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08章 群贤毕至,雏凤初鸣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第108章 群贤毕至,雏凤初鸣

作者:秦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6:47:27

定远城的“沙海淘金”与“以工代赈”策略,如同一台精密的织机,将汹涌而至的流民潮迅速梳理、整合,编织进新秦这台日益庞大的战争机器与社会肌体之中。效率与活力,成为这座塞外孤城最鲜明的注脚。

术业专攻,各展其能:

匠作轰鸣,墨道昌盛: 墨家钜子坐镇的匠作区,规模已扩张数倍。新吸纳的工匠们在分类分级制度下,各司其职,热情高涨。

水力锻锤的轰鸣昼夜不息,流水线上,制式环首刀、矛头、箭镞(尤其是专为守城巨弩打造的巨型弩矢)如同溪流般产出。皮甲坊内,硝烟弥漫,熟练的皮匠将处理好的皮张与铁匠坊送来的札甲组件铆合,一件件防御力可观的皮铁复合甲迅速成型。

更有专门的工坊负责打造棱堡所需的特殊构件、组装调试巨大的配重式抛石机(“回回炮”雏形),以及提炼、分装用于守城的火油和刺激性毒烟粉末。那位来自齐国的机关老匠,正带着一群年轻墨家弟子,在保密工坊内日夜攻关,试图将公子欣提出的“连弩”概念变为现实。

农苑新绿,希望萌芽: 城外新辟的广袤农苑,在农家“大农师”和江南稻农的带领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耐寒的“寒粟”已出苗整齐,在寒风中顽强生长;“沙麦”也在贫瘠的沙壤中扎下深根。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处巨大的、覆盖着厚厚草帘的“温室”。里面,来自江南的农人正小心翼翼地照料着珍贵的“占城稻”秧苗,记录着温度、湿度的变化。

虽然前景未知,但这代表着定远城在粮食自给道路上最关键的探索。

牲畜围栏内,牛羊成群,“净牲司”的弟子们在王德等老师傅的监督下,手法日益娴熟地进行着“改良”手术,确保畜群健康繁衍。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和牲畜的膻味,这是生存的希望。

军营肃杀,铁血淬锋:项离主持的军营,杀伐之气冲天。新编入的辅助兵团士兵,在老秦兵和凤鸣营骨干的带领下,进行着地狱般的操练。

队列、格挡、突刺、阵型变换……汗水浸透了粗麻军衣,在寒风中迅速结冰,但无人敢懈怠。

新组建的“神射营”在几位赵国老兵的指导下,练习着步射、骑射,箭矢破空声不绝于耳。城外广阔的戈壁滩上,老秦骑兵正在进行高强度的骑术、骑射和冲击训练,马蹄踏碎冻土,卷起漫天烟尘。

项离如同铁塔般矗立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电,吼声如雷,任何一丝懈怠都会招致严厉的惩罚。所有人都明白,严酷的训练,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血战中活下来!

内政中枢,高效运转:明政殿偏厅,成了定远城的心脏。蒙嫣坐镇中枢,统筹全局。钱先生和手下新提拔的“计吏”、“仓监”们,高效地处理着海量的物资调配、户籍登记、工分核算。

巨大的木板上,不同颜色的标记实时更新着各区域的物资消耗、人力分配、工程进度。得益于新吸纳的文吏人才,原本混乱的内政变得井井有条,确保了这座庞大机器的高效运转。

医馆内,新加入的医官和药丞们,正带领学徒加紧炮制草药,缝制绷带,训练担架救护,为即将到来的残酷守城战做着医疗准备。

沙海遗珠,秦星初现:

在高效运转的人才筛选中,几颗被历史尘埃暂时掩盖的“星辰”,悄然在定远城崭露头角,引起了公子欣和核心层的注意。

1. “计然策士”陈平?一名自称来自阳武户牖乡、名叫“陈平”的落魄士子,在文吏考核中表现出了惊人的筹算能力和对人心世故的洞察力。他提出的几条关于优化“工分”兑换比例、刺激特定技能工坊产出效率的建议,让钱先生眼前一亮,直呼“精妙!”。

更令人侧目的是,当王五的“蛛网”例行审查时,此人面对盘问,对答如流,眼神中带着一种与其落魄外表不符的、洞悉一切的淡然和狡黠。他声称家乡遭灾,活不下去,听闻定远“唯才是举”,故来投奔。

公子欣收到王五的密报,看着“陈平”二字,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阳武陈平……毒士?有意思。先放在钱先生手下,管好他的账目。让‘蛛网’盯紧点,看看这条‘毒蛇’,是真来取暖,还是另有所图。”

2. “儒门通儒”叔孙通?一名年约四旬、穿着洗得发白的儒生袍服、自称“叔孙通”的读书人,在流民登记时引起了小轰动。他不仅通晓诗书礼仪,更对周礼、秦制乃至各种杂家学说都颇有涉猎,谈吐不凡。

负责登记的文吏不敢怠慢,立刻上报。蒙嫣亲自接见,考校其学问。叔孙通对答如流,尤其对“定礼仪、明尊卑”之道阐述精微。他直言:“暴秦苛法,礼崩乐坏。

今观定远,虽处戎狄之地,然君侯建制,井然有序,军民同心,实乃再造礼乐之基!通愿效犬马之劳,为定远定礼法、正名分、聚人心!” 公子欣闻报,略一沉吟:“叔孙通……后世汉家礼仪的奠基人?

此人虽善变通,但于建制之初,确有大用。让他先去草拟一套适合定远现状的、简单实用的‘军功授爵’和‘日常行为’礼仪规范,先从军中试行。”

3. “隐墨巧匠”与“百工奇才”:** 除了陈平、叔孙通这类“名人”,更多拥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才被发掘:一位自称祖传手艺的工匠,复原出了失传的“夹钢”锻造法,显着提升了兵刃的韧性和锋利度;

一位来自巴蜀的匠人,改进了水轮传动结构,提升了水力工坊的效率;一位精于勘探的老矿工,在定远城附近的山脉中,发现了一处易于开采的小型露天煤矿(石炭)!这无疑是对燃料短缺的巨大缓解!墨家钜子如获至宝,立刻组织人手进行开采试验。

“净牲司”的扩张与示范效应:

王德领衔的“净牲司”已成了定远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公子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理念的最佳广告牌。他们的工坊规模再次扩大,不仅处理定远自产的牲畜,甚至开始承接附近归附小部落的“业务”,收取费用或换取皮毛、肉食。

丰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以及那份被需要的“专业尊严”,让这些曾经的宫廷边缘人充满了干劲。他们带出的徒弟已能独当一面,“净牲司”的技术标准甚至开始向外输出。他们的存在,无声地告诉每一个新来的流民:在定远,只要你有手艺、肯出力,就能活得像个“人”!

压力下的繁荣与深藏的隐忧:

定远城在流民潮的冲击下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爆发出惊人的韧性与活力,如同一株在戈壁狂风中顽强生长的胡杨。

人口激增带来了劳动力红利,各类工坊产能飙升,农苑开垦面积扩大,军营兵源得到补充。整个城池笼罩在一种紧张忙碌却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中。

然而,巨大的压力依然如影随形:

粮食!

依旧是悬在头顶的利剑。新增人口的消耗是天文数字。城外农苑的产出远水难解近渴。“锋矢”小队劫掠和狩猎的收获越来越不稳定。蒙嫣的脸色日益凝重,不得不进一步压缩口粮配给,优先保障军队和核心工匠。

物资!铁料、铜料、硝石、硫磺、布匹、药材…战争消耗品的储备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虽然新发现的煤矿缓解了燃料压力,但其他关键物资的短缺依旧致命。

内部隐患! 大量新人的涌入,虽经严格甄别,但难保没有秦廷或赵高派来的高级细作潜伏。陈平这类目的不明的大才,更是需要时刻警惕。蒙嫣和王五的神经从未放松。

大战临近!秦军十五万大军集结的消息不断传来,前锋探马已出现在定远城数百里外。战争的阴云,正以泰山压顶之势,缓缓逼近这座在流民潮中奋力崛起的孤城。

公子欣站在加固后的城墙上,望着城外生机勃勃又隐含危机的景象,目光深邃如渊。陈平的到来,叔孙通的投效,煤矿的发现…这些看似意外的收获,是命运的眷顾,还是风暴前的点缀?

他深吸一口带着寒意的空气,声音低沉而坚定:

“群贤毕至,雏凤初鸣…好兆头!

然,雏凤欲鸣九天,必先浴火!

让秦军的血与火,来淬炼我新秦的筋骨与魂魄吧!

传令全军:备战!迎敌!”

定远城这台吸纳了无数新鲜血液、整合了各方英才的战争机器,在生存的压力与强敌的威胁下,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它的命运,将在不久之后,迎来最残酷也最辉煌的审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