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60章 凯撒的加冕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60章 凯撒的加冕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1917年的三月,欧洲大陆正挣扎着从严冬中苏醒,泥土解冻,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新生交织的气息。

汉斯·伯格少尉的生活,如同一架原本只遵循精密军事节奏的钟表,但自从在柏林大学街角那次意外邂逅后,被注入了一缕柔和而不同的旋律。(林晓:死舔狗)

他高效地执行着皇帝下达的纪录片任务,与UFA(宇宙电影股份公司)的接洽非常顺利,导演和制片人对这个由皇帝亲自下令、皇帝副官直接协调的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谦卑,调阅前线胶片素材的命令通过最高统帅部发出,效率极高。

工作之余,他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位名叫林明华的中国女留学生,他们又在大学区那家名为“橡树之下”的古老咖啡馆见了几次面。

咖啡馆里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醇香和旧书卷的气味,成了他们小小的避世之所。

一次,林明华正尝试向汉斯解释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与东方写意美学的某种隐秘联系,汉斯虽然听得入神,但眼神中的一丝困惑还是被她捕捉到了。

她笑了笑,转换了话题,轻声用中文念了一句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然后,她抿了一口咖啡,努力用德语解释:“这就像…天空飘浮的云彩,是游子漂泊不定的心意;缓缓西沉的落日,是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它说的是一种…距离和思念。”

汉斯静静地听着,他蓝灰色的眼睛注视着窗外偶尔走过的学生,仿佛在想象那种遥远的意境。他沉默了片刻,说道:

“虽然我不懂中文的音律,但这份感觉…我能体会到,就像我们的士兵在战壕里,望着天上的云,也许会想起家乡的黑森林和特色这感觉是相通的,对吗?明华?”他第一次自然地叫出了她的名字。

林明华的脸微微泛红,点了点头:“是的,伯格先生,艺术和情感…有时能超越语言。”

“叫我汉斯吧,”他温和地说,“在‘橡树之下’,我们可以暂时忘记军衔和学位。”他发现自己无比期待这些短暂的会面,甚至会留意她无意中提到的喜好。

她曾说起过欣赏巴赫音乐中严谨的建筑美感。于是下一次见面时,汉斯“偶然”带来了两张巴赫的唱片。(7英寸,两张50美分)

“哦!天哪!这太珍贵了!”林明华惊喜地接过唱片,“您是怎么…”

“正好路过一家唱片店,”汉斯轻描淡写地说,掩饰着自己的用心,“想起你说过喜欢巴赫,觉得你可能会感兴趣。”

一种微妙而纯粹的情愫,在战后的柏林悄然滋生,让身处帝国权力核心的年轻副官,体验到了超越战争与政治的、平凡而温暖的慰藉。

3月4日一个清晨,寒雾尚未散尽,皇帝林晓出人意料地命令车队前往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斯鲁庄园,他没有通知当地政府或驻军,轻车简从,只带了必要的随行人员和汉斯少尉。

在奥托·冯·俾斯麦那座简朴而庄重的墓前,皇帝独自站立了许久,汉斯站在远处,看着皇帝沉默的背影,仿佛能感受到那沉重历史帷幕的落下与新篇的开启。

林晓凝视着墓碑上那个名字,心中波涛汹涌,‘铁血宰相’…你凭借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意志,将散落的德意志碎片焊接成一个强大的帝国。

但你为她规划的,是一个稳健的、立足于欧洲大陆的未来,用谨慎的联盟和有限的战争来保障安全。”他在心中默念,仿佛在与那位长眠的巨人对话。

“但是,时代变了,阁下。”他的思绪继续翻腾,“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正在到来,海洋、贸易、科技才是未来的关键,守成,或许能维持一时,但无法让德意志在未来的巨变中真正强大,甚至可能…再次被包围、被扼杀,我走的这条路,更加冒险,更像一场豪赌。”

“我颠覆了你的大陆政策,将德国带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甚至…某种程度上,挑战了你与俄皇的传统友谊。”

一阵冷风吹过,拂动他军大衣的衣角。他的眼神变得愈发坚定:“我所做的一切,并非否定你的伟大,恰恰是为了守护你缔造的这一切,为了让她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更辉煌,请你…理解。”

这次静默的拜访,更像是一次与旧时代的告别和对自我选择的最终确认,一种跨越时空的责任交接。

从墓地返回后不久,一个来自罗马的消息震动了欧洲外交界 在教皇本笃十五世的多次秘密斡旋和私下沟通后,尤其是在德意志帝国事实上承认了教皇国复辟并在对法媾和条款中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大度”(大幅削减赔款)后。

教皇陛下向威廉二世发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提议:在即将于柏林举行的盛大胜利阅兵仪式上,由驻巴伐利亚的教皇特使主教尤金尼奥·帕切利(未来庇护十二世)公开尊称威廉二世为“凯撒”。

这不仅是对其德意志皇帝身份的重申,更是赋予其继承古罗马奥古斯都·凯撒的荣光,象征其成为欧洲乃至基督教世界世俗领袖的崇高地位。

经过与心腹幕僚的深思,林晓接受了这一提议,这并非寻求在罗马由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那将过于刺激奥匈帝国),而是一个强大的政治与文化信号:

德意志帝国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者,更是欧洲传统秩序、基督教价值和罗马帝国道统的继承者与扞卫者。

1917年3月15日,柏林,勃兰登堡门,一场空前规模的胜利阅兵在此举行。天空作美,阳光洒在铺满旗帜的街道上。

德军近卫军部队步伐铿锵,奥匈帝国掷弹兵方阵华丽庄严,保加利亚步兵彪悍,奥斯曼军官代表团神秘肃穆,甚至还有来自新成立的“比利时经济保护领”和“波兰摄政王国”、“乌克兰骑兵”的象征性部队,观礼台上,各国武官、外交使节和德国权贵云集。

当威廉二世身着帝国元帅服,胸佩功勋勋章,出现在中央观礼台时,山呼海啸般的“皇帝万岁!”声响彻云霄。

阅兵式达到**时,教皇特使尤金尼奥主教走上前,在无数镜头和目光的注视下,庄严地向皇帝致敬,并用洪亮的声音宣布:

“秉承圣父、教皇本笃十五世陛下的意旨,并向伟大的胜利致敬!向德意志与普鲁士的守护者、欧洲和平的缔造者、上帝庇佑下的基督教世界之盾——威廉·凯撒致敬!愿您的智慧与力量,引领这片大陆走向持久的繁荣与安宁!”

“凯撒!凯撒!凯撒!”的尊号通过扩音器和记者的笔,瞬间传遍柏林,传遍德国,传遍世界。这一刻,林晓的权威和声望被推向了物理与象征意义上的双重巅峰。

他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对沸腾的人群和全球舆论,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巩固胜利、改革帝国的“凯撒敕令”核心内容:

1. 军事改革:基于胜利经验,裁减庞大常备军规模,但建立一支基于最先进军事科技和高度职业化军官团的核心精锐力量;

扩大总参谋部职能,将其转型为涵盖军事、经济、科技长远规划的“帝国总规划与安全部”。

2. 经济整合:加速“中欧经济同盟”建设,强力推动关税同盟,建立以帝国马克为核心的稳定货币区,优先重建法国北部、比利时等占领区经济并将其深度纳入帝国生产体系。

3. 社会福利:兑现部分战时对民众的承诺,颁布《帝国劳工保障与福利法》,正式确立八小时工作制(战时及紧急状态除外),建立覆盖更多工人的医疗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障体系,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塑造“人民凯撒”的形象。

4. 科技兴国:成立直属皇帝领导的“帝国科学与技术院”,整合全国顶尖人才,大幅增加科研投入,重点发展航空、合成燃料化工、无线电应用、精密医学等未来关键领域。

而就在柏林举行盛大阅兵、欢呼“凯撒”之声不绝于耳的同时,一份发自柏林外交部、盖有帝国首相府印章的加密电报。

飞越重洋,送达德国远东各领事馆及中立国代表机构。德国宣布,即日起对日本帝国实施全面战略物资禁运!

禁运清单如同经过精密解剖后挥出的手术刀,寒光闪闪,直切要害:禁止向日本出口一切涉及光学仪器(包括精密镜头、测距仪、瞄准镜)、特种钢材(用于舰船装甲、炮管、发动机)、高性能化工产品(高级染料、药品合成中间体、浓缩硝酸)、精密机床以及大功率舰船及航空发动机技术。

这些物资和技术,正是日本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赖以维系的命脉,日本严重依赖从德国(以及此前通过荷兰、丹麦等中立国中转)进口这些高质量的关键物资来维持其庞大的联合舰队、新兴空军和现代化陆军的运转与升级。

消息传到东京,犹如晴空霹雳。内阁紧急会议连夜召开,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

“八嘎!德国人这是要掐死我们!那个该死的瘸子暴君皇帝这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一位海军大将捶着桌子,脸色铁青,“没有蔡司的光学仪器,我们的新式战舰炮塔就是瞎子!没有克虏伯的特种钢配方和机床,我们自造大型舰艇的工期要延长一年,甚至更久!”

陆军代表同样忧心忡忡:“药品和化工原料的短缺已经影响到部队的健康和弹药生产!我们必须立刻寻求从美国方面购买!”

外相艰难地回应:“美国人坐地起价!需要原价的1.5倍,而且很多高精技术,他们自己也依赖德国专利或者根本不愿出售!荷兰方面也表示压力巨大,德国人威胁要切断他们的供应链!”

恐慌情绪迅速从军政高层蔓延到财经界,三井、三菱等财阀的股票应声暴跌,军工企业老板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走寻找替代渠道,却发现要么价格高昂到无法承受,要么根本无法获得同等质量的产品。

德国这一招精准的“经济绞杀”,比派出十艘战列舰在太平洋上游弋更让日本感到窒息和深切的恐惧,一种被孤立于世界先进工业体系之外的寒意笼罩了整个列岛。

而与此同时无忧宫深处的一间战略会议室里,气氛却不像外面阅兵场那般热烈乐观。

一场关于东线战略的高层会议正在烟雾缭绕中紧张进行,曼施坦因从前线发回的报告措辞严峻,指出彼得格勒围城战进展极其缓慢,红军抵抗异常顽强,德军伤亡持续增加,而广袤的俄罗斯腹地似乎还能源源不断地挤出兵员,气候和后勤更是噩梦。

“陛下,”目光犀利的龙德施泰特上将首先发言,语气沉重,“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在俄国,而我们现在正在重蹈拿破仑的覆辙,陷入一片无边的泥潭,彼得格勒或许最终能拿下,但我们需要付出多少代价?然后呢?向着莫斯科再次发动一场漫长而血腥的进军?我们还有多少鲜血可以流在这片看不到尽头的土地上?”他的发言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前线将领的忧虑。

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立刻激烈反驳,他几乎要站起来:

“撤退?现在谈撤退就是懦弱和短视!俄国,特别是这个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必须被彻底打败,必须被肢解!否则它永远是东方一个巨大而充满敌意的威胁!现在撤退,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牺牲前功尽弃,意味着一个潜在的巨人会在几年内恢复过来!我们必须进攻,直到把他们打趴下为止!”他的观点得到了总参谋部部分激进军官的无声支持。

这时,一份来自北方集团军群前线的电报被送了进来,是曼施坦因的建议。皇帝示意念出来。电报中,曼施坦因写道:“…鉴于当前战局,强攻莫斯科代价过高且风险巨大。恳请考虑调整战略目标:集中兵力,务必夺取彼得格勒和整个波罗的海沿岸,与芬兰连成一片,建立稳固的北方防线。同时,将主要精力转而全力支持乌克兰、哥萨克、高加索乃至白俄罗斯地区的独立运动和反布尔什维克力量,向他们提供武器、顾问和资金。”

“我认为让俄国人自己去打俄国人,实现其永久性的分裂与内耗,远远比由帝**队亲自去征服每一寸西伯利亚的土地,此为上策。”

博克和里布等前线指挥官虽然渴望荣誉,但也对战场的困难感同身受,态度显得摇摆不定,内心更倾向于曼施坦因的务实方案。

凯撒林晓静静地听着将领们的激烈争论,手指无意识地、有节奏地敲打着光亮的桌面。

他深知陷入俄国战争泥潭的巨大危险,那将是吞噬帝国鲜血和财富的无底洞,但他也绝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并且必然是敌对的红色巨人留在东方,那将是未来的心腹大患。

良久,他抬起手,争论声立刻停止,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龙德施泰特上将的担忧是现实的,鲁登道夫将军的决心也值得肯定。”他首先平衡了双方,然后话锋一转,“但是,曼施坦因将军看到了另一条路。一条更聪明、更符合帝国长远利益的路。”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东线地图前:“我决定,东线主力暂停大规模战略性进攻。巩固现有战线,特别是北方集团军群,必须全力拿下彼得格勒,打通与芬兰的联系。同时,”

他的手指划过乌克兰和高加索,“立即启动‘代理人计划二’。最大限度地武装和支持邓尼金、高尔察克、哥萨克阿塔曼们,还有高加索的山地民族,给他们枪炮,给他们资金,派去军事顾问,让他们去和红军厮杀,让他们去争取‘独立’。”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我们需要时间,先生们,时间来回血,时间来消化我们在西方的胜利,时间来让我们的‘中欧’变得坚固。”

“而俄国…就让他们自己先流尽鲜血吧,我们要做的,是确保他们流得足够多,并且最终,分裂成一个对我们无害的、一堆软弱的‘邦联’。”

战略会议结束后,皇帝继续在书房处理公文。汉斯·伯格少尉前来汇报纪录片《德意志的胜利》的初步进展,他条理清晰,汇报简洁准确。

“…UFA已组建了最优秀的团队,导演初步选定曾拍摄《泥泞中的老虎》的冯·哈特曼先生,素材搜集进展顺利,海军部已送来大量公海舰队和潜艇战的胶片…”汉斯流畅地汇报着。

皇帝看似专注地听着,却敏锐地注意到,今天的汉斯比平时语速稍快,汇报完毕后,眼神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虽然动作细微,但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没有逃过皇帝的眼睛。

“很好,汉斯,按计划进行。”皇帝点了点头,然后忽然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汉斯,你最近似乎总是…时间很紧迫?柏林大学图书馆的学术讨论,或者…‘橡树之下’咖啡馆的咖啡,就那么引人入胜吗?”

汉斯的脸瞬间红了,仿佛被说破了心事,他猛地立正,有些慌乱地试图解释:

“陛下!我…我只是觉得那些讨论对理解…理解宣传的受众心理很有帮助…我绝对没有耽误任何…”

“放松,少尉。”皇帝笑着挥了挥手,脸上带着一种近乎长辈发现子侄秘密般的调侃表情。

“工作固然重要,但生活也不全是命令、公文和战略地图,年轻人有些…业余的学术兴趣,是好事,只是要时刻记住你的身份和职责,把握好分寸即可。”

“是!陛下!我明白!非常感谢您的理解!”汉斯如蒙大赦,敬礼后,几乎是保持着僵硬的军人姿态退出了书房,直到关上房门,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林晓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嘴角却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和一丝微乎其微的酸意。(主角穿越前向喜欢的女生表白了六次,全都被拒绝了。)

在这个被战争、权力和宏大叙事充斥的世界里,一点纯粹的个人情感,一点跨越文化和阶层的微妙联系,显得格外珍贵,甚至让他这个灵魂来自异世的穿越者,都感到一丝人间的慰藉和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