩!”

站在麦浪里,牡丹望着远处的风车水车,手里攥着一把草木灰,心里满是踏实。

这白花花的盐碱地,曾是润疆人的心病,如今却变成了金灿灿的良田——靠的不是神奇的法术,

是老辈传下的草木灰,是农科站的技术,是墨家的工具,更是农户们齐心的劲头。

王大伯走过来,递给牡丹一块新烤的麦饼:

“姑娘,尝尝!

这是盐碱地种的麦,比啥都香!” 牡丹咬了一口,麦香在嘴里散开,甜丝丝的。

风掠过孔雀河,吹过金黄的麦浪,也吹过刚改良的新田。

二十万亩良田像一块巨大的绿毯,铺在润疆大地上,

不仅长着波斯麦,更长着润疆人的希望,长着大秦二五计“粮安西域”的坚实根基。

牡丹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盐碱地变良田,

更多农户笑开颜,润疆会变成真正的“西部粮仓”,在大秦的版图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