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34章 请假条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34章 请假条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帝国再临:我的1915》的作者。

在此,我想向大家请一个短暂的假期,暂缓更新一段时间。

这部小说自开始连载以来,承载了我对历史与威廉二世交织的许多想象,也记录了主角林晓在1915年的平行时空,如何去改变战败的德国结局

你们的每一次阅读、每一条评论、每一份催更,以及在读人数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动力,让我深深感到创作之路并不孤单。

最近,我发现自己后续埋的坑越来越难填,自己创作的一些跨时代武器很让人感到迷惑,而看到一些同时期写的书质量在读数量比我好催更比我多时,让我感到有些迷茫。

再加上最近审核开始严查这本书,慢慢的,从一开始的秒发布到最后,甚至要半个小时才能发布,我开始不断的对这本书产生怀疑。

甚至在后续的内容,我甚至不知道是该多写一些二战时的人物成长历史,还是写一战时的充满军国主义色彩的将军元帅们。

而我希望能够利用这段时间更好地沉淀思考、寻找灵感,多查史书来学习争取在恢复更新后带来更高质量、更具感染力的故事内容。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和理解,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

请相信,这次短暂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回归,林晓(威廉二世)的故事还远未结束,预计准备写200多章,当然,还请各位读者理解作者的中二病。

如:“朱雀”俯冲轰炸机,“白虎”巨炮,“巨猪”重型坦克,“雪狐”突击队。

而预计休息时间为一至两天,期间我也会在评论区与大家保持交流。

再次感谢你们的耐心与守候!

祝好运

作者:爱吃笨瓜

2025年8月24日

[完]

[完]

本章结束,撒花。

....

....

...

....

? ? ?

还没走开吗?

好吧,这个请假条其实是后天的,作者准备去把眼睛治一下,治完后再给大家分享更多的乐趣。

第34章:烙印的和平(没错,你们被骗了)

1916年3月的下半月,仿佛被历史的火焰烙铁狠狠熨过,在欧洲大陆的东线与西线,同时刻下了一道深刻而截然不同的印记。

东方,一场以巨大屈辱为代价的、前所未有的“和平”被强加于一个崩溃的帝国之上;西方,短暂的沉寂之下,更大规模风暴的引信正在嘶嘶作响。

而在这全局的棋局之外,一颗微小的、却可能在未来掀起惊涛骇浪的棋子,悄然出现在了帝国棋手的面前。

1916年3月16日 - 3月26日,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要塞

谈判进入了最后,也是最残酷的阶段。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内的激烈辩论终于有了结果。

在列宁近乎歇斯底里的坚持、以及德国方面毫不掩饰的军事威胁下,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最终以微弱多数,痛苦地通过了接受德国条件的决议。

托洛茨基带着沉重的使命和无比的屈辱感重返布列斯特。

他的“不战不和”策略破产了,现实政治的冰冷铁拳击碎了革命的浪漫幻想。

3月26日,旧沙皇军官俱乐部大厅。气氛凝重得如同葬礼。

长桌一侧,是面色冷峻、姿态高傲的德国及其盟国(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代表。

另一侧,是以托洛茨基为首的、人数稀少、面色灰败的苏俄代表团。

没有鲜花,没有香槟,只有文件翻动的沙沙声和摄影师镁光灯刺眼的闪烁。

屈尔曼男爵的脸上带着一丝胜利者的矜持微笑,霍夫曼将军则毫不掩饰目光中的轻蔑。

条约文本厚得惊人,条款苛刻到了极致:

· 领土割让: 苏俄承认芬兰、乌克兰(德国将扶植一个亲德的“乌克兰国”)、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爱沙尼亚独立(实为德国保护国)放弃对波兰的全部权利。

高加索地区的卡尔斯、阿尔达汗和巴统割让给奥斯曼帝国。

总计丧失约126万平方英里领土,相当于损失了四分之一的耕地和人口,近四分之三的铁矿和煤矿。

· 政治与经济:

苏俄军队必须完全复员,海军舰艇解除武装或扣留,支付75亿马克的“战争赔款”(以各种形式),赋予德国最惠国待遇和广泛的经济特权。

· 附加秘密条款: 苏俄承诺不得进行反德宣传,并需“合作”镇压其领土上的反德活动。

这已不是和平条约,而是一份**裸的征服宣言和奴役契约。

它不仅在领土和经济上阉割了苏俄,更试图从政治上确保这个新生的、被视为“病毒”的革命政权处于虚弱和依赖状态。

托洛茨基在签署这份被称为《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的文件时,手在微微颤抖。

他深知,这笔用空间换时间的交易,将使布尔什维克政权背上永久的“卖国”骂名,但也确实为它在绝境中争取到了一丝喘息之机,他签下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血泪。

消息传开,举世震惊,协约国愤怒地谴责这是“强盗条约”,并宣布绝不承认。(林晓:“呵,嘴脸”)

俄国国内,愤怒和绝望的情绪如同火山般爆发,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激烈反对,甚至部分布尔什维克党员也感到幻灭,内战的火药桶被彻底点燃。

然而,对于德国而言,东线的巨大威胁终于解除。

近百万德军得以从东线泥潭脱身,开始浩浩荡荡地西调,准备投入到决定命运的西线决战中去。

帝国的东线,暂时烙上了一个鲜血淋漓的“和平”印记。

同一时期,法国北部,阿拉斯至圣康坦一线。

与东线戏剧性的“和平”相比,西线显得异常“平静”。

持续的春雨和泥泞依旧主宰着战场,将双方庞大的军队困在潮湿冰冷的堑壕里。

然而,这片看似死寂的战场之下,却涌动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炽热和危险的暗流。

德军利用东线腾出来的部分兵力,正在秘密地加强其防线——尤其是被称为“兴登堡防线”(或称“齐格菲防线”)的纵深防御体系。

这是一条由多重堑壕、钢筋混凝土机枪堡(“骨髓”碉堡)、铁丝网、雷区构成的死亡地带,其设计和坚固程度远超战争前期任何一条防线。

大量的重炮、迫击炮、特别是针对坦克的反坦克炮(基于东线经验紧急加强的37mm和77mm炮)被秘密部署到关键地段。

与此同时,在防线后方一些戒备森严的试验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古德里安上校(因东线战功晋升为准将)被紧急调回西线,负责整合和训练新到的装甲部队,并试验全新的进攻战术。

他从东线带来了宝贵的“野狼”实战经验和“闪电突击”理论。

在一处伪装网遮蔽下的广阔区域,数十辆改进型的“野狼-b”型坦克(增强了发动机功率,改进了悬挂以应对泥泞,部分安装了短管105mm榴弹炮作为突击炮)正在进行紧张的编队和步坦协同演练。

古德里安站在一辆指挥车上,拿着扩音器,声音沙哑却充满激情:

“先生们!忘记凡尔登的绞肉战!忘记康布雷的单一突破!东线的经验告诉我们,未来属于装甲兵!属于速度、火力和突然性的结合!”

“我们的坦克,不是步兵的移动盾牌!它们是突破的利刃!是撕裂防线的铁拳!”

“集中使用!形成重点!在狭窄正面投入 压倒性的装甲力量!在炮兵和‘朱雀’的精准支援下,撕开缺口,然后不要停留!不要顾及侧翼!向纵深!向敌人的心脏猛插!瘫痪他们的指挥!切断他们的补给!让敌人的整个防线因为一个点的崩溃而全面瓦解!”

“步兵!你们要跟上!乘坐装甲车!卡车!甚至坦克本身!你们的任务是巩固突破口,清剿残敌,但不是拖慢装甲矛头的速度!” “这就是‘通过战术’!这就是我们赢得西线胜利的关键!”

他的理论惊世骇俗,挑战着总参谋部里所有老派将领的思维。

但在东线的辉煌战绩和皇帝的明确支持下,古德里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支持。

西线的德军,正在悄悄磨砺一把全新的、更为锋利的尖刀。

而在防线对面,英法联军同样没有闲着。他们侦测到了德军部队西调的迹象,加紧了新式武器(如更先进的坦克、飞机)的生产和战术研究,并计划着新一轮的攻势,试图在德军完全站稳脚跟前取得突破。西线的寂静,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令人窒息的宁静。

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着一旦大地变得坚硬,便向对方挥出决定性的重拳。

1916年3月31日,傍晚,柏林,帝国皇宫,一间僻静的会客室。

窗外,柏林初春的暮色温柔,但室内的光线却刻意调得有些昏暗。

林晓(威廉二世)背对着门口,望着壁炉中跳跃的火焰,残疾的左臂习惯性地背在身后。

东线的“胜利”和西线的准备并未让他有丝毫放松,他的眉宇间反而凝结着一种更深沉的思虑。

历史的巨轮虽然被他强行扳动,但前路的迷雾依旧浓重,潜在的暗礁无处不在。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进来。”林晓没有回头。

门被推开,汉斯·伯格少尉率先走了进来,立正行礼:“陛下,您要见的人,带来了。” 在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约莫二十四五岁,身材异常高大魁梧,接近两米,肩宽背厚,穿着一身略显拘谨、似乎不太合体的普通陆军步兵少尉制服,但浆洗得十分干净。

他的面容粗犷,下颌线条硬朗,一道新鲜的疤痕从左边眉骨划过,直到脸颊,非但没有破坏他的容貌,反而增添了几分悍勇之气。

他的眼神锐利而冷静,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审视感,在与皇帝目光接触的瞬间,他立刻并拢脚跟,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带着普鲁士式僵硬的军礼,动作干净利落,充满力量感。

“陆军少尉奥托·斯科尔兹内,奉命报到!陛下!”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奥地利口音(他出生于维也纳),在安静的房间里清晰地回荡。

林晓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斯科尔兹内身上,仔细地、毫不掩饰地打量着这个他特意寻找来的年轻人。

他看到了对方军服上那枚普通的铁十字勋章(可能是因常规战斗获得),看到了那道显眼的疤痕,更看到了那双眼睛里蕴含的冷静、大胆和一种…近乎冷酷的执行力。

“斯科尔兹内少尉,” 林晓开口,声音平静。

“我知道你来自维也纳,曾在技术大学学习工程,战争爆发后志愿入伍,在东线服役,负过伤,因表现勇敢晋升少尉。”

“我还知道,你似乎对…非常规的作战方式,有着独特的兴趣和理解。”

他说的这些,部分来自汉斯提供的粗略报告,部分则来自他那个时空的超前记忆。

斯科尔兹内眼中闪过一丝极细微的惊讶,但立刻恢复了平静:

“是的,陛下,能为帝国效力是我的荣耀。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小规模的、精准的、出其不意的行动,其效果可能胜过正面的千军万马。”

他的回答直接而自信,甚至有些大胆,没有普通下级军官面对皇帝时的惶恐。

“说得好。” 林晓点了点头,向前走了两步。

“正面的千军万马,帝国不缺,但精准的‘手术刀’,有时更为稀缺和关键。”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愈发深邃,

“少尉,帝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和变革,我们面对的敌人,不仅在前线的战壕里,也可能在我们身后,在暗处,甚至在未来。”

“我们需要一种…超越传统规则和思维的能力,去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

斯科尔兹内挺直了身体,眼神专注,仿佛嗅到了某种特殊使命的气息。

“我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林晓继续说道,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直接对我负责。它没有正式编号,不记录在常规军序之中。它的任务,是执行那些最高优先级、最高机密、以及…最高难度的特殊行动。”

“渗透、破坏、情报获取、定点清除…以及任何我认为必要的、确保帝国生存和发展的任务。它需要最优秀、最大胆、最不受常规束缚的大脑和拳头。”

他的目光牢牢锁定斯科尔兹内:

“我认为,你身上有这种潜质,少尉,你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离开你所在的团,进入一个不存在于地图上的单位,成为一个…帝国的‘暗影利刃’吗?”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炉火燃烧的噼啪声,汉斯屏住了呼吸。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选择,意味着彻底脱离正常的军队体系,踏入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灰色世界。

斯科尔兹内几乎没有犹豫。他那张带着疤痕的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近乎狂热的兴奋光芒。

他再次猛地并拢脚跟,声音坚定如铁: “陛下!我的生命和忠诚,属于德意志帝国!无论您命令我去哪里,执行何种任务,我将毫不犹豫,竭尽所能,直至最后一步!”

“很好。” 林晓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那是一种棋手找到了关键棋子时的满意。

“汉斯,带斯科尔兹内少尉去办理手续,从今天起,他直接向你负责。给他需要的一切资源,进行…特殊训练,很快,就会有任务交给他。”

奥托·斯科尔兹内,这个原本历史中将于二战后期才崭露头角的特种作战奇才,在1916年这个春天的傍晚,被帝国的最高意志提前召唤,踏上了注定充满传奇与争议的道路。

帝国的暗影利刃,就此悄然出鞘,而它的第一个任务,或许就将指向某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