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综影视:女配逆袭记 > 第32章 弘晗登基

综影视:女配逆袭记 第32章 弘晗登基

作者:懿安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7 05:47:06

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日升月落中沉淀着岁月的痕迹,而帝后之间的情谊,却在相濡以沫中愈发醇厚。

文鸳也早已褪去了最后一丝青涩,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恩威并施,贤名远播。

她娇憨明媚的底色未变,却更添了国母的雍容气度与岁月赋予的沉静智慧。

皇帝虽年岁渐长,鬓染微霜,但精神矍铄,在文鸳无微不至的陪伴与调理下,身体尚算康健。

两人时常携手漫步御花园,或是在翊坤宫的暖阁里对弈、品茗,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便胜却千言万语,是宫廷中难得的“岁月静好”图景。

六阿哥弘晗,已长成一位英姿勃发、器宇轩昂的青年。

他天赋异禀,学识渊博,不仅精通满汉典籍、骑射武艺,更难得的是对天文、算学乃至海外传来的新奇知识都抱有浓厚兴趣,见解独到,常与皇帝谈论国策时令朝中老臣刮目相看。

皇帝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早已将他视为不二之选的储君。

这年,在帝后共同主持下,弘晗迎娶了名门淑女、端庄贤惠的富察氏为嫡福晋,大婚典礼盛大而隆重,预示着帝国未来的延续。

固伦公主温淑,继承了母亲文鸳的明媚娇俏与父亲的沉稳大气,出落得亭亭玉立,才情斐然。

皇帝与文鸳千挑万选,为她择定了蒙古科尔沁部一位年轻有为、深明大义的亲王世子为额驸,两家结为秦晋之好,既巩固了满蒙联盟,也为温淑觅得了良缘。

订婚那日,温淑依偎在母亲怀中,娇羞无限,文鸳看着一双儿女皆得良配,心中满是欣慰与满足。

然而,再强大的帝王也终究敌不过天命。

一场看似寻常的风寒,竟引发了皇帝沉疴旧疾的全面爆发。

太医院束手,汤石罔效。皇帝的病情急转直下,迅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养心殿内,药香弥漫,却掩盖不住沉沉的暮气。

昔日威严的帝王,此刻虚弱地躺在龙榻上,面色灰败,唯有眼神依旧深邃,带着对江山社稷的牵挂和对至亲的不舍。

文鸳日夜守候在侧,寸步不离。

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亲自为皇帝擦拭、喂药,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初生的婴儿。

她不再掩饰眼中的泪光,却始终努力扬起明媚的笑容,像过去十几年里一样,用她特有的娇憨和温暖,试图驱散爱人生命终点的寒冷与恐惧。

“皇上,您看,今儿个外头阳光多好,弘晗刚来请过安,说南边的漕运疏通得很顺利……”

她握着他枯瘦的手,絮絮地说着家常,声音温柔而清亮,仿佛他还是那个能陪她看尽繁华的强壮夫君。

皇帝费力地睁开眼,看着陪伴了自己后半生、如今依旧年轻的妻子。

他反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回握她,嘴角艰难地扯出一抹微笑:“文鸳……这些年,有你……真好。朕……最放不下的,便是你……”

“皇上别胡说,”文鸳的泪水终于滚落,滴在他的手背上,却依旧笑着,“您会好起来的,您答应过臣妾,要看着弘晗的孩子出生,要陪着臣妾一起变老的……”

皇帝的目光越过她,看向跪在榻前的弘晗。

弘晗眼中含泪,神情坚毅而悲痛。皇帝用眼神示意他近前,声音微弱却无比清晰:“弘晗……朕把江山……和你母后……都交给你了。做个……好皇帝……要孝顺你母后……”

他顿了顿,喘息片刻,目光变得深远而凝重,“记住……祖宗疆土……当以死守……然……海禁……锢国……识人……善任……不可……固步……自封……”

这断断续续的遗言,是他一生帝王心术的凝练,更是对儿子未来道路最关键的指引——守护疆土是根本,但必须打破禁锢,开放进取,重用贤能。

弘晗重重叩首,哽咽道:“儿臣……谨遵皇阿玛圣训!必不负江山社稷,必竭尽全力奉养母后!”

皇帝的目光最后温柔地落在文鸳脸上,充满了无尽的眷恋与歉意。

他用尽最后的气力,轻轻唤了声:“文鸳……” 那一声呼唤,饱含着他们之间所有的情意。

初入府时的懵懂,圆明园生死相依的炽热,册封为后的荣光,十余年相伴的温情脉脉……最终,他的手缓缓垂下,带着对爱妻的无限牵挂和对帝国未来的期冀,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养心殿内,悲声大恸。文鸳终于失声痛哭,紧紧抱着丈夫尚有余温的身体,仿佛要将他揉进自己的生命里。

她的“四郎”,她一生的依靠与挚爱,终究离她而去了。殿外,紫禁城钟声长鸣,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国丧之后,在皇太后文鸳(尊为母后皇太后)及顾命大臣的扶持下,皇六子弘晗于太和殿登基,改元“启元”,意喻开启新元,破浪乘风。

新帝登基,万象更新。年轻的启元帝弘晗,甫一临朝,便展现出与先帝晚期不同的锐气与开阔视野。

他牢牢记着父皇“海禁锢国”的遗训,也深知世界格局正在剧变。登基不久,他便力排众议,以雷霆手段颁布诏令:

废除海禁:在严格管控的前提下,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四地为通商口岸,设立海关,规范贸易。

允许外国商船在指定区域进行贸易活动,鼓励华商出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经验。

此举虽引起部分守旧大臣激烈反对,但弘晗态度坚决,并启用了一批精通洋务、思想开明的官员负责具体事务。

大力兴办洋务: 设立“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创办近代军工企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雏形)。

引进西方机器与技术,仿造枪炮、舰船;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近代工商业。

革新吏治,唯才是举,打破满汉藩篱,大力提拔有真才实学、务实肯干的官员,无论出身。

严厉整饬吏治,惩治贪腐,提高行政效率。尤其重视通晓时务、了解海外的人才。

强军固防,利用开放获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积极编练新式陆海军,聘请外籍教官(但严格限制其权限),更新装备,巩固海防与边防,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

启元帝弘晗的革新并非一帆风顺,守旧势力的阻挠、开放带来的管理难题、西方列强的觊觎……都考验着这位年轻帝王的智慧与手腕。但他意志坚定,善于用人,且有着母族和妻族的全力支持

在文鸳的慈宁宫中,时常能看到新帝与母亲共商国是的身影。

文鸳虽不懂具体洋务,但她深谙人性,常以过来人的经验提醒儿子平衡之道、人心之重。

得益于弘晗高瞻远瞩、及时果断的开放与改革,大清帝国在风起云涌的19世纪中叶,并未如原本历史轨迹那般迅速沉沦、积重难返。

虽然挑战依然严峻,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依然存在,但国门已然打开,变革的种子已经播下,追赶的步伐已经迈开。

新式的学堂在建立,机器的轰鸣在响起,坚固的战舰在船坞中成形,通晓外文的学子开始走向世界……

这一切,都在努力弥合着那关键的差距。避免了因盲目自大、闭关锁国而导致的科技、军事、制度的全面落后,也使得后续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冲击时,大清有了更多周旋的余地、抵抗的资本乃至在某些领域平等对话的可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前路依然漫长艰辛,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但在启元帝弘晗的带领下,在文鸳太后的护佑下,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主动的姿态,尝试融入世界大潮,奋力追赶时代。

那“百年屈辱”的阴霾,因这一系列未雨绸缪、破釜沉舟的变革,而被悄然改写。帝国的命运,在紫禁城的晨钟暮鼓与沿海口岸的汽笛声中,翻开了充满希望却也充满挑战的全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