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87章 阿房新筑:补憾华夏,筑大秦之魂

定远的冬雪刚停,赢欣便带着巧成城的工匠图纸,星夜赶回咸阳。

案上摊着两张图:一张是前世史书里“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残稿,墨色斑驳;

另一张是他结合巧成城技术画的新图,标注着“蒸汽锯木机”“预制砖构件”“民生配套区”,线条挺拔如大秦的驰道。

“父皇,阿房宫不能再是遗憾。”赢欣推开章台殿的门,雪花落在新图上,瞬间化在“玄鸟殿”的轮廓里,

“这次,咱们要筑一座‘不劳民、能传世、显大秦气象’的阿房宫。”

一、革新筑造:用技术提速,以民生为本

嬴政接过图纸,指尖划过“预制砖窑”的标注,眉峰微挑:“你想怎么加速?总不能让百姓饿着肚子干活。”

“绝不让前世的劳民覆辙重演。”赢欣指着图纸,把方案拆解得清晰直白:

1. 技术革新提效率:

- 巧成城调“蒸汽锻锤”“水力锯木机”百台,替代人工凿木、锻铁,木料加工速度提3倍,铁件锻造效率翻5倍;

- 推行“预制构件法”:润疆城建10座“砖构件窑”,提前烧制宫墙砖、梁柱榫卯,运到工地直接拼装,比现场砌砖快2倍;

- 天驷城调“杂交马队”千匹、“运粮象队”百头,配合巧成城的“木制火车”(马牵引),物资运输时间缩短40%,且不占用民力畜力。

2. 人力调配顺民心:

- 不征徭役,改用“招募制”:工匠月薪300钱(比寻常工坊高5成),管吃住;

民夫优先招无田者、闲置菜鸟,除工钱外,完工后分润疆良田5亩;

- 设“家属安置区”:工匠、民夫家属可住临时砖房,由芍药的互助社派农妇教织布、种菜,孩子入临时学堂学简体字,解决后顾之忧;

- 胡亥的监察队驻工地,严查“克扣工钱、虐待工匠”,发现一起斩一起——首月就斩了2个私藏粮食的小吏,工地再无人敢贪。

3. 资源整合保供应:

- 赢侈协调商队,从安息进口“大理石”(用于宫殿基座),从罗马运“琉璃瓦”(替代秦瓦,更耐久),物资成本比纯靠关中低3成;

- 润疆城调粮50万石、天驷城供肉10万斤,确保工地“三餐有肉、顿顿管饱”,工匠们说“比在家吃的还好”。

二、规划新篇:不筑奢华牢笼,显大秦气象

“前世的阿房宫,只显帝王威严,却无民生温度。”

赢欣展开“阿房宫功能图”,上面除了宫殿,还标注着大片绿色区域,“这次,要让阿房宫成为大秦的‘文明窗口’。”

1. 核心宫殿:融威严与实用

- 主殿“玄鸟殿”:殿高30丈(比前世低5丈,避免过度消耗),梁柱用“防腐木”(巧成城浸桐油工艺),可保百年不腐;

殿内设“养生区”,摆五禽戏图谱、温泉汤池,供始皇休息锻炼,而非单纯的朝会场所;

- 侧殿“百工馆”:展示巧成城的新器(蒸汽水车、连弩)、润疆的新种(耐盐麦、葡萄藤)、西域的特产(波斯锦、罗马琉璃),让各国使节一来就知大秦强盛;

- 宫墙“文明碑”:刻简体字《大秦律》《民生五策》,还有“创新者名录”(张衡、徐福工匠等),让后世知道阿房宫是“百姓与工匠共建”,而非帝王私产。

2. 配套区域:连宫殿与民生

- 宫外设“民生坊”:开染布坊、铁锅铺、茶社,由润疆新户、西域工匠经营,既方便工地人员,也让咸阳百姓能逛“阿房宫周边市集”,感受筑宫带来的便利;

- 建“技教学堂”:巧成城的工匠在学堂教“预制构件法”“蒸汽工具用”,培养新工匠,宫建成后,这些人可赴各郡建城,让技术惠及全国;

- 留“绿地苑”:占宫区1\/3面积,种润疆葡萄、西域苜蓿,养天驷城的矮马、安息的孔雀,既是始皇的养生园,也对百姓开放(每月初一、十五可入园散步),打破“宫殿禁地”的隔阂。

三、加速推进:工地如市集,筑宫亦筑心

阿房宫工地,不再是前世的凄苦景象,反而像座热闹的小城:

- 蒸汽锯木机“嗡嗡”响,木料被切成标准尺寸;

预制砖构件从火车上卸下,工匠们按图纸拼装,宫墙每日拔高1尺;

- 饭点一到,食堂飘出羊肉汤的香气,工匠们捧着粗瓷碗,边吃边聊“今天又拼了三根梁柱”,家属区的孩子跑来看热闹,手里攥着学堂给的算术小牌;

- 安息使节来参观,见工匠们笑着干活,还能拿高薪,忍不住对嬴政叹:“大秦筑宫,不似罗马征奴,倒像百姓共建家园——这才是真强国。”

赢欣每月去工地巡查,见一个曾是奴隶的西域工匠,正教秦人工匠“琉璃烧制法”,两人合作造出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七彩光。

“以前当奴隶,干活像牲口;现在当工匠,陛下给俺发钱,还让俺教手艺。”

工匠捧着瓦,眼泪落在上面,“俺要把瓦烧得最好,让阿房宫传千年。”

嬴政也常去工地,见宫墙碑上刻着“润疆工匠李老铁”“西域织娘阿依莎”的名字,忽然对赢欣道:

“你所说梦中的阿房宫,只刻帝王名;今生的阿房宫,刻满百姓名——这才是朕想留的阿房宫。”

四、补憾华夏:筑的是宫殿,传的是文明

冬去春来,阿房宫的轮廓在咸阳城外渐显:玄鸟殿的梁柱已立起,百工馆的琉璃瓦开始铺设,民生坊的染布坊飘出彩布的香气。

赢欣站在宫墙顶端,望着远处的咸阳城——技校的学生来工地实习,商队的骆驼载着西域物资赶来,百姓们在绿地苑散步,连罗马留学生都来画阿房宫的图纸,说要带回罗马“让他们看看大秦的智慧”。

“前世的遗憾,这次补上了。”

赢欣轻声道,风里带着琉璃瓦的清冽、木料的温润,还有百姓的笑声。

嬴政走到他身边,望着即将完工的宫殿,眼底满是欣慰:“这阿房宫,不是朕的私产,

是大秦的文明碑——刻着技术,刻着民生,刻着千千万万想让大秦变好的人。”

远处,润疆城的新麦又要熟了,巧成城的蒸汽工具还在运转,天驷城的马驹正学着奔跑。

阿房宫的建造,没有耽误大秦的五年计划,反而成了“技术推广、民生融合”的契机——工匠们学会了新技艺,民夫们有了田和家,西域与中原的物资更通畅,连“招募制”都被推广到各郡的筑城工程中。

赢欣知道,这座阿房宫,终将不再是历史的遗憾。

它会像润疆的麦浪、巧成的铁、天驷的马一样,成为大秦强盛的见证,成为华夏文明里“不劳民、能传世、有温度”的丰碑。

而他,只是有幸在这个时代,用技术与民心,为始皇、为华夏、为世界,补上了那道错过千年的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