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37章 农桑为本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第137章 农桑为本

作者:秦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6:47:27

河西屯田,粮草先行

赢欣将西域图志的最后一卷捆扎好时,窗外的戈壁正泛起鱼肚白。韩信捧着刚誊抄完的《西域水源考》走进来,见他眼下泛着青黑,忍不住道:“公子两夜未眠,该歇歇了。”

“歇不得。”赢欣指着图志上用朱砂圈出的“塔里木河绿洲”,“斥候说这里能种粟米,可大军西征,光靠西域那点产出远远不够。王五带回的图志里,河西走廊有三处淤灌平原,最该先动起来。”

正说着,牡丹掀帘而入,手里捧着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农具数量:“公子要的曲辕犁,工坊赶制出五百具,只是铁料快见底了。还有,从关中迁来的五千农户,昨日已到定远城外,正等着分田。”

“铁料从西域调。”赢欣立刻道,“让王五派斥候去焉耆,那里的铁矿藏,图志上标得清楚,先运一批回来救急。农户的事,你亲自去办——按图志上标的水源,把田分在洮河沿岸,离水近的先种,远的先修渠。”

牡丹应了声,刚要走,又被赢欣叫住:“告诉农户,谁肯把家眷接来,多给两亩好地。再传下去,今年秋收,产量最高的,赏新铸的铁犁。”

这话传到农户耳朵里时,洮河岸边正热闹非凡。一个叫老秦的关中农夫,摸着曲辕犁光滑的木柄,眼里直发亮:“这物件真能省力气?”旁边的农官笑着演示:“您看,这犁辕是弯的,转弯不用抬,一个人就能拉。”

老秦试着扶犁走了两趟,果然比家里的直辕犁轻省不少,忍不住咋舌:“难怪公子说,这东西能让亩产多三成。”

“不止呢。”农官指着远处正在修的水渠,“公子让人按图志上的法子,从洮河引水,修三条支渠,将来这万亩荒滩,全能变成良田。”

正说着,牡丹带着人送来种子,有粟米、麦种,还有些从没见过的作物。“这是苜蓿,”她拿起一把紫花豆荚,“能喂牛羊,根还能肥田;这是新培育的冬麦,抗冻,适合河西种。”

老秦接过种子,手都在抖——他在关中的地被水淹了,本以为迁来河西是遭罪,没想到连种子都给得这么金贵。“多谢女官!”他作揖道,“俺这就把婆娘孩子接来,死也死在这片地里!”

牡丹笑着点头,转身又去看渠工。图志上标着的洮河支渠,正由蒙浩带着菜鸟营的子弟们开凿。蒙浩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挥锹,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滴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洇出个深色的点。

“菜鸟一号,这边的土太硬!”蒙浩喊着扶苏。扶苏正和几个文吏子弟丈量渠宽,闻言放下尺子,拿起铁锹:“我来试试。”他学着蒙浩的样子,把铁锹往土里插,可没掌握窍门,震得虎口发麻。

“得用巧劲!”蒙浩过来教他,“脚踩着锹头,身子往前倾,借着力气往下压。”扶苏试了试,果然省力些。他看着渠沟里渗出的水,忽然道:“按图志,这渠底得铺层黏土,不然水会漏。”

蒙浩眼睛一亮:“还是你心细!我这就让人去挖黏土!”

渠边的胡亥却没心思干活,他挥了两下锹就扔在地上,蹲在树荫下抱怨:“这破地方,晒得人脱皮,还不如回咸阳呢。”赵成也跟着偷懒:“听说西域有葡萄酿的酒,比关中的好喝,要是能去那边……”

“想去西域?”赢欣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王五画的《河西屯田图》,“先把这渠挖通再说。西域的酒再好,也得有命喝。大军过河西,粮草跟不上,第一个饿死的就是你们这些偷懒的。”

胡亥吓得赶紧站起来,拿起铁锹装作干活。赢欣却没看他,指着图上的屯田区对扶苏道:“你看,这三条渠修好,能灌五千亩地。但光靠洮河不够,斥候说北边的居延泽有地下水,得打井。”

“打井?”扶苏看着图上标注的“盐碱地”,“那里的水怕是咸的。”

“所以要种耐盐碱的作物。”赢欣从怀里掏出一包种子,“这是从大月氏换来的棉籽,牡丹试过,在盐碱地能长。收了棉花,能织布,冬天还能做棉衣,比麻布暖和。”

扶苏接过棉籽,放在手心细看——这小小的种子里,竟藏着让河西变粮仓的希望。他忽然明白,赢欣为何对农桑如此上心:没有粮食,再多的兵、再详细的图志,都成了空谈。

接下来的日子,河西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每日天不亮,农户们就扛着曲辕犁下地,菜鸟营的子弟们轮班修渠,工坊里的铁匠连夜赶制农具,连胡亥都被分到打井队,学着用斥候带回的“深井法”凿井。

有一次,打井队在居延泽边挖到了流沙,井壁总往下塌。胡亥急得直跳脚,赵成更是主张换地方。可赢欣来了之后,让人按图志上的法子,用红柳枝编成筐,一层层往下放,再填进碎石,流沙果然被挡住了。

“这是斥候从西域学的法子。”赢欣擦着汗道,“那里的人在沙漠里打井,就用这招。”胡亥看着稳稳立住的井壁,第一次觉得,那些枯燥的图志,原来这么有用。

到了春播时节,洮河两岸已是一片新绿。粟米抽出嫩芽,冬麦铺成绿毯,连盐碱地里的棉籽都冒出了两片小叶。老秦看着自家地里的苗,笑得合不拢嘴——他婆娘带着孩子来了,分到的两亩好地,苗长得最旺。

牡丹每日带着农官巡查,手里的账簿记得密密麻麻:“甲区粟苗长势好,乙区缺肥,丙区……”她忽然停在一片地前,那里的苗稀稀拉拉,一看就是没好好侍弄。

“这是谁的地?”牡丹皱眉问。旁边的农官嗫嚅道:“是……是菜鸟七十九号的。”赢侈正在不远处捉蝴蝶,闻言吓得脸都白了。

“你可知误了农时,要罚粮?”牡丹板起脸。赢侈哭丧着脸:“我……我不会种……”

“不会就学。”牡丹让人把赢侈拉到老秦地里,“跟着老农学,什么时候苗赶上别人家的,什么时候再回营。”赢侈虽不情不愿,却不敢违抗,只能跟着老秦学锄草、施肥,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

夏末时,河西迎来了第一场丰收。洮河沿岸的粟米压弯了穗,冬麦收割下来,装了满满二十个粮仓。赢欣让人盘点时,老秦的地亩产竟达三石,比关中的上等田还多。

“赏!”赢欣当场赏了老秦一具新铁犁,“再给他家记上十亩地!”老秦捧着铁犁,老泪纵横:“俺老秦这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

蒙浩、王泽带着菜鸟营的子弟们帮忙收割,累得躺在麦垛上直喘气,却笑得开怀。王泽抹着汗道:“这下好了,西征的弟兄们,不愁没粮吃了。”

扶苏站在粮仓顶上,看着底下堆积如山的粮食,又望向远处正在开垦的新田,忽然对赢欣道:“二十二弟,我总算明白‘粮草先行’的意思了。有了这些粮,再看西域的图志,才觉得心里踏实。”

赢欣点头,从怀里掏出新绘的《河西屯田续图》:“这只是开始。明年,我们要把渠修到居延泽,把棉田扩到千里,让河西的粮仓,能供十万大军吃三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粮仓上,映得“农桑为本”的匾额闪闪发亮。远处传来农户们的歌声,唱的是新编的歌谣:“洮河水,甜又清,浇得良田万里平。曲辕犁,快又轻,收得粟米满仓盈……”

赢欣知道,这歌声里,藏着大秦西征最坚实的底气。有了河西的粮草做后盾,那张浸透斥候血汗的西域图志,才真正有了变成版图的可能。而他要做的,就是让这歌声,沿着洮河,沿着新修的水渠,一路向西,唱遍斥候们用脚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