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87章 巨熊的交易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87章 巨熊的交易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1918年3月15日,柏林无忧宫

一位风尘仆仆、面色凝重的特殊使者,在副官邓尼茨上尉的引导下,步入了无忧宫一间用于秘密接见的偏厅——翡翠厅。

他代表着东方那片广袤而混乱的土地上新成立的、在德国默许和有限支持下,由全俄罗斯皇帝立宪君主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大公领导的俄罗斯共和国。

这位大公,作为罗曼诺夫家族的近支成员,在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于叶卡捷琳堡“不幸遇难”于布尔什维克之手后。

凭借其相对开明的形象、与德国的历史联系以及柏林方面的认可,试图在俄国革命的废墟和内战的血泊上,建立一个亲德的、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新俄国”。

接见厅内气氛庄严肃穆,甚至带着一丝寒意。威廉皇帝端坐在御座上,神情平静,目光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

俄罗斯使者深深鞠躬,然后用带着沉重口音的德语,开始陈述共和国面临的、令人绝望的困境:

“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我谨代表基里尔大公殿下及俄罗斯共和国临时政府,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恳请帝国在此危难时刻,伸出援手。”

他的声音带着疲惫与急迫:“陛下,我国……正处在崩溃的边缘。内战的创伤尚未愈合,经济已彻底崩溃,工厂停产,农田荒芜,饥荒如同瘟疫般在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蔓延。”

“该死的布尔什维克残余分子仍在森林和乡村间活动,煽动叛乱,而最迫在眉睫的是,庞大的战争债务和整个国家的重建需求,像两座大山,压得新政府喘不过气来。”

“我们……我们迫切需要乌克兰的粮食来喂养饥饿的人民,需要药品来遏制瘟疫,需要工业设备来重启生产,需要贷款来稳定金融和开始重建。”

“没有外部的帮助,俄罗斯……可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届时,混乱将吞噬一切,包括……可能与帝国接壤的广大区域。”

林晓皇帝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同情或急迫的表情,仿佛在听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

当使者用近乎哀求的语气陈述完毕,并用充满期盼的目光望向他时,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冰冷的坚定:

“大使先生,请坐。”他示意了一下旁边的座位。

“德意志帝国始终乐于见到一个稳定、有序、繁荣的俄罗斯出现在东方,一个和平且能够自主的邻居,符合我们两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长远利益,对于贵国目前面临的……巨大困难,朕与帝国政府表示理解。”

他话锋一转,如同从和风细雨骤然变为北极寒风。

“然而,您必须清楚,帝国的援助,并非无偿的慈善事业,帝国的每一粒粮食,每一片药丸,每一台机器,乃至每一枚金马克,都是无数德意志工人、农民和士兵用辛勤的劳动、汗水乃至鲜血换来的。任何形式的援助,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公正且和谐的互惠基础之上。”

他微微侧头,示意侍立一旁的帝国经济部长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多时、用精美皮革文件夹装订的文件。

“基于此原则,”林晓的目光变得如同鹰隼般锐利,直视着使者,“帝国愿意,并且有能力,向俄罗斯共和国提供贵国急需的各类物资:包括但不限于十万吨谷物和土豆、基础药品、用于恢复煤矿和铁矿开采的机械设备,甚至可以帮助重建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和关键的铁路枢纽。”

“此外,帝国国家银行可以考虑提供一笔数额可观的重建贷款,以帮助稳定卢布和支付初期费用。”

使者脸上刚刚泛起的一丝希望之光,立刻被皇帝接下来的话冻结了。

“作为对等的、公平的交换,”林晓的声音清晰地在厅内回荡。

“我们希望获得贵国部分战略矿产资源的……长期、稳定、且价格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开采权与优先购买权。”

经济部长上前一步,翻开文件夹,开始宣读那份沉重的清单:“具体包括:乌拉尔铁矿区,库兹巴斯盛产的优质煤矿,以及……察里津地区,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权,以及其余原油产量的优先购买权。”

这份清单,如同一条冰冷的锁链,直指俄罗斯未来工业化和能源自主的命脉!使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

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这将把新生的俄罗斯共和国牢牢捆绑在德国的经济战车上,近乎出让国家的经济主权和未来发展潜力。

他张了张嘴,想要争辩,想要哀求,但在柏林无忧宫这间华丽的厅堂里,在帝国皇帝那平静却充满压迫感的目光下,他感受到的只有令人窒息的无力感。

最终,他只能艰难地、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声音:

“皇帝陛下……您的要求……事关重大……我……我必须将帝国的‘建议’,完整地、一字不差地带回莫斯科,由基里尔大公殿下和制宪会议……进行……审议和定夺。”

一场以国家未来资源换取眼前生存的残酷交易,在柏林悄然拉开了序幕,其结果将深刻影响未来数十年的欧亚格局。

1918年3月16日

另一边在布达佩斯,那座刚刚经历炮火洗礼、伤痕累累的议会大厦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坟墓。

议员们面临着匈牙利历史上最艰难的选择之一。

城外,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军队虽然暂时受挫,但依旧虎视眈眈;北方,捷克军团虽被奥地利的“春醒”行动牵制,但威胁未除,绝望与求生的本能交织在一起。

经过最后几天痛苦、激烈甚至伴随着肢体冲突的辩论,3月18日,匈牙利议会最终以微弱到令人心悸的多数票,通过了那项屈辱却又不得不为的决议:

接受卡尔一世的条件,恢复奥匈君主联合,承认卡尔为匈牙利国王,在法律上重组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尽管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帝国”的实际控制范围已大大缩小,而且头顶还悬着柏林的利剑)。

消息传到维也纳美泉宫,卡尔一世欣喜若狂,他仿佛看到哈布斯堡皇冠在废墟中重新闪耀出光芒。

他立刻以匈牙利国王的身份,意气风发地向“奥地利皇家军团”和匈牙利国防军下达了协同作战的命令,要求他们“共同扞卫帝国的完整”。

然而,他很快就从云端跌落现实,他发现,所有的军事调动、作战计划乃至后勤补给,都必须经过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带来的德军顾问团的审核与批准。

他名义上是两国君主,但真正的权力,尤其是刀把子,牢牢掌握在柏林派来的“顾问”手中,他那顶刚刚失而复得的王冠,其重量更多地体现在象征意义和承担未来债务上。

与此同时,一直像狐狸般密切关注中欧乱局的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一世,也敏锐地嗅到了机会。

他立刻分别致信卡尔一世祝贺其“恢复帝国荣光”又致信给威廉皇帝。

在给柏林的信中,他先用华丽的辞藻高度赞扬了德国“迅速而果断地稳定中欧秩序的伟业”,随后话锋一转,以同盟国忠诚成员自居,表示对“某些邻国”的“持续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威胁”深感忧虑,愿意“无条件提供帮助”,派兵协助奥匈帝国“彻底恢复多瑙河流域及巴尔干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秩序”。

字里行间,**裸地暗示希望能在未来的领土重新划分中分得一杯羹,特别是对始终念念不忘的整个多布罗加和马其顿部分地区的主张。

柏林的回应通过外交渠道迅速传来,措辞谨慎而保留:“帝国政府赞赏并重视保加利亚王国作为盟友的热情与主动性 然而,鉴于当前中欧局势尚在梳理之中,帝国建议保加利亚军队暂缓任何跨境行动,等待帝国协调各方立场,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柏林需要时间消化和控制奥匈的“遗产”,并不希望保加利亚这只贪婪的“巴尔干狐狸”过度扩张,打乱自己的战略部署,甚至引发与奥斯曼或希腊的新的冲突。

1918年3月19日,阿拉伯半岛

与中欧的政治算计和谨慎推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炙热的阿拉伯半岛,奥斯曼帝国最高统帅部,在战争部长恩维尔帕夏的顽固坚持和部分德国顾问倾向于尽快结束战事的有限建议下。

非但没有采取巩固防线、消化占领区的保守策略,反而决定破釜沉舟,将最后的战略预备队——几个从安纳托利亚紧急调来的、训练不足但士气尚可的步兵师——全部投入战场。

发动一场规模更大、更为疯狂和绝望的进攻,代号 “帕夏之锤” ,试图一举砸碎阿拉伯人的抵抗意志,夺取圣城麦加,挽回颜面。

3月19日拂晓,得到加强的奥斯曼主力部队,在进行了长达两小时、近乎浪费弹药的猛烈炮火准备后,向守卫麦加北部最后门户——一片由干涸河谷、岩石山丘和零星绿洲组成的复杂地带——的阿拉伯联军阵地,发起了潮水般不计代价的进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原始、最残酷的白热化状态,奥斯曼士兵在督战队的威逼和军官们狂热的宗教口号鼓动下,如同灰色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涌向阿拉伯人的阵地。阿拉伯部落战士则依托着他们熟悉无比的每一条峡谷、每一块巨岩、每一片棕榈林,进行了极其顽强和灵活的抵抗,每一道简陋的堑壕、每一座泥土垒砌的房屋都成为了浴血的战场。

战斗异常惨烈,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沙尘的味道 奥斯曼军队凭借兵力火力的短暂优势,一度突破了阿拉伯人的主要前沿阵地,甚至先头部队的望远镜里已经能够隐约看到麦加圣城禁寺的轮廓。

胜利似乎唾手可得,然而,阿拉伯人在麦加本地守军和来自内志地区援军的激励下,迅速组织起凶悍无比的反冲击,他们利用夜幕的掩护,发动了擅长的夜袭和侧翼骚扰,使得奥斯曼军队疲于奔命。

双方在灼热的沙漠与岩石间陷入了残酷的拉锯战和消耗战,每一寸土地的得失都伴随着成堆的尸体。

至3月21日,奥斯曼军队的攻势如同被沙漠吸干了水分般,再次彻底衰竭,士兵们精疲力尽,伤亡惨重估计此役损失超过一万五千人,物资几乎耗尽,却始终未能真正触摸到他们的终极目标。

恩维尔帕夏的又一次豪赌,在阿拉伯人坚韧的抵抗和严酷的自然环境面前,再次以惨痛的失败告终。

奥斯曼帝国最后一点宝贵的战略机动力量和士气,也在这片毫无怜悯的沙漠中被消耗殆尽,只剩下无尽的疲惫与绝望。

1918年3月21日

但就在中欧和近东战火纷飞、外交家们穿梭不息之际,一份来自帝国安全局慕尼黑站的秘密报告,被以最高优先级送到了林晓皇帝的橡木大办公桌上。

报告用冷静客观的文字,详细描述了一名原奥匈帝**队退伍兵、现为慕尼黑一个名为“德国工人党”(dAp)的小政治团体狂热宣传员的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一家名为“霍夫勃劳”的啤酒馆里,面对数百名听众进行的极具煽动性的演讲。

报告中引用了希特勒演讲的片段,那声音透过文字仿佛都能感受到一种歇斯底里的能量:

“…德意志的胜利!是的,我们赢得了战争!打败了那些英法贵族老爷们!但胜利的果实正在被那些躲在后方舒适办公室里、吸食着前线士兵和德国人民鲜血的蛀虫、投机者和叛徒所窃取!…我们需要的不是妥协!不是谈判!”

“是一场彻底的、流血的民族革命!要清除内部的腐朽,建立一个纯粹的、强大的、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属于所有真正德意志人的国家!大德意志帝国!!!!…那些高高在上的容克贵族、那些操控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吸血鬼…他们和那些布尔什维克一样,都是德意志民族的敌人!…”

林晓阅读着这份报告,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他对这个历史阴影中人物的“出现”并不感到意外,但其言论中强烈的民粹民族主义、**裸的反犹主义和激进的反体制倾向,让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种发自社会底层、不受控制的极端力量,在目前帝国看似辉煌胜利、实则内部因战争消耗和社会转型而暗流涌动的背景下,可能是一把能伤敌也能伤己的危险双刃剑。

他沉思了片刻,没有流露出过多的情绪,而是直接对侍立一旁的邓尼茨上尉下达了几条简洁而迅速的命令:

“立刻给波森大学的戈培尔博士发电报,召回他。就说皇帝陛下欣赏他在宣传领域的才华,有要事相商,让他以最快速度返回柏林。”

林晓想起那个历史上与希特勒紧密捆绑的天才宣传家,决定先看看这块材料能否用在“正道”上。

“通知在匈牙利前线的古德里安元帅和曼施坦因元帅以及隆美尔中校,前线战局已基本稳定,请他们将前线指挥权暂时移交给瓦尔特·莫德尔中校和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上尉负责,即刻返回柏林,有要事相商。”

他没有明确说明突然召回这些背景不同、风格迥异的人物的具体原因。(其实就想羞辱他)

但敏锐的参谋人员和邓尼茨都意识到,这必然与安全局报告中那个在慕尼黑啤酒馆里咆哮的退伍兵,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某种社会情绪有关。

皇帝似乎想要亲自审视,甚至可能试图“引导”、规训或“利用”这股正在社会底层酝酿的、危险而原始的民粹力量,防止其成为颠覆现有秩序的火种,或者……将其转化为某种可控的工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