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81章 大秦鼎新:奴令震世,西向雄心

赢欣返回定远的车马刚过河西郡,咸阳的晨钟已敲响新的政令。

这日的阳光格外烈,照在章台殿外的青铜鼎上,泛着金红的光——嬴政的新诏,正从这里传遍大秦的每一寸土地。

一、盛世底色:民生安稳,百业昌隆

大秦的变化,早已浸在烟火里。

吕雉的商路铺到了南海郡,从西域换来的玉石、皮毛,经驰道运到岭南,再换回珍珠、香料,商队的铜铃响遍七郡,沿途的驿栈都改成了“商客舍”,管吃管住,只收十钱。

一个跟着商队跑了三年的楚地少年,如今已是小掌柜,算着账上的阿拉伯数字笑:“当年爹娘是流民,现在我在咸阳买了砖房,还雇了两个西域伙计。”

芍药在关中推“互助社”,谁家缺牛耕、少种子,社里统一调配,秋后还。

渭南郡的老农张老汉,去年借了曲辕犁,秋收多打了五石粮,今年主动把犁借给新迁来的燕地户:“芍药姑娘说,互助互助,互相帮衬着,日子才长。”

蒙嫣虽在咸阳养胎,巧成城的工坊却没停。墨家弟子按她的图纸,造出了“脚踏织布机”,一个妇人一天能织五尺布,比旧法快两倍。

工坊的账册上,女工占了三成,工钱和男工一样,一个叫翠儿的农家女,靠织布攒的钱,给弟弟娶了媳妇,村里人都说:“女子也能顶门立户了!”

田野里,再不见流民的影子。润疆城的新麦刚入仓,迁民们正跟着老农学“秋播”;关中的稻田里,曲辕犁翻起的泥浪连成片,农官举着木尺量行距,喊着“一尺半,苗才壮”;

北境的军屯区,士兵们扛着锄头开荒,旁边的暖炕冒着热气,晚饭有铁锅炒的青菜,还有新蒸的馒头。

市集上的吆喝声里,再没有“卖儿鬻女”的悲喊,只有“铁锅三十钱”“彩布一尺五”的热闹。

一个曾是奴隶的老秦人,如今在吕泽的砖窑当窑工,每月工钱二百钱,他摸着怀里给孙子买的麦芽糖,笑出满脸皱纹:“做梦都想不起,能有今天。”

二、奴令震世:废秦为奴,异族为隶

章台殿的新诏,像惊雷炸在大秦上空。

“大秦境内,凡老秦人(含秦地出生、入秦籍满三年者),不得为奴、为婢。敢有买卖、役使老秦人为奴者,主家、牙人,皆斩!”

“异族(未入秦籍者)可为奴,然需登记在册,由郡县‘奴籍官’监管,不得虐杀、不得买卖于境外。”

“凡含老秦血脉之混血儿(父或母为老秦人),视同秦人,不得为奴,违者同斩!”

诏书写在新制的黄麻纸上,用简体字誊抄,贴满各郡的城墙、市集、驿站。识字的念,不识字的听,听完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

咸阳的市集上,那个砖窑老秦人,当场跪在地上,对着章台殿的方向磕头,额头磕出了血:“陛下!陛下是活菩萨啊!”

一个曾被卖作奴婢的秦地女子,此刻在互助社纺线,听到诏声,手里的纺锤掉在地上,捂着脸哭,泪里却带着笑:“我爹娘要是活着,该多高兴……”

关中的军营里,老兵们把诏书传着看,一个瘸腿的老卒,当年为奴时被打断过腿,此刻拍着胸脯喊:“咱老秦人,再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泥了!陛下圣明!”

最激动的是那些“混血儿”。润疆城有个少年,父亲是秦兵,母亲是西域女子,以前总被人叫“杂种”,如今拿着户籍官给的“秦籍证”,

上面写着“视同秦人”,他跑到玄鸟旗下,对着西疆的方向敬礼——他爹去年战死在葱岭,此刻仿佛能看到爹笑着点头。

李斯站在城墙上,看着欢呼的百姓,对身边的扶苏道:“陛下这道诏,比修驰道、筑长城更能聚民心。老秦人知道,陛下护着他们,自然肯为大秦拼命。”

扶苏望着远处的技校,那里有异族奴隶的子女在学算术,他们的母亲是秦人,此刻正抹着泪给孩子整理衣襟。“这才是‘大秦’,”扶苏轻声道,“不是血脉之分,是心向一处。”

三、西向雄心:无战思功,兵向西域

境内安稳了,没了流民,没了叛乱,士兵们却坐不住了。

咸阳的菜鸟营里,赵括正给新卒讲“西域军功”:“去年第三军团在葱岭斩匈奴游骑三百,每人赏钱五千,还分了田!一个伙夫跟着运粮,杀了两个逃兵,都赏了百钱!”

新卒们眼睛发亮,一个楚地少年攥着木枪问:“真……真有这么多?”

项庄拍着他的肩笑:“老子在后备队押俘虏,就因为劝回三十个逃兵,赏了粟米五十石、钱两百!去西域打仗,一刀一枪挣来的,比啥都实在!”

老兵们更急。英布的军营里,士兵们天天缠着校尉:“将军,啥时候去西域?北境的匈奴躲着不敢来,咱手都痒了!”

一个叫王二的老卒,手里攥着军功账册,上面记着“斩敌五,赏钱两千,田三亩”,他拍着账册喊:“去西域!

听说那边的部落有金子,抢来的战利品,三成归自己!我要再挣五亩地,给儿子娶媳妇!”

连胡亥巡视时都发现,各郡的征兵点,报名去西域的少年挤破了头。

一个临淄少年,父亲是商人,家里不缺钱,却非要去:“俺爹说,挣钱不如挣军功!立了功,陛下赐爵,那才是光宗耀祖!”

赢欣在定远收到消息时,正看着新一批菜鸟入营。这些少年里,有老秦人的儿子,有楚地的农家子,还有西域混血儿,个个眼神里燃着光。

“想打仗?”赢欣站在高台上喊。

“想!”声浪掀翻了练兵场的尘土。

“好。”赢欣指着西边的葱岭,“西域的部落还没臣服,匈奴的游骑还在窥伺,那里有你们的军功,有你们的田,有你们的荣耀。

但记住——”他加重语气,“大秦的刀,是为护着百姓过日子,不是为了抢杀。斩敌是功,劝降是功,帮新户开荒、教异族种地,同样是功!”

菜鸟们齐声应:“诺!”

远处的天驷城,赢侈正挑选战马,准备给西域军团送新驹;润疆城,牡丹在粮仓上刻“新粮百万石,够支三年兵”;巧成城,曹参督造的连弩堆成了山,每具都刻着“西向”二字。

祖龙在上,大秦向新

咸阳的宫墙上,新诏的墨迹被百姓的目光焐得发烫。嬴政站在观星台上,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祖龙万岁”,忽然对李斯道:“你看,民心若此,何愁天下不定?”

李斯躬身:“陛下废秦为奴,是让老秦人有尊严;留异族为隶,是让劳力有来源;护混血儿,是让血脉相融——三策合一,民心聚,国力盛,西域可定,四海可平。”

此时的大秦,像一架上满弦的弩,民生是弓,军功是箭,民心是弦。老秦人带着尊严干活,异族奴隶在监管下劳作,混血儿学着秦话长大,士兵们渴望着西域的军功,商人们的驼队走向更远的地方。

渭水的流波里,映着彩布飘扬的市集,映着砖窑冒出的浓烟,映着菜鸟营少年们的笑脸,映着玄鸟旗在西域的风中猎猎作响。

嬴政知道,这道奴令,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大秦要的,不只是疆域的辽阔,更是人心的归向——让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管是老秦、异族,还是混血,都觉得“我是大秦人”,都愿意为这片土地流汗、拼命、生儿育女。

而那西向的雄心,终究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像咸阳的百姓一样,有田种,有衣穿,有尊严地活着。

风从西域吹来,带着麦香和铁味,像在说:大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