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80章 灞桥辞阙:西归赴疆,托孤寄远

咸阳的槐花落尽,渭水的流波带着初夏的暖。赢欣站在蒙府的廊下,看着乳母怀里的赢泽——小家伙刚满百日,眉眼像蒙嫣,眼神却透着股犟劲,小手正攥着块西域软玉(始皇赐的“泽”字玉),攥得紧紧的。

“路上当心。”蒙嫣倚着门框,鬓边别着支素银簪,是赢欣在西疆寻的和田玉料,让巧成城的工匠打的,“定远的风沙大,别总盯着工事,按时吃饭。”

赢欣接过赢泽,小家伙的手忽然抓住他的手指,温软的触感像春阳落在掌心。“放心,”他低头蹭了蹭儿子的额,“等秋收了,我就接你们去定远。让泽儿看看润疆城的麦浪,比咸阳的宫墙阔气多了。”

蒙嫣笑了,眼角有浅浅的细纹:“他现在只会啃玉,去了怕是要啃麦秆。”乳母抱着赢泽逗弄,小家伙咯咯笑起来,声音脆得像檐下的风铃。

一、章台辞驾:徐福之问,利器之谋

赢欣赶到章台殿时,嬴政正对着西域舆图出神,案上摊着各郡送来的“民生报喜册”,红笔圈着“楚地染坊百间”“上郡砖房千户”“胶东铁锅遍乡野”。

“要走了?”嬴政抬头,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几分不舍,却更多是期许。

“是,西疆的麦该收了,菜鸟营的第三批新兵也该入营了。”赢欣躬身,“臣在咸阳这月,蒙陛下信任,推了些民生琐事,如今各郡渐入正轨,臣也该回定远了。”

嬴政放下舆图,起身走到他面前:“西疆离不得你。那五十万迁民刚到润疆,巧成城的工坊要扩产,天驷城的马队等着秋训——你回去,朕才放心。”他顿了顿,忽然问,“临走前,还有什么要托付的?”

赢欣沉吟片刻,道:“臣听闻,徐福之前计划率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坊间说他们寻到了‘仙岛’。陛下,臣不求仙丹,若这些人还有活口,或有流落海岛者,臣想寻来——不是为求仙,是听说他们带了不少工匠、医师,或许懂些海外的矿物、药剂之术。”

嬴政眉峰微挑:“你想用他们造器?”

“正是。”赢欣点头,“墨家、公输家的连弩虽精,却缺些巧思;巧成城的铁器虽坚,却少些特殊矿料。若能得海外之术,或可造‘远射之弩’‘坚甲之铁’,护西疆更稳。臣向陛下保证,绝不用他们炼丹,只取其技,用完便让他们归乡或留西疆务农,绝不苛待。”

嬴政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笑了:“你这脑子,总在‘实’字上打转。也罢,朕让沿海郡尉留意,若有徐福旧部余众消息,即刻送往西疆,归你调遣。但记住——不可信虚妄,只取其真技。”

“臣遵旨!”

二、宫阙嘱弟:胡亥当勉,扶苏任重

离开章台殿,赢欣在宫门口撞见胡亥。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衣,手里捧着本《算术新经》,正往李斯的府邸去——这月他跟着李斯学刑律,每日寅时起,亥时归,再不见往日斗鸡走狗的影子。

“十八哥。”赢欣喊住他。

胡亥一愣,赶紧转身行礼,脸颊微红:“二十二弟,你要回定远了?”

“嗯。”赢欣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这月看你查郡府账册,核得比老吏还细;去技校看工匠授课,还能指出铸铁的火候——长大了。”

胡亥的头埋得更低:“以前……以前是我混账,不懂父皇和兄长的难处。”

“过去的事,不提了。”赢欣的声音温和,“父皇年纪渐长,朝中事多;扶苏哥性子沉,却少些锋芒。你往后,多替父皇分些杂务——郡府的糊涂账、菜鸟营的散慢事,你眼睛尖,多盯着;扶苏哥忙不过来时,主动搭把手,别让他一个人扛着。”

胡亥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二十二弟放心!我再不敢偷懒。昨日父皇说北境军粮账乱,我已请旨去查,定不叫他老人家烦心。”

“这才对。”赢欣笑了,“记住,你是大秦的公子,不是咸阳街头的浪荡子。你站得稳,扶苏哥才能更专心地办大事,父皇才能少些牵挂。”

胡亥用力点头,眼眶有些红:“二十二弟在定远,也要保重。我……我会常给你写信,说咸阳的事,说泽儿长了几颗牙。”

三、托孤寄远:扶苏育才,技兴大秦

赢欣转身往扶苏的府邸去时,日头已爬到中天。扶苏正在书房看技校的课表,案上堆着各专业的教材——农科的《堆肥要术》、工科的《锻铁图谱》、医科的《草药辨要》,每本都写满了批注。

“大哥。”赢欣推门而入。

扶苏抬头,放下笔起身:“正要去找你,技校的医科想加‘畜牧医’课,教治牛马的病,你觉得可行?”

“太可行了。”赢欣走到案前,拿起《草药辨要》,见上面批注着“西域紫草可治马癣”,忍不住点头,“天驷城的马群常有疫病,若能培养些会治马的医官,损失能减一半。”

扶苏笑了:“你这话,正合我意。”

“大哥,”赢欣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些,“我走后,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得你多上心。技校的先生不能只请老儒,要让墨家弟子讲机关、农家弟子讲育种、公输家弟子讲造车,理论要跟工坊、田亩、马场的实操绑在一起——教出的人,得是能扛犁、能打铁、能算账的真本事人,不是只会背书的书呆子。”

他指着课表上的“算术课”:“阿拉伯数字要逼着学,简体字要天天练,让孩子们从小就觉得‘算得快、写得顺’是本分。将来不管是去西疆开荒,还是在关中做工,这些本事都能让他们立住脚。”

扶苏郑重颔首:“我明白。你在西疆推‘百工技校’,是为大秦储才。我在咸阳,定让各郡的技校都照着定远的样子办——先生要选实操过的,教材要编得接地气,学生要能动手做出东西才算结业。”他顿了顿,补充道,“昨日已请公输家的公输班来当工科祭酒,他说要带学生造‘水力织布机’,比人手快十倍。”

赢欣放心了。扶苏沉稳,却不迂腐,知道“人才”二字,重在“能用”。

灞桥策马:西疆路远,初心不改

临行前,嬴政亲自送到灞桥。渭水岸边,五百护兵已备好车马,定远来的传艺师傅们也跟着返程,王大娘的染缸、李老铁的铁锅模具、赵窑头的黏土样品,在车厢里堆得满满当当。

“此去西疆,万事当心。”嬴政递给他一柄西域弯刀,是汗血宝马的骨柄,“这刀,比你之前的锋利,护着自己,也护着西疆的百姓。”

赢欣接过刀,躬身行礼:“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定远的麦收、新兵的训练、徐福余众的寻访,臣都会记在心上。待泽儿能走路,臣带他去天驷城看马,让他知道,他的名字‘泽’,是大秦的疆土,也是大秦的刀。”

嬴政大笑:“好!朕等着你们父子的好消息。”

胡亥和扶苏也来送行。胡亥塞给他一包咸阳的酥饼:“这是王厨娘新做的,比西疆的烤饼软,你路上吃。”扶苏递过一本《人才名录》:“这是各郡推荐的能工巧匠,你带回定远,充实技校和工坊。”

车马启动时,赢欣回头望了一眼咸阳城——宫阙巍峨,市井喧闹,彩布在风中飘,铁锅的叮当声隐约可闻。他知道,这里的民生烟火,终会漫到西疆的每一寸土地。

护兵扬起马鞭,车轮碾过灞桥的石板,带着赢欣向西而去。前路是熟悉的驰道,是润疆城的麦浪,是巧成城的炉火,是定远城头永远飘扬的玄鸟旗。

他握紧了腰间的弯刀,刀鞘上的“泽”字在阳光下闪着光。西疆的事还多,新兵要练,迁民要安,武器要研,人才要育,但他心里踏实——身后有咸阳的支撑,有兄长的嘱托,有妻儿的牵挂,更有西疆百姓对好日子的盼头。

这路,他会一步步走下去,像润疆城的麦,一季比一季沉;像巧成城的铁,一锤比一锤坚。因为他知道,大秦的疆土,从来不是靠空想铺就,是靠脚底板磨出来的路,是靠汗珠子泡出来的田,是靠一代代人攥紧的拳头,硬生生撑起来的——而他,只是这千万人中,最想把路走得更稳些的那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