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43章 罗马的瓜分盛宴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43章 罗马的瓜分盛宴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1916年7月末8月初随着西线的尘埃落定和意大利的彻底臣服,德意志帝国的战略重心出现了微妙的偏转。

一方面,需要巩固在西欧取得的压倒性胜利,通过条约形式将其固化;另一方面,东方那片因俄国崩溃而产生的巨大权力真空以及正在其中激烈厮杀的俄罗斯吃鸡大赛(红军,白军,黑军,绿军,以及外国干涉势力),愈发成为柏林决策层关注的焦点。

帝国的策略是:用条约的锁链捆绑住已倒下的敌人,同时用间接的手段干预尚未结束的战争,以最小的代价塑造有利于帝国的东方格局。

对于俄国的内战,林晓的态度明确而谨慎:绝不能派遣大规模德军地面部队直接介入那片广袤无垠的泥潭沼泽但也不能坐视列宁导师的布尔什维克红军轻易获胜。

一个由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充满敌意的俄国是未来的巨大隐患,而一个由白军将领统治的、虚弱且依赖德国支持的俄国,则是理想的东部缓冲区和原材料产地。

因此,一场名为“东方援助”的影子战争悄然启动。

在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德军实际控制的城市里,一座座名义上由“当地政府”或“白军代表团”运营、实则由德**需部和总参谋部背后操控的物资中转站建立起来。

一船船、一车车的武器弹药(主要是缴获的沙俄库存或德军换装下来的二手装备)、军服、药品、罐头食品,被源源不断地“出售”或“租赁”给邓尼金的“南俄武装力量”和尤登尼奇将军在波罗的海方向组建的西北集团军。

更重要的是人员的派遣,数以千计“退役”或“休假”的德军军官、士官以及技术兵种(炮兵、通讯兵、工兵),以“军事顾问”、“合同雇员”或“志愿兵”的身份,拿着丰厚的报酬,加入白军的指挥和训练体系。

他们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白军(尤其是邓尼金部)的组织度和战术水平

在白军前线视察的帝国总参谋部代表,发回了一份充满普鲁士式骄傲的报告:

“…邓尼金将军的部队,装备了我们的mG08机枪和77mm野战炮后,火力已对红军形成优势,我方顾问协助制定的步炮协同战术,在最近一次夺取铁路枢纽的战斗中效果显着…红军虽人数众多且狂热,但缺乏训练和指挥艺术,在正规战中被系统性击溃…建议继续加强炮兵和通讯装备的援助,并派遣更多‘技术顾问’控制其后勤系统…”

与此同时,帝国的外交官们则在白军各个派系之间纵横捭阖,一方面鼓励他们反抗“红色恐怖”。

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挑拨离间,防止任何一股白军势力过于强大以至于未来难以控制,这致使此次“全俄吃鸡大赛”变得愈加混乱分裂。

而帝国的目标是让俄国的内战长期化、消耗化,虚弱化,最好能形成数方分裂对峙的局面。

然而,东线的广袤和红军的顽强以及韧性超乎林晓等人的想象。

尽管白军得到了德国的援助,但白军的推进依然缓慢而艰难,后勤问题突出,内部矛盾重重,各个领导人心怀鬼胎,导致白军混乱不堪。

而红军则在托洛茨基的铁腕组织下,爆发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数量优势。

帝国的“东方援助”就像往一个破烂的米桶中投送资源,虽能延缓红军的胜利,却似乎难以根本扭转局面,如同当年拿破仑的那场半岛战争中“法兰鸡不断流血的伤口”

这让柏林意识到,彻底解决俄国问题,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复杂的策略。

1916年8月3日,罗马,卡比托利欧山(坎皮多利奥)广场,保守宫

这里曾是罗马元老院议事之地,象征着古罗马的权威与法律,如今,它成为了胜利者审判和肢解失败者的舞台。

大厅内气氛庄重而压抑,巨大的长条桌一侧,坐着以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曼、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切尔宁、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赛义德·哈利姆帕夏为首的同盟国代表团,他们神色倨傲,志得意满。

长桌另一侧,则是面色惨白、如丧考妣的意大利王国全权代表——前首相博塞利和总参谋长卡多纳(他们被新成立的军政府推出来承担签字的耻辱)。

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早已逃往南方布林迪西,不愿亲眼目睹这屈辱的一幕。

《罗马条约》的文本厚得惊人,条款苛刻到了极致,远超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后的和约:

1. 领土肢解:

· 北意大利王国(傀儡国): 割让特伦蒂诺-上阿迪杰、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半岛给奥匈帝国。

皮埃蒙特、伦巴第、威尼托等西北部地区在德军“保护”下成立“北意大利王国”,由萨伏依家族旁系(亲德)出任国王,实质成为德国经济附庸和军事缓冲区。

· 中意大利教皇国(恢复): 拉齐奥地区(包括罗马城)及其周边地区恢复为“教皇国”,由教皇庇护十世(不久后去世,由新教皇本笃十五世继任)世俗统治,受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共同“担保”中立。

· 南意大利两西西里王国(复辟): 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恢复波旁-两西西里王朝统治成为独立王国,但需向同盟国支付巨额赔款并提供海军基地。

· 撒丁王国(独立): 撒丁岛成为独立王国,由当地贵族统治,战略位置重要,受同盟国“关注”。

2. 海外殖民地剥夺:

· 意大利在北非(利比亚)、东非(厄立特里亚、意属索马里)的所有殖民地,全部转让给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归德,奥斯曼收回佐泽卡尼索斯群岛并获东非部分补偿)。

· 所有殖民地资产(港口、铁路、种植园)由德、奥斯曼接收。

3. 军事限制与赔款:

· 意大利陆军限制在11万人以内,海军只能保留少量老旧舰艇,不得拥有潜艇和空军。

· 支付高达1314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分期50年付清),以海关关税、国家税收和重要矿产资源作为抵押。

· 的里雅斯特、塔兰托等重要港口成为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自由港和海军基地。

签字仪式上,齐默尔曼的笑容带着冰冷的满意,切尔西难掩对获得亚得里亚海出海口和领土的兴奋,赛义德·哈利姆帕夏则为奥斯曼帝国收复部分失地和获得非洲领地感到欣慰(尽管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德国之力)。

而意大利代表颤抖着手签下名字时,几乎昏厥过去。

《罗马条约》的消息传出,意大利举国悲愤,视为奇耻大辱,各地爆发了零星的抗议,但都被德奥联军(主要还是奥匈捷军队)和新成立的亲德地方武装无情镇压。

欧洲的外交界则为之震动,同盟国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了其重塑欧洲秩序的意志和冷酷无情。

柏林,无忧宫。1916年8月5日晚

一场小型的、庆祝《罗马条约》签订和东线“援助”行动初步顺利的私人宴会正在举行。

留声机播放着瓦格纳的乐曲,气氛轻松愉悦。连日来的巨大成功让林晓(威廉二世)的心情也难得地放松下来。

他甚至一时兴起,跟着音乐的节奏,稍微扭动了一下身体,动作在外人看来有些怪异(内心oS:这要是有首《青海摇》就带感带派了…)。

然而,这短暂的轻松很快被打破。汉斯·伯格少尉步履急促地走进宴会厅,脸色凝重,径直来到皇帝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并递上一份刚刚收到的、来自海军部的紧急密电。

林晓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眉头紧锁。他快速扫过电文,眼神中先是难以置信,随即燃起熊熊怒火!

电文内容简要:一支由容克贵族子弟担任高级军官的、驻扎在佛兰德斯的德国鱼雷艇支队(S艇),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于8月4日夜间至5日凌晨,在爱尔兰海峡附近“误判”目标,“不小心”击沉了至少三艘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

理由是“其航行轨迹可疑且未按要求停船接受检查”。初步报告显示,可能有美国籍船员伤亡!

“蠢货!一群被猪油和傲慢蒙了心的蠢货!眼睛难道都长狗肚子里去了吗?” 林晓几乎是咬着牙低吼出来,手中的酒杯被他捏得咯咯作响。

“我三令五申!严格控制潜艇和快艇行动!避开美国船只!他们当我的话是耳旁风吗??!”

他立刻意识到这件事的灾难性后果,这简直是拿着带尖的木棍狠狠戳着美国犯着的甲沟炎!威尔逊政府内部的主战派必将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大肆渲染德国的“野蛮”和“背信弃义”。

他之前所有的外交努力、所有的谨慎克制,都可能因为这帮贵族军官的鲁莽和“建功立业”的狂热而付诸东流!

“立刻备车!回柏林!召集海军部、外交部、总参谋部紧急会议!” 林晓厉声下令,之前的轻松惬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山雨欲来的极度焦虑和愤怒,“还有!立刻命令那支鱼雷艇支队的所有指挥官停职!押送柏林军事法庭!立刻!”

他大步流星地走出宴会厅,留下身后一群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何事的宾客,欢快的乐曲仍在播放,却显得异常刺耳和不合时宜。

几位容克贵族晃悠着手中装满名贵红酒的高脚杯,其中一年轻贵族轻晃酒杯,嘴角浮起讥诮的弧度:

“皇帝?或许他更该去剧院扮演至尊——毕竟那袍子比军装更适合表演,老东西,咱们走着瞧。”

众人低笑,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泛起讽刺的光晕。

无忧宫外的夜空,繁星点点,但柏林的政治天空,却因遥远海面上的几声爆炸和沉船,骤然阴云密布。

一场本可避免的风暴,似乎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向着帝国席卷而来。

美国的参战,这个林晓竭力试图避免的最大噩梦,此刻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真实和迫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